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了一个多月,与孟脩祎而言,简直度日如年。
遣退了那些在孟脩祎眼中与夜间明晃晃的大烛台没什么两样的大臣,她凝视暮笙。目光炽热,毫无掩饰,暮笙让她看得心头发热,过了一会儿,便听孟脩祎笑了起来。
暮笙不解地看着她,孟脩祎道:“我发现了,昭儿你如今已是赏无可赏。”都是上卿了,与丞相平起平坐,位极人臣,升无可升。皇帝还有什么能给她的?
还好,暮笙不一样。
孟脩祎抱抱她:“也就只有皇后之位能盛得下你了。”她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你看到那些大臣的样子了么?敢怒不敢言,只能干瞪眼。”
她开怀极了,惹得暮笙也笑起来。
“还好昭儿你争气,想了这么个好法子,简直是兵不血刃!”皇帝越想越觉得她媳妇儿聪明,点点她的鼻尖,赞道,“争气!让朕大大长了回脸。”
皇帝心情绚烂得很,暮笙也让她感染,分隔多日她本就想她,更何况一回来,就接到她热烈的欢迎,让她亲身感受,陛下有多需要她。
她毫不怀疑,她们是可以这样相爱一生的。
上卿回来当日,就夜宿宫廷,以前大臣不知道,现在猜到了,难免浮想联翩。一想就觉得,牙都疼了。陛下原就坚决,现在恐怕更是寸步不让了。
难道真的要来个女帝女后?这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出现在本朝,大臣们一点都不觉得荣耀。
本以为陛下会迫不及待地重提立后之事,不曾想,这回她倒沉住气了。按部就班地将昌乐一事扫尾。罪魁祸首顾铭之已伏法,但他的家人还在,除了这样的大事,想要不牵连家眷是不可能的。顾铭之满门男子处斩,女子充没为奴。
让人庆幸的是,皇帝并没有将祸事扩大到顾氏全族,而是控制在了顾铭之一支之中。
接下去便是昌乐的那些官员,有戴罪立功的,便依律递减;只图自己富贵,不顾百姓死活的昌乐将军之流,皇帝也没手软,该如何,就如何。
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把身负罪恶的官员都清算了一遍。失去了相位的顾行之就如没了牙的老虎,加上实在是没脸见人了,干脆便收拾行装,带着妻儿回了老家。
做到这步,皇帝方请大家议立皇后。
她直接说是皇后了,大臣们难道还能提议哪家公子?个个心头都发苦,也有大臣反对的,只是气焰到底不如前一回嚣张了。
前一回反对最厉害的顾行之已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意人,陛下要立的那位又是闻名天下的仁慈高义,再加上锦衣卫这回立了功,又不甘寂寞地出来晃荡了。
这么几下折磨下来,大臣们再是不屈,也不得不点头,说到底,皇帝是娶妻是嫁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他们也极力反对过了,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实在是因力有不逮。
于是,接下去的事情,便好看了。
由几位宗亲加上汲盎、还有最能体察圣意的崔云姬等人一起联名上表,请立上卿大人为后。皇帝欣然受之,令丞相汲盎拟诏,淮安君为天使,往薄府宣读诏书。
暮笙就此成了准皇后。
孟脩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她变成皇后,可惜婚姻向来烦琐,一步步下来,昏礼竟要排到明年春日。
明年就明年吧,一生就那么一次,怎么也不能委屈了暮笙。皇帝令礼部与宗正,只管拿出最高规格的礼仪来。
昏礼在准备,诏书已经下了,便是已然晓谕天下。自然有人斥骂伤风败俗的,可皇帝连那些大臣都摆平了,还会将这些不入流的言论放在眼中么?她只当听不到,有人说得厉害一点,就派锦衣卫以藐视天威的罪名抓了。
渐渐的,便也无人再提,毕竟,天高皇帝远这句话,很是写实。天子家事,与平民百姓,真的没有大关系。不论陛下与谁成婚,他们仍旧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
大臣们到底还是心气难平的,皇帝知道,干脆就下诏将被他们弹劾了年余的庞中直弃市,以示安抚。
曾经不可一世的锦衣卫统领庞中直就这么死了。
他的尸体被丢弃在街市上,将他恨得牙痒痒的大臣们终于算是消气了,至于陛下大婚,也就由她去了。
孟脩祎天天扳着指头计算日子,暮笙见了就笑话她:“越是这么算计着,就越过的慢,陛下不如就如我一样,不去想,就一下子过去了。”
道理是这样说的没错,可皇帝就是忍不住啊,这么日盼夜盼的事,终于有了盼头,简直像在梦中一般。见暮笙淡定,她又不是滋味起来:“你好像一点也不盼着,你不期待么?”
看她这带了点儿赌气的模样,暮笙不禁好笑,倾身抱了抱她,说道:“我期待,我也盼着,但我一点也不忐忑,因为我知道,你是一定会娶我的。”
两辈子了,不论是出于本意还是被逼迫,她都将自己交给了这个人。就如命中注定一般,她每一次出现都强势如天神,也终究让她放下了从前的那些心结,与她真心相爱。
孟脩祎难得地有些不知所措,半晌方洒然道:“那是,除了你还能是谁?”她用力抱紧暮笙,与她紧紧贴在一起。
虽然暮笙那般说了,孟脩祎仍旧扳着手指算日子,她将余下的日月都写下来,每过一日就划去一个。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当日,孟脩祎先祭天,后祭先祖。在庄严的太庙中,有一块不是孟氏先祖的牌位。在承平帝的灵位旁,有一座同样规格的牌位,属于开国宰相谢恒。世人不知,皇家也将其当做秘密。承平帝的陵寝中,在她的梓宫边上,放置的是谢恒的灵柩。谢恒无子女,就在这里,享皇族供奉。
至于为什么不干脆合葬一棺,孟脩祎觉得,大约承平帝也觉得没面目去见地下的谢相吧,可又舍不得远离,便这样尽量靠近地待着。明明是这样的深情,那几年到底发生了何等艰难的事,逼得承平帝不得不妥协?
孟脩祎叹了口气,幸好,她和暮笙不会这样。她们也曾阴阳两隔,那种彻底失去她的滋味,痛彻心扉,还好,还好,上苍到底是眷顾她的。
昏礼之所以为昏礼就是傍晚黄昏时进行的。
孟脩祎为示,一切都依最庄重的古礼来,又大赦天下,将大婚规格拔高到直逼她登基时的盛况。
那是她珍爱的女子,但凡能给的,她不想让她有半点委屈。
到了傍晚,孟脩祎换上礼服,礼服是玄色的,饰以正红的滚边,端凝而庄重。戴上冕旒,佩上剑,再骑上骏马。派出羽林郎开道,孟脩祎率迎亲的队伍,亲自向薄府去。
皇帝入府迎亲,这是古来未有的,大臣们也谏过了,就是劝不住在这件事上极为坚决的孟脩祎,反正她从要立后起就很任性,大臣们也没办法了,只能任她去。
于是,那些总觉得女子迎娶女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昏礼的世人就发现,此次帝王大婚,郑重程度前所未有。每一步都是崇文馆饱读诗书的学子从古典上寻来,从纳征到迎娶,每一个细节都有礼法可依,严谨到没有半丝含糊。
尤其是,皇帝是将皇后与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的,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帝王,谁都做不到。
骑在骏马上的帝王满面肃穆,却掩不去眼角眉梢的喜悦。围观的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次空前神圣的昏礼,从今日之后,皇帝皇后结为夫妇,永世不离。
终于迎得佳人的皇帝心情激动而愉悦,看到同样一身玄色礼服的暮笙,她快步走上前。她的面容以珠帘遮起,孟脩祎从中间分开那珠帘,她的手还有些颤抖,心心念念的时刻终是到来,她又高兴又忐忑。
珠帘下的美人神色娇羞,她飞快地抬眼看了她,而后垂下头去,轻声唤道:“子珮。”
就像心口被重重的撞击,孟脩祎觉得那里有些发麻,她牵起暮笙,温柔渲染了她的声音,她的面容:“昭儿,我来接你了。”
自今日起,她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所有的一切都是名正言顺,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分开她们;自今日起,她们就是最亲密的人,无话不谈,无事可间,她们信任彼此,她们依赖彼此,她们互相扶持,直到白发苍苍、寿终正寝。
孟脩祎与暮笙相视而笑。
任凭生离死别、艰难险阻,她们终究是做到了。
遣退了那些在孟脩祎眼中与夜间明晃晃的大烛台没什么两样的大臣,她凝视暮笙。目光炽热,毫无掩饰,暮笙让她看得心头发热,过了一会儿,便听孟脩祎笑了起来。
暮笙不解地看着她,孟脩祎道:“我发现了,昭儿你如今已是赏无可赏。”都是上卿了,与丞相平起平坐,位极人臣,升无可升。皇帝还有什么能给她的?
还好,暮笙不一样。
孟脩祎抱抱她:“也就只有皇后之位能盛得下你了。”她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你看到那些大臣的样子了么?敢怒不敢言,只能干瞪眼。”
她开怀极了,惹得暮笙也笑起来。
“还好昭儿你争气,想了这么个好法子,简直是兵不血刃!”皇帝越想越觉得她媳妇儿聪明,点点她的鼻尖,赞道,“争气!让朕大大长了回脸。”
皇帝心情绚烂得很,暮笙也让她感染,分隔多日她本就想她,更何况一回来,就接到她热烈的欢迎,让她亲身感受,陛下有多需要她。
她毫不怀疑,她们是可以这样相爱一生的。
上卿回来当日,就夜宿宫廷,以前大臣不知道,现在猜到了,难免浮想联翩。一想就觉得,牙都疼了。陛下原就坚决,现在恐怕更是寸步不让了。
难道真的要来个女帝女后?这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出现在本朝,大臣们一点都不觉得荣耀。
本以为陛下会迫不及待地重提立后之事,不曾想,这回她倒沉住气了。按部就班地将昌乐一事扫尾。罪魁祸首顾铭之已伏法,但他的家人还在,除了这样的大事,想要不牵连家眷是不可能的。顾铭之满门男子处斩,女子充没为奴。
让人庆幸的是,皇帝并没有将祸事扩大到顾氏全族,而是控制在了顾铭之一支之中。
接下去便是昌乐的那些官员,有戴罪立功的,便依律递减;只图自己富贵,不顾百姓死活的昌乐将军之流,皇帝也没手软,该如何,就如何。
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处死的处死,把身负罪恶的官员都清算了一遍。失去了相位的顾行之就如没了牙的老虎,加上实在是没脸见人了,干脆便收拾行装,带着妻儿回了老家。
做到这步,皇帝方请大家议立皇后。
她直接说是皇后了,大臣们难道还能提议哪家公子?个个心头都发苦,也有大臣反对的,只是气焰到底不如前一回嚣张了。
前一回反对最厉害的顾行之已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意人,陛下要立的那位又是闻名天下的仁慈高义,再加上锦衣卫这回立了功,又不甘寂寞地出来晃荡了。
这么几下折磨下来,大臣们再是不屈,也不得不点头,说到底,皇帝是娶妻是嫁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他们也极力反对过了,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实在是因力有不逮。
于是,接下去的事情,便好看了。
由几位宗亲加上汲盎、还有最能体察圣意的崔云姬等人一起联名上表,请立上卿大人为后。皇帝欣然受之,令丞相汲盎拟诏,淮安君为天使,往薄府宣读诏书。
暮笙就此成了准皇后。
孟脩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她变成皇后,可惜婚姻向来烦琐,一步步下来,昏礼竟要排到明年春日。
明年就明年吧,一生就那么一次,怎么也不能委屈了暮笙。皇帝令礼部与宗正,只管拿出最高规格的礼仪来。
昏礼在准备,诏书已经下了,便是已然晓谕天下。自然有人斥骂伤风败俗的,可皇帝连那些大臣都摆平了,还会将这些不入流的言论放在眼中么?她只当听不到,有人说得厉害一点,就派锦衣卫以藐视天威的罪名抓了。
渐渐的,便也无人再提,毕竟,天高皇帝远这句话,很是写实。天子家事,与平民百姓,真的没有大关系。不论陛下与谁成婚,他们仍旧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
大臣们到底还是心气难平的,皇帝知道,干脆就下诏将被他们弹劾了年余的庞中直弃市,以示安抚。
曾经不可一世的锦衣卫统领庞中直就这么死了。
他的尸体被丢弃在街市上,将他恨得牙痒痒的大臣们终于算是消气了,至于陛下大婚,也就由她去了。
孟脩祎天天扳着指头计算日子,暮笙见了就笑话她:“越是这么算计着,就越过的慢,陛下不如就如我一样,不去想,就一下子过去了。”
道理是这样说的没错,可皇帝就是忍不住啊,这么日盼夜盼的事,终于有了盼头,简直像在梦中一般。见暮笙淡定,她又不是滋味起来:“你好像一点也不盼着,你不期待么?”
看她这带了点儿赌气的模样,暮笙不禁好笑,倾身抱了抱她,说道:“我期待,我也盼着,但我一点也不忐忑,因为我知道,你是一定会娶我的。”
两辈子了,不论是出于本意还是被逼迫,她都将自己交给了这个人。就如命中注定一般,她每一次出现都强势如天神,也终究让她放下了从前的那些心结,与她真心相爱。
孟脩祎难得地有些不知所措,半晌方洒然道:“那是,除了你还能是谁?”她用力抱紧暮笙,与她紧紧贴在一起。
虽然暮笙那般说了,孟脩祎仍旧扳着手指算日子,她将余下的日月都写下来,每过一日就划去一个。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当日,孟脩祎先祭天,后祭先祖。在庄严的太庙中,有一块不是孟氏先祖的牌位。在承平帝的灵位旁,有一座同样规格的牌位,属于开国宰相谢恒。世人不知,皇家也将其当做秘密。承平帝的陵寝中,在她的梓宫边上,放置的是谢恒的灵柩。谢恒无子女,就在这里,享皇族供奉。
至于为什么不干脆合葬一棺,孟脩祎觉得,大约承平帝也觉得没面目去见地下的谢相吧,可又舍不得远离,便这样尽量靠近地待着。明明是这样的深情,那几年到底发生了何等艰难的事,逼得承平帝不得不妥协?
孟脩祎叹了口气,幸好,她和暮笙不会这样。她们也曾阴阳两隔,那种彻底失去她的滋味,痛彻心扉,还好,还好,上苍到底是眷顾她的。
昏礼之所以为昏礼就是傍晚黄昏时进行的。
孟脩祎为示,一切都依最庄重的古礼来,又大赦天下,将大婚规格拔高到直逼她登基时的盛况。
那是她珍爱的女子,但凡能给的,她不想让她有半点委屈。
到了傍晚,孟脩祎换上礼服,礼服是玄色的,饰以正红的滚边,端凝而庄重。戴上冕旒,佩上剑,再骑上骏马。派出羽林郎开道,孟脩祎率迎亲的队伍,亲自向薄府去。
皇帝入府迎亲,这是古来未有的,大臣们也谏过了,就是劝不住在这件事上极为坚决的孟脩祎,反正她从要立后起就很任性,大臣们也没办法了,只能任她去。
于是,那些总觉得女子迎娶女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昏礼的世人就发现,此次帝王大婚,郑重程度前所未有。每一步都是崇文馆饱读诗书的学子从古典上寻来,从纳征到迎娶,每一个细节都有礼法可依,严谨到没有半丝含糊。
尤其是,皇帝是将皇后与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的,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帝王,谁都做不到。
骑在骏马上的帝王满面肃穆,却掩不去眼角眉梢的喜悦。围观的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次空前神圣的昏礼,从今日之后,皇帝皇后结为夫妇,永世不离。
终于迎得佳人的皇帝心情激动而愉悦,看到同样一身玄色礼服的暮笙,她快步走上前。她的面容以珠帘遮起,孟脩祎从中间分开那珠帘,她的手还有些颤抖,心心念念的时刻终是到来,她又高兴又忐忑。
珠帘下的美人神色娇羞,她飞快地抬眼看了她,而后垂下头去,轻声唤道:“子珮。”
就像心口被重重的撞击,孟脩祎觉得那里有些发麻,她牵起暮笙,温柔渲染了她的声音,她的面容:“昭儿,我来接你了。”
自今日起,她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所有的一切都是名正言顺,谁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分开她们;自今日起,她们就是最亲密的人,无话不谈,无事可间,她们信任彼此,她们依赖彼此,她们互相扶持,直到白发苍苍、寿终正寝。
孟脩祎与暮笙相视而笑。
任凭生离死别、艰难险阻,她们终究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