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汉学院主要运营的全日制课程是少年中医班。其他中医养生班、中医周末班、易学周末班、辟谷班、静修班、养生调理班, 则是不定期开办。

  少年中医班的学费虽然比官方小学要贵一点, 但是亦在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学费每学期一千元, 住宿费每月三百元, 膳食费每月三百元,制服每年春夏各两套, 冬装一套, 共八百元。

  走读生一年花费约在六千左右, 住宿生则是九千左右。比起动辄每年三四万的私立小学要便宜得多。

  对于资质突出的, 每班的前三名, 免除一切费用。

  目前共开设5个班,初一仅一个班32人,小一班有4个班,每班30人左右。

  少年中医班以从小培养中医为主要目标,课程设计的很人性化。在招生初期,虽然大多学生是奔着学中医来的,万一人家半途想改行呢?咱们不能坑孩子啊!所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人家有的, 咱们大多都有,就算没有,也是原官方教材的深化学习, 不会耽误学生的进度。万一以后学生走了, 完全可以做到和官方教育无缝衔接。

  比如官方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自然、音乐、体育、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等, 汉学院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是语文、数学、中医、品德、自然、古琴、武术、书法、绘画、中草药辨认与种植、信息技术。

  一周上五天课, 每天九节课,每节课20-30分钟,语文、数学、中医、品德、武术、书法、中草药是每日都有的。自然、绘画每周两课时,古琴每周三课时。

  学校的作息安排的很紧,但是因为分配合理,运动适当,学生不会感到累。每两节课保证学生活动或休息一次。

  早上六点钟起床,6:30-7:00早饭。

  7:00-7:20早读(一三五语文、二四六中医)

  7:30-8:00 第一节课(一三五语文、二四六中医)

  8:10-8:40 第二节课

  8:50-9:10 武术课间操

  9:20-11:10第三、四、五节课(每节30分钟,课间10分钟,三节课中必有一节古琴或绘画,保证学生得到放松。)

  11:10-11:40 午饭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静修(大教室统一)

  13:20-13:50 第六节课

  14:00-14:30 第七节课

  14:30-14:40 眼保健操、头部按摩操

  15:50-16:10 第八节课

  16:20-16:40 第九节课(八|九节为书法或武术,轮流上课)

  16:40-17:20 晚饭/放学(走读生可直接被父母接回家)

  17:30-18:00 课后作业及复习时间

  18:00-18:30 静修课(图书馆静修室)

  18:30-19:10课后作业、复习、拓展阅读等自由安排时间(图书馆大教室统一活动)

  19:10-19:30 睡前故事时间:历史传说或中医故事

  19:30 洗漱(此时被接回家亦可)

  20:10 在校生全体上床睡觉

  基本来说,除了英语,其他都保留了,英语打算在学生十一岁形成母语保护系统之后再开课。咱们犯不着因为没用的外语耽搁了母语保护系统,毕竟,在汉学院,汉语会学得更深,到最后,古文是要信手拈来熟练掌握的。再说了,这里,中医才是主课呢!

  语文教材用的不是官方教材,他们自己的教材正在筹备当中,目前暂时使用的是汉学院自己印刷的临时课本,内容主要是民国老课本《启蒙国文》选篇与清末的小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搭配使用,这些都是特别优秀的语文教材,文化底蕴很深。

  上辈子琳琳硕士毕业之后偶然读到了《字课图说》,看了之后深受打击,硕士看人家小学教材都看得很吃力,从此再也不敢说自己上过硕士,只表示我的水平看不懂人家民国小学生的课本。

  其他副科亦比官方教育学得要深,比如思想品德不用官方教材,学习民国教材《修身国文》,

  这册书每一课都是一个品德课题,如《好学》、《守规则》、《守时刻》、《亲恩》《孝道》、《起早》、《尚武》等,原书共八册,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校的青年教师给每个课题都选配了一个故事,品德课基本就是故事课,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学习品德,从教育效果来说,要甩现行课本几条街。

  音乐直接学古琴就好了;体育就干脆学习武术,从基础踢腿出拳开始,慢慢学些小套路;美术课拆成两门,书法和绘画;劳动课改成中草药辨认与种植,顺序是一节在课堂上学书本,一节去药园实地学习。

  赵校长在校园里专门开了一块药园,面积不小,大多是常用药材,只要适合本地种植的,都已经种下或是想办法买苗中,满足一年级的中药学习是没问题的。种植中的药苗和炮制后的中药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们学习辨认。对了,还留了一小块地,分给每个学生两颗苗,让学生自己种植和观察。

  相比对小一教育大刀阔斧的变动,初一的变化就少了很多。

  初一官方教育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与社会、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汉学院的初一课程只是将体育改成武术,音乐改成古琴,美术改成书画,其他只增加了中医学、中药学、易经,不删减课程。

  汉学院热血沸腾的青年教师们,正攒着一股劲儿在编写自己的语文课本,争取下学期就用自己的课本。他们也不是闭门造车,参考了民国小学生的国文课本和早期的官方课本——毕竟,咱们不是教育学家,不能误人子弟。

  民国老课本分为《启蒙国文》、《修身国文》、《女子国文》三部分,由蔡元培、蒋维乔、张元济、王云五、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等民国著名知识分子、教育学家编写,之前中央广电文法学院吴教授出去办伏羲班就曾引起过轰动,更何况蔡元培先生还做过北大校长。

  青年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构想是将民国老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与官方教材结合起来,对民国老课本要仔细甄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删掉,不然闹出啥政治风波得不偿失,对于官方教材,则保留考试内容和其中古文古诗词,而在每页的生字注释中,加入《字课图说》和《辞海》相关内容,对于原教材中不得不删掉的部分,他们添补了一些如《大医精诚》、《扁鹊传》、《华佗传》等著名医古文节选或现代优秀微之类的作品,既保证质量、品德教育,又要保证书本的趣味性。

  相较于民国课本中明明白白的一课《尚武》,对比之下,现在的语文课本简直都快没骨头了!把带着风骨的文章删的删、减的减,留下一篇篇国内或国外的散文,散发着浓浓的酸腐气息,鲁迅的文章也删了不少,就连插图也偏向外国友人和少数民族,汉族小孩那都是错误的典型,优良品德的配图都是外国小孩子和少数民族小孩,简直就是从根子上灭杀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卑感,从小学就在教育孩子们,你们的种族天生低人一等,以后见到洋大人要卑躬屈膝。

  于是这一伙带着愤青气息的热血青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考试技巧,重新挑选文章,重做语文课本,插画是由琳琳和汉学社老社员涂飞分工,文中舍弃了马褂和西装,全部使用汉服常服工笔画,偶尔也会出现休闲装,男子发型则有短发和束发,女子发型更是多样,几乎每个人物都不会重复。

  品德课本也重新编排,保留《修身国文》的大部分内容,但是配图皆重新绘制成汉人样式或现代休闲样式。

  至于官方教材被舍弃的部分,则把其中考点全部整理出来,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考试前两周,给同学们突击。一方面,让学生学到了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耽误考试。

  中学语文面临中考高考,大家忍住了蠢蠢欲动的手,暂时没动,但是小学教材,那发挥空间就大了!且又有吴教授06年开设的伏羲班重做语文教材珠玉在前,大家动起手来就更放心了。

  他们计划将课本定名为《汉学院国文教程》(小学拓展阅读教材),只作为学校内部材料,免费给学生们使用,用完交给下一届学生,不做经济用途,虽然已经确认过没有版权问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万一经济用途会产生啥歧义就不好了。

  就运营成本来说,少年中医班是亏本运营,学校收入主要靠其他成人班盈利。所以成人班就比较贵了,仅五六天的课程费用就在2000到20000间不等,其实在市面上还算便宜的。琳琳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她拜师学易经花了二十万,但是特别值得。

  此外,他们还在学校外头的门面房里开了中医门诊,每天安排两名没课的老师坐诊。

  学校里的药材,都是这些青年教师亲手照料,在琳琳用灵河水抢救了几次差点死掉的药苗后,学校又聘了两位老药农来照顾药材,顺便当这些青年教师的药材种植教师。

  每天忙碌、经费艰难,每月工资比以前少得多,但是这些青年们甘之如饴。

  这样每天忙碌过来,琳琳还要挤出两天去医院坐诊、两天去学校上课,要挤出每夜的时间静修,还要挤出白天至少四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真真的是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可是想到未来这批小中医成长起来的模样,琳琳就和大家一样充满了干劲儿。

  在这样的忙碌中,赵校长迎来了他的第二次血光之灾——他从楼梯上摔下来了。

  喜欢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请大家收藏:()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更新速度最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最新章节,重生之女医修行散记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