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中,新城正抱着太平在看,照例夸奖了一下孩子很好看,将来有福气:“听闻太平出世之时天降吉兆,必是有造化之人。”
武媚娘道:“我不曾亲见,只盼她能如她的名字,顺遂无忧。”
新城听罢,笑而不语,她知道,太平这名字是高阳取的。
二人说了一阵,新城问名了何时可见命妇,便听有人入门来禀道:“高阳大长公主与晋阳大长公主来了。”
武媚娘顿时紧张,水润的眼眸显然比适才亮了许多,双手不由自主地理了理鬓发与衣衫。新城低头点了点太平的小嘴巴,道:“笑一笑,笑一笑。”
太平撇开头,不理她。
新城继续:“笑一笑,笑一笑。”
太平不屑地吐了个泡泡。
新城:“……”还是十八娘好玩。
仿佛听到新城内心的召唤,十八娘来了,板着面孔,身后还缀着满面无奈又带纵容的高阳。
到室内,高阳松开晋阳的手,与她一起跟太后见了个礼。武媚娘自然是让她们快坐,目光是落在高阳身上的。
在场之人皆是心知肚明之人,武媚娘也无需遮掩,她就看着高阳,往一旁让了让,身边空出一个位置来。
意味明显。
高阳像没看见一般,走到一旁坐下。新城见她一个人独坐在那边,就把太平递过去陪她。太平动了动脑袋,又吐了个泡泡,黑溜溜的小眼睛看到高阳,却是很给颜面的笑了一下,玉雪可爱。
晋阳不欲多留,看看高阳,高阳微微颔首,三人便一齐告辞。
这般齐整的同进同出,委实让武媚娘黯然,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殿下从她身前走掉,她就不是武媚娘了,于是——
“十七殿下且不忙走。”
高阳身形一顿,晋阳碰了一下她的手臂,担忧地望了她一眼,与新城先出去了。
殿中顿时一静。太平在高阳怀中挣扎了一下小身子,见无人搭理,张张小嘴便哭了,哭声像小猫一般嘤嘤婴的。
武媚娘松了口气,忙道:“大约是肚饿了。”令乳母来抱走。
小电灯泡没有了。
高阳又退回远处坐下,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来:“太后有何吩咐?”
武媚娘沉默了片刻,轻柔道:“离我近些。”
高阳不动。
像是在赌气,又像是有意远离。武媚娘不知她究竟怎么了,虽说未到十年,也有九年了,这么漫长的岁月,她们是变陌生了么?她走下榻来,坐到高阳身前。
高阳神色淡淡地看着她,不为所动。武媚娘只能小心试探着去触摸高阳的心意:“这几日很忙?”
“忙,有无法决断之事,我皆付于中书,想必会有人将本章递入,请你定夺。”朝堂里有什么事,纵使武媚娘足不出户,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既如此,何必再问。
武媚娘神色一僵,很快便坦然道:“我知道,但我想听你亲口说,自你口中所出,与宫人上禀,如何一样?”
高阳撇开头,不想听了。
看她这别扭的样子,武媚娘明白过来了,温声道:“今日别走了,往后都别走了,芙蓉园离皇城远,省了你每日早起入宫,夜幕出宫,这般可好?”
高阳回过头,定定地与她对视,冷静地开口,一字一句道:“我不会留宿内廷,这座宫宇于我而言唯有苦涩,而无半点欣愉。”她曾不顾一切、费尽心机地从这里带走一个人,那个人却终究挣开她的怀抱,自愿回到这里。
武媚娘身形僵硬,看着高阳,紧紧地皱起眉来,有些话一说出口便满是伤害与不堪,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几乎要冲口而出,然而望着高阳冷静的面容,她的声音,终于还是随着她的心软了下来:“你不喜欢这里,那便不住这里了,大明宫已都建好,我们搬去那里可好?”她早就令人加速营建大明宫,便是要与殿下搬去那里。这座前朝留下的古旧宫宇,岂止只是让高阳心有哀戚。
武媚娘在告诉高阳,你要怎么就怎么,什么都听你的。高阳站起了身,无所谓道:“此宫中事,太后自决断便可。若是要说这个,太后寻有司去办就是。”起步欲走,手腕却被一只湿热的手抓住了。
武媚娘在紧张,乃至掌心都发了汗,她已多日不见殿下,殿下再走,何时再见?她仰起头,看着高阳,良久,方轻启朱唇:“殿下,我回来了。”
如此漫长的分离,我回来了,你可愿再接纳?她眼中有期盼,有急迫,有绵绵无尽的情意,全部都流露在外,高阳不是不心动,过了许久,她终究挣开了武媚娘的手,偏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
高阳说罢便踏着沉稳的步子走了出去。
她没说接纳,亦没说不接纳,只言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情形,同那时的情形自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所做的抉择也不同了么?武媚娘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怔怔地坐了许久,直到采葛进来,惊呼着将她扶到榻上躺下。
太后一月后重返朝堂,宣布的第一件事是举宫迁入大明宫。皇帝无知,太后临朝,一切事,皆由她做主。中书省俱臣服于太后,形若虚设。
再过数日,诸藩入京朝贺。诸王赴京,不带兵刃,因不知京中情形究竟如何,不论是高祖诸子亦或太宗诸子皆是试探而来,入京便见戒备森严的甲士,心中震慑了一番,再见伏听太后诏令的诸臣,不知诸王究竟作何感想,总之,是安安分分地来,又安安分分地走了。
唯有吴王恪,武媚娘以王叔辅政为名,将他留在京师。
任谁都知其中有诈是必然的,但辅政之名实在诱惑。吴王考虑良久,终究留了下来。他在京无人脉,十余年过去,太宗朝时的人望也消磨无几了,有的只是几个从藩地带来的幕僚而已。
与幕僚商议之后,吴王带着两个仆役,跑去了高阳那里。
吴王已年过四旬,青袍高冠,悬美玉之配,配春秋之剑,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大叔。高阳与他向来无往来,只是许多年前往他那里荐过一个军士,那时吴王兄也是很给颜面地收用的。
十余年没见的兄妹,热情熟稔的寒暄过,吴王便问了:“诏中只云于志宁伤了上皇,上皇无法秉政因而禅位,不知究竟如何?”细细想来,其中甚多蹊跷,高阳是“救驾”之人,应当知道一些。
高阳当然不能说其实上皇是被我逼退位的,那诏书是我让人写,玉玺是我亲手盖的。不过吴王兄一来就问这个,说明他心中是有怀疑的,这不是个好现象。武媚娘将他留在京中,是便于管束,一旦有不对,也便于控制,高阳看看他,一本正经地说胡话:“我到之时,上皇已重伤倒地,于志宁手持利刃,不肯就范,御林与其争斗之间,失手杀了他。据甘露殿宫人所言,此前于志宁数番寻上皇论事,回回皆沮丧而归,事发之时,他们独自在殿中,宫人皆侯在外,不知究竟是何情形,”又道,“上皇亦不肯说。”
暗示于志宁对上皇心存怨恨,因而伤了他,至于是什么嫌隙令君臣生怨,便是“不得而知”了。
真真假假,吴王自然不信这就是所谓“实情”——于志宁是耿介文人,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此事不像于志宁弑君未遂,倒像他护驾不得,而受污名。
见高阳是不会说与他实话了,吴王起身告辞。
留着他迟早是个祸患,也不知阿武要如何处置。高阳是不管的。
然而,不过数日,忽然传来一个消息,房遗爱入了吴王邸做清客。高阳顿时就怔住了,已搞不清这天下究竟是怎么了。房遗爱怎么又不甘寂寞地冒出来了,他又是怎么入了吴王的眼?
房遗直在京为侍郎,一直压着这弟弟,房遗爱日子过得颇为凄苦,房玄龄留与他的家财早被挥霍一空,他不得出仕,且腿有残疾,只能依附着长兄生存,日日要瞧人脸色,积年累月,心胸便不那么开阔,性子更尖刻刁钻起来。这些高阳都是有所耳闻的。
就这样一个人,吴王要他来做什么?高阳百思不得其解。
腊月前,搬迁诸事皆毕,自此,大唐的政治中心从大兴宫迁到了大明宫。大兴宫被为世人称为西内,称大明宫为东内。
大明宫本叫永安宫,是太宗为高祖所建的清暑之处。比起肃穆的大兴宫,严整之中不失开朗,园池林立,亭阁错落,逸趣横生。
腊月总是忙碌的,加上又迁新宫,武媚娘倒是很想让高阳帮忙,可惜高阳比较喜欢袖手旁观,只荐了几个熟通细务之人。武媚娘哭笑不得,通细务之人她找不到么?她是想与高阳在一处!吴王倒是跃跃欲试,可惜武媚娘留他在京不是真的就是信任他。
到了正旦前夕,众人方想起改元之事,又忙令礼部拟新帝年号,于众多字样之中选了兆兴二字,预备正旦改元。
忙忙碌碌的便到了除夕。 166阅读网
武媚娘道:“我不曾亲见,只盼她能如她的名字,顺遂无忧。”
新城听罢,笑而不语,她知道,太平这名字是高阳取的。
二人说了一阵,新城问名了何时可见命妇,便听有人入门来禀道:“高阳大长公主与晋阳大长公主来了。”
武媚娘顿时紧张,水润的眼眸显然比适才亮了许多,双手不由自主地理了理鬓发与衣衫。新城低头点了点太平的小嘴巴,道:“笑一笑,笑一笑。”
太平撇开头,不理她。
新城继续:“笑一笑,笑一笑。”
太平不屑地吐了个泡泡。
新城:“……”还是十八娘好玩。
仿佛听到新城内心的召唤,十八娘来了,板着面孔,身后还缀着满面无奈又带纵容的高阳。
到室内,高阳松开晋阳的手,与她一起跟太后见了个礼。武媚娘自然是让她们快坐,目光是落在高阳身上的。
在场之人皆是心知肚明之人,武媚娘也无需遮掩,她就看着高阳,往一旁让了让,身边空出一个位置来。
意味明显。
高阳像没看见一般,走到一旁坐下。新城见她一个人独坐在那边,就把太平递过去陪她。太平动了动脑袋,又吐了个泡泡,黑溜溜的小眼睛看到高阳,却是很给颜面的笑了一下,玉雪可爱。
晋阳不欲多留,看看高阳,高阳微微颔首,三人便一齐告辞。
这般齐整的同进同出,委实让武媚娘黯然,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殿下从她身前走掉,她就不是武媚娘了,于是——
“十七殿下且不忙走。”
高阳身形一顿,晋阳碰了一下她的手臂,担忧地望了她一眼,与新城先出去了。
殿中顿时一静。太平在高阳怀中挣扎了一下小身子,见无人搭理,张张小嘴便哭了,哭声像小猫一般嘤嘤婴的。
武媚娘松了口气,忙道:“大约是肚饿了。”令乳母来抱走。
小电灯泡没有了。
高阳又退回远处坐下,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来:“太后有何吩咐?”
武媚娘沉默了片刻,轻柔道:“离我近些。”
高阳不动。
像是在赌气,又像是有意远离。武媚娘不知她究竟怎么了,虽说未到十年,也有九年了,这么漫长的岁月,她们是变陌生了么?她走下榻来,坐到高阳身前。
高阳神色淡淡地看着她,不为所动。武媚娘只能小心试探着去触摸高阳的心意:“这几日很忙?”
“忙,有无法决断之事,我皆付于中书,想必会有人将本章递入,请你定夺。”朝堂里有什么事,纵使武媚娘足不出户,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既如此,何必再问。
武媚娘神色一僵,很快便坦然道:“我知道,但我想听你亲口说,自你口中所出,与宫人上禀,如何一样?”
高阳撇开头,不想听了。
看她这别扭的样子,武媚娘明白过来了,温声道:“今日别走了,往后都别走了,芙蓉园离皇城远,省了你每日早起入宫,夜幕出宫,这般可好?”
高阳回过头,定定地与她对视,冷静地开口,一字一句道:“我不会留宿内廷,这座宫宇于我而言唯有苦涩,而无半点欣愉。”她曾不顾一切、费尽心机地从这里带走一个人,那个人却终究挣开她的怀抱,自愿回到这里。
武媚娘身形僵硬,看着高阳,紧紧地皱起眉来,有些话一说出口便满是伤害与不堪,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几乎要冲口而出,然而望着高阳冷静的面容,她的声音,终于还是随着她的心软了下来:“你不喜欢这里,那便不住这里了,大明宫已都建好,我们搬去那里可好?”她早就令人加速营建大明宫,便是要与殿下搬去那里。这座前朝留下的古旧宫宇,岂止只是让高阳心有哀戚。
武媚娘在告诉高阳,你要怎么就怎么,什么都听你的。高阳站起了身,无所谓道:“此宫中事,太后自决断便可。若是要说这个,太后寻有司去办就是。”起步欲走,手腕却被一只湿热的手抓住了。
武媚娘在紧张,乃至掌心都发了汗,她已多日不见殿下,殿下再走,何时再见?她仰起头,看着高阳,良久,方轻启朱唇:“殿下,我回来了。”
如此漫长的分离,我回来了,你可愿再接纳?她眼中有期盼,有急迫,有绵绵无尽的情意,全部都流露在外,高阳不是不心动,过了许久,她终究挣开了武媚娘的手,偏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
高阳说罢便踏着沉稳的步子走了出去。
她没说接纳,亦没说不接纳,只言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情形,同那时的情形自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所做的抉择也不同了么?武媚娘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怔怔地坐了许久,直到采葛进来,惊呼着将她扶到榻上躺下。
太后一月后重返朝堂,宣布的第一件事是举宫迁入大明宫。皇帝无知,太后临朝,一切事,皆由她做主。中书省俱臣服于太后,形若虚设。
再过数日,诸藩入京朝贺。诸王赴京,不带兵刃,因不知京中情形究竟如何,不论是高祖诸子亦或太宗诸子皆是试探而来,入京便见戒备森严的甲士,心中震慑了一番,再见伏听太后诏令的诸臣,不知诸王究竟作何感想,总之,是安安分分地来,又安安分分地走了。
唯有吴王恪,武媚娘以王叔辅政为名,将他留在京师。
任谁都知其中有诈是必然的,但辅政之名实在诱惑。吴王考虑良久,终究留了下来。他在京无人脉,十余年过去,太宗朝时的人望也消磨无几了,有的只是几个从藩地带来的幕僚而已。
与幕僚商议之后,吴王带着两个仆役,跑去了高阳那里。
吴王已年过四旬,青袍高冠,悬美玉之配,配春秋之剑,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大叔。高阳与他向来无往来,只是许多年前往他那里荐过一个军士,那时吴王兄也是很给颜面地收用的。
十余年没见的兄妹,热情熟稔的寒暄过,吴王便问了:“诏中只云于志宁伤了上皇,上皇无法秉政因而禅位,不知究竟如何?”细细想来,其中甚多蹊跷,高阳是“救驾”之人,应当知道一些。
高阳当然不能说其实上皇是被我逼退位的,那诏书是我让人写,玉玺是我亲手盖的。不过吴王兄一来就问这个,说明他心中是有怀疑的,这不是个好现象。武媚娘将他留在京中,是便于管束,一旦有不对,也便于控制,高阳看看他,一本正经地说胡话:“我到之时,上皇已重伤倒地,于志宁手持利刃,不肯就范,御林与其争斗之间,失手杀了他。据甘露殿宫人所言,此前于志宁数番寻上皇论事,回回皆沮丧而归,事发之时,他们独自在殿中,宫人皆侯在外,不知究竟是何情形,”又道,“上皇亦不肯说。”
暗示于志宁对上皇心存怨恨,因而伤了他,至于是什么嫌隙令君臣生怨,便是“不得而知”了。
真真假假,吴王自然不信这就是所谓“实情”——于志宁是耿介文人,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此事不像于志宁弑君未遂,倒像他护驾不得,而受污名。
见高阳是不会说与他实话了,吴王起身告辞。
留着他迟早是个祸患,也不知阿武要如何处置。高阳是不管的。
然而,不过数日,忽然传来一个消息,房遗爱入了吴王邸做清客。高阳顿时就怔住了,已搞不清这天下究竟是怎么了。房遗爱怎么又不甘寂寞地冒出来了,他又是怎么入了吴王的眼?
房遗直在京为侍郎,一直压着这弟弟,房遗爱日子过得颇为凄苦,房玄龄留与他的家财早被挥霍一空,他不得出仕,且腿有残疾,只能依附着长兄生存,日日要瞧人脸色,积年累月,心胸便不那么开阔,性子更尖刻刁钻起来。这些高阳都是有所耳闻的。
就这样一个人,吴王要他来做什么?高阳百思不得其解。
腊月前,搬迁诸事皆毕,自此,大唐的政治中心从大兴宫迁到了大明宫。大兴宫被为世人称为西内,称大明宫为东内。
大明宫本叫永安宫,是太宗为高祖所建的清暑之处。比起肃穆的大兴宫,严整之中不失开朗,园池林立,亭阁错落,逸趣横生。
腊月总是忙碌的,加上又迁新宫,武媚娘倒是很想让高阳帮忙,可惜高阳比较喜欢袖手旁观,只荐了几个熟通细务之人。武媚娘哭笑不得,通细务之人她找不到么?她是想与高阳在一处!吴王倒是跃跃欲试,可惜武媚娘留他在京不是真的就是信任他。
到了正旦前夕,众人方想起改元之事,又忙令礼部拟新帝年号,于众多字样之中选了兆兴二字,预备正旦改元。
忙忙碌碌的便到了除夕。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