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再求下月票,谢谢支持。
施佩尔很识趣地没有追问美国人为什么还会登陆这件事,他是个聪明人,在已掌握经济大权的情况下再插手政治或者军事是极其不明智的,在外人眼里会被看做是试图攫取最高权力——他现在的位置已经够树大招风了,不过必要的劝告他必须要提出:“虽然在不影响军队扩充的条件下军事工业产出与动员人数能进一步扩展,可消费工业的水平下降很多,万一控制区域发生变化,会对民众造成不良影响。”
霍夫曼知道所谓“不良影响”是什么意思,一旦生活困顿到重演一战后期的故事,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就会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形成反战运动——这是一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远在军事失利之前,德国政府已经在经济、民生和社会控制上失利了。
即便有过动摇和迷茫,但在“一切为了打赢”的目标面前,霍夫曼只能硬起心肠在军国主义这条道路上走到黑了,他对施佩尔道:“你要对人民忍耐的水平有一个正确估计,这一代都是受过《凡尔赛条约》屈辱并挨过饿的,特别是军队普通家庭出身的士兵,大多对自己幼年时期的痛苦有深刻印象,有这种民族感情做为支撑,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但有两点必须牢记,第一是不能放过政治异议分子,他们是整个民族肌体上的毒瘤,无论他们说得多么动听都不能掩盖腐蚀民众思想这个事实,再正确的话在不恰当的时间与场合说就是绝对错误——这个问题我交给了希姆莱和鲍曼;第二是严格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与保障体系,这在军事上是我们打赢的保障,在社会上是我们巩固政权的基础,无论配给制度怎么严格、苛刻,都必须做到绝对公平——这个问题我交给你和戈培尔博士负责。”
“我明白了。”
“放松点……”霍夫曼拍拍他的肩膀,“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比这挑战更大的困难都挺过来了,这点考验还难不倒你我……”
施佩尔一个劲地点头表示同意,但霍夫曼知道对方肯定没听懂——他说的困难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火炬行动,做为一个穿越者,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和别人分享说这个世界本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三点钟是装甲车辆军备会议,他们已在会议室等您了。”
“好吧……”霍夫曼一边走一边自我解嘲地笑道,“最近几乎天天扑在会议和数据上,蔡茨勒总长上次问我有多久没去东线视察了,我盘点了一下,几乎有三个月了,真是难以想象!”
在坦克军备重整案、两次航空军备重整案后,霍夫曼的大刀终于开始砍到装甲车上了并授意施佩尔准备了有关预案,虽然各路厂商代表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接到施佩尔这个“德国经济元首”发出的装甲车军备重整会议邀请令后,所有人都是胆战心惊,但又不敢不来——谁敢不听话,钢铁、劳力、能源、市场、订单统统没有他的份,甚至连转产民用产品的路都给堵死了。
在开会之前他们已向参加过前面几次军备会议的厂家打听了相关内幕,所有人都是一副神秘且高深莫测的态度,这更加剧了他们心头的恐慌,在看到整顿方案内容后,大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根据元首的要求以及在坦克、航空领域重整的经验,装甲车生产同样按照‘简化型号、零件通用、产量提升’的思路进行调整。”施佩尔不紧不慢地说道,“目前部队装备的半履带装甲车、轮式装甲车横跨13个型号,近200个子型号,产量一年还不到1.5万,有关混乱程度可见一斑,军备部提出的建议如下: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fz250型和251型。”
“这个……”有人结结巴巴地问,“其他型号都不要了?”
“不要!”
“在轮式装甲车领域,fz223型和8轮的234型。”
“什么?”一大堆人跳了起来,“包括221、222等在内都不要了?还有一堆6轮的也不要了?”
“不要!”施佩尔斩钉截铁地说,“在保留的250型中要对子型号做出梳理,装甲运兵车型号取消,如果需要运兵车,全部用251型的。”
“可250和251运兵车分别是负担不同功能的呀,一个运送半个班,偏重侦查,一个运送一个班,偏重突击与伴随作战。”负责生产250型的迪马格公司代表解释道。
“可半个班能完成侦查任务么?”施佩尔挂着嘲讽的语气,“为了运送1个班,250型运兵车我一次需要出动2辆,251型只要一辆,光车辆还好说,油料、补给、配件我都得准备两套,而且和251还不通用,怎么看都不合算。”
大家立刻沉默不语了,迪马格的250和汉诺威公司的251一直在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别苗头,不但零件不能通用,而且竞相发展功能定位类似的子型号,你搞运兵车我就搞侦察车,你生产通信车我就生产指挥车,弄得型号众多、产品叠床架屋,产量却偏低。
251型吨位、马力和空间都比250型宽裕,其实更有发展前途,但考虑事实上已形成两套不同标准,强硬如施佩尔也没法要求他们做到一致。全系列采用251型是古德里安一直想要的,根据他的想法如果全部掷弹兵实现装甲运兵车化至少要3万辆以上的251运兵车,这还仅仅是运兵车的数量,配套的其他装甲车辆至少2倍于该数字,当初就把陆军高层给吓坏了,想也没想就否定了。
因此德国虽然号称推动闪电战,其实机械化部队大部分还是依靠步行作战的。后世有人评价或许古德里安的理想只有在美国才能完整实现,但霍夫曼知道古德里安提出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因此咬牙也要大上、快上251运兵车。
“轮式装甲车的两个型号一样按轻重搭配的思路执行,223按250的思路发展,8轮的234按照251型号发展,两个型号之间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强零件通用化设计——250向251靠拢,223向234靠拢。”施佩尔的话讲完之后,大家都在思考。
确实如果按军备部的调整,整体生产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主要是250和251两个型号,其中250车族主要担负侦查、通讯、救援等轻任务,而251车族主要担负运输、指挥、伴随攻击等重任务。在轮式装甲车领域,尴尬的6轮系列和不太完善的8轮(fz231/232系列)被取消,同时考虑到轮式装甲车主要在沙漠或西欧(公路条件良好的地方)使用,鉴于在沙漠中操作很难获得补充水,因此要求全部采用风冷发动机设计。
“最后,元首提出了一个设计思想,希望你们抓紧生产。”施佩尔拿出一份招标要求,“鉴于坦克歼击车的良好运用和234重型装甲车优越的改造性能,元首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开发一款搭载75mm反坦克炮的轮式装甲车。”
这要求当然不是空穴来风,fz.234系列是二战中最为先进的轮式装甲车,并影响了战后轮式装甲车的设计。在看到军备部堆积的234型装甲车项目申报表后,fz.234/4,这款轮式炮拥有一台12汽缸200马力(捷克产塔特拉103型风冷式V12型柴油机)的引擎,还安装了热带用空气过滤器,至于搭载50mm反坦克炮和短管75mm炮的前期子型号直接被他跳过,准备采用与4号一模一样的48倍径75mm火炮以利于沙漠作战。
“给你们3个月时间进行设计与完善,我需要在明年3月份看到定型车,外号元首都取好了,就叫美洲狮装甲车。”
“这个……时间有点紧。”布辛-NAG公司代表结结巴巴地站起来说,“我们原来是准备搞成20mm机关炮的。”
“每个月我要150辆,你来不及我让别人生产。”施佩尔盯着他说道。
“来得及,来得及!”
“为什么不在半履带装甲车上也生产这款呢?”汉诺威公司代表追问道,“我们也能开发这个子型号。”
“因为东线已有了追猎者,所以暂时用不着反坦克型。”看着垂头丧气的迪马格公司代表,施佩尔忽然笑了起来,“不过我需要大量的251运兵车。”
“这个……大量是指多少?”
“1943年1万辆。”听到这里,迪马格公司代表差点一头栽倒,这数字比他们大战后累积生产的都多。
“好,好吧。”
“另外,每个月还要200辆251火箭弹型,这种希姆莱管风琴很受前线欢迎。”
“这实在完不成了。”
“完不成你授权迪马格公司生产,还可以去意大利投资设厂。”
“是……”他不情愿地拖长了声调,惹得众人都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施佩尔很识趣地没有追问美国人为什么还会登陆这件事,他是个聪明人,在已掌握经济大权的情况下再插手政治或者军事是极其不明智的,在外人眼里会被看做是试图攫取最高权力——他现在的位置已经够树大招风了,不过必要的劝告他必须要提出:“虽然在不影响军队扩充的条件下军事工业产出与动员人数能进一步扩展,可消费工业的水平下降很多,万一控制区域发生变化,会对民众造成不良影响。”
霍夫曼知道所谓“不良影响”是什么意思,一旦生活困顿到重演一战后期的故事,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就会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形成反战运动——这是一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远在军事失利之前,德国政府已经在经济、民生和社会控制上失利了。
即便有过动摇和迷茫,但在“一切为了打赢”的目标面前,霍夫曼只能硬起心肠在军国主义这条道路上走到黑了,他对施佩尔道:“你要对人民忍耐的水平有一个正确估计,这一代都是受过《凡尔赛条约》屈辱并挨过饿的,特别是军队普通家庭出身的士兵,大多对自己幼年时期的痛苦有深刻印象,有这种民族感情做为支撑,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但有两点必须牢记,第一是不能放过政治异议分子,他们是整个民族肌体上的毒瘤,无论他们说得多么动听都不能掩盖腐蚀民众思想这个事实,再正确的话在不恰当的时间与场合说就是绝对错误——这个问题我交给了希姆莱和鲍曼;第二是严格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与保障体系,这在军事上是我们打赢的保障,在社会上是我们巩固政权的基础,无论配给制度怎么严格、苛刻,都必须做到绝对公平——这个问题我交给你和戈培尔博士负责。”
“我明白了。”
“放松点……”霍夫曼拍拍他的肩膀,“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比这挑战更大的困难都挺过来了,这点考验还难不倒你我……”
施佩尔一个劲地点头表示同意,但霍夫曼知道对方肯定没听懂——他说的困难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火炬行动,做为一个穿越者,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和别人分享说这个世界本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三点钟是装甲车辆军备会议,他们已在会议室等您了。”
“好吧……”霍夫曼一边走一边自我解嘲地笑道,“最近几乎天天扑在会议和数据上,蔡茨勒总长上次问我有多久没去东线视察了,我盘点了一下,几乎有三个月了,真是难以想象!”
在坦克军备重整案、两次航空军备重整案后,霍夫曼的大刀终于开始砍到装甲车上了并授意施佩尔准备了有关预案,虽然各路厂商代表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接到施佩尔这个“德国经济元首”发出的装甲车军备重整会议邀请令后,所有人都是胆战心惊,但又不敢不来——谁敢不听话,钢铁、劳力、能源、市场、订单统统没有他的份,甚至连转产民用产品的路都给堵死了。
在开会之前他们已向参加过前面几次军备会议的厂家打听了相关内幕,所有人都是一副神秘且高深莫测的态度,这更加剧了他们心头的恐慌,在看到整顿方案内容后,大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根据元首的要求以及在坦克、航空领域重整的经验,装甲车生产同样按照‘简化型号、零件通用、产量提升’的思路进行调整。”施佩尔不紧不慢地说道,“目前部队装备的半履带装甲车、轮式装甲车横跨13个型号,近200个子型号,产量一年还不到1.5万,有关混乱程度可见一斑,军备部提出的建议如下: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fz250型和251型。”
“这个……”有人结结巴巴地问,“其他型号都不要了?”
“不要!”
“在轮式装甲车领域,fz223型和8轮的234型。”
“什么?”一大堆人跳了起来,“包括221、222等在内都不要了?还有一堆6轮的也不要了?”
“不要!”施佩尔斩钉截铁地说,“在保留的250型中要对子型号做出梳理,装甲运兵车型号取消,如果需要运兵车,全部用251型的。”
“可250和251运兵车分别是负担不同功能的呀,一个运送半个班,偏重侦查,一个运送一个班,偏重突击与伴随作战。”负责生产250型的迪马格公司代表解释道。
“可半个班能完成侦查任务么?”施佩尔挂着嘲讽的语气,“为了运送1个班,250型运兵车我一次需要出动2辆,251型只要一辆,光车辆还好说,油料、补给、配件我都得准备两套,而且和251还不通用,怎么看都不合算。”
大家立刻沉默不语了,迪马格的250和汉诺威公司的251一直在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别苗头,不但零件不能通用,而且竞相发展功能定位类似的子型号,你搞运兵车我就搞侦察车,你生产通信车我就生产指挥车,弄得型号众多、产品叠床架屋,产量却偏低。
251型吨位、马力和空间都比250型宽裕,其实更有发展前途,但考虑事实上已形成两套不同标准,强硬如施佩尔也没法要求他们做到一致。全系列采用251型是古德里安一直想要的,根据他的想法如果全部掷弹兵实现装甲运兵车化至少要3万辆以上的251运兵车,这还仅仅是运兵车的数量,配套的其他装甲车辆至少2倍于该数字,当初就把陆军高层给吓坏了,想也没想就否定了。
因此德国虽然号称推动闪电战,其实机械化部队大部分还是依靠步行作战的。后世有人评价或许古德里安的理想只有在美国才能完整实现,但霍夫曼知道古德里安提出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因此咬牙也要大上、快上251运兵车。
“轮式装甲车的两个型号一样按轻重搭配的思路执行,223按250的思路发展,8轮的234按照251型号发展,两个型号之间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强零件通用化设计——250向251靠拢,223向234靠拢。”施佩尔的话讲完之后,大家都在思考。
确实如果按军备部的调整,整体生产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在半履带装甲车领域,主要是250和251两个型号,其中250车族主要担负侦查、通讯、救援等轻任务,而251车族主要担负运输、指挥、伴随攻击等重任务。在轮式装甲车领域,尴尬的6轮系列和不太完善的8轮(fz231/232系列)被取消,同时考虑到轮式装甲车主要在沙漠或西欧(公路条件良好的地方)使用,鉴于在沙漠中操作很难获得补充水,因此要求全部采用风冷发动机设计。
“最后,元首提出了一个设计思想,希望你们抓紧生产。”施佩尔拿出一份招标要求,“鉴于坦克歼击车的良好运用和234重型装甲车优越的改造性能,元首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开发一款搭载75mm反坦克炮的轮式装甲车。”
这要求当然不是空穴来风,fz.234系列是二战中最为先进的轮式装甲车,并影响了战后轮式装甲车的设计。在看到军备部堆积的234型装甲车项目申报表后,fz.234/4,这款轮式炮拥有一台12汽缸200马力(捷克产塔特拉103型风冷式V12型柴油机)的引擎,还安装了热带用空气过滤器,至于搭载50mm反坦克炮和短管75mm炮的前期子型号直接被他跳过,准备采用与4号一模一样的48倍径75mm火炮以利于沙漠作战。
“给你们3个月时间进行设计与完善,我需要在明年3月份看到定型车,外号元首都取好了,就叫美洲狮装甲车。”
“这个……时间有点紧。”布辛-NAG公司代表结结巴巴地站起来说,“我们原来是准备搞成20mm机关炮的。”
“每个月我要150辆,你来不及我让别人生产。”施佩尔盯着他说道。
“来得及,来得及!”
“为什么不在半履带装甲车上也生产这款呢?”汉诺威公司代表追问道,“我们也能开发这个子型号。”
“因为东线已有了追猎者,所以暂时用不着反坦克型。”看着垂头丧气的迪马格公司代表,施佩尔忽然笑了起来,“不过我需要大量的251运兵车。”
“这个……大量是指多少?”
“1943年1万辆。”听到这里,迪马格公司代表差点一头栽倒,这数字比他们大战后累积生产的都多。
“好,好吧。”
“另外,每个月还要200辆251火箭弹型,这种希姆莱管风琴很受前线欢迎。”
“这实在完不成了。”
“完不成你授权迪马格公司生产,还可以去意大利投资设厂。”
“是……”他不情愿地拖长了声调,惹得众人都大笑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