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居殿到宣政殿路程并不远,辇车行了一会,即到宣政殿,千牛卫其他的值守人员也已经在殿内及殿外站好列,与刘逸他们这些随行的千牛卫军士一道做好护卫。
此时天已经大亮了,文武百官早就在宣政殿内等候了,殿内两侧也有其他诸卫人员值列。
唐休璟与另外那名郭姓中郎将先一步跑下辇车,各带着刚刚去迎接的这十二人快步跑进宣政殿,进殿后分列在御座两侧。随后唐休璟与另外那名郭姓中郎将跑到御座下站定,面向百官左右分立,一手握刀柄一手叉腰,样子非常的英武,刘逸等那些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分列在这两名中郎将的各右侧,百官的外侧。
站在殿上的司礼宦官扯开喉咙喊了:“天皇陛下、天后娘娘驾到,文武百官早朝…”
此时含元展前两侧的钟鼓楼上的钟鼓也开始鸣响,原本跟随在千牛卫军士后面那些执着羽葆、旌帜、宇盖的宫内人员,也鱼贯进殿,分别在御座两侧,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一起行礼。
这时李治与武则天才迈着不急不慢的步子走进殿来,李治在御座上就座,武则天侧坐在一珠帘后面的位置上。
“众爱卿平身!”李治在坐定后,挥手朝殿内拜伏的百官伸手示意道。
“谢天皇陛下、天后娘娘!”众臣唱喏后起身。
站在殿侧的刘逸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这一切,他也感觉到无数的目光朝他看过来,这些人的目光中大多都是惊异,刘逸也明白朝臣们惊异的原因,那就是他这个戴孝从军的人,为何会出现在朝堂上,位于值守的千牛卫军士之列中。
不过朝堂上能参加朝会的这些官员都不是泛泛之辈,他们自是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选入千牛卫当中,刘逸这个父亲新丧的人,若不是皇帝或者皇后亲允,哪里有可能进入千牛卫,且在朝会时候值守。
朝堂上一片寂静,李治的声音响起来:“众位爱卿,今曰朝会,朕先要说一件事,再过五曰,朕和皇后将驾幸东都,留太子在京师监国,太子何在?”
随着李治的声音,一名身着黄袍衫的英俊小伙子走到御座前,对着李治行了一大礼:“父皇和母后将国事托于儿臣,儿臣一定勤于职守,为父皇与母后分忧,不敢有任何懈怠!”
“太子,朕与你母后不在京师时候,你要多听留守大臣的意见…”李治开始吩咐自己的儿子要注意的事。
刘逸注视着李贤,心内思绪又起。
这个李贤,就是那个刘逸后世时候去乾陵旅游时候曾经去参观过他墓地,被称之为章怀太子的人,看模样,人长的真不是一般的英俊,举止颇为优雅,气度也是不凡,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看着舒服的人。
刘逸也大概地记着那个“章怀太子墓”的介绍,介绍里说,李贤年少时容止端雅,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聪慧非常,因此深得高宗李治的喜爱,但也因此被其生母武则天所忌,有一天,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李治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李贤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最终惨死在流放地。
据那里的导游讲解,其实大部的人都明白,所谓谋反罪,当然是莫须有的,李贤遭此难,只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是大唐帝国最合格的接班人,在几次监国时候表现出不一般的治国能力,得到众臣的拥护,也正是因为其优秀,招致其有野心的母亲武则天忌恨,最终被迫害致死。
看着殿上这个年龄约二十来岁,举止谈吐皆不凡的年轻太子,刘逸莫名的有些替他感到悲哀,生为武则天的儿子,这是不幸,太优秀了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像李显、李旦等其他几个无能些的皇子,虽然也曾遭到一定的磨难,但却免于身死。
不知这是作为皇子的他们的悲哀,还是大唐的悲哀。
刘逸收回了眼神,不露痕迹地往周围望望,想看看帘后武则天的神态,只可惜,武则天的面容被帘幕遮住了,看不清样子。
刘逸却在这一转眼间看到了一道特别的眼神在朝这边张望,那是御座外侧被一块布帘所遮的地方,刘逸略转头看看,发觉那是站在朝堂外侧帏幕后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所站位置刘逸和边上另一名备身左右能看到,朝堂上的大臣都是看不到的,不过上官婉儿并不是在看他,而是在注意着站在殿上的李贤。
刘逸心中一动,不成这位才女喜欢上这位英俊的太子在,而如此张望?
还有,作为武则天的女官,刘逸后世偶然间看到的电视上,上官婉儿都是站在武则天身侧的,为何如今不是这样?
刘逸不自觉地又朝上官婉儿看了两眼,上官婉儿似乎也感觉到了刘逸的眼神,朝他看了过来,眼神中似有一些迷茫的样子,刘逸装作没在意,把斜过去的眼神再次转回朝堂上。
刘逸却感觉到随后上官婉儿的眼神大部时间都在注视着自己了,偶尔间才瞟向其他地方,此时李治已经在宣布留守长安的官员,刘逸也是用心听着,懒得去理会她。
“接下来朕将宣布留辅太子监国的人!”李治吩咐了一番事后,开始说今曰朝会的重头事儿。
李治随即宣布:以守中书令薛元超,改任侍中的赦处俊,尚书左仆射刘仁轨,户部尚书崔知悌等高官留守京师,共辅太子监国,其他诸臣皆随御驾,幸东都洛阳。
李贤再次谢恩,其他被点到名字的重臣也都先后出列,向皇帝及坐在帘后的皇后表示一定兢兢业业,且太子打理好国事。
皇帝御驾将幸东都,留太子监国,今曰朝会中的第一大事处理完毕,接着李治宣布今曰朝会中的第二件事。
“上一年,中书令李敬玄行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职,举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结果兵败,折损兵马八万余人,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刘审礼被俘,不愿降服于吐蕃,最终身死,如今案情已经基本审查清楚,今曰朕就想听听,如何处置此事?对李敬玄如何定罪!”李治不紧不慢地说出了朝会中要议的第二件事。
一点都没提防的刘逸在听了李治这番说后,心在猛烈地收缩着…
;
此时天已经大亮了,文武百官早就在宣政殿内等候了,殿内两侧也有其他诸卫人员值列。
唐休璟与另外那名郭姓中郎将先一步跑下辇车,各带着刚刚去迎接的这十二人快步跑进宣政殿,进殿后分列在御座两侧。随后唐休璟与另外那名郭姓中郎将跑到御座下站定,面向百官左右分立,一手握刀柄一手叉腰,样子非常的英武,刘逸等那些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分列在这两名中郎将的各右侧,百官的外侧。
站在殿上的司礼宦官扯开喉咙喊了:“天皇陛下、天后娘娘驾到,文武百官早朝…”
此时含元展前两侧的钟鼓楼上的钟鼓也开始鸣响,原本跟随在千牛卫军士后面那些执着羽葆、旌帜、宇盖的宫内人员,也鱼贯进殿,分别在御座两侧,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一起行礼。
这时李治与武则天才迈着不急不慢的步子走进殿来,李治在御座上就座,武则天侧坐在一珠帘后面的位置上。
“众爱卿平身!”李治在坐定后,挥手朝殿内拜伏的百官伸手示意道。
“谢天皇陛下、天后娘娘!”众臣唱喏后起身。
站在殿侧的刘逸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这一切,他也感觉到无数的目光朝他看过来,这些人的目光中大多都是惊异,刘逸也明白朝臣们惊异的原因,那就是他这个戴孝从军的人,为何会出现在朝堂上,位于值守的千牛卫军士之列中。
不过朝堂上能参加朝会的这些官员都不是泛泛之辈,他们自是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选入千牛卫当中,刘逸这个父亲新丧的人,若不是皇帝或者皇后亲允,哪里有可能进入千牛卫,且在朝会时候值守。
朝堂上一片寂静,李治的声音响起来:“众位爱卿,今曰朝会,朕先要说一件事,再过五曰,朕和皇后将驾幸东都,留太子在京师监国,太子何在?”
随着李治的声音,一名身着黄袍衫的英俊小伙子走到御座前,对着李治行了一大礼:“父皇和母后将国事托于儿臣,儿臣一定勤于职守,为父皇与母后分忧,不敢有任何懈怠!”
“太子,朕与你母后不在京师时候,你要多听留守大臣的意见…”李治开始吩咐自己的儿子要注意的事。
刘逸注视着李贤,心内思绪又起。
这个李贤,就是那个刘逸后世时候去乾陵旅游时候曾经去参观过他墓地,被称之为章怀太子的人,看模样,人长的真不是一般的英俊,举止颇为优雅,气度也是不凡,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看着舒服的人。
刘逸也大概地记着那个“章怀太子墓”的介绍,介绍里说,李贤年少时容止端雅,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聪慧非常,因此深得高宗李治的喜爱,但也因此被其生母武则天所忌,有一天,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李治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李贤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最终惨死在流放地。
据那里的导游讲解,其实大部的人都明白,所谓谋反罪,当然是莫须有的,李贤遭此难,只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是大唐帝国最合格的接班人,在几次监国时候表现出不一般的治国能力,得到众臣的拥护,也正是因为其优秀,招致其有野心的母亲武则天忌恨,最终被迫害致死。
看着殿上这个年龄约二十来岁,举止谈吐皆不凡的年轻太子,刘逸莫名的有些替他感到悲哀,生为武则天的儿子,这是不幸,太优秀了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像李显、李旦等其他几个无能些的皇子,虽然也曾遭到一定的磨难,但却免于身死。
不知这是作为皇子的他们的悲哀,还是大唐的悲哀。
刘逸收回了眼神,不露痕迹地往周围望望,想看看帘后武则天的神态,只可惜,武则天的面容被帘幕遮住了,看不清样子。
刘逸却在这一转眼间看到了一道特别的眼神在朝这边张望,那是御座外侧被一块布帘所遮的地方,刘逸略转头看看,发觉那是站在朝堂外侧帏幕后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所站位置刘逸和边上另一名备身左右能看到,朝堂上的大臣都是看不到的,不过上官婉儿并不是在看他,而是在注意着站在殿上的李贤。
刘逸心中一动,不成这位才女喜欢上这位英俊的太子在,而如此张望?
还有,作为武则天的女官,刘逸后世偶然间看到的电视上,上官婉儿都是站在武则天身侧的,为何如今不是这样?
刘逸不自觉地又朝上官婉儿看了两眼,上官婉儿似乎也感觉到了刘逸的眼神,朝他看了过来,眼神中似有一些迷茫的样子,刘逸装作没在意,把斜过去的眼神再次转回朝堂上。
刘逸却感觉到随后上官婉儿的眼神大部时间都在注视着自己了,偶尔间才瞟向其他地方,此时李治已经在宣布留守长安的官员,刘逸也是用心听着,懒得去理会她。
“接下来朕将宣布留辅太子监国的人!”李治吩咐了一番事后,开始说今曰朝会的重头事儿。
李治随即宣布:以守中书令薛元超,改任侍中的赦处俊,尚书左仆射刘仁轨,户部尚书崔知悌等高官留守京师,共辅太子监国,其他诸臣皆随御驾,幸东都洛阳。
李贤再次谢恩,其他被点到名字的重臣也都先后出列,向皇帝及坐在帘后的皇后表示一定兢兢业业,且太子打理好国事。
皇帝御驾将幸东都,留太子监国,今曰朝会中的第一大事处理完毕,接着李治宣布今曰朝会中的第二件事。
“上一年,中书令李敬玄行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职,举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结果兵败,折损兵马八万余人,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刘审礼被俘,不愿降服于吐蕃,最终身死,如今案情已经基本审查清楚,今曰朕就想听听,如何处置此事?对李敬玄如何定罪!”李治不紧不慢地说出了朝会中要议的第二件事。
一点都没提防的刘逸在听了李治这番说后,心在猛烈地收缩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