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煜吃了一惊,“大人,榆关和直沽那边都没问题,河南这边也说得过去,朝鲜这边……”
“怎么你觉得是无中生有?”冯紫英笑了起来。
“我是怕被人盯住了要查个究竟,结果……”曹煜摇摇头,他也是搞报纸这么久了,当然明白冯紫英的用意。
“呵呵,放心吧,我会让薛蝌跑一趟朝鲜,哪怕高价买回来一船粮食,那也是粮食,这刊载这样一个消息,也没有虚言吧?”冯紫英淡淡一笑,“做报纸,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消息的吸引大家注意力的用处发挥出来,比如朝鲜购入大米味道比江南略差,但是价格却差不多,不划算,潜意识的就能让大家注意力放在和江南粳米的对比上去,而忽略了究竟从朝鲜运入多少这个问题了,……”
冯紫英耐心地给曹煜灌输这些做媒体的关键点,曹煜默默点头,细细体会。
“报纸上如何引导民意,你还要仔细琢磨,这内里有许多技巧,需要你慢慢体会,揣摩民心,调动民意,激发士气,引导民望,这些都报刊最重要的一项作用,怎么让其来为我们服务,实现目的最大化,这就是办报纸的终极目标。”
曹煜虽然已经作这一行时间不短了,但是这东西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都要摸索着来,冯紫英今天把报刊的要义讲透,让曹煜好生消化一番,足够他日后慢慢造化了。
有了报刊的帮忙造势,可以稍许缓解一下局势,但是这非长久之计,只要大局,也就是战局无法扭转,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维系太久。
归根结底还是要来落到战场上来见真章,那就要看孙承宗的本事了。
冯紫英是在京郊较场找到孙承宗的。
看孙承宗一脸精悍中透露出几分疲惫,但是双目依然炯炯有神的架势,冯紫英就知道这一位是下了决心要在山东这一仗来证明自己了。
这是好事儿,对朝廷,对自己老爹那边都是好事。
“恺阳公,怎么样?”冯紫英陪着孙承宗在较场边儿上走着,较场内,一片火热景象,几支军队都在整队列队,从士气来看,似乎都还不错。
“喜忧参半,既有让我意外惊喜的,也有不尽人意的。”孙承宗捋须喟叹,“宣府军两部都还不错,尤其是杨肇基部,火器化规模不小,而且训练亦有造诣,京营三部参差不齐,贺虎臣部战斗力不俗,这两部都和你有关啊,紫英。”
冯紫英也不隐瞒,“这两部都是当初京营三屯营之败后能重振战意士气的京营菁华吧,加上又充实了大量永平民壮,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两部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京营体系了,中低级武官也不少来自辽东军,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辽东军的架构,永平民壮的底子,再加上京营的壳。”
“难怪,我也问了问,的确训练模式都是和辽东镇一脉相承,骁勇悍烈,但韧劲儿不足,我也满足了了。”孙承宗当然不能指望自己本来是来收拾烂摊子的,还能给自己凑出一支精锐之师来,如何把这支军队变成精锐之师,那才是自己的本事。
“家父那边的一部应该没有问题,刘白川是宁夏镇悍将,虽然勇武不及刘东旸,但是沉稳犹有过之。”冯紫英介绍道。
“这我知道,还要感谢令尊,舍得把这一支军队划拨到我手下来,我可不会吝啬,真要打硬仗苦战的时候,就要用上去,这你可要带话给令尊啊,到时候牺牲必不可少。”孙承宗看着冯紫英道。
“国战大计,焉有哪家之分?都是朝廷军队,无外乎就是家父从西北带出来的而已,为朝廷尽忠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恺阳公不必担心这一点,家父还不至于连这点儿大局都看不到。”冯紫英断然道。
这位前世历史上有名的以文驭武文臣,对于武将们的心态应该是十分了解的,这也是一个试探,说不定也是替兵部替朝廷的一个试探。
老爹手中掌握军队太多,而且在九边威望太隆,所以难免朝廷也会有顾忌了。
虽然现在是南北之战关头,朝廷再怎么也不会来自毁城墙,但冯紫英相信,一旦南方战事平定时,就该是削弱自己老爹掌控军队的时候了,能够让老爹重回蓟辽担任总督,甚至局限于辽东一隅,也就算是不错了。
“那就好。”孙承宗也不多说,“倒是山西溃军的整编不尽人意,士气低落,要重新整肃恢复,需要时间。”
“恺阳公,恐怕在精不在多啊,您可能也没太多时间再来把这两三万溃兵都像您在四川时训练卫军那样重塑了。”冯紫英摇头:“朝廷等不起了。”
孙承宗立即听出来一些什么味道来,双目精光外溢,“紫英,可是有什么不太好的消息?”
“倒也说不上,但是山西镇的溃败对朝野信心民心打击比想象中的还要大,朝中一些官员心中都有些动摇,担心朝廷维系艰难,难以坚持下去,从去年开始的北地旱情带来的各种乱象会今后几个月陆续爆发出来,朝廷可能会陷入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状态中,如果不尽早来一些好消息来鼓舞一下民心,恐怕还真的会出事儿。”
冯紫英没明说,但孙承宗应该能领会得到。
他回朝中时间不长,但是也已经感觉到朝中并非铁板一块坚定不移地要和南方打到底,甚至他还发现,态度最积极鲜明的反而是一些江南籍的文臣,像北地和湖广籍的文臣中反而较为悲观,当然像齐永泰这些北地士人领袖态度还是相当坚定的。
他也好生琢磨过,花了些时间才慢慢品出味道来。
南京伪朝中江南籍文臣已经占满了,朝中这些江南籍文臣一旦失败,便根本没有机会和位置了,反而是北地和湖广士人们,义忠亲王若真是获胜登临大位,不可避免地要平衡朝中局面,自然也要给北地和湖广士人们一些位置,所以理论上他们反而还有一些机会。
当然,从长远大局来看,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肯定不愿意见到以江南士人为主导支持的义忠亲王获胜,那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都会被江南士人牢牢压制,甚至又恢复到元熙帝时代那种北地士人被打压,湖广士人边缘化的状态中去。
一旦局面越发不利,那么朝中一些杂音就会冒出来,更为关键是京畿的民心更容易受到影响。
对寻常百姓来说,只要重新开通漕运,让他们的生活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他们便心满意足,现在这种生活段时间能坚持,长久就无法接受了,至于说北地、江南士人之争,对他们来说反而如另外一个世界了。
如果朝中也是一片悲观看法,民间也是鼓噪不断,那局面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冯紫英才会来催促着孙承宗赶紧要拿出一些举措来,尽可能快地在山东战事上打开局面,哪怕是一个战术性的举动,取得一个首胜,他也能发动京中报纸舆论好生宣传一番,提振一下民心民意。
“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完成这边的整编,精简山西镇这边的编制,如你所说,不在多在精。”孙承宗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一仗打起来如果兵力不足的话,前期可以用战术方略来取得一些胜利,但我担心后续会陷入僵局。”
冯紫英沉吟了一下,“恺阳公,您觉得如果调集登莱水师的水兵营来作为一支奇兵,是否可以取得奇效?”
孙承宗微微意动,“登莱水师的水兵不过三千人,聊胜于无,至于说奇兵却很难了,山东北线战事距离甚远,其无论是从哪里登陆,都难以起到奇兵效果,不过若是让其袭扰江南倒是能起点作用,不过对山东战局没有太大意义。”
冯紫英也只能摇摇头。
他也是突发奇想,不过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打游戏,没有那种一日千里的本事,三千水兵只能在关键时候关键地点发挥作用,真正投入到这种十多万人大战中去,见不到多少效果。
“好了,紫英,战事这方面的事儿你就不用太操心了,顺天府作为大后方,你要做的是稳定民心,保障后勤,我看朝廷有些手忙脚乱,可千万别在后勤上出什么问题。”孙承宗更为看重这一点:”如果能让兵部在武器方面加快配备进度,就更好了。“
“放心吧,我这个顺天府丞已经身兼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了,大半心思都放在如何打赢这一仗了。”冯紫英自我解嘲地笑着道:“顺天府百姓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保你们打赢这一仗。”
“那就好,我也给你吃一颗定心丸,就凭我手里现有的兵力,我还是有把握先打一打的。”孙承宗傲然道。
“怎么你觉得是无中生有?”冯紫英笑了起来。
“我是怕被人盯住了要查个究竟,结果……”曹煜摇摇头,他也是搞报纸这么久了,当然明白冯紫英的用意。
“呵呵,放心吧,我会让薛蝌跑一趟朝鲜,哪怕高价买回来一船粮食,那也是粮食,这刊载这样一个消息,也没有虚言吧?”冯紫英淡淡一笑,“做报纸,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消息的吸引大家注意力的用处发挥出来,比如朝鲜购入大米味道比江南略差,但是价格却差不多,不划算,潜意识的就能让大家注意力放在和江南粳米的对比上去,而忽略了究竟从朝鲜运入多少这个问题了,……”
冯紫英耐心地给曹煜灌输这些做媒体的关键点,曹煜默默点头,细细体会。
“报纸上如何引导民意,你还要仔细琢磨,这内里有许多技巧,需要你慢慢体会,揣摩民心,调动民意,激发士气,引导民望,这些都报刊最重要的一项作用,怎么让其来为我们服务,实现目的最大化,这就是办报纸的终极目标。”
曹煜虽然已经作这一行时间不短了,但是这东西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都要摸索着来,冯紫英今天把报刊的要义讲透,让曹煜好生消化一番,足够他日后慢慢造化了。
有了报刊的帮忙造势,可以稍许缓解一下局势,但是这非长久之计,只要大局,也就是战局无法扭转,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难以维系太久。
归根结底还是要来落到战场上来见真章,那就要看孙承宗的本事了。
冯紫英是在京郊较场找到孙承宗的。
看孙承宗一脸精悍中透露出几分疲惫,但是双目依然炯炯有神的架势,冯紫英就知道这一位是下了决心要在山东这一仗来证明自己了。
这是好事儿,对朝廷,对自己老爹那边都是好事。
“恺阳公,怎么样?”冯紫英陪着孙承宗在较场边儿上走着,较场内,一片火热景象,几支军队都在整队列队,从士气来看,似乎都还不错。
“喜忧参半,既有让我意外惊喜的,也有不尽人意的。”孙承宗捋须喟叹,“宣府军两部都还不错,尤其是杨肇基部,火器化规模不小,而且训练亦有造诣,京营三部参差不齐,贺虎臣部战斗力不俗,这两部都和你有关啊,紫英。”
冯紫英也不隐瞒,“这两部都是当初京营三屯营之败后能重振战意士气的京营菁华吧,加上又充实了大量永平民壮,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两部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京营体系了,中低级武官也不少来自辽东军,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辽东军的架构,永平民壮的底子,再加上京营的壳。”
“难怪,我也问了问,的确训练模式都是和辽东镇一脉相承,骁勇悍烈,但韧劲儿不足,我也满足了了。”孙承宗当然不能指望自己本来是来收拾烂摊子的,还能给自己凑出一支精锐之师来,如何把这支军队变成精锐之师,那才是自己的本事。
“家父那边的一部应该没有问题,刘白川是宁夏镇悍将,虽然勇武不及刘东旸,但是沉稳犹有过之。”冯紫英介绍道。
“这我知道,还要感谢令尊,舍得把这一支军队划拨到我手下来,我可不会吝啬,真要打硬仗苦战的时候,就要用上去,这你可要带话给令尊啊,到时候牺牲必不可少。”孙承宗看着冯紫英道。
“国战大计,焉有哪家之分?都是朝廷军队,无外乎就是家父从西北带出来的而已,为朝廷尽忠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恺阳公不必担心这一点,家父还不至于连这点儿大局都看不到。”冯紫英断然道。
这位前世历史上有名的以文驭武文臣,对于武将们的心态应该是十分了解的,这也是一个试探,说不定也是替兵部替朝廷的一个试探。
老爹手中掌握军队太多,而且在九边威望太隆,所以难免朝廷也会有顾忌了。
虽然现在是南北之战关头,朝廷再怎么也不会来自毁城墙,但冯紫英相信,一旦南方战事平定时,就该是削弱自己老爹掌控军队的时候了,能够让老爹重回蓟辽担任总督,甚至局限于辽东一隅,也就算是不错了。
“那就好。”孙承宗也不多说,“倒是山西溃军的整编不尽人意,士气低落,要重新整肃恢复,需要时间。”
“恺阳公,恐怕在精不在多啊,您可能也没太多时间再来把这两三万溃兵都像您在四川时训练卫军那样重塑了。”冯紫英摇头:“朝廷等不起了。”
孙承宗立即听出来一些什么味道来,双目精光外溢,“紫英,可是有什么不太好的消息?”
“倒也说不上,但是山西镇的溃败对朝野信心民心打击比想象中的还要大,朝中一些官员心中都有些动摇,担心朝廷维系艰难,难以坚持下去,从去年开始的北地旱情带来的各种乱象会今后几个月陆续爆发出来,朝廷可能会陷入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状态中,如果不尽早来一些好消息来鼓舞一下民心,恐怕还真的会出事儿。”
冯紫英没明说,但孙承宗应该能领会得到。
他回朝中时间不长,但是也已经感觉到朝中并非铁板一块坚定不移地要和南方打到底,甚至他还发现,态度最积极鲜明的反而是一些江南籍的文臣,像北地和湖广籍的文臣中反而较为悲观,当然像齐永泰这些北地士人领袖态度还是相当坚定的。
他也好生琢磨过,花了些时间才慢慢品出味道来。
南京伪朝中江南籍文臣已经占满了,朝中这些江南籍文臣一旦失败,便根本没有机会和位置了,反而是北地和湖广士人们,义忠亲王若真是获胜登临大位,不可避免地要平衡朝中局面,自然也要给北地和湖广士人们一些位置,所以理论上他们反而还有一些机会。
当然,从长远大局来看,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肯定不愿意见到以江南士人为主导支持的义忠亲王获胜,那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北地士人和湖广士人都会被江南士人牢牢压制,甚至又恢复到元熙帝时代那种北地士人被打压,湖广士人边缘化的状态中去。
一旦局面越发不利,那么朝中一些杂音就会冒出来,更为关键是京畿的民心更容易受到影响。
对寻常百姓来说,只要重新开通漕运,让他们的生活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他们便心满意足,现在这种生活段时间能坚持,长久就无法接受了,至于说北地、江南士人之争,对他们来说反而如另外一个世界了。
如果朝中也是一片悲观看法,民间也是鼓噪不断,那局面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冯紫英才会来催促着孙承宗赶紧要拿出一些举措来,尽可能快地在山东战事上打开局面,哪怕是一个战术性的举动,取得一个首胜,他也能发动京中报纸舆论好生宣传一番,提振一下民心民意。
“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完成这边的整编,精简山西镇这边的编制,如你所说,不在多在精。”孙承宗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一仗打起来如果兵力不足的话,前期可以用战术方略来取得一些胜利,但我担心后续会陷入僵局。”
冯紫英沉吟了一下,“恺阳公,您觉得如果调集登莱水师的水兵营来作为一支奇兵,是否可以取得奇效?”
孙承宗微微意动,“登莱水师的水兵不过三千人,聊胜于无,至于说奇兵却很难了,山东北线战事距离甚远,其无论是从哪里登陆,都难以起到奇兵效果,不过若是让其袭扰江南倒是能起点作用,不过对山东战局没有太大意义。”
冯紫英也只能摇摇头。
他也是突发奇想,不过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打游戏,没有那种一日千里的本事,三千水兵只能在关键时候关键地点发挥作用,真正投入到这种十多万人大战中去,见不到多少效果。
“好了,紫英,战事这方面的事儿你就不用太操心了,顺天府作为大后方,你要做的是稳定民心,保障后勤,我看朝廷有些手忙脚乱,可千万别在后勤上出什么问题。”孙承宗更为看重这一点:”如果能让兵部在武器方面加快配备进度,就更好了。“
“放心吧,我这个顺天府丞已经身兼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了,大半心思都放在如何打赢这一仗了。”冯紫英自我解嘲地笑着道:“顺天府百姓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保你们打赢这一仗。”
“那就好,我也给你吃一颗定心丸,就凭我手里现有的兵力,我还是有把握先打一打的。”孙承宗傲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