七月四日,第二印度洋舰队就进入了开普敦港。只是,一直停留到七月十一日,才启程前往印度洋。在此前的一天,也就是七月十日,李向龙就登上了“唐太宗”号,率领第二舰队离开了青岛港。
李向龙没有赶时间,他也没有必要赶时间。
前往新加坡途中,舰队的航速一直在十六节左右。利用这个机会,李向龙让舰队航空兵搞了好几次实弹轰炸训练。进入南海之后,李向龙甚至强行征用了几艘渔轮,然后让舰载机轰炸了这些渔船。
当然,训练结果让李向龙很不满意。
结果就是,在七月十五日,他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从第五舰队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没法重新调配战舰,调换一批飞行员总没问题吧。
冯承乾满足了李向龙的请求,两天后,第五舰队的一百多名飞行员就搭乘海军司令部专门安排的运输机到了新加坡。
七月十八日,第二舰队开进了新加坡港。
这一天,该舰队也正式更名为第二舰队第一战斗舰队。为了避免与第五舰队的第一战斗舰队混淆,李向龙特意把番号定为第21舰队。后来,这种编排成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了海军舰队的命名规范。
七月十九日,李向龙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越过赤道,正在开往科伦坡。
显然,斯科特非常积极主动,没有打算在阿拉伯海等待机会,而是主动来到东印度洋上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这个时候,李向龙一点都不焦急。
主要就是,李向龙收到了两份极为重要的情报。一是,斯科特舰队在离开开普敦的时候没有补给舰伴随。二是英国皇家海军部署在印度的补给舰船都在孟买港,还没有前去与斯科特舰队会合。
如此一来,斯科特舰队肯定会去某座港口。
如果不去孟买,那么在印度洋北岸,就只有科伦坡了。
不是没有其他港口,而是没有其他一座港口可以容纳斯科特舰队,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补给与维护。
显然,斯科特舰队要在科伦坡停留一段时间。
对李向龙来说,这肯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停战港口里的舰队,是航空兵最为理想的靶子。
只是,在此之前,李向龙必须按兵不动。
如果第21舰队提前出发,那么斯科特舰队就很有可能改变行程安排,比如让留在孟买的补给舰船前往马尔代夫群岛,在那边进行海上补给作业。虽然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但是在开普敦停留了好几天,所有战舰都做了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因此战斗力不会明显降低。
事实上,在开普敦停留数日,也正是为了在进入印度洋之后能够直接投入战斗。
由此可见,斯科特早就做好了准备。
李向龙在新加坡等了四天,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当天凌晨进入了科伦坡港。
傍晚,李向龙率领第21舰队出发了。
这个时候,斯科特并没有离开他的旗舰“光辉”号,也没有让战舰立即靠上码头进行补给作业。
进港之前,战舰上的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设备就截获了那艘中国潜艇发出的电报。
斯科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所有战舰进港之后不得放松警惕,并且在他下达命令之前不得靠上码头。随后,斯科特才派出驱逐舰,去搜寻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中国潜艇。
搜潜工作持续到傍晚,虽然没有发现那艘潜艇,但是确定港外已经没有中国潜艇了。
必须承认,在反潜作战方面,英国皇家海军绝对是世界第一。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作战经验最为丰富,而且在反潜技术手段上也领先于其他海军。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就首先用上了主动声纳。
可以说,中国潜艇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对手。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潜艇的主要对手都不太重视反潜。日本在战败之前,根本没就没有像样的反潜能力。虽然美国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反潜技术,也在北大西洋上锻炼出了一支强悍的反潜部队,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对中国潜艇构成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当时,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潜艇没有被击沉,但是也没有留下来,而是赶在英国的反潜驱逐舰到达之前就溜走了。根据指挥这艘潜艇的黎旭升上尉回忆,英国驱逐舰在搜索的时候使用了主动声纳,而他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潜伏下来,只能选择撤退,不然肯定会被击沉。
问题是,当时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中国潜艇并不多。
原因也很简单,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都不算多,总数还不到一百艘,而且大部分都在太平洋上活动,主要用来袭击美澳与美新航线上的船只,而这两条航线离中国海军的潜艇基地都非常远,导致远洋潜艇的作战效率非常低。比如,从关岛阿拉普港出发的潜艇需要花上二十天,才能到达太平洋中部的巡逻海域,返航还得花上二十天,因此在战区巡逻的时间只有五十天左右。如此一来,如果需要在太平洋中部保持五十艘潜艇,那么就得准备一百二十艘到一百五十艘潜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中国海军没有足够的潜艇用在其他战场上。
当时,就连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都主要是小型近海潜艇。
虽然中国海军已经占领了新加坡,掌握了进出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但是在印度洋里面并没有可用的海军基地。潜艇从新加坡出发,需要航行近两千海里,才能到达斯里兰卡岛西面的作战巡逻海域。对于续航力有限、自持能力更有限的小型近海潜艇来说,这确实太远了一些。
结果就是,只有少量潜艇在印度洋上活动。
问题是,需要监视的港口又太多了,因此分配下来,在科伦坡港外面,就只有这一艘潜艇。
天黑之后,也就是第21舰队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斯科特舰队也离开了科伦坡。
显然,斯科特不是笨蛋。
在进入印度洋后不久,他就收到了消息,知道中国海军已经派遣一支拥有两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快速战列舰的强大舰队前往新加坡,而且这支舰队肯定会进入印度洋,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
收到消息后,斯科特首先想到,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发动突然袭击。
事实上,这也正是航母战斗群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不管是攻击港口、还是舰队决战,奇袭都是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如果面对面的决战,即便是取胜的一方,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做为一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必须在战斗中尽可能的降低自身损伤,不然就会使胜利失去意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就以奇袭为主。
斯科特详细研究了中国海军在这场大战中打的每一场海战,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海军的舰队指挥官都非常重视奇袭,很少与敌人进行正面战斗,有的时候甚至会为此放弃决战机会。
那么,最有效的奇袭手段,就是攻击停在港口里的舰队。
大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偷袭那霸港、中国海军偷袭硫黄岛军港,可以说是奇袭战术的典范之作。
正是如此,斯科特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给中国舰队提供一个奇袭机会,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对中国舰队进行反奇袭。
为此,斯科特没有率领舰队前往孟买。
那边离中国舰队太远了,而且中国舰队指挥官肯定会顾虑岸基航空兵的威胁,不见得会去偷袭。
显然,科伦坡是一座更容易遭到偷袭的港口。
选择科伦坡,也就决定了这场海战的主要范围。
只是,斯科特也非常清楚,在斯里兰卡岛附近与中国舰队决战,对他不是很有利。说得直接一点,这里离中国海军基地太近了,部署在苏门答腊岛上的中国海军巡逻机就能飞到这边来。此外,中国舰队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可以退回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之内,避免与敌舰队决战。也就是说,如果偷袭中国舰队的行动失败,斯科特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撤走。
这下,问题来了。
斯科特舰队在离开科伦坡港的时候,并没有停靠,也就没有进行补给。虽然英国战舰的续航力都不错,但是从开普敦到科伦坡,已经航行了数千公里,期间没有进行补给,剩余的燃油只够舰队前往阿拉伯海。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撤退,就必须考虑在前往孟买途中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问题是,科伦坡港里没有油水补给舰。
舰队离港前,斯科特用港口司令部的电台给孟买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该地的补给舰船在两天之后出发,赶往九度海峡。
在发出这封电报的时候,斯科特根本没有想到,正是这封电报,让他错过了创造奇迹的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李向龙没有赶时间,他也没有必要赶时间。
前往新加坡途中,舰队的航速一直在十六节左右。利用这个机会,李向龙让舰队航空兵搞了好几次实弹轰炸训练。进入南海之后,李向龙甚至强行征用了几艘渔轮,然后让舰载机轰炸了这些渔船。
当然,训练结果让李向龙很不满意。
结果就是,在七月十五日,他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从第五舰队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没法重新调配战舰,调换一批飞行员总没问题吧。
冯承乾满足了李向龙的请求,两天后,第五舰队的一百多名飞行员就搭乘海军司令部专门安排的运输机到了新加坡。
七月十八日,第二舰队开进了新加坡港。
这一天,该舰队也正式更名为第二舰队第一战斗舰队。为了避免与第五舰队的第一战斗舰队混淆,李向龙特意把番号定为第21舰队。后来,这种编排成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了海军舰队的命名规范。
七月十九日,李向龙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越过赤道,正在开往科伦坡。
显然,斯科特非常积极主动,没有打算在阿拉伯海等待机会,而是主动来到东印度洋上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这个时候,李向龙一点都不焦急。
主要就是,李向龙收到了两份极为重要的情报。一是,斯科特舰队在离开开普敦的时候没有补给舰伴随。二是英国皇家海军部署在印度的补给舰船都在孟买港,还没有前去与斯科特舰队会合。
如此一来,斯科特舰队肯定会去某座港口。
如果不去孟买,那么在印度洋北岸,就只有科伦坡了。
不是没有其他港口,而是没有其他一座港口可以容纳斯科特舰队,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补给与维护。
显然,斯科特舰队要在科伦坡停留一段时间。
对李向龙来说,这肯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停战港口里的舰队,是航空兵最为理想的靶子。
只是,在此之前,李向龙必须按兵不动。
如果第21舰队提前出发,那么斯科特舰队就很有可能改变行程安排,比如让留在孟买的补给舰船前往马尔代夫群岛,在那边进行海上补给作业。虽然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但是在开普敦停留了好几天,所有战舰都做了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因此战斗力不会明显降低。
事实上,在开普敦停留数日,也正是为了在进入印度洋之后能够直接投入战斗。
由此可见,斯科特早就做好了准备。
李向龙在新加坡等了四天,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当天凌晨进入了科伦坡港。
傍晚,李向龙率领第21舰队出发了。
这个时候,斯科特并没有离开他的旗舰“光辉”号,也没有让战舰立即靠上码头进行补给作业。
进港之前,战舰上的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设备就截获了那艘中国潜艇发出的电报。
斯科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所有战舰进港之后不得放松警惕,并且在他下达命令之前不得靠上码头。随后,斯科特才派出驱逐舰,去搜寻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中国潜艇。
搜潜工作持续到傍晚,虽然没有发现那艘潜艇,但是确定港外已经没有中国潜艇了。
必须承认,在反潜作战方面,英国皇家海军绝对是世界第一。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作战经验最为丰富,而且在反潜技术手段上也领先于其他海军。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就首先用上了主动声纳。
可以说,中国潜艇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对手。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潜艇的主要对手都不太重视反潜。日本在战败之前,根本没就没有像样的反潜能力。虽然美国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反潜技术,也在北大西洋上锻炼出了一支强悍的反潜部队,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对中国潜艇构成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当时,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潜艇没有被击沉,但是也没有留下来,而是赶在英国的反潜驱逐舰到达之前就溜走了。根据指挥这艘潜艇的黎旭升上尉回忆,英国驱逐舰在搜索的时候使用了主动声纳,而他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潜伏下来,只能选择撤退,不然肯定会被击沉。
问题是,当时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中国潜艇并不多。
原因也很简单,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都不算多,总数还不到一百艘,而且大部分都在太平洋上活动,主要用来袭击美澳与美新航线上的船只,而这两条航线离中国海军的潜艇基地都非常远,导致远洋潜艇的作战效率非常低。比如,从关岛阿拉普港出发的潜艇需要花上二十天,才能到达太平洋中部的巡逻海域,返航还得花上二十天,因此在战区巡逻的时间只有五十天左右。如此一来,如果需要在太平洋中部保持五十艘潜艇,那么就得准备一百二十艘到一百五十艘潜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中国海军没有足够的潜艇用在其他战场上。
当时,就连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都主要是小型近海潜艇。
虽然中国海军已经占领了新加坡,掌握了进出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但是在印度洋里面并没有可用的海军基地。潜艇从新加坡出发,需要航行近两千海里,才能到达斯里兰卡岛西面的作战巡逻海域。对于续航力有限、自持能力更有限的小型近海潜艇来说,这确实太远了一些。
结果就是,只有少量潜艇在印度洋上活动。
问题是,需要监视的港口又太多了,因此分配下来,在科伦坡港外面,就只有这一艘潜艇。
天黑之后,也就是第21舰队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斯科特舰队也离开了科伦坡。
显然,斯科特不是笨蛋。
在进入印度洋后不久,他就收到了消息,知道中国海军已经派遣一支拥有两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快速战列舰的强大舰队前往新加坡,而且这支舰队肯定会进入印度洋,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
收到消息后,斯科特首先想到,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发动突然袭击。
事实上,这也正是航母战斗群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不管是攻击港口、还是舰队决战,奇袭都是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如果面对面的决战,即便是取胜的一方,也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做为一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必须在战斗中尽可能的降低自身损伤,不然就会使胜利失去意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就以奇袭为主。
斯科特详细研究了中国海军在这场大战中打的每一场海战,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海军的舰队指挥官都非常重视奇袭,很少与敌人进行正面战斗,有的时候甚至会为此放弃决战机会。
那么,最有效的奇袭手段,就是攻击停在港口里的舰队。
大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偷袭那霸港、中国海军偷袭硫黄岛军港,可以说是奇袭战术的典范之作。
正是如此,斯科特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给中国舰队提供一个奇袭机会,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对中国舰队进行反奇袭。
为此,斯科特没有率领舰队前往孟买。
那边离中国舰队太远了,而且中国舰队指挥官肯定会顾虑岸基航空兵的威胁,不见得会去偷袭。
显然,科伦坡是一座更容易遭到偷袭的港口。
选择科伦坡,也就决定了这场海战的主要范围。
只是,斯科特也非常清楚,在斯里兰卡岛附近与中国舰队决战,对他不是很有利。说得直接一点,这里离中国海军基地太近了,部署在苏门答腊岛上的中国海军巡逻机就能飞到这边来。此外,中国舰队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可以退回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之内,避免与敌舰队决战。也就是说,如果偷袭中国舰队的行动失败,斯科特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撤走。
这下,问题来了。
斯科特舰队在离开科伦坡港的时候,并没有停靠,也就没有进行补给。虽然英国战舰的续航力都不错,但是从开普敦到科伦坡,已经航行了数千公里,期间没有进行补给,剩余的燃油只够舰队前往阿拉伯海。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撤退,就必须考虑在前往孟买途中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问题是,科伦坡港里没有油水补给舰。
舰队离港前,斯科特用港口司令部的电台给孟买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该地的补给舰船在两天之后出发,赶往九度海峡。
在发出这封电报的时候,斯科特根本没有想到,正是这封电报,让他错过了创造奇迹的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