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太妃当真有所求,那迟早会主动说出来的。
青云也不着急,慢慢儿地与老太妃拉着家常,问她平日吃些什么啦,习惯看哪位太医啦,太医开了什么药啦,秋天该如何进补啦,闲暇时都爱做什么啦……家长里短地拉了一大堆,总算老太妃沉不住气了,慢慢地转入了正题:“我这把老骨头,虽说还算硬朗,但就是不爱动弹。在自家府里逛一逛是一回事,跑出去应酬又是另一回事了。你瞧,前儿有两份帖子递到我跟前,我都不耐烦去,只是看到做东的是哪两家,又有些舍不得。好孩子,你能替我去么?”
青云有些讶异,忙笑道:“祖母所有差遣,本不该推辞的,只是我如今还在孝期内,只怕有些不便。”
老太妃道:“我心里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外头人不知你在守孝,给我送帖子的时候,就曾说过,若能把你带去就再好不过了。只是我这两日老病犯了,身上总不得劲儿,实在不想出门,才不得已托了你。你若是觉得不自在,不妨先问问太后娘娘的意思,若太后娘娘不乐意,那就算了。”
青云沉吟片刻,先问她:“不知祖母收到的是哪两家的贴子?”
老太妃道:“一家是齐王府,一家是平郡王府。”
都是王府?青云怔了怔。老太妃平日的社交基本局限在宗室圈子里,也有几家与宗室联姻的勋贵。她本人的娘家并不在京城,虽有一两个小辈在京城做官,但也是他们主动上门请安,老太妃是绝不会到他们家里去的。而对于大部分亲戚,她都只是礼到人不到,那些人知道她深居简出惯了,也不会放在心上。齐王府与平郡王府平日里跟她的接触不过是泛泛,怎的如今她还要为这两家的帖子费心,不肯直接拿礼物打发就算了,还要派自己这个便宜孙女做代表?
青云想起昨日齐王府的王妃还进宫见过太后。想要插手清江王的婚事。莫非特地请她去,也跟这件事有关?那平郡王府又是为了什么才想让她去的呢?
青云抿了抿唇,试探地问老太妃:“祖母想要让我到这两家去做客,可是有什么特别的缘故?”
老太妃淡笑着点了点头。又幽幽叹了口气。道:“你也知道咱们郡王府如今是什么情形。也是我糊涂。当年你……”她顿了顿,没敢说出“你父亲”这三个字,“当年郡王年纪轻轻就没了。他媳妇不久也跟着去了,我老太婆心如死灰,只想着守住亲人的墓过一辈子,从来没想过日后如何。如今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了,打算要给郡王挑个继后香灯的孩子,可一直没挑到好的——虽然宗室里人多,可人心难测,若是挑错了人,给我们温郡王府抹了黑,将来我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见丈夫孩子呢?”
青云有些明白了:“这两家王府有合适的孩子?”
“我这两年虽少出门,却也叫人打听过了。”老太妃忽然来了精神,“齐王府有五个男孩儿,其中只有长子是齐王正妃蒋氏所出,一直都极受齐王宠爱,更别说如今蒋氏又抖起来了,我就不指望了,也懒得与她打交道。老二、老三和老四都是侧妃卢氏生的,她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我估摸着,这卢侧妃兴许会乐意过继一个儿子给我,可我不稀罕!倒是这最小的一个哥儿,今年只有三岁,生母是个侍妾,已经难产死了。听说这哥儿在王府里日子也不大好过,我觉得,虽说他年纪大了些,可能已经记事了,但若真能过继了来,想必对齐王府是没有多大情份的。”
青云对齐王府内部的事并不太清楚,听了只有点头的份,只是忍不住稍稍脑补一下:齐王在传闻中似乎是个渣男,老婆娘家一失势就马上把人关起来了,还出卖了岳父家派来求救的人,后来又娶了得宠的侧室,但他一直宠爱嫡长子,似乎又没渣到极品的地步。那侧妃卢氏虽然有靠山,也有手段,还十分得宠,并且生了三个儿子,但居然没能将嫡长子暗算下来,到底是这齐王嫡长子够聪明,还是齐王护得够周到呢?
老太妃又说起了平郡王府的情况:“平郡王是出了名的多子多福,他前后娶了四位王妃,家里的男孩子,光是嫡出就有九个!庶出的也有四五个,女儿就更不用说了。他家原也颇有家底,只是人口多了,花费就大,这几年孩子又相继嫁娶,渐渐的家势就衰败下来。幸好平郡王还没糊涂,为了银子把女儿嫁到商人家去,或是娶个商家女回来做媳妇。但他家如今的日子不好过,这一回为平郡王太妃做寿,特地大摆宴席,怕是有大半年要勒紧腰带了。”
青云不解:“既然他家都到这个地步了,怎的还要大摆宴席?难道是为了面子上好看?”
“你哪里知道这个缘故。”老太妃压低了声音,“平郡王的世子和另两个大些的儿子,都是嫡出的,俱已成年,早该找个正经差事做了。若是能谋个好位子,还怕没有银子?趁着摆寿宴,借太妃的名头请几位宗室皇亲家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家,叫孩子们表现表现,兴许能入人家的眼呢?再者,他家几个嫡出的女儿只嫁了三个出去,还有两个小的,也有十四五岁了,早该说人家的。我听闻他们家是看中了姜家长房的几个哥儿。”
青云眨眨眼:“姜家长房?我听说嫡支的长子今年刚刚考中了举人,是要进京准备明年春天的会试了吧?但他早就成亲了呀?听说连儿子都生了。”
老太妃微笑着点点头:“姜家这位大爷已经成了亲,但他底下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还未有着落呢。听闻这一回,姜家长房大太太带着几个哥儿和姐儿也陪同上京了,他们就是平郡王府这次寿宴的主宾。”
青云明白了。她名义上是姜家长房的外孙女,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还很有些脸面,把她跟姜家长房的人一道请去,是平郡王府要巴结她们,若能成功讨好她们,让她们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给平郡王的几个大儿子谋得好差事,那自然最好不过。至不济。也要让两个适龄的女儿在姜家女眷面前表现一番,好将姜家其中一位少爷勾搭过来做女婿。
如今姜家虽然不显山露水,又有姜家二房涉足谋逆大案被治罪一事,但姜家二房的人只是免官去职。永不录用。倒没有伤筋动骨。而姜家长房以及另外两个与长房素来亲近的旁支,却得了新皇的宠信,出了好几个低品阶的官员。看起来日后前程还颇为看好,因此眼下姜家已经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等世家高门了。若姜大太太真的带着几个尚未婚配的儿女上京,简直就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
青云想到那情形,也不免有些好笑,决定回头见了太后,要将这事儿细细说与她听,也让她乐一乐才好。回过神来,她又问老太妃:“平郡王府儿女众多,您看上的是哪一个孩子?”
老太妃看中的是平郡王第九子。平郡王先后娶过四位王妃,半年前才迎娶了第四位,前头两任王妃留下来的孩子都长大了,彼此有亲兄弟姐妹为臂助,又受老太妃庇护,日子倒也过得,只有这第三任王妃生下的第九子,情形有些可怜。这第三任王妃是四年前进府的,原也是书香世宦之女,只是不大得平郡王的喜欢,也不得婆母的欢心,前被继子女们暗中排挤,后被妾室与庶子女们算计,进府时日又浅,不曾降伏得王府下人,日子过得是惨兮兮的,好不容易怀了胎,到第八月上莫名其妙地早产了,生下儿子后没几天就断了气,留下个瘦弱的孩子孤零零在世上。今年新人再进门,整个王府就再没人关心他了。
老太妃道:“这孩子眼下还不满周岁,年纪正合适,况且他原是继室所生,也算是嫡出,论出身倒比齐王府那一个强些。只是一来这平郡王府不大讲究规矩,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最多;二来他家男孩儿有十几个,若我先透露了意思,怕是他家要送十个八个孩子来给我挑,我哪里有那功夫跟他们啰嗦去?好孙女,你去了这两家的宴席,也不必说什么,两家都是女眷做生日,孩子们无论嫡庶大小,都一定要去磕头祝寿的,年纪小的更有可能直接当着女客们的面祝寿。那时候你就帮我瞧一瞧,这两个孩子长得怎么样,教养如何,在家里处境又如何。若是个好孩子,我再找机会仔细看一看,看准了,就直接跟太后提。”
要是直接跟太后提了,有太后和皇帝下旨,不必这两家王府点头,就能把孩子过继了,确实少了许多麻烦。青云想明白这一点,心中暗暗佩服老太妃思虑周全,她选中的两个孩子,都是生母已逝,又不大受父亲家人重视的,而且都没有同胞兄弟姐妹,等过继了来,与原本的家人就少了几分瓜葛。
青云便笑着说:“这差使倒轻松,等我去跟太后娘娘说一声,她想必是会答应的。等到了人家家里,我只管装哑巴就是了。两家王府固然有自己的想法,我却未必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横竖我该吃的吃,该乐的乐,若是他们真能哄得我高兴,那到时候再说。”
老太妃忍不住笑了:“正该如此。齐王府的宴席,那蒋氏必是要显摆一番的。平郡王府又有求你的地方。你去了只管享用就是。”
青云笑眯了眼,心中却想到,平郡王府且放一边,她得多用些心思去观察齐王妃。齐王妃向太后推荐了四家姑娘,结果四家都不给她脸,三家是找借口不进宫,一个进了宫却看不上清江王,反而打起了送女入宫为妃的主意。由此可见,齐王妃开口推荐前,根本就没有与这四家人达成默契,那她为什么要推荐呢?这样做又对她插手清江王的婚事有什么帮助?青云相信,她一定有后手。这次寿宴说不定能见到齐王妃属意的清江王妃人选呢。
老太妃并不知道青云心里的想法,反而觉得她同意了自己的计划,等于变相答应了将来会帮忙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说项,那自己要过继嗣子的想法就一定能成功。老太妃心头大石尽去,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十分热情地坚持要青云留下来用晚饭。
温郡王府沉寂多年,老太妃安排的晚饭并不算丰盛,但青云吃得挺香。老太妃年纪大了,从世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起,到嫁入郡王府第,经历过温郡王府最风光显赫的时期,也见识过人情冷暖,世事百态,是位有故事的老人。青云素来不遵守那食不言的规矩,一顿饭就着老太妃叙述的往事,倒也吃得香甜,老太妃心里高兴,也多吃了半碗饭,乐得身旁侍候的几个老奴都高兴得眯了眼。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不早了。青云素来不在温郡王府过夜,温郡王府里也没有她的房间,她觉得要是让王府的人临时将厢房收拾出来,也太麻烦了,便主动说要回宫去。老太妃循例挽留两句,就由得她去了。
青云出了王府大门,发现宫门下钥的时间已经快到了,赶紧催着车伕提高了速度。在车厢里,她还想到,若是真的帮温郡王老太妃去了那两家王府的宴席,将来类似的宴请只怕不会少了,而京城里的人也会开始留意她的行踪,进而发现她顶着温郡王府千金的名头,却从不在温郡王府过夜,那岂不是明白叫人怀疑?
而她如果时常与人应酬,那过后要再回宫就不大方便。先帝在时,常常会在晚间召人进宫,每次都有心腹的御卫拿着通行金牌领路,宫禁比较松。但皇帝继位后,因着后宫里的妃嫔年纪都还轻,而皇帝也一年一年大了,为了避免闲话,不但下令所有先帝嫔妃都搬进慈宁宫附属宫室里陪太后,还天一黑就将后宫与皇帝寝宫之间的通道关门上锁,不许闲杂人等来往,也不许任何人在宫门下钥后再进出宫闱,竟比先帝时严格了十倍。但拜这项严令所赐,皇帝小小年纪就有贤德名声传出,规矩严一些也有好处。
青云不想打破弟弟立下的规矩,不由得开始想,是不是应该在京城里头买个小宅子给自己。最好是在离温郡王府近的地方,将来要作戏也方便。
她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这几年积攒下的银子数量,又计划着过几日就叫李进宝去寻牛辅仁去打听,忽然听到有马蹄声靠近了,竟是急速冲她的马车奔来的,立刻起了警惕之心。
但接下来她就松了口气,因为她的护卫在车外头向来人打了声招呼:“石侍卫。”她掀起车帘,发现果然是石明朗,有些疑惑地问:“你怎么来了?”
石明朗控制着缰绳,灵活地调转马头,与马车齐平前进,然后冲青云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太后见县主一直没回宫,正担心呢,我就自告奋勇过来接人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青云也不着急,慢慢儿地与老太妃拉着家常,问她平日吃些什么啦,习惯看哪位太医啦,太医开了什么药啦,秋天该如何进补啦,闲暇时都爱做什么啦……家长里短地拉了一大堆,总算老太妃沉不住气了,慢慢地转入了正题:“我这把老骨头,虽说还算硬朗,但就是不爱动弹。在自家府里逛一逛是一回事,跑出去应酬又是另一回事了。你瞧,前儿有两份帖子递到我跟前,我都不耐烦去,只是看到做东的是哪两家,又有些舍不得。好孩子,你能替我去么?”
青云有些讶异,忙笑道:“祖母所有差遣,本不该推辞的,只是我如今还在孝期内,只怕有些不便。”
老太妃道:“我心里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外头人不知你在守孝,给我送帖子的时候,就曾说过,若能把你带去就再好不过了。只是我这两日老病犯了,身上总不得劲儿,实在不想出门,才不得已托了你。你若是觉得不自在,不妨先问问太后娘娘的意思,若太后娘娘不乐意,那就算了。”
青云沉吟片刻,先问她:“不知祖母收到的是哪两家的贴子?”
老太妃道:“一家是齐王府,一家是平郡王府。”
都是王府?青云怔了怔。老太妃平日的社交基本局限在宗室圈子里,也有几家与宗室联姻的勋贵。她本人的娘家并不在京城,虽有一两个小辈在京城做官,但也是他们主动上门请安,老太妃是绝不会到他们家里去的。而对于大部分亲戚,她都只是礼到人不到,那些人知道她深居简出惯了,也不会放在心上。齐王府与平郡王府平日里跟她的接触不过是泛泛,怎的如今她还要为这两家的帖子费心,不肯直接拿礼物打发就算了,还要派自己这个便宜孙女做代表?
青云想起昨日齐王府的王妃还进宫见过太后。想要插手清江王的婚事。莫非特地请她去,也跟这件事有关?那平郡王府又是为了什么才想让她去的呢?
青云抿了抿唇,试探地问老太妃:“祖母想要让我到这两家去做客,可是有什么特别的缘故?”
老太妃淡笑着点了点头。又幽幽叹了口气。道:“你也知道咱们郡王府如今是什么情形。也是我糊涂。当年你……”她顿了顿,没敢说出“你父亲”这三个字,“当年郡王年纪轻轻就没了。他媳妇不久也跟着去了,我老太婆心如死灰,只想着守住亲人的墓过一辈子,从来没想过日后如何。如今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了,打算要给郡王挑个继后香灯的孩子,可一直没挑到好的——虽然宗室里人多,可人心难测,若是挑错了人,给我们温郡王府抹了黑,将来我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见丈夫孩子呢?”
青云有些明白了:“这两家王府有合适的孩子?”
“我这两年虽少出门,却也叫人打听过了。”老太妃忽然来了精神,“齐王府有五个男孩儿,其中只有长子是齐王正妃蒋氏所出,一直都极受齐王宠爱,更别说如今蒋氏又抖起来了,我就不指望了,也懒得与她打交道。老二、老三和老四都是侧妃卢氏生的,她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我估摸着,这卢侧妃兴许会乐意过继一个儿子给我,可我不稀罕!倒是这最小的一个哥儿,今年只有三岁,生母是个侍妾,已经难产死了。听说这哥儿在王府里日子也不大好过,我觉得,虽说他年纪大了些,可能已经记事了,但若真能过继了来,想必对齐王府是没有多大情份的。”
青云对齐王府内部的事并不太清楚,听了只有点头的份,只是忍不住稍稍脑补一下:齐王在传闻中似乎是个渣男,老婆娘家一失势就马上把人关起来了,还出卖了岳父家派来求救的人,后来又娶了得宠的侧室,但他一直宠爱嫡长子,似乎又没渣到极品的地步。那侧妃卢氏虽然有靠山,也有手段,还十分得宠,并且生了三个儿子,但居然没能将嫡长子暗算下来,到底是这齐王嫡长子够聪明,还是齐王护得够周到呢?
老太妃又说起了平郡王府的情况:“平郡王是出了名的多子多福,他前后娶了四位王妃,家里的男孩子,光是嫡出就有九个!庶出的也有四五个,女儿就更不用说了。他家原也颇有家底,只是人口多了,花费就大,这几年孩子又相继嫁娶,渐渐的家势就衰败下来。幸好平郡王还没糊涂,为了银子把女儿嫁到商人家去,或是娶个商家女回来做媳妇。但他家如今的日子不好过,这一回为平郡王太妃做寿,特地大摆宴席,怕是有大半年要勒紧腰带了。”
青云不解:“既然他家都到这个地步了,怎的还要大摆宴席?难道是为了面子上好看?”
“你哪里知道这个缘故。”老太妃压低了声音,“平郡王的世子和另两个大些的儿子,都是嫡出的,俱已成年,早该找个正经差事做了。若是能谋个好位子,还怕没有银子?趁着摆寿宴,借太妃的名头请几位宗室皇亲家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家,叫孩子们表现表现,兴许能入人家的眼呢?再者,他家几个嫡出的女儿只嫁了三个出去,还有两个小的,也有十四五岁了,早该说人家的。我听闻他们家是看中了姜家长房的几个哥儿。”
青云眨眨眼:“姜家长房?我听说嫡支的长子今年刚刚考中了举人,是要进京准备明年春天的会试了吧?但他早就成亲了呀?听说连儿子都生了。”
老太妃微笑着点点头:“姜家这位大爷已经成了亲,但他底下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还未有着落呢。听闻这一回,姜家长房大太太带着几个哥儿和姐儿也陪同上京了,他们就是平郡王府这次寿宴的主宾。”
青云明白了。她名义上是姜家长房的外孙女,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还很有些脸面,把她跟姜家长房的人一道请去,是平郡王府要巴结她们,若能成功讨好她们,让她们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给平郡王的几个大儿子谋得好差事,那自然最好不过。至不济。也要让两个适龄的女儿在姜家女眷面前表现一番,好将姜家其中一位少爷勾搭过来做女婿。
如今姜家虽然不显山露水,又有姜家二房涉足谋逆大案被治罪一事,但姜家二房的人只是免官去职。永不录用。倒没有伤筋动骨。而姜家长房以及另外两个与长房素来亲近的旁支,却得了新皇的宠信,出了好几个低品阶的官员。看起来日后前程还颇为看好,因此眼下姜家已经是世人眼中的第一等世家高门了。若姜大太太真的带着几个尚未婚配的儿女上京,简直就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
青云想到那情形,也不免有些好笑,决定回头见了太后,要将这事儿细细说与她听,也让她乐一乐才好。回过神来,她又问老太妃:“平郡王府儿女众多,您看上的是哪一个孩子?”
老太妃看中的是平郡王第九子。平郡王先后娶过四位王妃,半年前才迎娶了第四位,前头两任王妃留下来的孩子都长大了,彼此有亲兄弟姐妹为臂助,又受老太妃庇护,日子倒也过得,只有这第三任王妃生下的第九子,情形有些可怜。这第三任王妃是四年前进府的,原也是书香世宦之女,只是不大得平郡王的喜欢,也不得婆母的欢心,前被继子女们暗中排挤,后被妾室与庶子女们算计,进府时日又浅,不曾降伏得王府下人,日子过得是惨兮兮的,好不容易怀了胎,到第八月上莫名其妙地早产了,生下儿子后没几天就断了气,留下个瘦弱的孩子孤零零在世上。今年新人再进门,整个王府就再没人关心他了。
老太妃道:“这孩子眼下还不满周岁,年纪正合适,况且他原是继室所生,也算是嫡出,论出身倒比齐王府那一个强些。只是一来这平郡王府不大讲究规矩,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最多;二来他家男孩儿有十几个,若我先透露了意思,怕是他家要送十个八个孩子来给我挑,我哪里有那功夫跟他们啰嗦去?好孙女,你去了这两家的宴席,也不必说什么,两家都是女眷做生日,孩子们无论嫡庶大小,都一定要去磕头祝寿的,年纪小的更有可能直接当着女客们的面祝寿。那时候你就帮我瞧一瞧,这两个孩子长得怎么样,教养如何,在家里处境又如何。若是个好孩子,我再找机会仔细看一看,看准了,就直接跟太后提。”
要是直接跟太后提了,有太后和皇帝下旨,不必这两家王府点头,就能把孩子过继了,确实少了许多麻烦。青云想明白这一点,心中暗暗佩服老太妃思虑周全,她选中的两个孩子,都是生母已逝,又不大受父亲家人重视的,而且都没有同胞兄弟姐妹,等过继了来,与原本的家人就少了几分瓜葛。
青云便笑着说:“这差使倒轻松,等我去跟太后娘娘说一声,她想必是会答应的。等到了人家家里,我只管装哑巴就是了。两家王府固然有自己的想法,我却未必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横竖我该吃的吃,该乐的乐,若是他们真能哄得我高兴,那到时候再说。”
老太妃忍不住笑了:“正该如此。齐王府的宴席,那蒋氏必是要显摆一番的。平郡王府又有求你的地方。你去了只管享用就是。”
青云笑眯了眼,心中却想到,平郡王府且放一边,她得多用些心思去观察齐王妃。齐王妃向太后推荐了四家姑娘,结果四家都不给她脸,三家是找借口不进宫,一个进了宫却看不上清江王,反而打起了送女入宫为妃的主意。由此可见,齐王妃开口推荐前,根本就没有与这四家人达成默契,那她为什么要推荐呢?这样做又对她插手清江王的婚事有什么帮助?青云相信,她一定有后手。这次寿宴说不定能见到齐王妃属意的清江王妃人选呢。
老太妃并不知道青云心里的想法,反而觉得她同意了自己的计划,等于变相答应了将来会帮忙在太后与皇帝面前说项,那自己要过继嗣子的想法就一定能成功。老太妃心头大石尽去,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十分热情地坚持要青云留下来用晚饭。
温郡王府沉寂多年,老太妃安排的晚饭并不算丰盛,但青云吃得挺香。老太妃年纪大了,从世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起,到嫁入郡王府第,经历过温郡王府最风光显赫的时期,也见识过人情冷暖,世事百态,是位有故事的老人。青云素来不遵守那食不言的规矩,一顿饭就着老太妃叙述的往事,倒也吃得香甜,老太妃心里高兴,也多吃了半碗饭,乐得身旁侍候的几个老奴都高兴得眯了眼。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不早了。青云素来不在温郡王府过夜,温郡王府里也没有她的房间,她觉得要是让王府的人临时将厢房收拾出来,也太麻烦了,便主动说要回宫去。老太妃循例挽留两句,就由得她去了。
青云出了王府大门,发现宫门下钥的时间已经快到了,赶紧催着车伕提高了速度。在车厢里,她还想到,若是真的帮温郡王老太妃去了那两家王府的宴席,将来类似的宴请只怕不会少了,而京城里的人也会开始留意她的行踪,进而发现她顶着温郡王府千金的名头,却从不在温郡王府过夜,那岂不是明白叫人怀疑?
而她如果时常与人应酬,那过后要再回宫就不大方便。先帝在时,常常会在晚间召人进宫,每次都有心腹的御卫拿着通行金牌领路,宫禁比较松。但皇帝继位后,因着后宫里的妃嫔年纪都还轻,而皇帝也一年一年大了,为了避免闲话,不但下令所有先帝嫔妃都搬进慈宁宫附属宫室里陪太后,还天一黑就将后宫与皇帝寝宫之间的通道关门上锁,不许闲杂人等来往,也不许任何人在宫门下钥后再进出宫闱,竟比先帝时严格了十倍。但拜这项严令所赐,皇帝小小年纪就有贤德名声传出,规矩严一些也有好处。
青云不想打破弟弟立下的规矩,不由得开始想,是不是应该在京城里头买个小宅子给自己。最好是在离温郡王府近的地方,将来要作戏也方便。
她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这几年积攒下的银子数量,又计划着过几日就叫李进宝去寻牛辅仁去打听,忽然听到有马蹄声靠近了,竟是急速冲她的马车奔来的,立刻起了警惕之心。
但接下来她就松了口气,因为她的护卫在车外头向来人打了声招呼:“石侍卫。”她掀起车帘,发现果然是石明朗,有些疑惑地问:“你怎么来了?”
石明朗控制着缰绳,灵活地调转马头,与马车齐平前进,然后冲青云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太后见县主一直没回宫,正担心呢,我就自告奋勇过来接人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