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卫府吩咐过赵炳之后,赵显很快就离开了宗卫府,他今日特意从到宗卫府来,就是为了看一看这些士人到底会作何反应,按现在的情形来说,这帮读书人的脾气,确实都有些硬气,不过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启国毕竟由文人主导了百多年,成康朝之时,朝中没有一个武将可以说得上话,大小事情都要经过那位陈静之陈相处理,长此以往下来,给这些读书人生出一些骄横之气是难免的,赵显也没指望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气焰打压下去,季子升这第一拨人只是先行试探试探而已。
他的目标并不是针对这些书生,而是要针对导致启国积弱的科举制度,但是想要动科举,就必须要许多许多读书人的尸体上踏过去,如果不趁着季子升的这次机会,把这些士人整治的老老实实的,那赵显根本别想动半点科举。
果然,在赵炳抓了五六个书生进了诏狱之后,那群围在宗卫府的书生们都一一散了去,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本来就是跟着趁热闹,也都是仗着自己身负功名,所以才敢公然围堵朝廷的职司衙门,现在看到同伴当真给人捉了进去,自然就没人敢再造次,毕竟没有谁铁了心非要进诏狱不可。更没有人当真会为了非亲非故的季子升,搭上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
大启开国百余年,能从诏狱里头活着出来的,可并不多。
就连当年的宰相杨吉,也没能从宗卫府诏狱里头活着出来。
动了第一批人以后,赵显很快着手对第二批人下手,当初小皇帝在朝堂之上亲口说要对“季子升一党“严加处置,有了这杆大旗,赵显本可以一股脑把些人都统统都给杀了,然后把黑锅全甩给小皇帝背着,不过那样毕竟戾气太重,也不是赵显的风格,他跟启国的读书人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肃王府刚刚起势的时候,他还是靠着谢康跟高明玉的扶持,才坐稳了现在这个位置,如果不是这些读书人挡住了启国的路,赵显也不会这么大动干戈。
先前赵显第一批杀的那些人,都是跟着季子升一起上书,而且言辞激烈的,或者有北齐奸细之嫌的,这批人杀了之后,对于第二批斩首的人选,赵显就泛起了难为,因为诏狱里这些剩下的官员们,都是在可杀可不杀的范畴之内,具体杀谁不杀谁,还真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不过也没有什么好发愁的,如果季子升等人还没有给那些读书人涨一个记性,那么第二批人赵显完全可以从诏狱里头随便找出一些人来杀了,毕竟只要是赵恪挑出来的,宗卫府抓进诏狱的,就没有一个是冤枉的,每一个人都有取死之道。
就在赵显高坐肃王府,观望那些读书人还有文官的反应的时候,一个原不该登上肃王府大门的人,给赵显递上了拜贴。
是已经致仕三年有余的老宰辅高明玉。
说起高明玉,这个老头远比他儿子高通要聪明的多,高雅儿刚给赵显生了个儿子之后,高老头就很是懂事的上了奏书告老,其实以高明玉的身体状况,再做几年宰辅也是毫无问题的,不过他的孙女给赵显生了个儿子,他的儿子又在执掌吏部,如果高老头还霸着这个宰辅的位置不愿意急流勇退,高家不仅会让临安上下的大小官员位置眼红,甚至还会让赵显本人心生忌惮,高老头在朝堂混迹了几十年,深谙人心,所以他很干脆的放弃了自己做了十来年的宰辅位置,去了城郊的高园养老去了。
高老头致仕的这三年里,赵显也曾经去高园看过他,老头子身体比起从前做宰辅的时候还有硬朗一些,不过高老头自从不做官之后,就不再踏进临安城里半步,这一次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进城。
像高明玉这种身份的老臣,赵显自然不好不见,简单穿了一身常服之后,赵显在肃王府的偏厅见到了高老头,说起来赵显跟这个“岳祖”已经有接近一年时间不曾见面,高明玉比起当年身居政事堂之时,略显了一些老态,不过整个人的精神还算矍铄,见了面之后,赵显对高明玉露出一个微笑:“老大人不在高园纳福,怎么又跑进这名利场里来了,须知脱身艰难啊。“
高老头致仕之后,常跟旁人说自己总算是从名利场里跳脱了出来,赵显之所以说这句话,也是在调侃这个老家伙。
高明玉对着赵显拱了拱手,苦笑道:“非是老夫愿意来,实在是逼不得已啊。”
赵显笑眯眯的给高老头倒了杯茶,轻笑道:“老大人德高望重,又是两朝宰辅,如今功成身退,正是享清福的时候,又有谁能逼得老大人身不由己了?”
高明玉双手捧过赵显递过来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之后,放在了桌子上,长叹了一口气,抬眼看向赵显:“老朽此来,是想问王爷一件事情。“
“老大人请说。”
高老头脸色郑重。
“殿下关在诏狱里的那些文官,当真要斩尽杀绝吗?”
“非是本王要杀他们。”
赵显也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轻笑道:“是陛下在朝堂上亲口要本王与宗卫府严惩季子升一党,诏狱里那些人,伙同季子升等人,离间天家,结党乱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取死之道,就算本王真把他们全杀了,也不会有一个冤枉的。”
高明玉长叹了一口气。
“诏狱里那些文官性命,全在王爷一念之间,王爷又何苦拿这些说辞来哄骗老朽。”
“听老大人这话意思,老大人今日进临安来,是为了给诏狱里的那些犯官求情的?”
“我的王爷呀....”
高明玉满脸苦笑:“我大启向来以文治立国,从太祖皇帝以来,代代尊重读书人,可是您现在这是要做什么,是要惹恼整个大启的读书人吗?”
“以文立国,这些文人便杀不得了?”
高明玉平日里,向来对赵显毕恭毕敬,不过这一次,高老头直视赵显的目光,并没有丝毫退让,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家,深深的看了赵显一眼,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王爷,老朽久不在朝堂,不太清楚您到底要做些什么,不过您关进诏狱里的那些文臣,有许多还是老朽的学生,他们上奏的文书老朽也都看过了,说一句王爷可能不太爱听的话。”
说到这里,高老头幽幽道:“他们或许有罪,但是罪不当死。”
“罪不当死?”
赵显脸上露出一个冷笑。
“高老大人,在你们这些读书人眼里,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才当死?”
他的目标并不是针对这些书生,而是要针对导致启国积弱的科举制度,但是想要动科举,就必须要许多许多读书人的尸体上踏过去,如果不趁着季子升的这次机会,把这些士人整治的老老实实的,那赵显根本别想动半点科举。
果然,在赵炳抓了五六个书生进了诏狱之后,那群围在宗卫府的书生们都一一散了去,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本来就是跟着趁热闹,也都是仗着自己身负功名,所以才敢公然围堵朝廷的职司衙门,现在看到同伴当真给人捉了进去,自然就没人敢再造次,毕竟没有谁铁了心非要进诏狱不可。更没有人当真会为了非亲非故的季子升,搭上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
大启开国百余年,能从诏狱里头活着出来的,可并不多。
就连当年的宰相杨吉,也没能从宗卫府诏狱里头活着出来。
动了第一批人以后,赵显很快着手对第二批人下手,当初小皇帝在朝堂之上亲口说要对“季子升一党“严加处置,有了这杆大旗,赵显本可以一股脑把些人都统统都给杀了,然后把黑锅全甩给小皇帝背着,不过那样毕竟戾气太重,也不是赵显的风格,他跟启国的读书人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肃王府刚刚起势的时候,他还是靠着谢康跟高明玉的扶持,才坐稳了现在这个位置,如果不是这些读书人挡住了启国的路,赵显也不会这么大动干戈。
先前赵显第一批杀的那些人,都是跟着季子升一起上书,而且言辞激烈的,或者有北齐奸细之嫌的,这批人杀了之后,对于第二批斩首的人选,赵显就泛起了难为,因为诏狱里这些剩下的官员们,都是在可杀可不杀的范畴之内,具体杀谁不杀谁,还真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不过也没有什么好发愁的,如果季子升等人还没有给那些读书人涨一个记性,那么第二批人赵显完全可以从诏狱里头随便找出一些人来杀了,毕竟只要是赵恪挑出来的,宗卫府抓进诏狱的,就没有一个是冤枉的,每一个人都有取死之道。
就在赵显高坐肃王府,观望那些读书人还有文官的反应的时候,一个原不该登上肃王府大门的人,给赵显递上了拜贴。
是已经致仕三年有余的老宰辅高明玉。
说起高明玉,这个老头远比他儿子高通要聪明的多,高雅儿刚给赵显生了个儿子之后,高老头就很是懂事的上了奏书告老,其实以高明玉的身体状况,再做几年宰辅也是毫无问题的,不过他的孙女给赵显生了个儿子,他的儿子又在执掌吏部,如果高老头还霸着这个宰辅的位置不愿意急流勇退,高家不仅会让临安上下的大小官员位置眼红,甚至还会让赵显本人心生忌惮,高老头在朝堂混迹了几十年,深谙人心,所以他很干脆的放弃了自己做了十来年的宰辅位置,去了城郊的高园养老去了。
高老头致仕的这三年里,赵显也曾经去高园看过他,老头子身体比起从前做宰辅的时候还有硬朗一些,不过高老头自从不做官之后,就不再踏进临安城里半步,这一次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进城。
像高明玉这种身份的老臣,赵显自然不好不见,简单穿了一身常服之后,赵显在肃王府的偏厅见到了高老头,说起来赵显跟这个“岳祖”已经有接近一年时间不曾见面,高明玉比起当年身居政事堂之时,略显了一些老态,不过整个人的精神还算矍铄,见了面之后,赵显对高明玉露出一个微笑:“老大人不在高园纳福,怎么又跑进这名利场里来了,须知脱身艰难啊。“
高老头致仕之后,常跟旁人说自己总算是从名利场里跳脱了出来,赵显之所以说这句话,也是在调侃这个老家伙。
高明玉对着赵显拱了拱手,苦笑道:“非是老夫愿意来,实在是逼不得已啊。”
赵显笑眯眯的给高老头倒了杯茶,轻笑道:“老大人德高望重,又是两朝宰辅,如今功成身退,正是享清福的时候,又有谁能逼得老大人身不由己了?”
高明玉双手捧过赵显递过来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之后,放在了桌子上,长叹了一口气,抬眼看向赵显:“老朽此来,是想问王爷一件事情。“
“老大人请说。”
高老头脸色郑重。
“殿下关在诏狱里的那些文官,当真要斩尽杀绝吗?”
“非是本王要杀他们。”
赵显也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轻笑道:“是陛下在朝堂上亲口要本王与宗卫府严惩季子升一党,诏狱里那些人,伙同季子升等人,离间天家,结党乱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取死之道,就算本王真把他们全杀了,也不会有一个冤枉的。”
高明玉长叹了一口气。
“诏狱里那些文官性命,全在王爷一念之间,王爷又何苦拿这些说辞来哄骗老朽。”
“听老大人这话意思,老大人今日进临安来,是为了给诏狱里的那些犯官求情的?”
“我的王爷呀....”
高明玉满脸苦笑:“我大启向来以文治立国,从太祖皇帝以来,代代尊重读书人,可是您现在这是要做什么,是要惹恼整个大启的读书人吗?”
“以文立国,这些文人便杀不得了?”
高明玉平日里,向来对赵显毕恭毕敬,不过这一次,高老头直视赵显的目光,并没有丝毫退让,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家,深深的看了赵显一眼,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王爷,老朽久不在朝堂,不太清楚您到底要做些什么,不过您关进诏狱里的那些文臣,有许多还是老朽的学生,他们上奏的文书老朽也都看过了,说一句王爷可能不太爱听的话。”
说到这里,高老头幽幽道:“他们或许有罪,但是罪不当死。”
“罪不当死?”
赵显脸上露出一个冷笑。
“高老大人,在你们这些读书人眼里,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才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