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成天在广播里吹牛,然后我们给了他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海军航空兵在昨天凌晨3点多时将炸弹投到了纽约,炸倒了自由女神像,炸毁了帝国大厦、炸瘫了布鲁克林大桥!”
“帝国万岁!”
“现在,我们要用炮弹告诉他们,德国防空体系比他们想象得要完善得多,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誓死保卫柏林!保卫元首!”
简要******后,防御柏林的所有高射炮阵地、雷达站、防空塔都进入临战气氛。
柏林防空塔指挥部里,聚集了包括耶顺内克、卡姆胡贝尔、加兰德等众多防空部队高层,看着巨大的光幕地图上标识敌机的亮点团和本方防空阵地、飞机集结地等标识,听着参谋军官和指挥军官们短促有力的命令,众人只感觉一阵紧张。柏林已很久没有遭遇如此庞大的空袭机群了,大家不由得捏了把汗,今天如果没能完成防空阻击任务,这事情就麻烦了。
柏林防空塔属于第一代防空塔,是大柏林地区最早修建的防空塔,因为位于动物园附近,一般称动物园防空塔。与其他防空塔一样,该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安置高射火炮的建筑,称为G塔,4基为1组构成一座G塔,每基底层基础部分面积为60平方米,高25米左右,每基顶部各装备一门莱茵金属双联装128mm高射炮,整个G塔通常配备4门双联装高射炮。
另一部分是安置传感、通讯设备以及雷达的较小建筑,被称作L塔,通常设置在距G塔400-500米远的位置,由一条位于地下的交通补给线进行连接。由于L塔上没有大口径高射炮,只有37mm机关炮,因此建筑相对较小。依靠从L塔雷达传递过来的数据,G塔高射火力可进行精确射击。为避免遭受干扰,除雷达外,L塔通常还配备了听音机和探照灯,以便更有效捕捉敌机。
一组G塔和L塔搭配使用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防空塔。这座相当壮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有70米长,70米宽,此外还拥有8米厚的墙以及5米厚的屋顶,是当代最大的防空设施。
在1940年遭遇英国空袭后,最高统帅部以“柏林特殊计划”的名义掩护,秘密修用于柏林防空的高射炮塔,整体工程由施佩尔负责,托特组织具体落实。第三帝国在历史上曾打算在柏林修6座这样的炮塔,最终只完成了3座,但在霍夫曼的大力调整下,炮塔建设优先级大幅度提升且密度大大增加,整个大柏林地区根据规划一共将修建12座防空塔,目前已完成8座。
其他重点城市如汉堡、法兰克福、维也纳、德累斯顿、科隆、不莱梅、纽伦堡都规划了6-8座不等的防空塔、而且整体设计已发展到第三代。火力与指挥集成度大大提升,第三代炮塔通常拥有8门双联装128mm高射炮,火力比第一代猛得多,体积也更庞大。这种高射炮通常由电力驱动、人工协助,因此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炮塔提供并保护了脆弱且容易遭受攻击的电力设施,而且还自备独立发电设施。
动物园防空塔虽属于第一代,但因位置比较理想——在柏林城西,是抗击空袭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防空指挥高层通常在这里而不是柏林中心地带的弗里德里希炮塔坐镇——虽然那是第三代炮塔,更先进且全面。
整座动物园炮塔由地下一层和地上六层组成,最多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内部布局非常合理:
1层为市民用防空掩体,配备了单独的电源和供水设施,附近平民都不必挖掘防空洞,防空警报拉响后往里面隐蔽即可;
2层为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品的临时保管所,具备基本的温湿度保存条件,不过大多数时候用于物资储藏;
3层是临时医院,设置近100个床位和2个手术室,有8名医生、20名护士和30名助手;
4层及5层通常是士兵居住区以及指挥部、通讯中心、盖世太保支部等设施,方便他们随时登上塔顶并参加防空战斗。
G塔通常由350名防空官兵进行防守,由一名少校担任指挥官,并且还有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普遍只有15-17岁)协助他们。由于柏林防空塔是如此完善,以至于在戈培尔看来美国人的防空设施就是个玩笑,他在电台里对此大加嘲讽是有事实依据的。
霍夫曼对防空塔非常满意,多次强调要加大修建力度,在其推动下,德国兴建的防空塔是历史上的上百倍,而且几乎没多花钱——他停掉了大量毫无意义的元首地堡与指挥中心兴建,多数时候只待在柏林,连东线的文尼察指挥部也基本关门了,节约的经费都投入了这里,原本在肃清叛国集团后有些空闲的鲍曼又重新找到了活计,干得乐此不疲。
霍夫曼停掉了大西洋堡垒工事的建造,帮助西欧各国同样建造这种防空塔,通常德国出图纸、武器装备与指挥系统,西欧各国出劳动力、钢材水泥等原料共同兴建,这补充了德国的整体防空体系,也为进一步凝聚西欧各国的人心、安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价值。就连日本方面看到这种防空塔设计后都极为赞叹,千方百计要去了一套图纸进行参照。
霍夫曼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大量犹太人不是在集中营里变为尸体而是执行三年强制劳役,虽然盟军一直在攻击德国毫无人权,但至少在西欧和德国人看来这样做没什么好指责的,除犹太人以外还有波兰人和俄国战俘也共同参与强制劳动。
更关键的是,以防空塔为核心的防空体系建设在经济上是极其划算的,修建一座类似动物园的初代防空塔耗资大约600万帝国马克,包括上面每门售价20万马克的128mm高射炮,到第三代防空塔时修建成本上升为2500万帝国马克——看上去似乎很贵,毕竟一辆虎式还不到30万马克,但与其发挥的价值相比一点都不贵。
一座防空塔即便不计算其指挥、协调、庇护、警戒的价值,单就高射火力一个月就能干掉单台成本100万马克以上的重型轰炸机8-10架——打一个月,第一代防空炮塔就收回成本;打三个月,第三代防空炮塔基本收回成本。随着布局密度的提高和近炸引信的大规模推广使用,防空塔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只不过现在盟军轰炸机来得已非常少了,新建的防空塔普遍还没有收回成本。
起初很多人都对耗资巨大、占用较多人力的防空塔建设颇有微词,但当霍夫曼把这笔账算给他们听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举双手表示赞同加快建设。对柏林市民而言,巨大而醒目的防空塔给他们带来了充分的安全感——只要躲进去,生命就有完全保障。甚至于广为流传一句话:“无论柏林发生什么,防空塔至少可再坚持1年。”
身为穿越者的霍夫曼知道的情况比所有人都详细和深刻,防空塔的坚固程度远超想象:大战中没有一座炮塔毁于空袭,战后英美花费35吨炸药,费尽心机在塔体上开凿了几百个洞眼并埋设炸药进行多次尝试才拆掉了第一代的动物园防空塔,而英国人在1947年试图拆除威廉堡防空塔时却遭失败:25吨炸药爆炸后防空塔安然无恙,动用35吨炸药重新爆破后,依然还顽强挺立着,围观的上万柏林人高呼“德国造、炸不倒!”的口号,最后迫使英美放弃爆破。
其他防空塔全保留下来并成为可参观的战争遗迹,霍夫曼小时候便经常与小伙伴在防空塔里捉迷藏,那灰色加绿色的混合迷彩外墙,那各层之间螺旋形连接的楼梯,最上层和顶部之间的自动升降装置都吸引着这批少年们探索未知世界,通常他们还能碰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正是这种经历与认识,让霍夫曼对于建造防空塔有本能的执着。
“敌机距本塔120公里,最高战备,重复一次,最高战备!”
15:28,李梅率领庞大的轰炸机群抵达柏林外围,整齐的飞行箱体让人看得触目惊心,箱体高层和中层的飞机每架挂载10枚500磅高爆弹,箱体底层编队的飞机每架挂载16枚250磅重的燃烧弹,三层空域的飞机都以彼此间非常稳定的速度前进,快了就放缓、慢了就加快,在轰炸机机群四周则是充满警惕的护航战斗机,准备随时将前来挑战的敌机驱逐或击落。
“各编队注意,即将进入目标上空,请注意保持编队和间距,我们即将降低高度,遇到敌机或防空炮火不要慌乱,按平时训练计划与策略行动。”
各飞机一边回应编队指挥官(一般40-60架飞机设置一个编队指挥官,李梅只负责管到这一级),一边祈祷尽快完成任务返航,李梅则密切关注下方防空火力与前方拦截战斗机的情况。(未完待续。)
“帝国万岁!”
“现在,我们要用炮弹告诉他们,德国防空体系比他们想象得要完善得多,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誓死保卫柏林!保卫元首!”
简要******后,防御柏林的所有高射炮阵地、雷达站、防空塔都进入临战气氛。
柏林防空塔指挥部里,聚集了包括耶顺内克、卡姆胡贝尔、加兰德等众多防空部队高层,看着巨大的光幕地图上标识敌机的亮点团和本方防空阵地、飞机集结地等标识,听着参谋军官和指挥军官们短促有力的命令,众人只感觉一阵紧张。柏林已很久没有遭遇如此庞大的空袭机群了,大家不由得捏了把汗,今天如果没能完成防空阻击任务,这事情就麻烦了。
柏林防空塔属于第一代防空塔,是大柏林地区最早修建的防空塔,因为位于动物园附近,一般称动物园防空塔。与其他防空塔一样,该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安置高射火炮的建筑,称为G塔,4基为1组构成一座G塔,每基底层基础部分面积为60平方米,高25米左右,每基顶部各装备一门莱茵金属双联装128mm高射炮,整个G塔通常配备4门双联装高射炮。
另一部分是安置传感、通讯设备以及雷达的较小建筑,被称作L塔,通常设置在距G塔400-500米远的位置,由一条位于地下的交通补给线进行连接。由于L塔上没有大口径高射炮,只有37mm机关炮,因此建筑相对较小。依靠从L塔雷达传递过来的数据,G塔高射火力可进行精确射击。为避免遭受干扰,除雷达外,L塔通常还配备了听音机和探照灯,以便更有效捕捉敌机。
一组G塔和L塔搭配使用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防空塔。这座相当壮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有70米长,70米宽,此外还拥有8米厚的墙以及5米厚的屋顶,是当代最大的防空设施。
在1940年遭遇英国空袭后,最高统帅部以“柏林特殊计划”的名义掩护,秘密修用于柏林防空的高射炮塔,整体工程由施佩尔负责,托特组织具体落实。第三帝国在历史上曾打算在柏林修6座这样的炮塔,最终只完成了3座,但在霍夫曼的大力调整下,炮塔建设优先级大幅度提升且密度大大增加,整个大柏林地区根据规划一共将修建12座防空塔,目前已完成8座。
其他重点城市如汉堡、法兰克福、维也纳、德累斯顿、科隆、不莱梅、纽伦堡都规划了6-8座不等的防空塔、而且整体设计已发展到第三代。火力与指挥集成度大大提升,第三代炮塔通常拥有8门双联装128mm高射炮,火力比第一代猛得多,体积也更庞大。这种高射炮通常由电力驱动、人工协助,因此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炮塔提供并保护了脆弱且容易遭受攻击的电力设施,而且还自备独立发电设施。
动物园防空塔虽属于第一代,但因位置比较理想——在柏林城西,是抗击空袭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防空指挥高层通常在这里而不是柏林中心地带的弗里德里希炮塔坐镇——虽然那是第三代炮塔,更先进且全面。
整座动物园炮塔由地下一层和地上六层组成,最多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内部布局非常合理:
1层为市民用防空掩体,配备了单独的电源和供水设施,附近平民都不必挖掘防空洞,防空警报拉响后往里面隐蔽即可;
2层为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品的临时保管所,具备基本的温湿度保存条件,不过大多数时候用于物资储藏;
3层是临时医院,设置近100个床位和2个手术室,有8名医生、20名护士和30名助手;
4层及5层通常是士兵居住区以及指挥部、通讯中心、盖世太保支部等设施,方便他们随时登上塔顶并参加防空战斗。
G塔通常由350名防空官兵进行防守,由一名少校担任指挥官,并且还有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普遍只有15-17岁)协助他们。由于柏林防空塔是如此完善,以至于在戈培尔看来美国人的防空设施就是个玩笑,他在电台里对此大加嘲讽是有事实依据的。
霍夫曼对防空塔非常满意,多次强调要加大修建力度,在其推动下,德国兴建的防空塔是历史上的上百倍,而且几乎没多花钱——他停掉了大量毫无意义的元首地堡与指挥中心兴建,多数时候只待在柏林,连东线的文尼察指挥部也基本关门了,节约的经费都投入了这里,原本在肃清叛国集团后有些空闲的鲍曼又重新找到了活计,干得乐此不疲。
霍夫曼停掉了大西洋堡垒工事的建造,帮助西欧各国同样建造这种防空塔,通常德国出图纸、武器装备与指挥系统,西欧各国出劳动力、钢材水泥等原料共同兴建,这补充了德国的整体防空体系,也为进一步凝聚西欧各国的人心、安定社会发挥了重要价值。就连日本方面看到这种防空塔设计后都极为赞叹,千方百计要去了一套图纸进行参照。
霍夫曼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大量犹太人不是在集中营里变为尸体而是执行三年强制劳役,虽然盟军一直在攻击德国毫无人权,但至少在西欧和德国人看来这样做没什么好指责的,除犹太人以外还有波兰人和俄国战俘也共同参与强制劳动。
更关键的是,以防空塔为核心的防空体系建设在经济上是极其划算的,修建一座类似动物园的初代防空塔耗资大约600万帝国马克,包括上面每门售价20万马克的128mm高射炮,到第三代防空塔时修建成本上升为2500万帝国马克——看上去似乎很贵,毕竟一辆虎式还不到30万马克,但与其发挥的价值相比一点都不贵。
一座防空塔即便不计算其指挥、协调、庇护、警戒的价值,单就高射火力一个月就能干掉单台成本100万马克以上的重型轰炸机8-10架——打一个月,第一代防空炮塔就收回成本;打三个月,第三代防空炮塔基本收回成本。随着布局密度的提高和近炸引信的大规模推广使用,防空塔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只不过现在盟军轰炸机来得已非常少了,新建的防空塔普遍还没有收回成本。
起初很多人都对耗资巨大、占用较多人力的防空塔建设颇有微词,但当霍夫曼把这笔账算给他们听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举双手表示赞同加快建设。对柏林市民而言,巨大而醒目的防空塔给他们带来了充分的安全感——只要躲进去,生命就有完全保障。甚至于广为流传一句话:“无论柏林发生什么,防空塔至少可再坚持1年。”
身为穿越者的霍夫曼知道的情况比所有人都详细和深刻,防空塔的坚固程度远超想象:大战中没有一座炮塔毁于空袭,战后英美花费35吨炸药,费尽心机在塔体上开凿了几百个洞眼并埋设炸药进行多次尝试才拆掉了第一代的动物园防空塔,而英国人在1947年试图拆除威廉堡防空塔时却遭失败:25吨炸药爆炸后防空塔安然无恙,动用35吨炸药重新爆破后,依然还顽强挺立着,围观的上万柏林人高呼“德国造、炸不倒!”的口号,最后迫使英美放弃爆破。
其他防空塔全保留下来并成为可参观的战争遗迹,霍夫曼小时候便经常与小伙伴在防空塔里捉迷藏,那灰色加绿色的混合迷彩外墙,那各层之间螺旋形连接的楼梯,最上层和顶部之间的自动升降装置都吸引着这批少年们探索未知世界,通常他们还能碰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正是这种经历与认识,让霍夫曼对于建造防空塔有本能的执着。
“敌机距本塔120公里,最高战备,重复一次,最高战备!”
15:28,李梅率领庞大的轰炸机群抵达柏林外围,整齐的飞行箱体让人看得触目惊心,箱体高层和中层的飞机每架挂载10枚500磅高爆弹,箱体底层编队的飞机每架挂载16枚250磅重的燃烧弹,三层空域的飞机都以彼此间非常稳定的速度前进,快了就放缓、慢了就加快,在轰炸机机群四周则是充满警惕的护航战斗机,准备随时将前来挑战的敌机驱逐或击落。
“各编队注意,即将进入目标上空,请注意保持编队和间距,我们即将降低高度,遇到敌机或防空炮火不要慌乱,按平时训练计划与策略行动。”
各飞机一边回应编队指挥官(一般40-60架飞机设置一个编队指挥官,李梅只负责管到这一级),一边祈祷尽快完成任务返航,李梅则密切关注下方防空火力与前方拦截战斗机的情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