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我们走!”在刚才隐蔽在运输舰旁边的过程中,巴顿已知道了这个叫杰森的下士是第二装甲师的一名步兵。
两人费力地爬上了岸,杰森看到巴顿没了靴子,正想把自己的靴子让给他,只见对方已毫不犹豫地剥下了一具尸体上的靴子套在自己脚上,穿的时候还忍不住直皱眉头——不是嫌弃这双鞋,而是他的脚在上岸时被礁石给割伤了,钻心地疼,但现在哪还顾得上这些,有条命在就不错了。
杰森学着巴顿的样子捡起了牺牲同伴的步枪,他的枪早就在落水时不知道丢哪里去了,想了想又解下2个野战背包——有一个是准备给巴顿的。巴顿对此报以欣慰的目光,战场果然是最好的成熟催化剂。
乱哄哄的一堆人上了岸,现在所有队伍的建制都是混乱的,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队伍。得益于巴顿的名头和形象,在杰森不遗余力的吼叫与召集之下,在他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一批部队来,然后队伍越滚越大,到后来已发展到600多人了——巴顿的官终于升到了营长。
“军官们,带着士兵跑起来……”巴顿连声高吼,“看到不远处那个树林了么?全部躲进去,越快越好!”
说罢,他不顾脚上的疼痛率先跑了起来,年轻的杰森紧紧跟在他后面,一堆人也蜂拥着朝树林跑去,进了林子、坐下直喘粗气的杰森知道巴顿的决策又对了——远处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日本飞机又来空袭了。
面对江草隆繁率领的第二梯队,继续躲在船舱里或者用高射炮、机枪对空射击的办法就不灵了,因为这回不光是零战扫射,舰爆们也开始用携带着的60公斤小炸弹去攻击高射炮位了。江草隆繁的理解很到位:长官虽说不能炸运输舰,但其出发点只是害怕击沉,在不击沉的前提下,任何攻击手段都是可以尝试的。敌军运输舰现在全都搁了浅,别说60公斤的小炸弹,就是250公斤的航弹下去也击沉不了它们了。飞机完全可以放手施展。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运输舰上的人赶出来,免得他们琢磨破坏船只或装备。
60公斤的小炸弹对付几千甚至上万吨的运输舰当然不会造成威胁,但对炮位的杀伤力就太强了,一门又一门高射炮被炸毁。英美军试图以搁浅舰只为基础建立防空阵地的企图全都遭到了挫败,更气人的是,货船船舱里明明有很多高射炮,但要么因为重量太重无法搬运到甲板上来,要么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与机会展开。只能眼睁睁地放弃。
滩头还是一片死地,不但有零战的来回扫射,那些航空航弹也陆续投向密集的人群——渊田的第一梯队在半路上还浪费了不少炸弹对付驱逐舰,江草的第二梯队没这样的过程,而且他的梯队出发晚得多,准备时间很充裕,连零战起飞时也挂载了炸弹,用于对军舰进行俯冲轰炸是不行的,但用来扫荡滩头就非常合适。一句话,他今天就是存心来杀美国兵的。
现在就是躲在水里也不好使了。虽然柔软的沙滩和海水能大幅度削弱炸弹的威力,但250公斤航弹的攻击范围实在太大,别说直接命中或被飞舞的弹片削中,就是在爆炸点附近那强大的冲击波也让人受不了。
唯独巴顿等人躲藏的林子成了净土,不知道是飞机没发现林子里的动静还是不屑于向林子里那点残兵败将下手,树林里的英美军队除了少数倒霉蛋被机枪子弹击中外,居然没遭到像样的炸弹攻击。巴顿的判断又挽救了一大批士兵,可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倒在血泊里的官兵已近4000人了,伤亡还在不断扩大,在今天这种场合和条件下。稍微重一点的负伤基本就等于完蛋。
当江草隆繁也率队离开后,所有躲在运输舰里或岸边幸存下来的士兵们抓紧机会逃离现场——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谁也不想傻乎乎地呆在原地挨打。利用这个空当,士兵们都拼了命地向岸上跑去——杰森想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快、最迅速的登陆,实战效果果然比平时训练强100倍。
隐藏在林子里的英美官兵已聚集到2000多人了,混乱的场面终于得到了一些控制,虽然各个部队、各个地方的官兵都有,但大家至少能找到同伴和军官,也能服从军衔比自己高的人指挥——这点纪律性还是有的。
在休息时。杰森翻出急救包为巴顿包好了脚,然后还帮他拧干了衣服上的水,至于里面已湿透的内衣裤早就脱下来塞包裹里了。巴顿和士兵们一样,现在都只穿了外套晃荡,大家都很狼狈,谁也顾不上形象和风度,但没人会嘲笑一个将军——他起码搭救了好几千人。大家胡乱地用着野战口粮,从早上折腾到下午,又经历这么大体力的消耗,早已饿到快虚脱的境地。
巴顿的周围聚集起了7、8个少校以上的军官,临时组建了指挥部,杰森自告奋勇地担任了他的勤务兵和传令兵。
巴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胸前挂着望远镜——一个军官将自己的装备交给他的,双手叉腰、严肃地告诉他们:“弟兄们,现在是下午4点15分,我们再休息15分钟,然后带领全体士兵继续往内陆撤退。”
“可是……长官。”一个中校担忧地说,“经过下午这番折腾,很多士兵筋疲力尽,现在都倒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是否在这里过夜后再行动?”
另一个少校也帮腔道:“将军,敌人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来了,我们现在既无装备又无补给,支撑不了很长时间,我还想天黑以后能否再回船上去搬运点物资——最起码给养和轻武器不能少。”
这句话倒是实情,第二装甲师现在变成了纯步兵单元,别说坦克和装甲车,就连迫击炮都没有一门,甚至连轻机枪都是一种奢望,要不是几个英国兵扛着一挺布伦式轻机枪没舍得放手,再加上还有一些士兵拿了冲锋枪,现在这支队伍的装备一下子就倒退回南北战争水平了。
巴顿也想再多宽限几分钟,但这种念头很快就被突发情况打消了,他脸色大变地跳下石头:“没那么多时间也没这个机会了。”
“为什么?”
“你们看!”他的手往外一指。
很多人都没看出什么来,但当他们站在巴顿所站的那块大石头上并用望远镜观察海面时,他们看出问题来了,甚至浑身忍不住颤抖——远处海面上出现了好多艘巍峨高耸的军舰,在8艘驱逐舰的伴随下正向海滩疾驰而来。
“恐怕连15分钟都没有了,我们必须马上撤退。”巴顿吼道,“这不是我们的船,肯定是敌人的舰队,说不定有好几艘战列舰,他们的主炮能打十几公里远!这里离海岸太近了,不撤退的话全部得死在这里。”
“长官,我实在走不动了……我得躺一会。”在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吼叫中,大部分士兵都强撑着躯体站了起来,但还有很多士兵倒在地上,发出各种声音。
“起来,起来,别躺,别躺……他妈-的你再不走就完了!”巴顿见状勃然大怒,狠狠地去踢那些士兵,他们累得连反抗的力气和念头都没有,只在地上哀嚎着滚来滚去,“饶了我吧,我当俘虏算了。”
“混蛋……谁给你当俘虏的权利?给我起来,如果你不想死在这里的话!”
当高木武雄率领已高速行驶了一天的第一游击支队出现在海面上时,金刚级4舰率先向岸上开炮,巴顿还是小觑了舰炮的威力,他们起码能打两万米以上。吃水更浅一些的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继续向海岸挺进,然后也用他们的127mm舰炮或203mm舰炮向岸上扫荡,只避开了运输舰所在的位置。为更好地指挥火炮射击,日军甚至还起飞了水上校射飞机。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海岸边发生的一切都无所遁形。
“轰!”
“啊……”
炮声是最好的催化剂,刚才还死皮赖脸躺在地上的士兵全都挣扎着站立起来,跌跌撞撞地跟着大部队向内陆撤退。隐蔽在其余地方的英美官兵,甚至还有些准备天黑后乘运输舰再溜走的官兵才知道一切希望都没有了——敌人绝不会在眼皮子底下放自己离开的!也只能像一群群无头苍蝇那样向内陆撤退。这些人的遭遇更糟,他们刚才待的地方离海岸太近,成为日军舰炮优先攻击的目标,他们首先还得闯过舰炮的火力封锁线。
杰森一边跑,一边还回头看看后面,岸边情况惨不忍睹,不时有士兵被炮弹炸飞,惨叫声、呼喊声不绝于耳。然后他又发现刚才自己藏身的那片树林在三式弹的轰击下已冒出冲天火光开始熊熊燃烧起来,如果继续躲在里面非烧成一团黑炭不可。
巴顿又一次挽救了队伍。(未完待续。)
两人费力地爬上了岸,杰森看到巴顿没了靴子,正想把自己的靴子让给他,只见对方已毫不犹豫地剥下了一具尸体上的靴子套在自己脚上,穿的时候还忍不住直皱眉头——不是嫌弃这双鞋,而是他的脚在上岸时被礁石给割伤了,钻心地疼,但现在哪还顾得上这些,有条命在就不错了。
杰森学着巴顿的样子捡起了牺牲同伴的步枪,他的枪早就在落水时不知道丢哪里去了,想了想又解下2个野战背包——有一个是准备给巴顿的。巴顿对此报以欣慰的目光,战场果然是最好的成熟催化剂。
乱哄哄的一堆人上了岸,现在所有队伍的建制都是混乱的,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队伍。得益于巴顿的名头和形象,在杰森不遗余力的吼叫与召集之下,在他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一批部队来,然后队伍越滚越大,到后来已发展到600多人了——巴顿的官终于升到了营长。
“军官们,带着士兵跑起来……”巴顿连声高吼,“看到不远处那个树林了么?全部躲进去,越快越好!”
说罢,他不顾脚上的疼痛率先跑了起来,年轻的杰森紧紧跟在他后面,一堆人也蜂拥着朝树林跑去,进了林子、坐下直喘粗气的杰森知道巴顿的决策又对了——远处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日本飞机又来空袭了。
面对江草隆繁率领的第二梯队,继续躲在船舱里或者用高射炮、机枪对空射击的办法就不灵了,因为这回不光是零战扫射,舰爆们也开始用携带着的60公斤小炸弹去攻击高射炮位了。江草隆繁的理解很到位:长官虽说不能炸运输舰,但其出发点只是害怕击沉,在不击沉的前提下,任何攻击手段都是可以尝试的。敌军运输舰现在全都搁了浅,别说60公斤的小炸弹,就是250公斤的航弹下去也击沉不了它们了。飞机完全可以放手施展。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运输舰上的人赶出来,免得他们琢磨破坏船只或装备。
60公斤的小炸弹对付几千甚至上万吨的运输舰当然不会造成威胁,但对炮位的杀伤力就太强了,一门又一门高射炮被炸毁。英美军试图以搁浅舰只为基础建立防空阵地的企图全都遭到了挫败,更气人的是,货船船舱里明明有很多高射炮,但要么因为重量太重无法搬运到甲板上来,要么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与机会展开。只能眼睁睁地放弃。
滩头还是一片死地,不但有零战的来回扫射,那些航空航弹也陆续投向密集的人群——渊田的第一梯队在半路上还浪费了不少炸弹对付驱逐舰,江草的第二梯队没这样的过程,而且他的梯队出发晚得多,准备时间很充裕,连零战起飞时也挂载了炸弹,用于对军舰进行俯冲轰炸是不行的,但用来扫荡滩头就非常合适。一句话,他今天就是存心来杀美国兵的。
现在就是躲在水里也不好使了。虽然柔软的沙滩和海水能大幅度削弱炸弹的威力,但250公斤航弹的攻击范围实在太大,别说直接命中或被飞舞的弹片削中,就是在爆炸点附近那强大的冲击波也让人受不了。
唯独巴顿等人躲藏的林子成了净土,不知道是飞机没发现林子里的动静还是不屑于向林子里那点残兵败将下手,树林里的英美军队除了少数倒霉蛋被机枪子弹击中外,居然没遭到像样的炸弹攻击。巴顿的判断又挽救了一大批士兵,可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倒在血泊里的官兵已近4000人了,伤亡还在不断扩大,在今天这种场合和条件下。稍微重一点的负伤基本就等于完蛋。
当江草隆繁也率队离开后,所有躲在运输舰里或岸边幸存下来的士兵们抓紧机会逃离现场——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谁也不想傻乎乎地呆在原地挨打。利用这个空当,士兵们都拼了命地向岸上跑去——杰森想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快、最迅速的登陆,实战效果果然比平时训练强100倍。
隐藏在林子里的英美官兵已聚集到2000多人了,混乱的场面终于得到了一些控制,虽然各个部队、各个地方的官兵都有,但大家至少能找到同伴和军官,也能服从军衔比自己高的人指挥——这点纪律性还是有的。
在休息时。杰森翻出急救包为巴顿包好了脚,然后还帮他拧干了衣服上的水,至于里面已湿透的内衣裤早就脱下来塞包裹里了。巴顿和士兵们一样,现在都只穿了外套晃荡,大家都很狼狈,谁也顾不上形象和风度,但没人会嘲笑一个将军——他起码搭救了好几千人。大家胡乱地用着野战口粮,从早上折腾到下午,又经历这么大体力的消耗,早已饿到快虚脱的境地。
巴顿的周围聚集起了7、8个少校以上的军官,临时组建了指挥部,杰森自告奋勇地担任了他的勤务兵和传令兵。
巴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胸前挂着望远镜——一个军官将自己的装备交给他的,双手叉腰、严肃地告诉他们:“弟兄们,现在是下午4点15分,我们再休息15分钟,然后带领全体士兵继续往内陆撤退。”
“可是……长官。”一个中校担忧地说,“经过下午这番折腾,很多士兵筋疲力尽,现在都倒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是否在这里过夜后再行动?”
另一个少校也帮腔道:“将军,敌人的飞机应该不会再来了,我们现在既无装备又无补给,支撑不了很长时间,我还想天黑以后能否再回船上去搬运点物资——最起码给养和轻武器不能少。”
这句话倒是实情,第二装甲师现在变成了纯步兵单元,别说坦克和装甲车,就连迫击炮都没有一门,甚至连轻机枪都是一种奢望,要不是几个英国兵扛着一挺布伦式轻机枪没舍得放手,再加上还有一些士兵拿了冲锋枪,现在这支队伍的装备一下子就倒退回南北战争水平了。
巴顿也想再多宽限几分钟,但这种念头很快就被突发情况打消了,他脸色大变地跳下石头:“没那么多时间也没这个机会了。”
“为什么?”
“你们看!”他的手往外一指。
很多人都没看出什么来,但当他们站在巴顿所站的那块大石头上并用望远镜观察海面时,他们看出问题来了,甚至浑身忍不住颤抖——远处海面上出现了好多艘巍峨高耸的军舰,在8艘驱逐舰的伴随下正向海滩疾驰而来。
“恐怕连15分钟都没有了,我们必须马上撤退。”巴顿吼道,“这不是我们的船,肯定是敌人的舰队,说不定有好几艘战列舰,他们的主炮能打十几公里远!这里离海岸太近了,不撤退的话全部得死在这里。”
“长官,我实在走不动了……我得躺一会。”在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吼叫中,大部分士兵都强撑着躯体站了起来,但还有很多士兵倒在地上,发出各种声音。
“起来,起来,别躺,别躺……他妈-的你再不走就完了!”巴顿见状勃然大怒,狠狠地去踢那些士兵,他们累得连反抗的力气和念头都没有,只在地上哀嚎着滚来滚去,“饶了我吧,我当俘虏算了。”
“混蛋……谁给你当俘虏的权利?给我起来,如果你不想死在这里的话!”
当高木武雄率领已高速行驶了一天的第一游击支队出现在海面上时,金刚级4舰率先向岸上开炮,巴顿还是小觑了舰炮的威力,他们起码能打两万米以上。吃水更浅一些的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继续向海岸挺进,然后也用他们的127mm舰炮或203mm舰炮向岸上扫荡,只避开了运输舰所在的位置。为更好地指挥火炮射击,日军甚至还起飞了水上校射飞机。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海岸边发生的一切都无所遁形。
“轰!”
“啊……”
炮声是最好的催化剂,刚才还死皮赖脸躺在地上的士兵全都挣扎着站立起来,跌跌撞撞地跟着大部队向内陆撤退。隐蔽在其余地方的英美官兵,甚至还有些准备天黑后乘运输舰再溜走的官兵才知道一切希望都没有了——敌人绝不会在眼皮子底下放自己离开的!也只能像一群群无头苍蝇那样向内陆撤退。这些人的遭遇更糟,他们刚才待的地方离海岸太近,成为日军舰炮优先攻击的目标,他们首先还得闯过舰炮的火力封锁线。
杰森一边跑,一边还回头看看后面,岸边情况惨不忍睹,不时有士兵被炮弹炸飞,惨叫声、呼喊声不绝于耳。然后他又发现刚才自己藏身的那片树林在三式弹的轰击下已冒出冲天火光开始熊熊燃烧起来,如果继续躲在里面非烧成一团黑炭不可。
巴顿又一次挽救了队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