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过了危险期, 周肃的伤, 只要好好养着, 便不再有什么问题了。两周之后, 确定这次的伤已然无碍,琳琳就托辞回学校考试离开了。
周家妈妈也不是小气的人, 之前听黑狼说了伤势和用药, 便知不是凡品, 又经周肃病危急救, 便干脆给了琳琳一张卡。里面是六位数的费用, 不过因着功德回报甚丰之故,琳琳只取了一半做药费,另一半让周妈妈拿去做慈善去了。
琳琳经此病例,一战成名。虽然成名的过程比较曲折,但也算是成名了吧!
脑部内出血、心脏骤停经直流电击复律救治无效的病人,竟然活了,而且一个月之后竟然活蹦乱跳了。
这个病例,被发到了国内报纸上,上面详细描述了周肃的病情、救治、二次病危、起死回生的过程, 然后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其实爆料的医生写文之后本来是想发国际医学杂志评职称用的,结果人家坚定地认为这属于学术造假,退稿了, 国内医学杂志也不给发, 认为太匪夷所思了。最后这个医生无奈, 自费发到了某给钱就给发论文的杂志上, 本来这种杂志是没什么关注度的,也就是评职称拿学历的人花钱发发稿子,但是后来偏偏被一个坚决反对中医的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稿子:“中医让人起死回生?是医学的扭曲还是媒体道德的沦丧?”
文章从周肃这一病例开始写,然后写某医学杂志竟然刊登了这么一篇匪夷所思的文章并开始大力批判中医,“目前的中医已经沦落到炒作这种新闻的程度了吗?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一概以某虚无缥缈的无实名病人为例,”部队有保密条例,写论文的医生也知道周家惹不得,所以病人名字没有透露,“大力炒作某中医新秀,别说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就是七八十的老中医治愈这种情况都是不可能的……后来笔者得知,此中医新秀曾于某疫病治疗中提供了治愈方脱颖而出,这是中医复起无望,所以举国之力把全国中医研究成果归到一黄口小儿身上来最后拼死一搏吗?悲哀啊,这种封建糟粕我们还留着做什么?笔者曾闻科学界有志之士张宫耀先生、王呈先生呼吁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深以为然。新时代是破除迷信、大力发展科学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的精神面貌,需要有破除旧社会残留糟粕的勇气……”
琳琳从来不看报纸,就算看了,估计也就是无所谓扔一边去。
老子说过:“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这种耻笑真理的下士,你和他计较什么,倒是他们如此狗急跳墙,反而验证了圣人之言。
但是老师们看到就炸了。先前遇到骗子行医,中医被骂也就罢了,虽然是骗子,但是打的也是中医的旗号,自己一方是有苦说不出。但是现在,这人是自家学生治好的,病方、病案、人证、物证都是妥妥的,好,现在还被骂骗子,还有疫病方子的事,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必须法庭上见!
于是,华夏中医药学院把报纸作者告上了法庭。
为了替中医正名,义愤填膺的老师们,还联系了不少媒体。
证据确凿,审判过程几乎是压倒性胜利。
随着中医的扬眉吐气,琳琳同学再一次红了。
然而,一红就消失,这可是琳琳同学的风格。打完官司,正好赶上2004年的暑假,琳琳便跟老师说,自己过暑假去了,老师再见!然后就一个人跑了。
“跑了?!老刘啊,咱们学校出个好苗子不容易啊!你怎么就让她这么跑了?”华夏中医药大学火了一把,连带着附院也火了,但是你们刚打完官司的小林医生呢?医生不就是给人看病的?张院长也抓狂了。
刘老师翻了个白眼,“学生放暑假,又不是咱们医院的正式职工,我哪里能拦得住?而且,人家从大二交换到别的学校就没在咱们医院实习了。”
“老刘啊,你看,能不能让她提前回来?好几个老领导带着人指名来找小林,我能跟他们说,小林跑出去玩了?”
刘老师也郁闷啊,你当他没被病患找过?你当他没去找过小混蛋?那小混蛋留个话去道观了,然后跑到个没信号的深山老林去了,他有个毛线办法!
没办法,院长逼得急,刘老师道:“她去深山老林当小道士去了,根本没信号!”
“你说啥?好不容易招个好苗子,竟然去当道士了?好道医已经不少了,但是咱们缺好中医啊!学校为了培养她,可下了老本了,老刘啊,这学生可是你带的,你不去劝劝她?”
“我有什么办法,要么等她自己出来联系我,要么挨个山旮旯找一遍,华夏这么多山,我去哪——”
说到这儿,院长的电话又响了,看了看号码,这个号码不认识,可是又不能不接,这号码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的号码。院长苦着脸,拿起了电话:“喂,您好,哪位啊?”
听到那边说话,院长立刻站直身体,“赵中将您好……哦,这个,小林她刚放暑假,我们暂时联系不上……小林年纪太轻,前面也多少有些侥幸,您可以让老人家试试西医外科那边,他们……好,好……我们尽快联系,好的,好的!”
张院长挂掉电话,“看吧,这来的都是推不了的。”
而且,都是多年沉疴,有名气的西医中医都找过了,如果人家有选择,也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个黄毛丫头身上。
但是,如果说给小飞治好腿的时候大家还在观望,那么把周肃治好之后大家基本就放心了。这二位也都是京城数得着的,消息真假大家自有法子判断。
不过,也有人仍旧不放心,所以还有些是打着介绍病人的幌子拿些疑难杂症来打先锋的。
不过,这些琳琳不知道啊,她现在川省乐不思蜀呢!
且说暑假前无意中看到佛学夏令营[1]的新闻,琳琳决定也找个道观申请住上几天。
因着川省环境太好,以至于林林同学一直念念不忘,便询问采药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白貉山道观[2]齐道长是否可以以义工身份住一周?齐道长乃是坤道,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之前也曾有过信众作为义工留宿,道长便答应了。
说是义工,也没人说非要干什么活,倒是琳琳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下午来到收拾好行李,便问了道长,去厨房帮忙做饭。道观所用皆是素菜饭,正是琳琳同学擅长的,一顿饭就收获了几位道长的心。
这道观不大,只有三位道长,坤道齐道长和她的师兄董道长、师弟胡道长,另有齐道长的徒弟李师兄,胡道长的徒弟冯师兄。冯师兄年纪不大,高中生的样子,李师兄年纪更小,看着也就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年纪,琳琳好奇问了下年纪,才知李师兄才十岁,平时也要上学,是暑假才来观里和师父学习,冯师兄十七岁,上学不上学的人家没提,琳琳也没好意思问。
董道长帅得一塌糊涂,个子约一米八三八四的样子,特别像TVB的一个明星。不知年纪,一派清风霁月世外高人之感,看着极是干净的感觉。
齐道长长了一双上挑凤眼,皮肤与二十岁的小姑娘相当,虽不知年纪,但道长倒是跟琳琳说,若我有闺女,怕也与你年纪相当。
胡道长虽是二位道长的师弟,但是看起来却比他二人略大一些,圆圆脸,整天笑呵呵的,有点顽童的感觉。个子略矮一些,身材略丰一些,不过也是相对于前面二位道长而言,那两位身材清瘦身姿高挑地跟明星似的。
晚上的晚课,齐道长让琳琳早点休息,不必过来,只让她明日从六点的早课开始。
琳琳初时不太理解,看了早晚课的经文便懂了,早课结仙缘,晚课结鬼缘[3],所以大约一般非正式的道士是不让上晚课的。
道观的床铺也挺简单的,琳琳素来认床,便干脆找了道观一处灵气盛的地方打了一夜坐。
不得不说,道观的环境就是好。依山傍水,正建在半山腰上,有些屋子的一面墙就是山体,还有的房间就是山里掏了个洞的窑洞,背后靠山,对面不远处也是山,山中草木茂盛,郁郁青青,远处偶有小松鼠跳跃玩耍。
琳琳挑的地方也不隐蔽,就在住所的小院子中间,后面是个当地道教协会办公之地——不过这几天都没见有人来过,前面是面一米左右的围墙,抬头就能看到对面的山,左边是几处房间,房间后面还是山,右边是院子的门。这处地方不仅琳琳喜欢,道长也喜欢,因为琳琳所坐的位置,就是个太极图。琳琳拿了一个蒲团,一个坐垫,换了个厚实的广袖,便坐了下来,双盘,双手掐印,眼目微张,入定静修。
第二日,齐道长起来还吃了一惊,“你就在这里打了一夜坐?”
琳琳道:“一入定便不知时间了。”
齐道长点点头,又仔细瞧了瞧琳琳,确定没有不妥,方带琳琳去大殿早课,心里亦打定主意,待会儿再让师兄看看。山中地方,即便是道观,也难免有精怪灵体,所以一般无人护法的话,是不让这么户外打坐一夜的,这小姑娘胆子倒大,回来还是让师兄给看看,别招惹上什么。
早课加上琳琳是五个人,除了胡道长都去了。
但见李师兄焚香,又做了许多动作,再有人敲法鼓后,方开始诵读经文,琳琳对经文不熟,但得益于好记性,倒也勉强跟得上。经文有一定的韵律,念起来甚是好听,同时也让身体舒服得紧。
此后,琳琳似乎上早课上了瘾,每日早上都准时上早课,白日里,便跟着小师兄随道长练功,晚上找灵气盛的地方打坐,到了饭点便去做饭吃饭。练功时道长也没有避着琳琳,新教了一套功夫,五个动作,分别对应五脏,做的时候很累,做完却感觉全身都舒展开了。
琳琳练功的架势一摆出来,董道长便道:“小林有功夫底子吧?”
琳琳道:“幼年曾在体育馆里学了几年武术,倒是一直没落下。”
董道长点点头:“应该的,武术即可健体又可防身,是极好的。”方才齐道长说小林打坐一夜,让他给瞧瞧,他反复看了看,并无不妥,这就有些意思了,可见这小姑娘也不是一般人。
[1]佛学夏令营:首届开办时间笔者没有查到。根据网络新闻“2016年栖霞古寺第十二届佛学夏令营报名了!”推测首届开班时间是2004年。
[2]白貉(音mò)山道观:此道观系作者杜撰,后文相关情节系虚构。
[3]早课结仙缘,晚课结鬼缘:是一位师兄告诉我的。夏令营七天,道长从不让去晚课,只上早课,故有后文“非道士不上晚课”之猜测。
喜欢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请大家收藏:()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更新速度最快。
周家妈妈也不是小气的人, 之前听黑狼说了伤势和用药, 便知不是凡品, 又经周肃病危急救, 便干脆给了琳琳一张卡。里面是六位数的费用, 不过因着功德回报甚丰之故,琳琳只取了一半做药费,另一半让周妈妈拿去做慈善去了。
琳琳经此病例,一战成名。虽然成名的过程比较曲折,但也算是成名了吧!
脑部内出血、心脏骤停经直流电击复律救治无效的病人,竟然活了,而且一个月之后竟然活蹦乱跳了。
这个病例,被发到了国内报纸上,上面详细描述了周肃的病情、救治、二次病危、起死回生的过程, 然后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其实爆料的医生写文之后本来是想发国际医学杂志评职称用的,结果人家坚定地认为这属于学术造假,退稿了, 国内医学杂志也不给发, 认为太匪夷所思了。最后这个医生无奈, 自费发到了某给钱就给发论文的杂志上, 本来这种杂志是没什么关注度的,也就是评职称拿学历的人花钱发发稿子,但是后来偏偏被一个坚决反对中医的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稿子:“中医让人起死回生?是医学的扭曲还是媒体道德的沦丧?”
文章从周肃这一病例开始写,然后写某医学杂志竟然刊登了这么一篇匪夷所思的文章并开始大力批判中医,“目前的中医已经沦落到炒作这种新闻的程度了吗?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一概以某虚无缥缈的无实名病人为例,”部队有保密条例,写论文的医生也知道周家惹不得,所以病人名字没有透露,“大力炒作某中医新秀,别说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就是七八十的老中医治愈这种情况都是不可能的……后来笔者得知,此中医新秀曾于某疫病治疗中提供了治愈方脱颖而出,这是中医复起无望,所以举国之力把全国中医研究成果归到一黄口小儿身上来最后拼死一搏吗?悲哀啊,这种封建糟粕我们还留着做什么?笔者曾闻科学界有志之士张宫耀先生、王呈先生呼吁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深以为然。新时代是破除迷信、大力发展科学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的精神面貌,需要有破除旧社会残留糟粕的勇气……”
琳琳从来不看报纸,就算看了,估计也就是无所谓扔一边去。
老子说过:“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这种耻笑真理的下士,你和他计较什么,倒是他们如此狗急跳墙,反而验证了圣人之言。
但是老师们看到就炸了。先前遇到骗子行医,中医被骂也就罢了,虽然是骗子,但是打的也是中医的旗号,自己一方是有苦说不出。但是现在,这人是自家学生治好的,病方、病案、人证、物证都是妥妥的,好,现在还被骂骗子,还有疫病方子的事,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必须法庭上见!
于是,华夏中医药学院把报纸作者告上了法庭。
为了替中医正名,义愤填膺的老师们,还联系了不少媒体。
证据确凿,审判过程几乎是压倒性胜利。
随着中医的扬眉吐气,琳琳同学再一次红了。
然而,一红就消失,这可是琳琳同学的风格。打完官司,正好赶上2004年的暑假,琳琳便跟老师说,自己过暑假去了,老师再见!然后就一个人跑了。
“跑了?!老刘啊,咱们学校出个好苗子不容易啊!你怎么就让她这么跑了?”华夏中医药大学火了一把,连带着附院也火了,但是你们刚打完官司的小林医生呢?医生不就是给人看病的?张院长也抓狂了。
刘老师翻了个白眼,“学生放暑假,又不是咱们医院的正式职工,我哪里能拦得住?而且,人家从大二交换到别的学校就没在咱们医院实习了。”
“老刘啊,你看,能不能让她提前回来?好几个老领导带着人指名来找小林,我能跟他们说,小林跑出去玩了?”
刘老师也郁闷啊,你当他没被病患找过?你当他没去找过小混蛋?那小混蛋留个话去道观了,然后跑到个没信号的深山老林去了,他有个毛线办法!
没办法,院长逼得急,刘老师道:“她去深山老林当小道士去了,根本没信号!”
“你说啥?好不容易招个好苗子,竟然去当道士了?好道医已经不少了,但是咱们缺好中医啊!学校为了培养她,可下了老本了,老刘啊,这学生可是你带的,你不去劝劝她?”
“我有什么办法,要么等她自己出来联系我,要么挨个山旮旯找一遍,华夏这么多山,我去哪——”
说到这儿,院长的电话又响了,看了看号码,这个号码不认识,可是又不能不接,这号码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的号码。院长苦着脸,拿起了电话:“喂,您好,哪位啊?”
听到那边说话,院长立刻站直身体,“赵中将您好……哦,这个,小林她刚放暑假,我们暂时联系不上……小林年纪太轻,前面也多少有些侥幸,您可以让老人家试试西医外科那边,他们……好,好……我们尽快联系,好的,好的!”
张院长挂掉电话,“看吧,这来的都是推不了的。”
而且,都是多年沉疴,有名气的西医中医都找过了,如果人家有选择,也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个黄毛丫头身上。
但是,如果说给小飞治好腿的时候大家还在观望,那么把周肃治好之后大家基本就放心了。这二位也都是京城数得着的,消息真假大家自有法子判断。
不过,也有人仍旧不放心,所以还有些是打着介绍病人的幌子拿些疑难杂症来打先锋的。
不过,这些琳琳不知道啊,她现在川省乐不思蜀呢!
且说暑假前无意中看到佛学夏令营[1]的新闻,琳琳决定也找个道观申请住上几天。
因着川省环境太好,以至于林林同学一直念念不忘,便询问采药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白貉山道观[2]齐道长是否可以以义工身份住一周?齐道长乃是坤道,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之前也曾有过信众作为义工留宿,道长便答应了。
说是义工,也没人说非要干什么活,倒是琳琳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下午来到收拾好行李,便问了道长,去厨房帮忙做饭。道观所用皆是素菜饭,正是琳琳同学擅长的,一顿饭就收获了几位道长的心。
这道观不大,只有三位道长,坤道齐道长和她的师兄董道长、师弟胡道长,另有齐道长的徒弟李师兄,胡道长的徒弟冯师兄。冯师兄年纪不大,高中生的样子,李师兄年纪更小,看着也就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年纪,琳琳好奇问了下年纪,才知李师兄才十岁,平时也要上学,是暑假才来观里和师父学习,冯师兄十七岁,上学不上学的人家没提,琳琳也没好意思问。
董道长帅得一塌糊涂,个子约一米八三八四的样子,特别像TVB的一个明星。不知年纪,一派清风霁月世外高人之感,看着极是干净的感觉。
齐道长长了一双上挑凤眼,皮肤与二十岁的小姑娘相当,虽不知年纪,但道长倒是跟琳琳说,若我有闺女,怕也与你年纪相当。
胡道长虽是二位道长的师弟,但是看起来却比他二人略大一些,圆圆脸,整天笑呵呵的,有点顽童的感觉。个子略矮一些,身材略丰一些,不过也是相对于前面二位道长而言,那两位身材清瘦身姿高挑地跟明星似的。
晚上的晚课,齐道长让琳琳早点休息,不必过来,只让她明日从六点的早课开始。
琳琳初时不太理解,看了早晚课的经文便懂了,早课结仙缘,晚课结鬼缘[3],所以大约一般非正式的道士是不让上晚课的。
道观的床铺也挺简单的,琳琳素来认床,便干脆找了道观一处灵气盛的地方打了一夜坐。
不得不说,道观的环境就是好。依山傍水,正建在半山腰上,有些屋子的一面墙就是山体,还有的房间就是山里掏了个洞的窑洞,背后靠山,对面不远处也是山,山中草木茂盛,郁郁青青,远处偶有小松鼠跳跃玩耍。
琳琳挑的地方也不隐蔽,就在住所的小院子中间,后面是个当地道教协会办公之地——不过这几天都没见有人来过,前面是面一米左右的围墙,抬头就能看到对面的山,左边是几处房间,房间后面还是山,右边是院子的门。这处地方不仅琳琳喜欢,道长也喜欢,因为琳琳所坐的位置,就是个太极图。琳琳拿了一个蒲团,一个坐垫,换了个厚实的广袖,便坐了下来,双盘,双手掐印,眼目微张,入定静修。
第二日,齐道长起来还吃了一惊,“你就在这里打了一夜坐?”
琳琳道:“一入定便不知时间了。”
齐道长点点头,又仔细瞧了瞧琳琳,确定没有不妥,方带琳琳去大殿早课,心里亦打定主意,待会儿再让师兄看看。山中地方,即便是道观,也难免有精怪灵体,所以一般无人护法的话,是不让这么户外打坐一夜的,这小姑娘胆子倒大,回来还是让师兄给看看,别招惹上什么。
早课加上琳琳是五个人,除了胡道长都去了。
但见李师兄焚香,又做了许多动作,再有人敲法鼓后,方开始诵读经文,琳琳对经文不熟,但得益于好记性,倒也勉强跟得上。经文有一定的韵律,念起来甚是好听,同时也让身体舒服得紧。
此后,琳琳似乎上早课上了瘾,每日早上都准时上早课,白日里,便跟着小师兄随道长练功,晚上找灵气盛的地方打坐,到了饭点便去做饭吃饭。练功时道长也没有避着琳琳,新教了一套功夫,五个动作,分别对应五脏,做的时候很累,做完却感觉全身都舒展开了。
琳琳练功的架势一摆出来,董道长便道:“小林有功夫底子吧?”
琳琳道:“幼年曾在体育馆里学了几年武术,倒是一直没落下。”
董道长点点头:“应该的,武术即可健体又可防身,是极好的。”方才齐道长说小林打坐一夜,让他给瞧瞧,他反复看了看,并无不妥,这就有些意思了,可见这小姑娘也不是一般人。
[1]佛学夏令营:首届开办时间笔者没有查到。根据网络新闻“2016年栖霞古寺第十二届佛学夏令营报名了!”推测首届开班时间是2004年。
[2]白貉(音mò)山道观:此道观系作者杜撰,后文相关情节系虚构。
[3]早课结仙缘,晚课结鬼缘:是一位师兄告诉我的。夏令营七天,道长从不让去晚课,只上早课,故有后文“非道士不上晚课”之猜测。
喜欢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请大家收藏:()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更新速度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最新章节,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最新章节,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