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规定的四十八小时内攻占了清泉岗机场,出动部队攻打台中港,但是这一结果没让罗耀武心满意足。
做为少将军长,兼前线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罗耀武的视角比叶振邦高了许多。
仅看表面,空降15军已经在台岛站稳脚跟,还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击溃台军586装甲旅与出动五个营攻打台中港就是最好的证明。看得更深入一点就能发现,战场局势远没有这么理想,空降15军的处境仍然非常艰险。
以空降兵突击清泉岗机场的方式来发起战争本身就是一招险棋。
因为在两岸军力对比中,大陆没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也没有把握迅速取得制空权,所以很多人认为,大陆不会在开战的第一天出动空降兵,应该首先投入具有绝对压倒优势的战术弹道导弹与远程炮兵,对台军指挥中心、通信中心、空军基地、防空部队、兵营、军事物资仓库、交通枢纽等等战略目标进行饱和打击,等台军丧失制空与防空能力之后,再投入空降兵,夺取清泉岗机场,打开进入台岛的大门。
这种四平八稳战术需要的不是兵力与火力投入,而是时间。
即便以最乐观的情况估计,前期火力准备都需要二十四小时。
以台军的能力,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动员全部正规军与半数预备役部队。
真按常规战术打,空降15军在清泉岗机场遇到的就不是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586装甲旅,而是两到三个严阵以待的台军旅。结果可想而知,别说用一个团攻占清泉岗机场,就算把三个师的八个团全都派上去,也只会在磐石般的台军阵地上撞得粉身碎骨,葬送掉凝聚了几代军人心血的两万多名空降兵!
从战争的高度看,真到这一步,打头阵的不会是空降兵,而是两栖部队。
罗耀武不会为了个人功绩让成百上千的将士赔掉性命或者后半生,可是空降15军存在的首要价值就是充当攻台急先锋,为大部队打开进入台岛的大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空军不但采购了数十架大型运输机与上百架中型运输机,还为空降15军建造了两座与清泉岗机场一模一样的军事基地。
戴上空降15军袖章的时候,每个空降兵都会被告知,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清泉岗机场。
占领清泉岗机场,只是进军台岛的第一步。准确的说,只是将进入台岛的大门拉开了一条缝。
暂且不说清泉岗机场的吞吐能力,以空军的空运能力,也不可能以清泉岗机场为依托扫荡整个台岛。
战争爆发前,空军有二十架LI-76MD、八十余架运八与一百多架运七,即便以最高强度出动,二十四小时运送量还不到一万吨,而实战日运输能力不会超过五千吨,相当于一个轻装师或者一个中等规模装甲旅,或者支持两支师级部队持续作战。考虑到作战损耗等不确定因素,以清泉岗机场为依托,最多只能保证一个师持续作战。
打到25日夜间,罗耀武只投入了三个团与一个营,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进军台岛的大门不是清泉岗机场,而是台中港。一定要给出个明确定义的话,清泉岗机场就是进军台岛大门上的门闩。
只有拨下门闩,才能踢开大门!
这也是台军没把预备役部队投入到清泉岗机场的主要原因。
在组织不力、兵力、火力不占优势等等不利条件下,台军的最佳选择就是死守台中港,让盘踞在清泉岗机场的空降兵得不到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等到战局逆转,再一举消灭插翅难飞的空降兵。
虽然罗耀武不认识邱克元,但这正是邱克元的战役部署。
台军最大的失败不是丢掉了清泉岗机场,而是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失去了很有可能挫败空降兵的邱克元少将。
邱克元意外阵亡,彻底打乱了台军的战役部署。
虽然在25日上午,台军总参谋长李仁杰上将收到了邱克元阵亡的消息,顶替邱克元的杜梓笙少将在吃午饭的时候就到达台中守备司令部,但是杜梓笙不清楚邱克元的部署,也不赞同“固守待援”的战术。
大概是过于急切的想要表现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不比邱克元差,这位拥有雄厚家族背景的少将在召开参谋会议、详细了解战况之前就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命令台中港守军准备发起反击。
杜梓笙的做法很好理解。
邱克元丢掉了清泉岗机场,使台中港、乃至整个台中地区受到威胁,如果能够一举夺回清泉岗机场、歼灭盘踞在台岛要害的共军空降兵,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他的能力,更没人认为他比不上邱克元。
如果只有野心、没有能力,就算依靠家族背景坐上将军宝座,杜梓笙也不会得到李仁杰器重,更不会成为台军中少有的几个少壮派将领之一。.
走马上任前,杜梓笙面见李仁杰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要求,将部署在苗栗、隶属于台北守备司令部的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步营派往台中,在7月26日天亮之前到达清水,配合台中港守军反击清泉岗机场。
李仁杰不可能拒绝杜梓笙的要求,保证让两个营在26日天亮前部署到位。
有此基础,杜梓笙才会在到达台中守备司令部后立即安排反击行动。
命令下达得及时,不等于立即得到落实。
台中港守军以战时动员的预备役官兵为主,即便是正规军,从防御状态转变为进攻状态,也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台军的这个昏招,在很大程度上为空降兵减轻了压力。
罗耀武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台军在台中港外围防线上的兵力非常有限。几个编制较为完整的营全在防线后面集结,为天亮后的进攻做准备。数公里的防线上,只有两个不满编的步兵营,总兵力不到五百。
正是如此,“六加一”小分队才能轻易透过台军防线。
不管杜梓笙多么狂妄自大,轰炸开始后,他立即意识到,不可能在防线崩溃之前发起反击,即便李仁杰同意增派的两个营及时到达清水,也无法挡住共军的步伐。唯一的选择就是以守代攻,利用台中港消耗共军有生力量。
仅仅数个小时,刚刚进入进攻阵地的台军收到了截然相反的命令。
这番折腾,别说预备役部队,哪怕是正规军、王牌军也消受不起。
从战术上讲,防御讲求大纵深,部队分散部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防御部队的作用,削弱进攻部队的突击能力。进攻与防御截然相反,部队集中部署在战线后方,选择几个重点突击方向,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与最小的代价撕开防线,向纵深突击时再扩大进攻宽度。
部队在防御状态与进攻状态间转变,主要就是调整部署地点。
因为轰炸开始的时候,空降兵就发动进攻,迅速突破了台中港的外围防线,所以在防线后方集结的台军主力部队不得不放弃外围防御阵地,主动向港区撤退,争取在空降兵打过来之前加强内层防线。
叶振邦他们遇到的那三个营的台军就正在向港口防线撤退。
一次轰炸就消灭了三个营的一千多名台军,连罗耀武都没有想到。
虽然战斗才刚刚开始,需要少将军长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但是罗耀武没有忘记把这份功劳记在叶振邦等七名空降兵身上,并且格外叮嘱参谋,在战斗结束之后把“六加一”小分队的表现写入战报,全军通报表彰。
表彰是最有效,也是最廉价的鼓励手段。
随着以43师加强装甲营为尖刀的进攻部队突破台军外围防线,向台中港推进,战斗变得异常激烈。
台军没有退路,后面就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
为了给身后的友军取得进入防御阵地的时间,坚守港口外层防线的台军拼死抵抗,几乎没人投降,更没人临阵脱逃。
空降兵也没有退路,身后就是台军重重包围下的清泉岗机场。
为了让运送重装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船队进港卸货,进攻的空降兵拼出了全力,别说轻伤不下火线,很多重伤员都拒绝后撤。
战斗近乎惨烈!
直到夜间九点三十分,装甲营的主力部队到达港口东南,即将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战局才出现转机。
亲眼见到装甲营从前线发回来的战场信息,罗耀武才相信,刚才创造了奇迹的“六加一”小分队再次完成平常无法想象的任务,仅仅七个人的小分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找到了上百个台军火力点,并且引导空军摧毁了这些对进攻部队构成严重威胁的坚固工事,扫清了进军台中港的障碍。
得益于此,全面进攻在夜间十点整顺利开始。
部署好进攻行动后,罗耀武把那名替叶振邦找了套干净衣服的团部参谋叫了过来。“你带一个警卫班去装甲营,务必找到他们。”
“把他们带回来吗?”
“见机行事,反正让他们离战场远一点。”
参谋没再多问,跟罗耀武告辞后就与警卫班出发了。
罗耀武这么做,只是觉得亏欠了七名战士。作为军长,他不可能为了七名战士而丢下上千名战士。
前线的战斗还在继续,“六加一”空降兵小分队的行动仍未结束!
做为少将军长,兼前线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罗耀武的视角比叶振邦高了许多。
仅看表面,空降15军已经在台岛站稳脚跟,还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击溃台军586装甲旅与出动五个营攻打台中港就是最好的证明。看得更深入一点就能发现,战场局势远没有这么理想,空降15军的处境仍然非常艰险。
以空降兵突击清泉岗机场的方式来发起战争本身就是一招险棋。
因为在两岸军力对比中,大陆没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也没有把握迅速取得制空权,所以很多人认为,大陆不会在开战的第一天出动空降兵,应该首先投入具有绝对压倒优势的战术弹道导弹与远程炮兵,对台军指挥中心、通信中心、空军基地、防空部队、兵营、军事物资仓库、交通枢纽等等战略目标进行饱和打击,等台军丧失制空与防空能力之后,再投入空降兵,夺取清泉岗机场,打开进入台岛的大门。
这种四平八稳战术需要的不是兵力与火力投入,而是时间。
即便以最乐观的情况估计,前期火力准备都需要二十四小时。
以台军的能力,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动员全部正规军与半数预备役部队。
真按常规战术打,空降15军在清泉岗机场遇到的就不是没有完全进入状态的586装甲旅,而是两到三个严阵以待的台军旅。结果可想而知,别说用一个团攻占清泉岗机场,就算把三个师的八个团全都派上去,也只会在磐石般的台军阵地上撞得粉身碎骨,葬送掉凝聚了几代军人心血的两万多名空降兵!
从战争的高度看,真到这一步,打头阵的不会是空降兵,而是两栖部队。
罗耀武不会为了个人功绩让成百上千的将士赔掉性命或者后半生,可是空降15军存在的首要价值就是充当攻台急先锋,为大部队打开进入台岛的大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空军不但采购了数十架大型运输机与上百架中型运输机,还为空降15军建造了两座与清泉岗机场一模一样的军事基地。
戴上空降15军袖章的时候,每个空降兵都会被告知,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清泉岗机场。
占领清泉岗机场,只是进军台岛的第一步。准确的说,只是将进入台岛的大门拉开了一条缝。
暂且不说清泉岗机场的吞吐能力,以空军的空运能力,也不可能以清泉岗机场为依托扫荡整个台岛。
战争爆发前,空军有二十架LI-76MD、八十余架运八与一百多架运七,即便以最高强度出动,二十四小时运送量还不到一万吨,而实战日运输能力不会超过五千吨,相当于一个轻装师或者一个中等规模装甲旅,或者支持两支师级部队持续作战。考虑到作战损耗等不确定因素,以清泉岗机场为依托,最多只能保证一个师持续作战。
打到25日夜间,罗耀武只投入了三个团与一个营,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进军台岛的大门不是清泉岗机场,而是台中港。一定要给出个明确定义的话,清泉岗机场就是进军台岛大门上的门闩。
只有拨下门闩,才能踢开大门!
这也是台军没把预备役部队投入到清泉岗机场的主要原因。
在组织不力、兵力、火力不占优势等等不利条件下,台军的最佳选择就是死守台中港,让盘踞在清泉岗机场的空降兵得不到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等到战局逆转,再一举消灭插翅难飞的空降兵。
虽然罗耀武不认识邱克元,但这正是邱克元的战役部署。
台军最大的失败不是丢掉了清泉岗机场,而是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失去了很有可能挫败空降兵的邱克元少将。
邱克元意外阵亡,彻底打乱了台军的战役部署。
虽然在25日上午,台军总参谋长李仁杰上将收到了邱克元阵亡的消息,顶替邱克元的杜梓笙少将在吃午饭的时候就到达台中守备司令部,但是杜梓笙不清楚邱克元的部署,也不赞同“固守待援”的战术。
大概是过于急切的想要表现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不比邱克元差,这位拥有雄厚家族背景的少将在召开参谋会议、详细了解战况之前就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命令台中港守军准备发起反击。
杜梓笙的做法很好理解。
邱克元丢掉了清泉岗机场,使台中港、乃至整个台中地区受到威胁,如果能够一举夺回清泉岗机场、歼灭盘踞在台岛要害的共军空降兵,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他的能力,更没人认为他比不上邱克元。
如果只有野心、没有能力,就算依靠家族背景坐上将军宝座,杜梓笙也不会得到李仁杰器重,更不会成为台军中少有的几个少壮派将领之一。.
走马上任前,杜梓笙面见李仁杰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要求,将部署在苗栗、隶属于台北守备司令部的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步营派往台中,在7月26日天亮之前到达清水,配合台中港守军反击清泉岗机场。
李仁杰不可能拒绝杜梓笙的要求,保证让两个营在26日天亮前部署到位。
有此基础,杜梓笙才会在到达台中守备司令部后立即安排反击行动。
命令下达得及时,不等于立即得到落实。
台中港守军以战时动员的预备役官兵为主,即便是正规军,从防御状态转变为进攻状态,也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台军的这个昏招,在很大程度上为空降兵减轻了压力。
罗耀武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台军在台中港外围防线上的兵力非常有限。几个编制较为完整的营全在防线后面集结,为天亮后的进攻做准备。数公里的防线上,只有两个不满编的步兵营,总兵力不到五百。
正是如此,“六加一”小分队才能轻易透过台军防线。
不管杜梓笙多么狂妄自大,轰炸开始后,他立即意识到,不可能在防线崩溃之前发起反击,即便李仁杰同意增派的两个营及时到达清水,也无法挡住共军的步伐。唯一的选择就是以守代攻,利用台中港消耗共军有生力量。
仅仅数个小时,刚刚进入进攻阵地的台军收到了截然相反的命令。
这番折腾,别说预备役部队,哪怕是正规军、王牌军也消受不起。
从战术上讲,防御讲求大纵深,部队分散部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防御部队的作用,削弱进攻部队的突击能力。进攻与防御截然相反,部队集中部署在战线后方,选择几个重点突击方向,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与最小的代价撕开防线,向纵深突击时再扩大进攻宽度。
部队在防御状态与进攻状态间转变,主要就是调整部署地点。
因为轰炸开始的时候,空降兵就发动进攻,迅速突破了台中港的外围防线,所以在防线后方集结的台军主力部队不得不放弃外围防御阵地,主动向港区撤退,争取在空降兵打过来之前加强内层防线。
叶振邦他们遇到的那三个营的台军就正在向港口防线撤退。
一次轰炸就消灭了三个营的一千多名台军,连罗耀武都没有想到。
虽然战斗才刚刚开始,需要少将军长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但是罗耀武没有忘记把这份功劳记在叶振邦等七名空降兵身上,并且格外叮嘱参谋,在战斗结束之后把“六加一”小分队的表现写入战报,全军通报表彰。
表彰是最有效,也是最廉价的鼓励手段。
随着以43师加强装甲营为尖刀的进攻部队突破台军外围防线,向台中港推进,战斗变得异常激烈。
台军没有退路,后面就是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
为了给身后的友军取得进入防御阵地的时间,坚守港口外层防线的台军拼死抵抗,几乎没人投降,更没人临阵脱逃。
空降兵也没有退路,身后就是台军重重包围下的清泉岗机场。
为了让运送重装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船队进港卸货,进攻的空降兵拼出了全力,别说轻伤不下火线,很多重伤员都拒绝后撤。
战斗近乎惨烈!
直到夜间九点三十分,装甲营的主力部队到达港口东南,即将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战局才出现转机。
亲眼见到装甲营从前线发回来的战场信息,罗耀武才相信,刚才创造了奇迹的“六加一”小分队再次完成平常无法想象的任务,仅仅七个人的小分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找到了上百个台军火力点,并且引导空军摧毁了这些对进攻部队构成严重威胁的坚固工事,扫清了进军台中港的障碍。
得益于此,全面进攻在夜间十点整顺利开始。
部署好进攻行动后,罗耀武把那名替叶振邦找了套干净衣服的团部参谋叫了过来。“你带一个警卫班去装甲营,务必找到他们。”
“把他们带回来吗?”
“见机行事,反正让他们离战场远一点。”
参谋没再多问,跟罗耀武告辞后就与警卫班出发了。
罗耀武这么做,只是觉得亏欠了七名战士。作为军长,他不可能为了七名战士而丢下上千名战士。
前线的战斗还在继续,“六加一”空降兵小分队的行动仍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