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驾崩后,隆重的丧事在大群人员的艹持下有序地进行着。
皇帝的丧事,自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礼仪,礼部的官员及宫内诸局的相关人员都在各行其职,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做事,不敢出现纰漏,这种时候出什么差错,那肯定是要受到重责的。
从李治病逝到出殡,时间还不短,需要停灵很长时间才能下葬,这段时间,整个长安城,及全国各地,都要为皇帝的驾崩举哀,不能有喜事活动,直到皇帝下葬后,才可除礼。
按礼制,李治驾崩,作为儿子的太子李贤是守孝三年的,按周礼算是二十七个月,但皇家事务繁重,皇帝不可能三年不临朝处事,就用一种替代的方法,那就是以一天代替一月,所以李贤只需守孝二十七天,到期后即可除孝。
李贤守孝的这段时间,天天呆在李治的灵柩边上尽孝,朝中的事务交由诸大臣打理,待二十七天孝期满后,李贤才回到宫中处理朝事。
李治驾崩后才三天,有一件意外之事发生,作为李治生前指定的四名顾命大臣之一,也差不多是最重要一名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上书武则天,他在奏议中说:“今皇帝尚在守孝期,还未亲政,在此期间应由皇太后暂摄皇权,处理朝事!”
裴炎的奏议虽然遭到了裴行俭的反对,还有其他一些重臣如张大安等的反对,但刘仁轨和薛元超还有其他不少的大臣并未表示意见,因此裴炎的提议最终还是被采纳了,武则天也暂时行皇帝的职,代为处理一切朝事。
此前李治在位时候,武则天就已经代李治处理大部的朝事了,不过那是因李治身体的原因将朝事委以武则天处理的,如今上位的皇帝李贤身体康健,不存在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处理朝事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李贤的守孝期满后,皇太后武则天会将权力移交给新即位的皇帝的,但有许多人也在担心,武则天会趁机总揽朝事,即使在李贤守孝期满后,也不会放权。
持这样疑虑的大臣很多,至少刘逸就是抱着这种怀疑的,但这种疑虑却没法和人说。这段时间他除了要为李治守灵外,还要处理大堆的兵部事务,作为新晋的守兵部尚书,对情况不太熟悉,安西又正进行着战事,兵部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刘逸有些忙得焦头烂额。
按礼节,皇帝驾崩,对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暂停,待皇帝下葬后才能继续,兵部也将停战的命令急送安西。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李治驾崩后的第五天,安西就有急报送到长安来了,王方翼、李知十、唐休璟等将率领我数万大军军士,在热海附近彻底击败了西突厥叛军,阿史那车薄、阿史那咽面被俘,阿史那应真率部向我大军请降,安西的征战已经基本平歇,我各部大军正在进行后续的扫尾过程,清剿那些还打算继续与我大唐对抗的叛军残部,想必从长安送出的停战命令送达安西后,战事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前方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兵部所负的责也会随之稍稍的轻下来,但十余万人马的调度,及后续武器、战马、粮草的供应,还需要兵部协同其他几部一道负责,对兵部事务并不太熟悉的刘逸,也感觉到了一种疲于奔命的味道。
刘逸也知道,若不是李治临终前的嘱咐,及遗诏中的吩咐,自己是不可能来任这个守兵部尚书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再有军功,都不足以当作一部长官职,特别是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这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只是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唐朝中并不少见,至少武三思是这样的人物。刘逸在研究了一番李治遗诏中的任命,还有当曰对自己吩咐的那一番话后,也相信,李治的最后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力量,而不是这些官员都能负所任职位的责。
刘逸也相信,皇帝在亲政后,还是会有一番动作的。
刘逸也尽心尽职地做着自己本份的工作,除要在兵部衙门主持事务外,他还要负责玄武门一带的值守任务,特别是夜间的值守,每天还要到李治的灵前去拜祭一番,也使得这段时间他没曰没夜地呆在宫内,与太平公主也只有在拜祭李治灵柩时候能遇上。看到满脸悲色,神情消瘦的太平公主,刘逸也很是心痛,他也只能劝慰太平公主不要过于伤心,自己要保重身体,为了腹中那个将出生的小东西,也不能哭坏了身体。
李治遗诏中任命的那些官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他们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四位顾命大臣,天天忙的没有一刻空闲。
在李贤守孝期间,武则天还施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最让人注意到的一项是,武则天把李家皇室的子嗣,包括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儿子都加封了爵位,如泽州刺史李元嘉等人,武则天以其地尊位重,加三公等职位、爵位以慰其心!还有,据刘逸从各种渠道所知,武则天都想过调整宰相的人选,但因为如今这些身居相位的大臣都是李治遗诏中任命的,武则天在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下,还是罢了调整宰相的想法。
二十七天的孝期过去,李治还未下葬,但此时的李贤已经除孝,正式行使皇帝的职权。
李贤即位的第一天,即宣布了一系列的新政及人员任命,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出征安西平叛的军队暂时留驻安西境内,并将安西都护府拆分为二,以天山为界,在天山北设立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原西突厥境,治所在庭州,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设安西大都护府,治所仍然在碎叶城,以金山道行军副大总管、伊丽道行军总管李知十暂领安西大都护职,以金山道行军副大总管、双河道行军总管唐休璟暂领北庭大都护职,令原安西都护王方翼押送被我方俘虏的西突厥头人回京。
也在同一天,李贤发布诏命,立太子妃房氏为皇后,嫡长子李光顺为太子。
在朝李贤正式即位的第一天朝会上,宣布的一些人员的任命:以武承嗣为秘书监,以守侍中裴行俭兼领兵部尚书职,免去刘逸的守兵部尚书职位,以刘逸为检校左千牛卫大将军兼右羽林军将军职,以丘神勣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武三思兼领右金吾卫大将军,花大智、杨玄俭为右金吾卫将军,李景嘉、李孝逸为左金吾卫将军…李治驾崩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上,新即位的皇帝李贤紧绷着脸,没有一点表情,在宦官宣读完了这份人员的任命后,李贤站起身,走到殿上台阶前,看着殿下的诸臣道:“父皇驾崩,朕甚是忧伤…朕新即位,朝中诸事繁杂,朕不能一一处理,以后,凡事皆可以直接呈于皇太后,朝中诸事皆以皇太后的旨意为准,今后诸位爱卿有何奏议,可以一并交给皇太后过目,不需要交给朕…父皇在世时候,对朕甚是疼爱,朕还想在父皇灵前尽孝,以谢父皇的钟爱…”
听李贤如此说,殿中大臣无不大惊失色,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马上站出来,满脸激愤地奏道:“先皇驾崩,如今陛下的孝期已过,新君已经可以正式开始处理国事,朝中诸事当以陛下的旨意为准,如何能凡事都请于皇太后呢?先皇在位时候,身体一直欠佳,一些朝事无法亲自处理,这才委托皇太后处理,如今陛下年轻,身体无恙,理应勤于朝事,不可荒废,陛下以为先皇守灵推托朝事,实是大不孝,若先皇有知,定会责骂陛下的…”
张大安说完,薛元超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守灵期间,朝事委以皇太后,于情于理皆可理解,但如今陛下已经除孝,应当履行新君之责,皇太后也应该将朝事处理权交还给陛下,不可因陛下回崩之故而坏了礼数…如今我大唐内忧外患四起,正是需要陛下勤政处理的时候,臣等还请陛下收回刚刚此话…”
薛元超话刚说完,裴炎站了出来,“皇太后、陛下,先皇遗诏中有嘱,军国大事如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陛下新上位,诸多朝事定是不甚明白,如何处置也需要皇太后的指导,因此臣以为,即使如今陛下已经除孝,可以亲理国事,但诸事还是问取于皇太后为好,待陛下能亲自处理朝事了,朝事的处理权再交还于陛下,臣觉得如此于国于家皆非常有利…”
裴炎此话一出,殿中瞬间哗然,张大安马上站出来指责裴炎此话有阿谀奉迎之意,如今的陛下在当太子的时候,已经数次行监国务,处理朝事让朝臣们甚是敬佩,如何会对朝事不明白…就在张大安慷慨陈词的时候,众臣却看到了坐于帘后的武则天起身,拂袖而去。
看到武则天这样不顾自己的脸面而去,已经坐回到御座上的李贤面色铁青,有点咬牙切齿地说道:“诸位爱卿,此事还是按朕刚刚所说执行,不必再议,散朝…”
李贤说完,不顾一些大臣的喊奏,起身离开发宣政殿!
看到朝堂上发生这样让人惊异的事,有些吃惊的刘逸也在感慨,虽然如今是李贤当皇帝,但历史还是有些惊人的相似的…
(未完待续)
皇帝的丧事,自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礼仪,礼部的官员及宫内诸局的相关人员都在各行其职,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做事,不敢出现纰漏,这种时候出什么差错,那肯定是要受到重责的。
从李治病逝到出殡,时间还不短,需要停灵很长时间才能下葬,这段时间,整个长安城,及全国各地,都要为皇帝的驾崩举哀,不能有喜事活动,直到皇帝下葬后,才可除礼。
按礼制,李治驾崩,作为儿子的太子李贤是守孝三年的,按周礼算是二十七个月,但皇家事务繁重,皇帝不可能三年不临朝处事,就用一种替代的方法,那就是以一天代替一月,所以李贤只需守孝二十七天,到期后即可除孝。
李贤守孝的这段时间,天天呆在李治的灵柩边上尽孝,朝中的事务交由诸大臣打理,待二十七天孝期满后,李贤才回到宫中处理朝事。
李治驾崩后才三天,有一件意外之事发生,作为李治生前指定的四名顾命大臣之一,也差不多是最重要一名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上书武则天,他在奏议中说:“今皇帝尚在守孝期,还未亲政,在此期间应由皇太后暂摄皇权,处理朝事!”
裴炎的奏议虽然遭到了裴行俭的反对,还有其他一些重臣如张大安等的反对,但刘仁轨和薛元超还有其他不少的大臣并未表示意见,因此裴炎的提议最终还是被采纳了,武则天也暂时行皇帝的职,代为处理一切朝事。
此前李治在位时候,武则天就已经代李治处理大部的朝事了,不过那是因李治身体的原因将朝事委以武则天处理的,如今上位的皇帝李贤身体康健,不存在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处理朝事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李贤的守孝期满后,皇太后武则天会将权力移交给新即位的皇帝的,但有许多人也在担心,武则天会趁机总揽朝事,即使在李贤守孝期满后,也不会放权。
持这样疑虑的大臣很多,至少刘逸就是抱着这种怀疑的,但这种疑虑却没法和人说。这段时间他除了要为李治守灵外,还要处理大堆的兵部事务,作为新晋的守兵部尚书,对情况不太熟悉,安西又正进行着战事,兵部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刘逸有些忙得焦头烂额。
按礼节,皇帝驾崩,对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暂停,待皇帝下葬后才能继续,兵部也将停战的命令急送安西。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李治驾崩后的第五天,安西就有急报送到长安来了,王方翼、李知十、唐休璟等将率领我数万大军军士,在热海附近彻底击败了西突厥叛军,阿史那车薄、阿史那咽面被俘,阿史那应真率部向我大军请降,安西的征战已经基本平歇,我各部大军正在进行后续的扫尾过程,清剿那些还打算继续与我大唐对抗的叛军残部,想必从长安送出的停战命令送达安西后,战事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前方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兵部所负的责也会随之稍稍的轻下来,但十余万人马的调度,及后续武器、战马、粮草的供应,还需要兵部协同其他几部一道负责,对兵部事务并不太熟悉的刘逸,也感觉到了一种疲于奔命的味道。
刘逸也知道,若不是李治临终前的嘱咐,及遗诏中的吩咐,自己是不可能来任这个守兵部尚书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再有军功,都不足以当作一部长官职,特别是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这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只是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唐朝中并不少见,至少武三思是这样的人物。刘逸在研究了一番李治遗诏中的任命,还有当曰对自己吩咐的那一番话后,也相信,李治的最后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力量,而不是这些官员都能负所任职位的责。
刘逸也相信,皇帝在亲政后,还是会有一番动作的。
刘逸也尽心尽职地做着自己本份的工作,除要在兵部衙门主持事务外,他还要负责玄武门一带的值守任务,特别是夜间的值守,每天还要到李治的灵前去拜祭一番,也使得这段时间他没曰没夜地呆在宫内,与太平公主也只有在拜祭李治灵柩时候能遇上。看到满脸悲色,神情消瘦的太平公主,刘逸也很是心痛,他也只能劝慰太平公主不要过于伤心,自己要保重身体,为了腹中那个将出生的小东西,也不能哭坏了身体。
李治遗诏中任命的那些官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他们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四位顾命大臣,天天忙的没有一刻空闲。
在李贤守孝期间,武则天还施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最让人注意到的一项是,武则天把李家皇室的子嗣,包括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儿子都加封了爵位,如泽州刺史李元嘉等人,武则天以其地尊位重,加三公等职位、爵位以慰其心!还有,据刘逸从各种渠道所知,武则天都想过调整宰相的人选,但因为如今这些身居相位的大臣都是李治遗诏中任命的,武则天在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下,还是罢了调整宰相的想法。
二十七天的孝期过去,李治还未下葬,但此时的李贤已经除孝,正式行使皇帝的职权。
李贤即位的第一天,即宣布了一系列的新政及人员任命,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出征安西平叛的军队暂时留驻安西境内,并将安西都护府拆分为二,以天山为界,在天山北设立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原西突厥境,治所在庭州,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设安西大都护府,治所仍然在碎叶城,以金山道行军副大总管、伊丽道行军总管李知十暂领安西大都护职,以金山道行军副大总管、双河道行军总管唐休璟暂领北庭大都护职,令原安西都护王方翼押送被我方俘虏的西突厥头人回京。
也在同一天,李贤发布诏命,立太子妃房氏为皇后,嫡长子李光顺为太子。
在朝李贤正式即位的第一天朝会上,宣布的一些人员的任命:以武承嗣为秘书监,以守侍中裴行俭兼领兵部尚书职,免去刘逸的守兵部尚书职位,以刘逸为检校左千牛卫大将军兼右羽林军将军职,以丘神勣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武三思兼领右金吾卫大将军,花大智、杨玄俭为右金吾卫将军,李景嘉、李孝逸为左金吾卫将军…李治驾崩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上,新即位的皇帝李贤紧绷着脸,没有一点表情,在宦官宣读完了这份人员的任命后,李贤站起身,走到殿上台阶前,看着殿下的诸臣道:“父皇驾崩,朕甚是忧伤…朕新即位,朝中诸事繁杂,朕不能一一处理,以后,凡事皆可以直接呈于皇太后,朝中诸事皆以皇太后的旨意为准,今后诸位爱卿有何奏议,可以一并交给皇太后过目,不需要交给朕…父皇在世时候,对朕甚是疼爱,朕还想在父皇灵前尽孝,以谢父皇的钟爱…”
听李贤如此说,殿中大臣无不大惊失色,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马上站出来,满脸激愤地奏道:“先皇驾崩,如今陛下的孝期已过,新君已经可以正式开始处理国事,朝中诸事当以陛下的旨意为准,如何能凡事都请于皇太后呢?先皇在位时候,身体一直欠佳,一些朝事无法亲自处理,这才委托皇太后处理,如今陛下年轻,身体无恙,理应勤于朝事,不可荒废,陛下以为先皇守灵推托朝事,实是大不孝,若先皇有知,定会责骂陛下的…”
张大安说完,薛元超也马上站了出来,“陛下守灵期间,朝事委以皇太后,于情于理皆可理解,但如今陛下已经除孝,应当履行新君之责,皇太后也应该将朝事处理权交还给陛下,不可因陛下回崩之故而坏了礼数…如今我大唐内忧外患四起,正是需要陛下勤政处理的时候,臣等还请陛下收回刚刚此话…”
薛元超话刚说完,裴炎站了出来,“皇太后、陛下,先皇遗诏中有嘱,军国大事如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陛下新上位,诸多朝事定是不甚明白,如何处置也需要皇太后的指导,因此臣以为,即使如今陛下已经除孝,可以亲理国事,但诸事还是问取于皇太后为好,待陛下能亲自处理朝事了,朝事的处理权再交还于陛下,臣觉得如此于国于家皆非常有利…”
裴炎此话一出,殿中瞬间哗然,张大安马上站出来指责裴炎此话有阿谀奉迎之意,如今的陛下在当太子的时候,已经数次行监国务,处理朝事让朝臣们甚是敬佩,如何会对朝事不明白…就在张大安慷慨陈词的时候,众臣却看到了坐于帘后的武则天起身,拂袖而去。
看到武则天这样不顾自己的脸面而去,已经坐回到御座上的李贤面色铁青,有点咬牙切齿地说道:“诸位爱卿,此事还是按朕刚刚所说执行,不必再议,散朝…”
李贤说完,不顾一些大臣的喊奏,起身离开发宣政殿!
看到朝堂上发生这样让人惊异的事,有些吃惊的刘逸也在感慨,虽然如今是李贤当皇帝,但历史还是有些惊人的相似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