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当年所发生的事,那就话长了。
当日废后罗氏派了人来追杀还是淑妃的皇后姜氏,楚王妃姜凤卿只能算是个附带的,但谁叫她们是姐妹呢?而且当时的楚王在朝中并没有什么权势地位,他后来之所以势力大涨,那是接连两三次藩王作乱,他都站在皇帝这边,成为最忠君的藩王才换来的,曾经他不过是个寻常宗室,罗家权势滔天,废后罗氏压根儿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楚王妃与淑妃姜氏商量过——主要是前者自己的想法——认为目前皇帝只有大皇子一个儿子,若淑妃生不出儿子,那皇帝就有可能为了保住这仅有的皇位继承人而继续容忍罗氏,相应的,她们姐妹俩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在妹妹生下了公主后,楚王妃便逼太医为自己催生,并伙同其与在场的稳婆,实施了偷龙转凤的计策。
说到这里,皇帝很是不满:“罗氏跋扈狠毒,她在正宫皇后位上一日,后宫除她之外就再没别人能平安诞下皇子皇女,罗家又日渐坐大,长此以往,只怕他们会生出弑君之念,大皇子年纪尚幼,资质又平庸,只会沦为罗家傀儡。朕当时膝下虽然只有一名皇子,却也知道江山为重,不会因为大皇子便纵容罗氏与罗家继续为恶。你们姐妹竟会生出这等荒唐念头,不惜调换皇室血脉,真真可恶!若不是祚云早夭,日后岂不是要让楚王之子登上皇位?!”
皇后一脸无地自容,跪在地上含泪道:“都是臣妾的错。”
青云在旁则将注意力放在那“太医”二字上,直觉这名为楚王妃催生的太医极有可能就是曹玦明的父亲。楚王世子曾经说过,曹玦明之父是导致她这名皇女流落在外的罪魁祸首,若是指他催生楚王妃之子,又协助楚王妃偷龙换凤,那也是说得通的。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青云不认为他要承担多大的罪责,被楚王妃那种人逼着,不答应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他还能怎么办?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楚王妃才对!楚王世子的说法不过是为母亲洗白罢了。
青云想明白了这一点,心情轻松了许多。至少,曹玦明算不上是她的仇人了。
她其实很想向皇后确认,那个太医是不是姓曹,但当着皇帝的面,她又不敢开这个口,皇帝正在气头上呢,万一他迁怒曹玦明怎么办?而皇后之前误认那个轻云为女儿,就对她一再纵容,想必对自己这个真正的女儿也是同样的态度吧?那一定比较好说话。青云决定另外找个机会,避过皇帝单独向皇后打听。
那边厢,皇后的叙述仍在继续着。
成功交换了孩子后,姜氏姐妹也平安离开了紫光山,回到了京城。为了避免有人猜疑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她们与同行的侍从与姜锋等人对好了口供,声称淑妃是在山上生的孩子,而楚王妃则是下山后,才在附近的村子里早产生下了女儿。他们曾在山上几次遭遇追兵,身边的知情人有不少死的死,伤的伤,加上楚王妃下山时与淑妃并非同行,接应姜淑妃的人没看到还有一个女婴在,就没有起疑心。过后几年,剩下的知情人也被楚王妃灭得差不多了,更是无人对这个说法提出异议,旁人顶多是觉得这两孩子出生的时间相近而已。而得到消息的皇帝只听说自己的爱妃生了个皇子,隔天才听说楚王妃也生了,也没想过这两个孩子有什么猫腻,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对付罗家上头。
接下来就是清算的时间了,由于紫光山上的追兵被御卫部队抓了个正着,经人辨认都是罗家私兵,带队的还是罗氏一个兄弟,因此罪证确凿,罗家覆灭得很顺利。那段时间,楚王妃因为催生孩子,伤了元气,一直在王府里休养,谢绝探望,青云也被以楚王嫡女的身份养在她身边,皇帝和宫里的人都没见过孩子,连有意探病的宗室贵妇们也被挡了,因此没人知道楚王府嫡出的“郡主”,居然长着她“父亲”楚王与“母亲”楚王妃都没有的美人尖。
楚王妃痊愈之后,就把青云丢给了乳母与丫环,天天往皇宫跑,照顾“二皇子”祚云的饮食起居,连这个名字,也是她窜唆着楚王向皇帝进言的,觉得是个大吉大利的名字。皇帝也觉得不错,就给二皇子用了,只是觉得楚王妃老进宫实在太奇怪,曾经暗示过楚王,让他劝楚王妃多留在王府里照看自己的孩子。但楚王妃没听,楚王一向唯妻命是从,也就由得她去了。楚王世子被母亲丢下,反而与“嫡出”的妹妹多了相处的时间,在青云还在楚王府的那三年时间里,她一直是他最疼爱的妹妹。
青云听得暗暗感叹,心想楚王世子虽然可恶,但也许说的并不完全是谎话。只可惜她是穿过来的,前身的记忆完全没有,看到他,更多地想到他是楚王妃的亲生儿子,什么兄妹情份都是浮云。
皇后还在那里哽咽:“她心疼孩子,想要天天见祚儿,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怪她,只是怨她不肯将女儿抱来给我看,只说青儿身子弱,吹不得风。我当时害怕孩子真会生病,又常听她说小孩子年幼时容易夭折,也就不再坚持了。只是私下细想,祚儿是不足月就生下来的,自幼体弱,也不至于不敢出门,怎的青儿足月出生的反而比他更弱了呢?我害怕姐姐一心顾着祚儿,就把青儿丢在一旁不理会了,但又怕惹恼了她,她会待孩子不好,因此只能忍着……”
皇帝冷哼:“你倒是个能忍的,明知道那毒妇性情为人如何,还要把孩子交给她,便是不能亲自去探望,难道就不能派个心腹去瞧?朕立你为后,原是见你心地软,不是个会害人的,强似再立一个象罗氏那般刻薄狠厉的人,再害得朕膝下空虚。没想到,你心地虽软,耳根却更软!竟对楚王妃屈从到这个地步,若不是她从不能在后宫过夜,兴许朕这些年连一个皇女都添不成了!饶是如此,还是叫她钻了空子。朕问你,以你的名义送去大皇子幽禁之所的毒汤,可是那毒妇的主意?!”
皇后震惊:“毒汤?皇上,臣妾从来不曾给大皇子送过东西!”谢姑姑却悄悄拉住了她,小声道:“皇后娘娘,那时曾有过半个月功夫,您yu体不适,楚王妃天天进宫来,见您没精神处理宫务,曾代劳过两日,还让奴婢们别告诉您。是奴婢觉得不妥,悄悄向您禀报,您强撑着病体阻止了。如今想来,大皇子也差不多是在那时候病倒的……”
皇后心下大惊。如果真是这样,那楚王妃曾经以她的名义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更让她害怕的是:“废后罗氏临死前……曾经大骂我面慈心狠,对大皇子下毒手,她是为了儿子报仇,才命内线暗害二皇子。我当时只觉得是她临死前的疯言疯语,难不成……她说的是真的?!”
皇帝的脸色更加阴沉了。二皇子被废后罗氏的暗线所害,这件事确实是真的,他曾经以为这是罗氏不甘心失势而进行的反扑,没想到是楚王妃害人在先,结果却让她的亲骨肉遭受了报复。
皇后想明白这一点,不由得痛哭失声:“原是她作孽在先,害死了祚儿,怎的还要怪我没照顾好孩子,又迁怒到我与曹太医身上?竟差点儿把青儿也害死了!若不是九弟护住了孩子,我定要寻她拼命!”
青云听到这里,已经无语了,冷笑道:“这位楚王妃其实是贪图皇位吧?反正楚王是做不了皇帝的了,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那个位置?她要是没起偷龙转凤的念头,她儿子还好好地活着呢,而且还在亲王府里享尽荣华富贵;她要是没有为了确保儿子能做太子,暗中向大皇子下毒手,废后罗氏也不会报复到她儿子身上,她儿子还能安安稳稳做皇太子。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还有脸怪到别人头上?!”
皇帝眯了眯眼:“只怕楚王弟要造反,也是她怂恿的!楚王弟从前最忠于朕,在朕处境最艰难之时,他也依然站在朕这边,无缘无故怎会要反?定是楚王妃觉得自己儿子死了,皇位无望,做太子的是皇后亲子,她不甘心了,索性调唆着楚王弟夺位。只恨楚王弟太固执,事事听从这毒妇调派,否则朕何必苦恼?!”
楚王妃确实是不甘心的。皇后已经审问过鲁顺,对当年楚王妃的想法是再清楚不过了。她从来都不觉得是自己对大皇子下手,才招致废后罗氏的报复,反而觉得是皇后与曹太医照顾二皇子不周,后来又听说皇后身怀有孕,想法就更扭曲了,认定是皇后嫌弃自己的儿子不是她亲生,因此故意牺牲这个假儿子,将废后罗氏与大皇子连根铲除,然后再生一个皇子占据太子宝座。这样一来,皇后就再也不需要自己这个姐姐了,有了皇子护身,大可以向皇帝坦白当年的真相。
有了这种想法,楚王妃已经不能容忍青云的存在了。她打算直接弄死青云,也报一个“暴毙”,作为送给皇后的新年大礼,好让皇后亲眼看着女儿死在眼前,尝一尝丧女之痛。为此她同意了让青云进宫晋见皇后的计划,便有了皇后赐衣,宫人量体之事。同时,为了确保无人发现她会在青云身上下毒,她还弄死了负责青云日常诊脉的曹太医,这也是为了报复他没有照顾好二皇子,又诊出了皇后的喜脉。
就在青云试穿新衣的那一天,姜锋无意中发现了楚王妃的打算,惊慌失措之下,拼命劝说她改主意,又让她为长子积福,见她不为所动,便又改变做法,表示愿意将孩子带走,不让皇后有机会见到女儿,让楚王妃以此为胁,逼皇后不得向皇帝坦白。楚王妃初时被他说服了,同意让他带走孩子,为了防止他违反诺言,还让心腹侍女红绡跟了去。若姜锋有一丁点异动,红绡既可以杀孩子,也可以回来报信。
只是姜锋与红绡带着青云走了不到一天,楚王妃又后悔了。姜锋是她与皇后共同的堂弟,万一他投向皇后怎么办?自己手里可是半点依仗都没有,连人质青云也被姜锋带走了。红绡不过一介弱质女流,能做什么?
为了保住这个秘密,楚王妃在派人追赶姜锋的同时,又命人将庶女抱过来顶替了青云的身份,并让人重做进宫时要穿的新衣——原来宫中派人做的那一件,已经被青云穿走了。同时,为了确保没人认出“轻云”是假货,她把剩下的知情人又灭了一圈,连身边的心腹侍女碧罗也不放过,只因她觉得碧罗心软,容易泄露实情。加上早就被除掉的曹太医,以及下落不明的姜锋与魏红绡,当年的知情人就只剩下她与皇后,还有她身边的鲁顺以及皇后身边的谢缃绮、马德安而已。
连姜家二房的人,也不清楚这件事的真相,只当姜锋兄弟是知道了楚王妃杀妾诛女的罪行,意欲告发,才会参与到姜钧一家的灭门惨案去的,还以为是在清除家族中的“叛逆”。这些年来,姜家二房也帮着楚王妃做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皇后虽有所察觉,但因为顾虑到“女儿”的安全,也只是说说而已,不敢当真插手去管。
楚王妃原本让姜锋带着孩子去西北的,不知为什么,姜锋没有照做,反而去了东北,等到他终于转往西北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楚王妃派往西北的人手早已撤回。若不是姜家人发现了他的死讯,也许世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而青云,则明白是曹玦明为了调查父亲死亡的真相,一路追踪魏红绡的下落,找到姜锋头上,又遇上她这个疑似姜锋之女的人,为了确保姜家不会发觉,特地写了书信去河阳报讯,才会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事情。否则此时此刻的她,大概还在清河县过着小富则安的平凡日子吧?
书房里一片寂静,
当日废后罗氏派了人来追杀还是淑妃的皇后姜氏,楚王妃姜凤卿只能算是个附带的,但谁叫她们是姐妹呢?而且当时的楚王在朝中并没有什么权势地位,他后来之所以势力大涨,那是接连两三次藩王作乱,他都站在皇帝这边,成为最忠君的藩王才换来的,曾经他不过是个寻常宗室,罗家权势滔天,废后罗氏压根儿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楚王妃与淑妃姜氏商量过——主要是前者自己的想法——认为目前皇帝只有大皇子一个儿子,若淑妃生不出儿子,那皇帝就有可能为了保住这仅有的皇位继承人而继续容忍罗氏,相应的,她们姐妹俩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在妹妹生下了公主后,楚王妃便逼太医为自己催生,并伙同其与在场的稳婆,实施了偷龙转凤的计策。
说到这里,皇帝很是不满:“罗氏跋扈狠毒,她在正宫皇后位上一日,后宫除她之外就再没别人能平安诞下皇子皇女,罗家又日渐坐大,长此以往,只怕他们会生出弑君之念,大皇子年纪尚幼,资质又平庸,只会沦为罗家傀儡。朕当时膝下虽然只有一名皇子,却也知道江山为重,不会因为大皇子便纵容罗氏与罗家继续为恶。你们姐妹竟会生出这等荒唐念头,不惜调换皇室血脉,真真可恶!若不是祚云早夭,日后岂不是要让楚王之子登上皇位?!”
皇后一脸无地自容,跪在地上含泪道:“都是臣妾的错。”
青云在旁则将注意力放在那“太医”二字上,直觉这名为楚王妃催生的太医极有可能就是曹玦明的父亲。楚王世子曾经说过,曹玦明之父是导致她这名皇女流落在外的罪魁祸首,若是指他催生楚王妃之子,又协助楚王妃偷龙换凤,那也是说得通的。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青云不认为他要承担多大的罪责,被楚王妃那种人逼着,不答应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他还能怎么办?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楚王妃才对!楚王世子的说法不过是为母亲洗白罢了。
青云想明白了这一点,心情轻松了许多。至少,曹玦明算不上是她的仇人了。
她其实很想向皇后确认,那个太医是不是姓曹,但当着皇帝的面,她又不敢开这个口,皇帝正在气头上呢,万一他迁怒曹玦明怎么办?而皇后之前误认那个轻云为女儿,就对她一再纵容,想必对自己这个真正的女儿也是同样的态度吧?那一定比较好说话。青云决定另外找个机会,避过皇帝单独向皇后打听。
那边厢,皇后的叙述仍在继续着。
成功交换了孩子后,姜氏姐妹也平安离开了紫光山,回到了京城。为了避免有人猜疑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她们与同行的侍从与姜锋等人对好了口供,声称淑妃是在山上生的孩子,而楚王妃则是下山后,才在附近的村子里早产生下了女儿。他们曾在山上几次遭遇追兵,身边的知情人有不少死的死,伤的伤,加上楚王妃下山时与淑妃并非同行,接应姜淑妃的人没看到还有一个女婴在,就没有起疑心。过后几年,剩下的知情人也被楚王妃灭得差不多了,更是无人对这个说法提出异议,旁人顶多是觉得这两孩子出生的时间相近而已。而得到消息的皇帝只听说自己的爱妃生了个皇子,隔天才听说楚王妃也生了,也没想过这两个孩子有什么猫腻,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对付罗家上头。
接下来就是清算的时间了,由于紫光山上的追兵被御卫部队抓了个正着,经人辨认都是罗家私兵,带队的还是罗氏一个兄弟,因此罪证确凿,罗家覆灭得很顺利。那段时间,楚王妃因为催生孩子,伤了元气,一直在王府里休养,谢绝探望,青云也被以楚王嫡女的身份养在她身边,皇帝和宫里的人都没见过孩子,连有意探病的宗室贵妇们也被挡了,因此没人知道楚王府嫡出的“郡主”,居然长着她“父亲”楚王与“母亲”楚王妃都没有的美人尖。
楚王妃痊愈之后,就把青云丢给了乳母与丫环,天天往皇宫跑,照顾“二皇子”祚云的饮食起居,连这个名字,也是她窜唆着楚王向皇帝进言的,觉得是个大吉大利的名字。皇帝也觉得不错,就给二皇子用了,只是觉得楚王妃老进宫实在太奇怪,曾经暗示过楚王,让他劝楚王妃多留在王府里照看自己的孩子。但楚王妃没听,楚王一向唯妻命是从,也就由得她去了。楚王世子被母亲丢下,反而与“嫡出”的妹妹多了相处的时间,在青云还在楚王府的那三年时间里,她一直是他最疼爱的妹妹。
青云听得暗暗感叹,心想楚王世子虽然可恶,但也许说的并不完全是谎话。只可惜她是穿过来的,前身的记忆完全没有,看到他,更多地想到他是楚王妃的亲生儿子,什么兄妹情份都是浮云。
皇后还在那里哽咽:“她心疼孩子,想要天天见祚儿,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怪她,只是怨她不肯将女儿抱来给我看,只说青儿身子弱,吹不得风。我当时害怕孩子真会生病,又常听她说小孩子年幼时容易夭折,也就不再坚持了。只是私下细想,祚儿是不足月就生下来的,自幼体弱,也不至于不敢出门,怎的青儿足月出生的反而比他更弱了呢?我害怕姐姐一心顾着祚儿,就把青儿丢在一旁不理会了,但又怕惹恼了她,她会待孩子不好,因此只能忍着……”
皇帝冷哼:“你倒是个能忍的,明知道那毒妇性情为人如何,还要把孩子交给她,便是不能亲自去探望,难道就不能派个心腹去瞧?朕立你为后,原是见你心地软,不是个会害人的,强似再立一个象罗氏那般刻薄狠厉的人,再害得朕膝下空虚。没想到,你心地虽软,耳根却更软!竟对楚王妃屈从到这个地步,若不是她从不能在后宫过夜,兴许朕这些年连一个皇女都添不成了!饶是如此,还是叫她钻了空子。朕问你,以你的名义送去大皇子幽禁之所的毒汤,可是那毒妇的主意?!”
皇后震惊:“毒汤?皇上,臣妾从来不曾给大皇子送过东西!”谢姑姑却悄悄拉住了她,小声道:“皇后娘娘,那时曾有过半个月功夫,您yu体不适,楚王妃天天进宫来,见您没精神处理宫务,曾代劳过两日,还让奴婢们别告诉您。是奴婢觉得不妥,悄悄向您禀报,您强撑着病体阻止了。如今想来,大皇子也差不多是在那时候病倒的……”
皇后心下大惊。如果真是这样,那楚王妃曾经以她的名义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更让她害怕的是:“废后罗氏临死前……曾经大骂我面慈心狠,对大皇子下毒手,她是为了儿子报仇,才命内线暗害二皇子。我当时只觉得是她临死前的疯言疯语,难不成……她说的是真的?!”
皇帝的脸色更加阴沉了。二皇子被废后罗氏的暗线所害,这件事确实是真的,他曾经以为这是罗氏不甘心失势而进行的反扑,没想到是楚王妃害人在先,结果却让她的亲骨肉遭受了报复。
皇后想明白这一点,不由得痛哭失声:“原是她作孽在先,害死了祚儿,怎的还要怪我没照顾好孩子,又迁怒到我与曹太医身上?竟差点儿把青儿也害死了!若不是九弟护住了孩子,我定要寻她拼命!”
青云听到这里,已经无语了,冷笑道:“这位楚王妃其实是贪图皇位吧?反正楚王是做不了皇帝的了,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那个位置?她要是没起偷龙转凤的念头,她儿子还好好地活着呢,而且还在亲王府里享尽荣华富贵;她要是没有为了确保儿子能做太子,暗中向大皇子下毒手,废后罗氏也不会报复到她儿子身上,她儿子还能安安稳稳做皇太子。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还有脸怪到别人头上?!”
皇帝眯了眯眼:“只怕楚王弟要造反,也是她怂恿的!楚王弟从前最忠于朕,在朕处境最艰难之时,他也依然站在朕这边,无缘无故怎会要反?定是楚王妃觉得自己儿子死了,皇位无望,做太子的是皇后亲子,她不甘心了,索性调唆着楚王弟夺位。只恨楚王弟太固执,事事听从这毒妇调派,否则朕何必苦恼?!”
楚王妃确实是不甘心的。皇后已经审问过鲁顺,对当年楚王妃的想法是再清楚不过了。她从来都不觉得是自己对大皇子下手,才招致废后罗氏的报复,反而觉得是皇后与曹太医照顾二皇子不周,后来又听说皇后身怀有孕,想法就更扭曲了,认定是皇后嫌弃自己的儿子不是她亲生,因此故意牺牲这个假儿子,将废后罗氏与大皇子连根铲除,然后再生一个皇子占据太子宝座。这样一来,皇后就再也不需要自己这个姐姐了,有了皇子护身,大可以向皇帝坦白当年的真相。
有了这种想法,楚王妃已经不能容忍青云的存在了。她打算直接弄死青云,也报一个“暴毙”,作为送给皇后的新年大礼,好让皇后亲眼看着女儿死在眼前,尝一尝丧女之痛。为此她同意了让青云进宫晋见皇后的计划,便有了皇后赐衣,宫人量体之事。同时,为了确保无人发现她会在青云身上下毒,她还弄死了负责青云日常诊脉的曹太医,这也是为了报复他没有照顾好二皇子,又诊出了皇后的喜脉。
就在青云试穿新衣的那一天,姜锋无意中发现了楚王妃的打算,惊慌失措之下,拼命劝说她改主意,又让她为长子积福,见她不为所动,便又改变做法,表示愿意将孩子带走,不让皇后有机会见到女儿,让楚王妃以此为胁,逼皇后不得向皇帝坦白。楚王妃初时被他说服了,同意让他带走孩子,为了防止他违反诺言,还让心腹侍女红绡跟了去。若姜锋有一丁点异动,红绡既可以杀孩子,也可以回来报信。
只是姜锋与红绡带着青云走了不到一天,楚王妃又后悔了。姜锋是她与皇后共同的堂弟,万一他投向皇后怎么办?自己手里可是半点依仗都没有,连人质青云也被姜锋带走了。红绡不过一介弱质女流,能做什么?
为了保住这个秘密,楚王妃在派人追赶姜锋的同时,又命人将庶女抱过来顶替了青云的身份,并让人重做进宫时要穿的新衣——原来宫中派人做的那一件,已经被青云穿走了。同时,为了确保没人认出“轻云”是假货,她把剩下的知情人又灭了一圈,连身边的心腹侍女碧罗也不放过,只因她觉得碧罗心软,容易泄露实情。加上早就被除掉的曹太医,以及下落不明的姜锋与魏红绡,当年的知情人就只剩下她与皇后,还有她身边的鲁顺以及皇后身边的谢缃绮、马德安而已。
连姜家二房的人,也不清楚这件事的真相,只当姜锋兄弟是知道了楚王妃杀妾诛女的罪行,意欲告发,才会参与到姜钧一家的灭门惨案去的,还以为是在清除家族中的“叛逆”。这些年来,姜家二房也帮着楚王妃做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皇后虽有所察觉,但因为顾虑到“女儿”的安全,也只是说说而已,不敢当真插手去管。
楚王妃原本让姜锋带着孩子去西北的,不知为什么,姜锋没有照做,反而去了东北,等到他终于转往西北时,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楚王妃派往西北的人手早已撤回。若不是姜家人发现了他的死讯,也许世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而青云,则明白是曹玦明为了调查父亲死亡的真相,一路追踪魏红绡的下落,找到姜锋头上,又遇上她这个疑似姜锋之女的人,为了确保姜家不会发觉,特地写了书信去河阳报讯,才会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事情。否则此时此刻的她,大概还在清河县过着小富则安的平凡日子吧?
书房里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