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英勇善战的维京师;
从白雪皑皑的北极打到赤日炎炎的沙漠;
我们是英勇无畏的维京师;
征战的足迹遍布三大洲:欧洲、非洲和亚洲……”
虽然坐在密封性较好的装甲指挥车里,维京师师长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依然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嘹亮歌声,这首军歌是维京师在克里特岛上训练两栖登陆作战后才开始传唱起来的,最初只是部队为调节艰苦的训练气氛而自发演绎的,因为维京师兵员来自多国,后来越唱越流行,除德语版之外还有多种西欧、北欧语系版,本来歌词中还只有两大洲,等部队一跨过西奈半岛,开始征服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中东国家并准备横扫小亚细亚时,机灵的士兵们自动将其改成三大洲了。
现在仿佛又回到了巴巴罗萨刚开始时狂飙突进的好日子,甚至比俄国前线作战还完美:地上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只要燃油和补给跟得上,是绝佳的装甲作战地形;头顶是强有力的空军掩护,前面是不堪一击的敌人——不但战备和数量少得可怜,作战意志比起俄国人来不知道弱多少。而维京师经过东线一年半战役的洗礼,战斗水平更加成熟,装备、士兵、指挥体系的配合度也处于最佳状态。
斯坦因纳最初以为自己会执行在英伦三岛登陆的任务,考虑到英国人的海军和严密防守,他做好了战死的准备,最后居然是在北非登陆,打击大英帝国全球战略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特别是地底下还蕴藏着多到令人发疯的石油,他的脑海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早就该来打这样的敌人了!
除作战以外,他最近在思考的中心话题还有一个——部队的编制与整编。
总参谋部已将新的1943型装甲师编制发下来了,在经历1942年下半年裁军扩师过程后,最高统帅部对师一级编制的调整和提升有了更大动作,而装甲师则是重中之重。
根据1943型编制规划,装甲师将以“4团6营8连制”为核心,4团指1个装甲团、2个装甲掷弹兵团和1个炮兵团;6营分别包括:装甲侦察营、装甲工兵营、摩托化辎重营、通讯营、防空营和卫生营,8连分别包括:指挥连、警卫连、维修连、宪兵连、军需连(负责衣食住行类)、军乐队、补给连(负责弹药类)和运输连,4团系一线作战部队,6营和8连列入师级直属部队。
作为装甲师的核心,装甲团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下设4个装甲营,同时每营编制均增加一个连,整体达到4营16连制的规模。其中3个营是坦克营,全部统一装备4号H型,每个坦克排5连坦克,一个装甲连22辆(4个坦克排20辆+连部2辆),一个装甲营高达92辆(4个装甲连88辆+营部4辆),除3个坦克营之外还有一个坦克歼击营,根据需要装备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因此装甲团满编后坦克总数会达到284辆(3个坦克营+团部8辆),此外坦克歼击营还有92辆装甲车辆。整编后的1943型装甲师总人数将在2万人左右。
根据总参谋部的安排,1943型装甲师将用1年时间完成整编,总体分3批完成,一直作为精锐的维京师自然也在首批行列。但斯坦因纳并不满足于首批,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1943型装甲师除标准型号之外还有两种亚型。
第一种亚型是热带亚型或沙漠亚型,主要考虑对英美作战,大约会有3-4个师:全部装备T-34坦克,不装备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而装备新开发的彪马轮式突击炮;
第二种亚型是加强亚型——所有知道内情的高级军官私底下称其为精锐亚型,除一般装甲师该有的编制外,还额外装备1个虎式重坦克连和1个自行火箭炮连(希姆莱管风琴)。
加强亚型的部队不多,现在已确定有4个师,分别是党卫军第1元首警卫旗队师和第2帝国师,国防军方面则是大德意志师和第3装甲师。虽然总参谋部对消息一直很保密,但最新流传的新闻是还有第5个名额。为争夺这第5个名额,自认为够资格的国防军和党卫军装甲师部队长官都跃跃欲试,国防军里的第4、第6、第7、第16装甲师都是有力竞争者;而党卫军中第3骷髅师,第4警察师和斯坦因纳所在的第5维京师也是有力争夺者。
党卫军全国总领袖希姆莱专门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在中东作战中努力表现,力争将这第5个名额抢到党卫军中来,虽然精锐亚型多一个虎式连和火箭炮连后的战斗力也不至于上天,但却是难得的荣誉——意味着被承认是全德武装力量中的头等主力,作为此次战役中唯一的党卫军部队,他感觉压力很大。
另外让斯坦因纳下定决心争夺第5个名额的缘由在于他无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岛上与元首闲聊有关战术细节时,元首说起还准备尝试给加强亚型配备对地攻击机连,让装甲师直接指挥至少16架对地攻击机开展陆空一体化作战。在以前空军指挥权捏在戈林手中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纳并不认为将飞机直接配属给装甲师指挥是元首的异想天开,他认为很有价值,非常乐于尝试。
有关整编的内部传闻一直都在流传,听说元首一改喜欢抽调部队组建新部队的习惯,明确以现有部队整补为最高优先级,还规定1943年装甲师数量就是国防军28个,党卫军7个,总共35个,在这35个装甲师没完成改编之前暂时不考虑组建新的装甲师。后来在众人强烈要求之下,政策略微开了一个小口子,加了2支部队:一支是空军的飞行堡垒装甲旅升级为装甲师,另一支是由各装甲兵学校抽调人员组成的装甲教导师,这样总的装甲师数量达到37支。
裁军扩师行动之后,高级军官位置竞争空前激烈,除极少数幸运儿在新组建的集团军中找到合适位置外,那些能力稍微差一点或既往表现不太如意的将军则被打发去了后备军,还有一部分要么列入叛国集团已被处死,要么一贯属于容克集团中经常和元首唱反调的人物而被扫入预备役。在后备军中服务,虽然军衔、待遇、职位都保持不变,但所有人都削尖脑袋想留在一线部队,甚至愿意接受降职,以前少将甚至上校就可担当师长,现在中将,甚至上将担当师长都开始出现了。
有盟国观察家认为这是德国第二次自废武功(第一次是10万国防军时期的整肃),说是编制改革,实际上是元首以改革名义发动的清洗,反映了德军内部深刻的权力倾轧。斯坦因纳对此嗤之以鼻,他不否认这种变革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考虑,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战斗力。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后,那些在波兰、法国战役中表现尚可的高级军官很多并不适应东线战争,他们指挥了太多顺风顺水的战役却不适应东线狡诈残酷、犬牙交错的战事。那些火线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也不见得能胜任高一级职位——所谓提拔往往是把人放在最不合适的位置,在一点上空军比陆军要好得多——像马尔塞尤这样的功勋飞行员,即便击落了很多飞机,荣誉给了一大堆,军衔也跟着涨,但职位始终没超过中队长。
就斯坦因纳本人而言,他认为自己就胜任指挥一个强有力的师而不是去干协调几个师的集团军指挥官的活。古德里安大将在非洲指挥部队纵横驰骋,麾下也就是3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意大利伞兵旅,东线随便哪个集团军的人数都比他多,就这样还连连叹息战场规模太大,实在指挥不动意大利人。而隆美尔元帅一贯就指挥着不超过5万的人马,这次数量总算达到了6万,以前大家总讥笑他,认为他的元帅军衔水,只有亲身到了北非和沙漠,斯坦因纳才领悟指挥作战的不易——这里和东线或西线完全是两回事,既没有连续战线也没有明确道路,只有一片茫茫然的沙漠。
“长官,意大利伞兵旅发来电报,他们已成功空降,目前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敌军猝不及防,抵抗十分微弱,但油田设施面积分布过大,人手不足,英国人已在爆炸破坏,希望我们尽快支援。”
“请他们努力坚持,我部在48小时内赶到。”
“隆美尔元帅急电,鉴于摩苏尔、巴格达方向敌军兵力微弱,已命令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伞兵旅去巴格达空降,请我师分出有力力量配合进攻,他已命令大德意志师直接转道向南进攻巴士拉。”
如果东线指挥官听到这样临时下达变更作战目标的指令,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但斯坦因纳的目光没这么局限,他认为这个变化是对的,现在唯一的要求是快!(未完待续。)
从白雪皑皑的北极打到赤日炎炎的沙漠;
我们是英勇无畏的维京师;
征战的足迹遍布三大洲:欧洲、非洲和亚洲……”
虽然坐在密封性较好的装甲指挥车里,维京师师长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依然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嘹亮歌声,这首军歌是维京师在克里特岛上训练两栖登陆作战后才开始传唱起来的,最初只是部队为调节艰苦的训练气氛而自发演绎的,因为维京师兵员来自多国,后来越唱越流行,除德语版之外还有多种西欧、北欧语系版,本来歌词中还只有两大洲,等部队一跨过西奈半岛,开始征服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中东国家并准备横扫小亚细亚时,机灵的士兵们自动将其改成三大洲了。
现在仿佛又回到了巴巴罗萨刚开始时狂飙突进的好日子,甚至比俄国前线作战还完美:地上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只要燃油和补给跟得上,是绝佳的装甲作战地形;头顶是强有力的空军掩护,前面是不堪一击的敌人——不但战备和数量少得可怜,作战意志比起俄国人来不知道弱多少。而维京师经过东线一年半战役的洗礼,战斗水平更加成熟,装备、士兵、指挥体系的配合度也处于最佳状态。
斯坦因纳最初以为自己会执行在英伦三岛登陆的任务,考虑到英国人的海军和严密防守,他做好了战死的准备,最后居然是在北非登陆,打击大英帝国全球战略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特别是地底下还蕴藏着多到令人发疯的石油,他的脑海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早就该来打这样的敌人了!
除作战以外,他最近在思考的中心话题还有一个——部队的编制与整编。
总参谋部已将新的1943型装甲师编制发下来了,在经历1942年下半年裁军扩师过程后,最高统帅部对师一级编制的调整和提升有了更大动作,而装甲师则是重中之重。
根据1943型编制规划,装甲师将以“4团6营8连制”为核心,4团指1个装甲团、2个装甲掷弹兵团和1个炮兵团;6营分别包括:装甲侦察营、装甲工兵营、摩托化辎重营、通讯营、防空营和卫生营,8连分别包括:指挥连、警卫连、维修连、宪兵连、军需连(负责衣食住行类)、军乐队、补给连(负责弹药类)和运输连,4团系一线作战部队,6营和8连列入师级直属部队。
作为装甲师的核心,装甲团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下设4个装甲营,同时每营编制均增加一个连,整体达到4营16连制的规模。其中3个营是坦克营,全部统一装备4号H型,每个坦克排5连坦克,一个装甲连22辆(4个坦克排20辆+连部2辆),一个装甲营高达92辆(4个装甲连88辆+营部4辆),除3个坦克营之外还有一个坦克歼击营,根据需要装备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因此装甲团满编后坦克总数会达到284辆(3个坦克营+团部8辆),此外坦克歼击营还有92辆装甲车辆。整编后的1943型装甲师总人数将在2万人左右。
根据总参谋部的安排,1943型装甲师将用1年时间完成整编,总体分3批完成,一直作为精锐的维京师自然也在首批行列。但斯坦因纳并不满足于首批,他的目光投射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1943型装甲师除标准型号之外还有两种亚型。
第一种亚型是热带亚型或沙漠亚型,主要考虑对英美作战,大约会有3-4个师:全部装备T-34坦克,不装备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而装备新开发的彪马轮式突击炮;
第二种亚型是加强亚型——所有知道内情的高级军官私底下称其为精锐亚型,除一般装甲师该有的编制外,还额外装备1个虎式重坦克连和1个自行火箭炮连(希姆莱管风琴)。
加强亚型的部队不多,现在已确定有4个师,分别是党卫军第1元首警卫旗队师和第2帝国师,国防军方面则是大德意志师和第3装甲师。虽然总参谋部对消息一直很保密,但最新流传的新闻是还有第5个名额。为争夺这第5个名额,自认为够资格的国防军和党卫军装甲师部队长官都跃跃欲试,国防军里的第4、第6、第7、第16装甲师都是有力竞争者;而党卫军中第3骷髅师,第4警察师和斯坦因纳所在的第5维京师也是有力争夺者。
党卫军全国总领袖希姆莱专门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在中东作战中努力表现,力争将这第5个名额抢到党卫军中来,虽然精锐亚型多一个虎式连和火箭炮连后的战斗力也不至于上天,但却是难得的荣誉——意味着被承认是全德武装力量中的头等主力,作为此次战役中唯一的党卫军部队,他感觉压力很大。
另外让斯坦因纳下定决心争夺第5个名额的缘由在于他无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岛上与元首闲聊有关战术细节时,元首说起还准备尝试给加强亚型配备对地攻击机连,让装甲师直接指挥至少16架对地攻击机开展陆空一体化作战。在以前空军指挥权捏在戈林手中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纳并不认为将飞机直接配属给装甲师指挥是元首的异想天开,他认为很有价值,非常乐于尝试。
有关整编的内部传闻一直都在流传,听说元首一改喜欢抽调部队组建新部队的习惯,明确以现有部队整补为最高优先级,还规定1943年装甲师数量就是国防军28个,党卫军7个,总共35个,在这35个装甲师没完成改编之前暂时不考虑组建新的装甲师。后来在众人强烈要求之下,政策略微开了一个小口子,加了2支部队:一支是空军的飞行堡垒装甲旅升级为装甲师,另一支是由各装甲兵学校抽调人员组成的装甲教导师,这样总的装甲师数量达到37支。
裁军扩师行动之后,高级军官位置竞争空前激烈,除极少数幸运儿在新组建的集团军中找到合适位置外,那些能力稍微差一点或既往表现不太如意的将军则被打发去了后备军,还有一部分要么列入叛国集团已被处死,要么一贯属于容克集团中经常和元首唱反调的人物而被扫入预备役。在后备军中服务,虽然军衔、待遇、职位都保持不变,但所有人都削尖脑袋想留在一线部队,甚至愿意接受降职,以前少将甚至上校就可担当师长,现在中将,甚至上将担当师长都开始出现了。
有盟国观察家认为这是德国第二次自废武功(第一次是10万国防军时期的整肃),说是编制改革,实际上是元首以改革名义发动的清洗,反映了德军内部深刻的权力倾轧。斯坦因纳对此嗤之以鼻,他不否认这种变革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考虑,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战斗力。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后,那些在波兰、法国战役中表现尚可的高级军官很多并不适应东线战争,他们指挥了太多顺风顺水的战役却不适应东线狡诈残酷、犬牙交错的战事。那些火线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也不见得能胜任高一级职位——所谓提拔往往是把人放在最不合适的位置,在一点上空军比陆军要好得多——像马尔塞尤这样的功勋飞行员,即便击落了很多飞机,荣誉给了一大堆,军衔也跟着涨,但职位始终没超过中队长。
就斯坦因纳本人而言,他认为自己就胜任指挥一个强有力的师而不是去干协调几个师的集团军指挥官的活。古德里安大将在非洲指挥部队纵横驰骋,麾下也就是3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意大利伞兵旅,东线随便哪个集团军的人数都比他多,就这样还连连叹息战场规模太大,实在指挥不动意大利人。而隆美尔元帅一贯就指挥着不超过5万的人马,这次数量总算达到了6万,以前大家总讥笑他,认为他的元帅军衔水,只有亲身到了北非和沙漠,斯坦因纳才领悟指挥作战的不易——这里和东线或西线完全是两回事,既没有连续战线也没有明确道路,只有一片茫茫然的沙漠。
“长官,意大利伞兵旅发来电报,他们已成功空降,目前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敌军猝不及防,抵抗十分微弱,但油田设施面积分布过大,人手不足,英国人已在爆炸破坏,希望我们尽快支援。”
“请他们努力坚持,我部在48小时内赶到。”
“隆美尔元帅急电,鉴于摩苏尔、巴格达方向敌军兵力微弱,已命令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伞兵旅去巴格达空降,请我师分出有力力量配合进攻,他已命令大德意志师直接转道向南进攻巴士拉。”
如果东线指挥官听到这样临时下达变更作战目标的指令,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但斯坦因纳的目光没这么局限,他认为这个变化是对的,现在唯一的要求是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