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春溪笛晓
第一七四章
即便不少人对包拯有了点小看法, 青天奖还是热热闹闹地对外征文,青天奖要求案件真实,人物可考,情节具有代表性,涉及到的相关司法环节不能出错,但入选后奖励是非常丰厚的:入选的文章得奖金, 入选的人物得名!
虽然都觉得包拯这人临老变得不要脸,可不少人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羡慕的,于是都拿出过去自己接触过的特殊案件,明示暗示自己的门生、子侄写一篇去投稿。
怎么?就许你包拯不要脸, 不许咱不要脸了?要是你包拯不让我上,我一准揭发你干的事, 看你害臊不害臊!
包拯包大佬, 以前就不苟言笑, 现在更是天天板着一张脸。他拿着两篇文章找到了韩琦, 给韩琦看。
韩琦早知晓王雱要搞这青天奖, 也不觉得稀奇,结果接过文章一看, 差点没气昏过去。
这小子自己设了奖项拉了评委,竟还没脸没皮地自己投稿!这两篇文章, 一篇是夸他爹当提点刑狱时的优秀表现,这点他们父子俩已经用了两本书来描述, 此时换成从儿子视觉来吹捧又是另一番味道;另一篇, 则是描写韩琦在扬州大发神威、震慑宵小、勘破奇案的离奇经历, 这小子天花乱坠地胡诌完了,还要补一句,我当时才两三岁,记不太清啦,但是韩相公对我这么好,我一定是要写的。
韩琦在心里反思,这小子操蛋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纵出来的。现在已成事实,再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韩琦无奈道:“既然那小子邀了你们当评审,这些文章你们判定便好,不必给我看。”
让包拯看?包拯自然是给王雱的文章评个上等!
毕竟,锅不能自己一个人背啊,韩琦身居相位,合该以身作则!
包拯带着两篇文章走了,把他转交给陈太素那边进行审核。陈太素一看,这文章就没那么离经叛道了,很适合,当场批了个上等。
陈太素采纳王雱的建议,尽量掩藏法家本质,把期刊定名为《拍案惊奇》,主推内容也都是类似于《开封有个包青天》的奇异案件,尽量扩大受众,并通过编者科普在后面补充涉及的法令。若是收到专业性强的法家专业人士投稿,可以挪到后面供同行讨论。先把读者基础打好,后续想搞什么都方便!
王雱的投稿,陈太素自然不会不收,王雱现在也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者,打出他的名号多的是人愿意买账,着实是带销量的一把好手!没看到包拯那本传记卖得多红火吗?
陈太素和包拯认真挑选出“十大青天”,并且借助青天奖为《拍案惊奇》造势,表示青天奖入选的所有文章都将会在第一期的《拍案惊奇》上刊出。
《国风》上稿难,《医学问答录》专业性太强,许多民间写手都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现在来了本《拍案惊奇》,许多撰稿人敏锐地发现宣传上写的是“第一期”,意思是会像《国风》、《医学问答录》等等长期收稿?
谁身边没点法制小故事?这下子不少人都有些意动,摩拳擦掌准备试试给《拍案惊奇》投稿去。
在朝中诸人十分默契的“暗示”之下,青天奖评选出来的“十大青天”竟然大半都在朝中,毕竟,其他地方的撰稿人山长水远,短短一两个月内肯定没法把稿子写好送来,所以还是开封人士上稿率高。
由于位列榜首的是宰相韩琦,所以大家都明白了:这十大青天榜单是官方认证的,没看见连韩相公都上去了吗?
包拯最近舒坦多了,毕竟大家都成青天了,不独他一个,压力小了很多。
王雱最近很消停,该上朝上朝,该去监督工程进展就去监督,余下的时间都在家逗弟弟玩。小妹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王雱逗她玩水时只捣腾了个大木盆,这回一次性来了两个弟弟,王雱琢磨着让人在自己院子里开挖了一个小泳池,好赶在夏天前带两弟弟耍水玩。
王安石听了这构想想揍他,住着人的院子哪能随随便便动工?!
最后王雱屈服了,只叫人去郊外买了个庄子,挑个有活水的地方开挖,搞了双人池子,多人池子,夏天好到那儿去避暑。设计图出了后,王雱就时不时跑去实地监督,看看能不能赶在最热的时候把庄子拾掇好。
这“避暑山庄”大得很,前头是待客用的,可以容纳他不少好友,还可以请些上了年纪的前辈过去避暑。后面则是自家人住的地方,也可以待客,主要是让司马琰她们接待一些女眷。
王雱安安分分地捣鼓了两个多月,到《拍案惊奇》正式开卖那天他才晓得十大青天已经选好了,兴致勃勃地去买了一份,看看韩大佬和自己老爹是不是都榜上有名。
此时已经是盛夏了,王雱再次派人将庄子上下收拾一番,把吴氏、祖母她们都接去山庄那边消暑,顺便还把张氏也给接去了。
司马光到家后才看到王雱留的书信,说岳母出去避暑啦,您在家自己吃点,或者来我们家和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也可以!
司马光:“……”
司马光吃过厨下送来的饭菜,换下朝服去了王家。
王家父子俩正相依为命地吃着咸菜烙饼,这是王安石的决定,因为王雱私自把一家子人都给弄去庄子那边了,家里请的厨娘也被带了过去,王安石决定给他儿子一点教训,逼迫儿子一起啃烙饼,还是最便宜的那种,特别厚,还没味道。
而且,必须吃完,敢浪费就打死!
王雱见司马光来了,十分高兴,掰下半块烙饼分给司马光:“岳父您来得正好,您也没吃东西吧?我分你一半!”
王安石也招呼司马光坐下吃点。
司马光道:“吃过了。”
王雱还是热情地给司马光递烙饼:“吃过也吃点,哪能让您看着我们吃啊!”
王安石冷哼:“别理他,他就是好东西吃惯了,让他吃点寻常的东西他就嫌东嫌西。多少人想吃还吃不上!”
王雱只能乖乖把半块烙饼搁回自己盘子里,继续啃手里的半块。惨!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偏偏这娘还是他自己送走的!
司马光见王雱吃瘪,心情稍稍好转。再看王家这边比自己家还空空荡荡,司马光就知晓王雱不单单接走了岳母。他等王雱父子俩把烙饼吃完了,才和他们说起正事。
赵宗实这个准皇子接任宗正职位也小半年了,瞧着没什么大问题,偏他自己不太乐意当这个宗正,一直在请辞。司马光看着觉得他是真心实意想要跑路,韩琦怕官家立储的决心会动摇,司马光来这一趟就是想和王雱这儿了解一下官家的意思。
王雱这小半年来也时常伴在御前,今儿要不是休沐,他怕是会直接在官家那儿蹭饭。
两人的话本偷渡活动一直在进行,官家如今处理起政务来越发轻松自如,甚至还能在韩琦他们提起某地时轻松说出那边的情况。就连已经迁任参知政事的赵概,对此也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除了那次直接问了出口之外,王雱再没有在御前提过立储之事。
听了司马光的担忧,王雱一脸正直地说:“御前之事,我可不能泄露。而且我一个刚入朝不久的小官,人微言轻,哪能在这些事情上指手画脚呢?”
王雱这话说得正气凛然,若不知知晓王雱曾在哪些事情上指手画脚,司马光怕是会觉得很欣慰!可惜司马光熟知王雱的性情,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
王雱这么义正辞严,司马光也不能非逼他说出官家的想法或者让他在官家面前进言,只能作罢。
司马光不知道的是,第二天王雱去御前当差时又告了一个叼状:他说司马光跑来打探御前消息,多亏他诚信待人王小雱意志坚定,一个字都没泄露,要不然的话他可就犯错误啦!身为他的岳父,还是谏院得力喷手,居然引/诱女婿犯错,真是太不应该了。
官家听了也不反感。
不用问他也知道,司马光肯定是为立储之事着急,毕竟赵宗实又上书请求辞去宗正之职。
官家对王雱一向不避讳什么,直接问他,赵宗实不想当宗正该怎么办?
王雱在司马光面前说得义正辞严,到官家面前却一点都不避讳,当场说:“一般来说想东想西都是闲的,我觉得要不您给他找几个老师,像怪严肃的赵参政啦,还有怪可怕的台谏官员啦,随便挑几个天天堵着他让他读书学习,他就没空瞎琢磨了。我跟您说,以前范爷爷就是这么对我的,可有用了。范爷爷直接把我扔去胡先生手底下,您是没见过,胡先生可凶啦!别人都说往新科进士里面一瞧,站得笔挺、一脸严肃的那些就是胡先生教出来的!”
官家听得直乐:“看来还是范公有办法治你。”
官家没和王雱说采不采纳他的意见,但没过几天,赵仲针就悄悄和王雱抱怨说他和他爹都被安排了好几个老师,要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管得可严了。一开始他还有点憋闷,后来看他爹那边更可怕,他就释然了,好歹他的老师们都很和颜悦色!
王雱压下幸灾乐祸的想法写信勉励赵仲针,表示自己在国子监也经历过这么一段,可凄凉可惨了。他给赵仲针写完一封声情并茂的信,美滋滋地给小伙伴们下帖子,邀请新朋旧故趁着休沐日去他新修好的庄子里玩。
王雱相邀,那自然是一呼百应的。他前一天夜里就去庄子里歇下,第二日一早醒来锻炼过后,便陆陆续续迎来了他的好友们。
第一七四章
即便不少人对包拯有了点小看法, 青天奖还是热热闹闹地对外征文,青天奖要求案件真实,人物可考,情节具有代表性,涉及到的相关司法环节不能出错,但入选后奖励是非常丰厚的:入选的文章得奖金, 入选的人物得名!
虽然都觉得包拯这人临老变得不要脸,可不少人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羡慕的,于是都拿出过去自己接触过的特殊案件,明示暗示自己的门生、子侄写一篇去投稿。
怎么?就许你包拯不要脸, 不许咱不要脸了?要是你包拯不让我上,我一准揭发你干的事, 看你害臊不害臊!
包拯包大佬, 以前就不苟言笑, 现在更是天天板着一张脸。他拿着两篇文章找到了韩琦, 给韩琦看。
韩琦早知晓王雱要搞这青天奖, 也不觉得稀奇,结果接过文章一看, 差点没气昏过去。
这小子自己设了奖项拉了评委,竟还没脸没皮地自己投稿!这两篇文章, 一篇是夸他爹当提点刑狱时的优秀表现,这点他们父子俩已经用了两本书来描述, 此时换成从儿子视觉来吹捧又是另一番味道;另一篇, 则是描写韩琦在扬州大发神威、震慑宵小、勘破奇案的离奇经历, 这小子天花乱坠地胡诌完了,还要补一句,我当时才两三岁,记不太清啦,但是韩相公对我这么好,我一定是要写的。
韩琦在心里反思,这小子操蛋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纵出来的。现在已成事实,再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韩琦无奈道:“既然那小子邀了你们当评审,这些文章你们判定便好,不必给我看。”
让包拯看?包拯自然是给王雱的文章评个上等!
毕竟,锅不能自己一个人背啊,韩琦身居相位,合该以身作则!
包拯带着两篇文章走了,把他转交给陈太素那边进行审核。陈太素一看,这文章就没那么离经叛道了,很适合,当场批了个上等。
陈太素采纳王雱的建议,尽量掩藏法家本质,把期刊定名为《拍案惊奇》,主推内容也都是类似于《开封有个包青天》的奇异案件,尽量扩大受众,并通过编者科普在后面补充涉及的法令。若是收到专业性强的法家专业人士投稿,可以挪到后面供同行讨论。先把读者基础打好,后续想搞什么都方便!
王雱的投稿,陈太素自然不会不收,王雱现在也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者,打出他的名号多的是人愿意买账,着实是带销量的一把好手!没看到包拯那本传记卖得多红火吗?
陈太素和包拯认真挑选出“十大青天”,并且借助青天奖为《拍案惊奇》造势,表示青天奖入选的所有文章都将会在第一期的《拍案惊奇》上刊出。
《国风》上稿难,《医学问答录》专业性太强,许多民间写手都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现在来了本《拍案惊奇》,许多撰稿人敏锐地发现宣传上写的是“第一期”,意思是会像《国风》、《医学问答录》等等长期收稿?
谁身边没点法制小故事?这下子不少人都有些意动,摩拳擦掌准备试试给《拍案惊奇》投稿去。
在朝中诸人十分默契的“暗示”之下,青天奖评选出来的“十大青天”竟然大半都在朝中,毕竟,其他地方的撰稿人山长水远,短短一两个月内肯定没法把稿子写好送来,所以还是开封人士上稿率高。
由于位列榜首的是宰相韩琦,所以大家都明白了:这十大青天榜单是官方认证的,没看见连韩相公都上去了吗?
包拯最近舒坦多了,毕竟大家都成青天了,不独他一个,压力小了很多。
王雱最近很消停,该上朝上朝,该去监督工程进展就去监督,余下的时间都在家逗弟弟玩。小妹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王雱逗她玩水时只捣腾了个大木盆,这回一次性来了两个弟弟,王雱琢磨着让人在自己院子里开挖了一个小泳池,好赶在夏天前带两弟弟耍水玩。
王安石听了这构想想揍他,住着人的院子哪能随随便便动工?!
最后王雱屈服了,只叫人去郊外买了个庄子,挑个有活水的地方开挖,搞了双人池子,多人池子,夏天好到那儿去避暑。设计图出了后,王雱就时不时跑去实地监督,看看能不能赶在最热的时候把庄子拾掇好。
这“避暑山庄”大得很,前头是待客用的,可以容纳他不少好友,还可以请些上了年纪的前辈过去避暑。后面则是自家人住的地方,也可以待客,主要是让司马琰她们接待一些女眷。
王雱安安分分地捣鼓了两个多月,到《拍案惊奇》正式开卖那天他才晓得十大青天已经选好了,兴致勃勃地去买了一份,看看韩大佬和自己老爹是不是都榜上有名。
此时已经是盛夏了,王雱再次派人将庄子上下收拾一番,把吴氏、祖母她们都接去山庄那边消暑,顺便还把张氏也给接去了。
司马光到家后才看到王雱留的书信,说岳母出去避暑啦,您在家自己吃点,或者来我们家和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也可以!
司马光:“……”
司马光吃过厨下送来的饭菜,换下朝服去了王家。
王家父子俩正相依为命地吃着咸菜烙饼,这是王安石的决定,因为王雱私自把一家子人都给弄去庄子那边了,家里请的厨娘也被带了过去,王安石决定给他儿子一点教训,逼迫儿子一起啃烙饼,还是最便宜的那种,特别厚,还没味道。
而且,必须吃完,敢浪费就打死!
王雱见司马光来了,十分高兴,掰下半块烙饼分给司马光:“岳父您来得正好,您也没吃东西吧?我分你一半!”
王安石也招呼司马光坐下吃点。
司马光道:“吃过了。”
王雱还是热情地给司马光递烙饼:“吃过也吃点,哪能让您看着我们吃啊!”
王安石冷哼:“别理他,他就是好东西吃惯了,让他吃点寻常的东西他就嫌东嫌西。多少人想吃还吃不上!”
王雱只能乖乖把半块烙饼搁回自己盘子里,继续啃手里的半块。惨!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偏偏这娘还是他自己送走的!
司马光见王雱吃瘪,心情稍稍好转。再看王家这边比自己家还空空荡荡,司马光就知晓王雱不单单接走了岳母。他等王雱父子俩把烙饼吃完了,才和他们说起正事。
赵宗实这个准皇子接任宗正职位也小半年了,瞧着没什么大问题,偏他自己不太乐意当这个宗正,一直在请辞。司马光看着觉得他是真心实意想要跑路,韩琦怕官家立储的决心会动摇,司马光来这一趟就是想和王雱这儿了解一下官家的意思。
王雱这小半年来也时常伴在御前,今儿要不是休沐,他怕是会直接在官家那儿蹭饭。
两人的话本偷渡活动一直在进行,官家如今处理起政务来越发轻松自如,甚至还能在韩琦他们提起某地时轻松说出那边的情况。就连已经迁任参知政事的赵概,对此也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除了那次直接问了出口之外,王雱再没有在御前提过立储之事。
听了司马光的担忧,王雱一脸正直地说:“御前之事,我可不能泄露。而且我一个刚入朝不久的小官,人微言轻,哪能在这些事情上指手画脚呢?”
王雱这话说得正气凛然,若不知知晓王雱曾在哪些事情上指手画脚,司马光怕是会觉得很欣慰!可惜司马光熟知王雱的性情,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
王雱这么义正辞严,司马光也不能非逼他说出官家的想法或者让他在官家面前进言,只能作罢。
司马光不知道的是,第二天王雱去御前当差时又告了一个叼状:他说司马光跑来打探御前消息,多亏他诚信待人王小雱意志坚定,一个字都没泄露,要不然的话他可就犯错误啦!身为他的岳父,还是谏院得力喷手,居然引/诱女婿犯错,真是太不应该了。
官家听了也不反感。
不用问他也知道,司马光肯定是为立储之事着急,毕竟赵宗实又上书请求辞去宗正之职。
官家对王雱一向不避讳什么,直接问他,赵宗实不想当宗正该怎么办?
王雱在司马光面前说得义正辞严,到官家面前却一点都不避讳,当场说:“一般来说想东想西都是闲的,我觉得要不您给他找几个老师,像怪严肃的赵参政啦,还有怪可怕的台谏官员啦,随便挑几个天天堵着他让他读书学习,他就没空瞎琢磨了。我跟您说,以前范爷爷就是这么对我的,可有用了。范爷爷直接把我扔去胡先生手底下,您是没见过,胡先生可凶啦!别人都说往新科进士里面一瞧,站得笔挺、一脸严肃的那些就是胡先生教出来的!”
官家听得直乐:“看来还是范公有办法治你。”
官家没和王雱说采不采纳他的意见,但没过几天,赵仲针就悄悄和王雱抱怨说他和他爹都被安排了好几个老师,要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管得可严了。一开始他还有点憋闷,后来看他爹那边更可怕,他就释然了,好歹他的老师们都很和颜悦色!
王雱压下幸灾乐祸的想法写信勉励赵仲针,表示自己在国子监也经历过这么一段,可凄凉可惨了。他给赵仲针写完一封声情并茂的信,美滋滋地给小伙伴们下帖子,邀请新朋旧故趁着休沐日去他新修好的庄子里玩。
王雱相邀,那自然是一呼百应的。他前一天夜里就去庄子里歇下,第二日一早醒来锻炼过后,便陆陆续续迎来了他的好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