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既不在北面也不在西面,难道又往东缩回去了。”托维苦恼地抓着头发,百思不得其解。
“估计是躲了起来,不过他们跑不了!”庞德也有点恼火,“让侦察机补充燃油,听说下午2点钟以后天气会有所好转,到时候再让他们做一次全面搜索,风小点就多派点卡特琳娜上去——他们的航程大。”
不得不说,英国人第二次只向北补充派遣一架侦察机的行为是过于托大了:速度奇慢的海象光路上就消耗了近2个小时,这段时间足够马沙尔的航母编队向北开出去100多公里,加上天气不好、能见度整体偏低的因素,搜索难度成倍增长:想要在浩渺的大海上逮住目标着实不容易,发现不了是常态,能发现目标需要非常好的运气。
海军部的参谋们对第二次侦查未发现目标并不感到遗憾,因为侦查情况报告德国舰队距离各岛已超过500公里(实际只有450公里略多),即便有所发现要想进行攻击也属有心无力。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德国舰队要想顺利突入大西洋,很大概率会选择在今夜才进行穿越,距离刺刀见红还有时间。
“长官,舰队快到北纬66度线了,是不是考虑改变航向?”下午2时许,舰队参谋长绍恩少将提醒道。
马沙尔下意识地看了看海图,舰队改变航向后不知不觉向北行驶了100多公里,此刻距离冰岛和梅恩兰岛都在600公里左右,距最近的法罗群岛也有500公里,“改为向西南方向航行,否则我们今夜穿越不了冰岛与法罗群岛水道……”
绍恩一阵苦笑:按计划舰队准备是在64度线附近就改为向西南方前进,现在为躲避英国人可能的后续追踪,整整多跑出去两个纬度。他婉转提醒道:“向西南可能不行,除非我们打算始终以最快速度前进,否则穿越冰岛与法罗群岛海域是正好是明天清晨——非常容易被发现。”
始终以最快速度航行明显是个馊主意,这会给舰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沙恩霍斯特号、欧根亲王号在轮机问题上犯毛病可都是有前科的,虽然这次行动前船厂信誓旦旦地表示所有军舰均处于最佳状态,但吃过苦头的马沙尔不敢轻易相信这个保证,他思考了一下,最后决定道:“那就先改为向西航行,入夜后看情况再决定是穿越冰岛-法罗群岛水道还是走丹麦海峡。”
14时07分,庞大的德国北海舰队航线改为270度,航速降低到21节,贝少将指挥的炮击编队在航母编队西南方约30海里处,以18节的速度继续前进。
“雨停了,风也小了,快看,出太阳了!”改为向正西航行十多分钟后,一个在舰桥上瞭望的参谋军官忽然惊叫起来。
“长官,按照现有气象条件,符合舰载机出动要求……”航空参谋军官几乎同时将消息通报给了里希特霍芬。
“能维持多久?”
“不太清楚,可能3小时,也可能6小时,估计持续到太阳下山不成问题。”
马沙尔和里希特霍芬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同意立即展开搜索,小泽为首的日本顾问组也持相同意见,并大胆建议:“出动全部侦察机侦查一次,重点是120度到300度之间的扇形面,建议每10度安排2架飞机进行二段索敌。”
对这样激进的策略马沙尔表示赞同:如果这次搜索不到什么东西,那今天基本上就不会遭遇敌军了。
14:28分,第一段索敌的18架Ar-272陆续被各舰弹射了出去,与此同时,里希特霍芬命令两艘航空母舰起飞Bf-219战斗机为舰队护航,20分钟内,齐柏林号起飞了16架战斗机用于航母编队护航,欧罗巴号起飞了12架战斗机用于炮击编队护航。15时左右,担任第二段索敌任务的18架He-218在挂载500公斤航空炸弹后陆续起飞。
15:33分,距离第一批侦察机起飞已一个小时,就在众人以为这次搜索仍将再次以“未发现目标”而告终时,司令塔里的通信参谋忽然惊叫起来:“3号机报告,发现敌舰队。”
“什么?”众人全部愣住了,然后马上扑到海图上查看情况,3号机负责的是270-280度之间的扇形面,很快就传来了更详细的报告,通信参谋几乎是颤抖着读出声:“发现敌舰编队,拥有战列舰2艘,级别无法判断,轻型航空母舰4艘,条约型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小型军舰8艘,航速16节,航向东南,距离本舰队大约400公里。”
4艘轻型航母?众人吓了一大跳,然后马上反应过来,估计是敌人的护航航母,不过4艘一起行动的话,数量也足够吓人。
“消息可靠么?”
“应该错不了……”
马沙尔眼巴巴地看着里希特霍芬——虽然他是最高指挥官,但后者的军衔比他高,而且航空兵也是其一手掌握的。
里希特霍芬只考虑了10秒钟就下定决心:“准备出击!”
这决定其实是非常冒险的,打击400公里之外的目标,途中飞行加进攻时间至少需要2个小时,2小时之后天就都要黑了,降落时难度会很大,很有可能机毁人亡或只能迫降在海面上。但他不想眼睁睁地放着那几支英国舰队逃跑,而且对方有4条护航航母,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只怕敌人反应过来后自己会面临灭顶之灾。
出于尊重日本顾问组,他转过头问小泽:“小泽将军,您看……”
“我看可以进攻,至于时间……”小泽沉吟了一下,他知道里希特霍芬在担心些什么,“飞机起飞后舰队立即以最高速度向西前进,2小时内至少可前进100公里,这能缩短他们的返航距离,增加安全性——只要配合得当,风险很小。”
一架又一架的Ju-98攻击机开始提升上来,地勤们火速为其加油并挂载鱼雷,速度比平时训练还快。齐柏林号一共能搭载58架飞机,通常是按照24架Bf-219、18架He-218与16架Ju-98这样的编制搭配,在全部18架He-218们挂上炸弹承担索敌任务后,Ju-98们也将全部出动。为他们护航的是从舰队上空掩护机群中抽离出来的16架Bf-219,出于安全考虑,谨慎的里希特霍芬干脆让所有剩余的Bf-219都起飞加入护航行列,反正他们剩余的油料足够支撑到天黑前。
攻击机群出发后,担任二段索敌任务的另一架He-218也发来电报,汇报了与3号机类似的情报,然后还报告说英国航空母舰正在起飞战斗机和攻击机,提醒舰队做好防空准备。
这次发现的舰队正是舰队全部主力,该舰队几乎是从北纬67度左右以16节的速度保持东南航向行驶的,此时与德国舰队的距离居然缩小到了只有400多公里。整支舰队下辖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两艘战列舰(均属新墨西哥级,为美国大西洋舰队支援),射手号、复仇者号、欺骗者号、捕猎者号4艘护航航母,纽卡斯尔号(南安普敦级)、肯尼亚号(斐济级)等主要军舰。
舰队指挥官刘易斯少将的脸色很难看,天气情况转好后,他也派出了侦察机,但什么收获也没有——正东方向的侦察机还在半途。最不能让他接受的是舰载战斗机对德国飞机的无奈:在看到前来侦查的德国水上飞机后,从护航航母上起飞的欧洲燕战斗机立即予以驱赶,但德国人早有准备,一溜烟跑了,逃跑的速度居然还不慢。他本以为整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过了30分钟又飞来一架德国飞机,大摇大摆地围绕舰队侦查,通信参谋报告截获了大量电报信号,5架欧洲燕围上来准备击落这架胆大包天的德国飞机,没想到对方速度奇快,瞬间就挣脱了包围圈并向舰队深处的一艘护航航母所在方位逃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架德国飞机是慌不择路逃跑时,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这架飞得比欧洲燕还快的敌机居然开始向下俯冲,还没等防空火力招呼到它身上时,一枚黑乎乎的炸弹就从天而降,几秒钟后,这枚500公斤航空炸弹就穿透甲板猛烈爆炸,由商船改造而成,排水量1万吨的射手号护航航母连带着尚未起飞的9架剑鱼攻击机在半分钟后就开始绝望地下沉。
成功完成攻击的He-218一溜烟飞走了,逃跑时的速度比刚才还要快。“这是He-218俯冲轰炸机!”终于有人想起了这种速度奇快的新型俯冲轰炸机——这也是当初在英国投掷传单的飞机。
舰队上下终于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了。(未完待续。)
“估计是躲了起来,不过他们跑不了!”庞德也有点恼火,“让侦察机补充燃油,听说下午2点钟以后天气会有所好转,到时候再让他们做一次全面搜索,风小点就多派点卡特琳娜上去——他们的航程大。”
不得不说,英国人第二次只向北补充派遣一架侦察机的行为是过于托大了:速度奇慢的海象光路上就消耗了近2个小时,这段时间足够马沙尔的航母编队向北开出去100多公里,加上天气不好、能见度整体偏低的因素,搜索难度成倍增长:想要在浩渺的大海上逮住目标着实不容易,发现不了是常态,能发现目标需要非常好的运气。
海军部的参谋们对第二次侦查未发现目标并不感到遗憾,因为侦查情况报告德国舰队距离各岛已超过500公里(实际只有450公里略多),即便有所发现要想进行攻击也属有心无力。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德国舰队要想顺利突入大西洋,很大概率会选择在今夜才进行穿越,距离刺刀见红还有时间。
“长官,舰队快到北纬66度线了,是不是考虑改变航向?”下午2时许,舰队参谋长绍恩少将提醒道。
马沙尔下意识地看了看海图,舰队改变航向后不知不觉向北行驶了100多公里,此刻距离冰岛和梅恩兰岛都在600公里左右,距最近的法罗群岛也有500公里,“改为向西南方向航行,否则我们今夜穿越不了冰岛与法罗群岛水道……”
绍恩一阵苦笑:按计划舰队准备是在64度线附近就改为向西南方前进,现在为躲避英国人可能的后续追踪,整整多跑出去两个纬度。他婉转提醒道:“向西南可能不行,除非我们打算始终以最快速度前进,否则穿越冰岛与法罗群岛海域是正好是明天清晨——非常容易被发现。”
始终以最快速度航行明显是个馊主意,这会给舰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沙恩霍斯特号、欧根亲王号在轮机问题上犯毛病可都是有前科的,虽然这次行动前船厂信誓旦旦地表示所有军舰均处于最佳状态,但吃过苦头的马沙尔不敢轻易相信这个保证,他思考了一下,最后决定道:“那就先改为向西航行,入夜后看情况再决定是穿越冰岛-法罗群岛水道还是走丹麦海峡。”
14时07分,庞大的德国北海舰队航线改为270度,航速降低到21节,贝少将指挥的炮击编队在航母编队西南方约30海里处,以18节的速度继续前进。
“雨停了,风也小了,快看,出太阳了!”改为向正西航行十多分钟后,一个在舰桥上瞭望的参谋军官忽然惊叫起来。
“长官,按照现有气象条件,符合舰载机出动要求……”航空参谋军官几乎同时将消息通报给了里希特霍芬。
“能维持多久?”
“不太清楚,可能3小时,也可能6小时,估计持续到太阳下山不成问题。”
马沙尔和里希特霍芬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同意立即展开搜索,小泽为首的日本顾问组也持相同意见,并大胆建议:“出动全部侦察机侦查一次,重点是120度到300度之间的扇形面,建议每10度安排2架飞机进行二段索敌。”
对这样激进的策略马沙尔表示赞同:如果这次搜索不到什么东西,那今天基本上就不会遭遇敌军了。
14:28分,第一段索敌的18架Ar-272陆续被各舰弹射了出去,与此同时,里希特霍芬命令两艘航空母舰起飞Bf-219战斗机为舰队护航,20分钟内,齐柏林号起飞了16架战斗机用于航母编队护航,欧罗巴号起飞了12架战斗机用于炮击编队护航。15时左右,担任第二段索敌任务的18架He-218在挂载500公斤航空炸弹后陆续起飞。
15:33分,距离第一批侦察机起飞已一个小时,就在众人以为这次搜索仍将再次以“未发现目标”而告终时,司令塔里的通信参谋忽然惊叫起来:“3号机报告,发现敌舰队。”
“什么?”众人全部愣住了,然后马上扑到海图上查看情况,3号机负责的是270-280度之间的扇形面,很快就传来了更详细的报告,通信参谋几乎是颤抖着读出声:“发现敌舰编队,拥有战列舰2艘,级别无法判断,轻型航空母舰4艘,条约型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小型军舰8艘,航速16节,航向东南,距离本舰队大约400公里。”
4艘轻型航母?众人吓了一大跳,然后马上反应过来,估计是敌人的护航航母,不过4艘一起行动的话,数量也足够吓人。
“消息可靠么?”
“应该错不了……”
马沙尔眼巴巴地看着里希特霍芬——虽然他是最高指挥官,但后者的军衔比他高,而且航空兵也是其一手掌握的。
里希特霍芬只考虑了10秒钟就下定决心:“准备出击!”
这决定其实是非常冒险的,打击400公里之外的目标,途中飞行加进攻时间至少需要2个小时,2小时之后天就都要黑了,降落时难度会很大,很有可能机毁人亡或只能迫降在海面上。但他不想眼睁睁地放着那几支英国舰队逃跑,而且对方有4条护航航母,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只怕敌人反应过来后自己会面临灭顶之灾。
出于尊重日本顾问组,他转过头问小泽:“小泽将军,您看……”
“我看可以进攻,至于时间……”小泽沉吟了一下,他知道里希特霍芬在担心些什么,“飞机起飞后舰队立即以最高速度向西前进,2小时内至少可前进100公里,这能缩短他们的返航距离,增加安全性——只要配合得当,风险很小。”
一架又一架的Ju-98攻击机开始提升上来,地勤们火速为其加油并挂载鱼雷,速度比平时训练还快。齐柏林号一共能搭载58架飞机,通常是按照24架Bf-219、18架He-218与16架Ju-98这样的编制搭配,在全部18架He-218们挂上炸弹承担索敌任务后,Ju-98们也将全部出动。为他们护航的是从舰队上空掩护机群中抽离出来的16架Bf-219,出于安全考虑,谨慎的里希特霍芬干脆让所有剩余的Bf-219都起飞加入护航行列,反正他们剩余的油料足够支撑到天黑前。
攻击机群出发后,担任二段索敌任务的另一架He-218也发来电报,汇报了与3号机类似的情报,然后还报告说英国航空母舰正在起飞战斗机和攻击机,提醒舰队做好防空准备。
这次发现的舰队正是舰队全部主力,该舰队几乎是从北纬67度左右以16节的速度保持东南航向行驶的,此时与德国舰队的距离居然缩小到了只有400多公里。整支舰队下辖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两艘战列舰(均属新墨西哥级,为美国大西洋舰队支援),射手号、复仇者号、欺骗者号、捕猎者号4艘护航航母,纽卡斯尔号(南安普敦级)、肯尼亚号(斐济级)等主要军舰。
舰队指挥官刘易斯少将的脸色很难看,天气情况转好后,他也派出了侦察机,但什么收获也没有——正东方向的侦察机还在半途。最不能让他接受的是舰载战斗机对德国飞机的无奈:在看到前来侦查的德国水上飞机后,从护航航母上起飞的欧洲燕战斗机立即予以驱赶,但德国人早有准备,一溜烟跑了,逃跑的速度居然还不慢。他本以为整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过了30分钟又飞来一架德国飞机,大摇大摆地围绕舰队侦查,通信参谋报告截获了大量电报信号,5架欧洲燕围上来准备击落这架胆大包天的德国飞机,没想到对方速度奇快,瞬间就挣脱了包围圈并向舰队深处的一艘护航航母所在方位逃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架德国飞机是慌不择路逃跑时,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这架飞得比欧洲燕还快的敌机居然开始向下俯冲,还没等防空火力招呼到它身上时,一枚黑乎乎的炸弹就从天而降,几秒钟后,这枚500公斤航空炸弹就穿透甲板猛烈爆炸,由商船改造而成,排水量1万吨的射手号护航航母连带着尚未起飞的9架剑鱼攻击机在半分钟后就开始绝望地下沉。
成功完成攻击的He-218一溜烟飞走了,逃跑时的速度比刚才还要快。“这是He-218俯冲轰炸机!”终于有人想起了这种速度奇快的新型俯冲轰炸机——这也是当初在英国投掷传单的飞机。
舰队上下终于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