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玉言,君无戏言。
李二陛下满心愤怒地下了两道旨意后,厌烦地挥了挥手,示意门口的几个内侍道:“将这两个孽障拖下去,送出宫外各自府邸,朕现在一眼都不想看到他们。”
很快,李承乾和李泰二人在几个内侍的帮助下,脑子一片混沌地被搀扶了下去,极尽狼狈。
两人一走,李二陛下又盯着默不作声的长孙无忌,缓缓说道:“无忌,你也下去吧,将这两道旨意拟好之后,交由江夏王盖印。他是负责皇室族谱的宗正寺卿,贬黜皇子,废黜太子,必须有宗正寺的签押盖印方能生效。”
长孙无忌应了一声是,喉咙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再抬头看了眼李二陛下,发现对方面无表情,双眼中透着浓浓的坚毅和决绝,最终还是放弃了为李承乾与李泰两个外甥求情的心思,愣是半句话也说不出口。
他心中只有可惜和懊恼,摇了摇头哀叹一声,悠悠转身走出了甘露殿。
此时,仿佛一切都烟消云散,尘埃落定了般,整个甘露殿变得寂静索然。
偌大一个殿中,只有李二陛下、长孙皇后,还有襁褓中那个酣睡正甜的婴儿。
“哇啦……”
一道婴孩的啼哭声打破了这份寂静,正是长孙皇后襁褓中的那个孩子从睡醒中猛然啼哭开来。
长孙皇后立马抱紧了襁褓轻轻拍打着,哼着细如蚊声的歌谣哄骗止哭着。
李二陛下听着孩子的婴婴啼哭,百炼钢立马化作绕指柔,面无表情的脸上浮现几分不忍和满满慈爱,赶忙站起身来靠拢至长孙皇后的跟前,伸出手来逗弄着孩子,哄道:“雉奴不哭不哭哦,是父皇嗓门太大,吓到雉奴了吧?”
雉奴,正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治的小名。
说来也怪,长孙皇后轻拍襁褓哼着小曲儿无济于事,但经李二陛下这么一开口逗哄,雉奴立马止住了哭啼,随后吧唧两下小嘴,又呼呼睡着了。
李二陛下见着幼子这般憨态可掬,不由莞尔一笑,因为李承乾和李泰两兄弟手足相残所带来的心中阴霾,顿扫而空。
长孙皇后见着雉奴睡着,稍稍抬起头来看着丈夫,欲言又止,犹犹豫豫。
李二陛下好似心有灵犀般地看着妻子,问道:“观音婢,有话想说?不要憋在心里,你我夫妻还有什么不能直言的?”
称呼长孙皇后一声观音婢,说明李二陛下现在心情没有之前那么糟糕了。
随即,长孙皇后抱着雉奴,悠悠叹息道:“陛下,承乾和泰儿的确是荒唐至极。他们两兄弟这么闹,别说您,就连臣妾都看着生气。可是,陛下您刚才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一个贬黜爵位,发配黔州那等黑山白水之地受苦,一个废黜太子之位,沦为圈禁看管的废太子。这等惩罚委实太重了,毕竟他们年纪还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念在他们二人少不更事,念在他们二人乃是你我亲生孩儿的份儿上,臣妾恳求您收回陈命吧。”
“唉……”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饱含深情地看着满脸愁容的长孙皇后,叹道:“观音婢,恰恰因为他们是朕的儿子,恰恰因为他们是年纪尚小,所以朕才这般严厉处罚于他们。本该是兄友弟恭,却偏偏祸起萧墙,手足相残。皇后啊,玄武门之事虽然已过五六载,但朕却是历历在目啊。如果再任由他们兄弟二人这般胡闹妄为下去,将来还会有第二个玄武门惨剧发生啊。朕已经错过一次,不愿将来朕的儿子们也再重蹈覆辙。”
长孙皇后知道丈夫对当年玄武门之事至今耿耿于怀,虽说不愿亲口向天下承认这件事情是自己错了,但午夜梦回之时往往会在睡梦中喊着太子建成和齐王的名字。也只有当着自己一人的面,丈夫才会说出心里话。
但是,长孙皇后一想到丈夫对两个儿子的惩罚,还是不肯放弃地劝说求情道:“陛下,可是承乾和泰儿……”
“观音婢,别说了!”
李二陛下知道妻子想要再说些什么,无非就是求情的话,于是打断道:“正因为他们二人年纪还小,还没到不可回头的地步,所以朕才痛下心来作出这番处罚。你刚才也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希望他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也希望他们能明白兄弟亲情的弥足珍贵。
皇后,民间有俗语,叫做慈母多败儿。朕知道你疼爱儿子,可朕又何尝不疼爱他们?但是,朕今日必须给他们一个惨痛教训,好让他们尽早知错,尽早悔改。朕知道,惩罚是严厉了一些,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今日之惩罚能够唤回他们兄弟昔日的亲情,朕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长孙皇后好像从丈夫的话里听懂了一些弦外之音,眼中突然闪烁着几分喜色,小心翼翼地揣测道:“陛下,你是说只要他们兄弟俩能够知错悔改,将来您还会将他们召回长安。而且,还会恢复泰儿的魏王爵位,恢复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二陛下没有点头,不过也没有摇头,而是搪塞了一句:“朕没说过,你也别瞎猜了,好好照顾雉奴,朕先去望北阁那边批阅奏章,晚上再过来甘露殿宿夜。”
说罢,李二陛下便舍下长孙皇后,大步地朝着殿外奔去。
看着丈夫刚毅而又匆忙的背影,长孙皇后又紧了紧怀中的孩子,对着襁褓中的婴儿幽幽说道:“雉奴啊雉奴,母后也越来越看不懂你的父皇了。到底是虎毒食子呢?还是用心良苦?母后也看不透了,雉奴长大了要学乖啊,一定不要学你那两个不争气的哥哥才是。”
“咯咯,咯咯……”
襁褓中的孩子貌似醒来了,但不哭不闹,反而睁着眼睛一脸萌态地发着憨笑。
同一时间,离甘露殿有一段距离的夙凤殿内。
此时,隋朝公主出身的杨妃正跟往常一样,正坐在铜镜妆台前让宫女替她梳拢着满头青丝。
两名宫女,一名端着盛放着篦子和金钗银簪的木盘,一名则是站在杨妃的后头,动作轻缓柔和地替她梳着头发。
杨妃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幽幽叹道:“唉,伊人憔悴渐消瘦,一晃眼这些年过去,本宫竟然也有白头发了。”
“嘻嘻,贵妃娘娘说笑了,”正替她梳发的宫女娇笑道,“您这满头乌发哪里生出白发来了?恕奴婢眼拙,愣是找不出一根白发来呢。”
“对哩对哩,依奴婢来看,娘娘走出夙凤殿往皇上跟前一站,端的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呢。”
杨妃听着两个宫女这番对话,不由有些开心地笑地呵斥道:“你们这两个嘴巧的死丫头,倒是哄得本宫开心。看赏,统统看赏。”
说着,杨妃从木盘上随意捡起两把玉簪,赏给了两个宫女。
宫女得赏,自然是喜笑颜开,纷纷道谢娘娘千岁。
就在这时,夙凤殿外猛然传来一阵踢踏的脚步声,一道声音急急传入杨妃耳中:“母妃,母妃,出…大事儿了!”
恪儿?
杨妃一听出了大事,面色不由一变,脸罩寒霜,连带着刚才那两个得赏的宫女都有些面色僵硬起来,纷纷心中忐忑地扭头望向门口。
霎时,头戴冲天冠,一身蟒袍腰缠玉带,面如冠玉丰神俊朗的蜀王李恪,跑进了杨妃的视线之内。
李二陛下满心愤怒地下了两道旨意后,厌烦地挥了挥手,示意门口的几个内侍道:“将这两个孽障拖下去,送出宫外各自府邸,朕现在一眼都不想看到他们。”
很快,李承乾和李泰二人在几个内侍的帮助下,脑子一片混沌地被搀扶了下去,极尽狼狈。
两人一走,李二陛下又盯着默不作声的长孙无忌,缓缓说道:“无忌,你也下去吧,将这两道旨意拟好之后,交由江夏王盖印。他是负责皇室族谱的宗正寺卿,贬黜皇子,废黜太子,必须有宗正寺的签押盖印方能生效。”
长孙无忌应了一声是,喉咙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再抬头看了眼李二陛下,发现对方面无表情,双眼中透着浓浓的坚毅和决绝,最终还是放弃了为李承乾与李泰两个外甥求情的心思,愣是半句话也说不出口。
他心中只有可惜和懊恼,摇了摇头哀叹一声,悠悠转身走出了甘露殿。
此时,仿佛一切都烟消云散,尘埃落定了般,整个甘露殿变得寂静索然。
偌大一个殿中,只有李二陛下、长孙皇后,还有襁褓中那个酣睡正甜的婴儿。
“哇啦……”
一道婴孩的啼哭声打破了这份寂静,正是长孙皇后襁褓中的那个孩子从睡醒中猛然啼哭开来。
长孙皇后立马抱紧了襁褓轻轻拍打着,哼着细如蚊声的歌谣哄骗止哭着。
李二陛下听着孩子的婴婴啼哭,百炼钢立马化作绕指柔,面无表情的脸上浮现几分不忍和满满慈爱,赶忙站起身来靠拢至长孙皇后的跟前,伸出手来逗弄着孩子,哄道:“雉奴不哭不哭哦,是父皇嗓门太大,吓到雉奴了吧?”
雉奴,正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李治的小名。
说来也怪,长孙皇后轻拍襁褓哼着小曲儿无济于事,但经李二陛下这么一开口逗哄,雉奴立马止住了哭啼,随后吧唧两下小嘴,又呼呼睡着了。
李二陛下见着幼子这般憨态可掬,不由莞尔一笑,因为李承乾和李泰两兄弟手足相残所带来的心中阴霾,顿扫而空。
长孙皇后见着雉奴睡着,稍稍抬起头来看着丈夫,欲言又止,犹犹豫豫。
李二陛下好似心有灵犀般地看着妻子,问道:“观音婢,有话想说?不要憋在心里,你我夫妻还有什么不能直言的?”
称呼长孙皇后一声观音婢,说明李二陛下现在心情没有之前那么糟糕了。
随即,长孙皇后抱着雉奴,悠悠叹息道:“陛下,承乾和泰儿的确是荒唐至极。他们两兄弟这么闹,别说您,就连臣妾都看着生气。可是,陛下您刚才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一个贬黜爵位,发配黔州那等黑山白水之地受苦,一个废黜太子之位,沦为圈禁看管的废太子。这等惩罚委实太重了,毕竟他们年纪还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念在他们二人少不更事,念在他们二人乃是你我亲生孩儿的份儿上,臣妾恳求您收回陈命吧。”
“唉……”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饱含深情地看着满脸愁容的长孙皇后,叹道:“观音婢,恰恰因为他们是朕的儿子,恰恰因为他们是年纪尚小,所以朕才这般严厉处罚于他们。本该是兄友弟恭,却偏偏祸起萧墙,手足相残。皇后啊,玄武门之事虽然已过五六载,但朕却是历历在目啊。如果再任由他们兄弟二人这般胡闹妄为下去,将来还会有第二个玄武门惨剧发生啊。朕已经错过一次,不愿将来朕的儿子们也再重蹈覆辙。”
长孙皇后知道丈夫对当年玄武门之事至今耿耿于怀,虽说不愿亲口向天下承认这件事情是自己错了,但午夜梦回之时往往会在睡梦中喊着太子建成和齐王的名字。也只有当着自己一人的面,丈夫才会说出心里话。
但是,长孙皇后一想到丈夫对两个儿子的惩罚,还是不肯放弃地劝说求情道:“陛下,可是承乾和泰儿……”
“观音婢,别说了!”
李二陛下知道妻子想要再说些什么,无非就是求情的话,于是打断道:“正因为他们二人年纪还小,还没到不可回头的地步,所以朕才痛下心来作出这番处罚。你刚才也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希望他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也希望他们能明白兄弟亲情的弥足珍贵。
皇后,民间有俗语,叫做慈母多败儿。朕知道你疼爱儿子,可朕又何尝不疼爱他们?但是,朕今日必须给他们一个惨痛教训,好让他们尽早知错,尽早悔改。朕知道,惩罚是严厉了一些,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今日之惩罚能够唤回他们兄弟昔日的亲情,朕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长孙皇后好像从丈夫的话里听懂了一些弦外之音,眼中突然闪烁着几分喜色,小心翼翼地揣测道:“陛下,你是说只要他们兄弟俩能够知错悔改,将来您还会将他们召回长安。而且,还会恢复泰儿的魏王爵位,恢复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二陛下没有点头,不过也没有摇头,而是搪塞了一句:“朕没说过,你也别瞎猜了,好好照顾雉奴,朕先去望北阁那边批阅奏章,晚上再过来甘露殿宿夜。”
说罢,李二陛下便舍下长孙皇后,大步地朝着殿外奔去。
看着丈夫刚毅而又匆忙的背影,长孙皇后又紧了紧怀中的孩子,对着襁褓中的婴儿幽幽说道:“雉奴啊雉奴,母后也越来越看不懂你的父皇了。到底是虎毒食子呢?还是用心良苦?母后也看不透了,雉奴长大了要学乖啊,一定不要学你那两个不争气的哥哥才是。”
“咯咯,咯咯……”
襁褓中的孩子貌似醒来了,但不哭不闹,反而睁着眼睛一脸萌态地发着憨笑。
同一时间,离甘露殿有一段距离的夙凤殿内。
此时,隋朝公主出身的杨妃正跟往常一样,正坐在铜镜妆台前让宫女替她梳拢着满头青丝。
两名宫女,一名端着盛放着篦子和金钗银簪的木盘,一名则是站在杨妃的后头,动作轻缓柔和地替她梳着头发。
杨妃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幽幽叹道:“唉,伊人憔悴渐消瘦,一晃眼这些年过去,本宫竟然也有白头发了。”
“嘻嘻,贵妃娘娘说笑了,”正替她梳发的宫女娇笑道,“您这满头乌发哪里生出白发来了?恕奴婢眼拙,愣是找不出一根白发来呢。”
“对哩对哩,依奴婢来看,娘娘走出夙凤殿往皇上跟前一站,端的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呢。”
杨妃听着两个宫女这番对话,不由有些开心地笑地呵斥道:“你们这两个嘴巧的死丫头,倒是哄得本宫开心。看赏,统统看赏。”
说着,杨妃从木盘上随意捡起两把玉簪,赏给了两个宫女。
宫女得赏,自然是喜笑颜开,纷纷道谢娘娘千岁。
就在这时,夙凤殿外猛然传来一阵踢踏的脚步声,一道声音急急传入杨妃耳中:“母妃,母妃,出…大事儿了!”
恪儿?
杨妃一听出了大事,面色不由一变,脸罩寒霜,连带着刚才那两个得赏的宫女都有些面色僵硬起来,纷纷心中忐忑地扭头望向门口。
霎时,头戴冲天冠,一身蟒袍腰缠玉带,面如冠玉丰神俊朗的蜀王李恪,跑进了杨妃的视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