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驾崩的消息一宣布,宫中顿时哭声一片,李显和李旦呼天抢地地大哭,声音至少有上百分贝,武则天更是哭的不成人形,全靠武团儿等几名宫女搀扶着,不然人都瘫在地上了。◇↓,
其他大臣也跟着抹眼泪或者痛哭,没有悲意的也努力让自己悲伤。站在大臣队列后面的李晨,也低着头,拼命擦着眼睛,努力把自己的眼睛擦红。好些人也和李晨一样,拼命擦自己的眼睛。
宫内候命的宫人早就为李治驾崩的事准备了,在太医宣布李治驾崩后,他们以很快的速度将白色的帏幔拉上,灵堂也马上就布置了起来。已经换了孝衣的宫人,没发出一点声音地为跪在殿内的诸人披麻戴孝。因为早就预料到这些天皇帝将驾崩,在武则天的秘密吩咐下,李治的身后事一个月前就在悄悄准备了,宣布李治殡天后,宫内也没有慌乱。皇帝驾崩的事,都是有章可循的。
戴孝完毕,候在殿外的所有官员按等级高低排列进来,全都跪在李治的灵前。
由宫人换上整齐寿衣,清理好遗容的李治的遗体,也就在众臣的注视下,放入灵柩内,只是棺盖不曾盖上。众臣全都跪伏在地,号啕大哭,长安殿内到一片哀伤。
这时候,大明宫钟鼓楼内凄惨的钟鼓声开始响起来,接着太极宫内各钟鼓楼也同时敲响了丧钟,随即全城的钟鼓声都鸣响了,向宫内外宣布皇帝的驾崩。这一切,都是按武则天的意思办,所有宗室及官员都被召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也没必要隐瞒了,当然也是隐瞒不住。
皇帝驾崩后的事。也是有祖制可循。皇帝病逝后,停灵七天即下葬,而新皇将在先皇的灵柩前即位,这一切全因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前的遗训:“属纩之後,七日便殡,丘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当年的李世民,也只停灵七天就下葬昭陵,而身为太子的李治,即是在李世民的灵前即位为帝,成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李治驾崩后依然如此。礼部官员宣布将大办皇帝的丧事,停灵七天后葬于乾陵,再就由宦官捧出李治的遗诏,准备当众宣读,并按遗嘱的吩咐册立新皇。
当年李世民病逝前神智还清醒,有遗诏立下来,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治,令长孙无忌、禇遂良等几位顾命大臣辅佐。这些情况朝中大臣都知道。而李治因为一直生病,大臣们也因为武则天的阻止。很难见到皇帝,皇帝的遗诏是如何书写的,是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谁也没办法断定。
在众臣的等待中,伏地哭泣的武则天在武团儿等几位侍女的搀扶下起了身,面对众臣而立。
武则天脸上的泪痕依然在,但表情却变得很严肃。悲痛中还有一丝决然。
“诸位爱卿,皇帝驾崩,本宫甚是哀痛,恨不能随陛下而去,”武则天以她那低沉但又坚定有力的声音说道:“然。陛下病重时交付本宫以事,临终前更是挂念太子年少,放心不下朝事,要本宫继续代为处理国事,本宫不敢有负陛下所托。陛下所托之事,俱在遗诏中有写,今日就在陛下的灵前,宣读遗诏,并立新皇即位吧。”
听了武则天的吩咐,候在一边的司礼宦官,展开手中的遗诏,大声宣读:“……皇太子显,握哀履已,敦敏徇齐,早著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成……皇太子可於枢前即位,其服纪轻重,家依汉制,以日易月,於事为家,园陵制度,各从节俭!”
皇帝的传位诏书可是有章可循的,真假大臣们听了基本就会有数,当然大臣们更关心的是传位于何人。如何传位于太子李显,那事情基本无误,要是传位于相王李旦,那可能有武则天做了手脚。如今听遗诏中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显,众臣都松了口气,这样就少了些波折和争斗。
上次众臣逼宫,逼迫武则天将权力交给李显,许多人认为李显太子位将不保,皇位也与他无缘,生怕朝中又惹起大风波,一些人因此受到牵连。如今情况看,这些担心都不必有了。
传位于皇太子,在皇帝灵前即位这都是李世民定好的制度,众臣并没太多奇怪,不过司礼宦官最后念出的一句话,却是让不少人吃惊:“凡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不过裴行俭、李敬玄、薛元超、狄仁杰等大臣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吩咐,因此也没意外。一些大臣虽然不满李治死后武则天继续插手朝政,但这也是必然的事,对权势非常热衷的武则天如果不这样做,那也不是武则天了。只不过很多人心里叹气,新皇即位后,一切还是面前的皇后,马上就成为太后的武则天负责,朝堂上的情况肯定会起大的变化。
与武则天亲近的人肯定受到重用,那些对她不满的人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朝堂。权力什么时候会归到新皇头上,李显何时能亲政,谁也不知道。李显亲政后,武则天的势力会如何消除,又是一个大难题,到时有血雨腥风那是很可能的事。
司礼宦官还在继续宣读遗诏:“诸王加封食邑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各加一阶,三品以下赐爵一级,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内卫军务与战事,一并停止,并大赦天下……”
司礼宦官宣读完李治的遗诏,即退到一边。而武则天则傲然而立,面对诸臣,脸上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气势。而依司礼宦官吩咐走上前的李显,则是一副拘谨的样子,显得放不开手脚。
李显走上前,再向李治的遗体恭敬地行了礼后,面对众臣而站。
也就在司礼宦官的摆布下,颤颤歪歪地走到众臣面前的李显,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行了加冕礼,即位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未完待续。。)
其他大臣也跟着抹眼泪或者痛哭,没有悲意的也努力让自己悲伤。站在大臣队列后面的李晨,也低着头,拼命擦着眼睛,努力把自己的眼睛擦红。好些人也和李晨一样,拼命擦自己的眼睛。
宫内候命的宫人早就为李治驾崩的事准备了,在太医宣布李治驾崩后,他们以很快的速度将白色的帏幔拉上,灵堂也马上就布置了起来。已经换了孝衣的宫人,没发出一点声音地为跪在殿内的诸人披麻戴孝。因为早就预料到这些天皇帝将驾崩,在武则天的秘密吩咐下,李治的身后事一个月前就在悄悄准备了,宣布李治殡天后,宫内也没有慌乱。皇帝驾崩的事,都是有章可循的。
戴孝完毕,候在殿外的所有官员按等级高低排列进来,全都跪在李治的灵前。
由宫人换上整齐寿衣,清理好遗容的李治的遗体,也就在众臣的注视下,放入灵柩内,只是棺盖不曾盖上。众臣全都跪伏在地,号啕大哭,长安殿内到一片哀伤。
这时候,大明宫钟鼓楼内凄惨的钟鼓声开始响起来,接着太极宫内各钟鼓楼也同时敲响了丧钟,随即全城的钟鼓声都鸣响了,向宫内外宣布皇帝的驾崩。这一切,都是按武则天的意思办,所有宗室及官员都被召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也没必要隐瞒了,当然也是隐瞒不住。
皇帝驾崩后的事。也是有祖制可循。皇帝病逝后,停灵七天即下葬,而新皇将在先皇的灵柩前即位,这一切全因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前的遗训:“属纩之後,七日便殡,丘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当年的李世民,也只停灵七天就下葬昭陵,而身为太子的李治,即是在李世民的灵前即位为帝,成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李治驾崩后依然如此。礼部官员宣布将大办皇帝的丧事,停灵七天后葬于乾陵,再就由宦官捧出李治的遗诏,准备当众宣读,并按遗嘱的吩咐册立新皇。
当年李世民病逝前神智还清醒,有遗诏立下来,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治,令长孙无忌、禇遂良等几位顾命大臣辅佐。这些情况朝中大臣都知道。而李治因为一直生病,大臣们也因为武则天的阻止。很难见到皇帝,皇帝的遗诏是如何书写的,是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谁也没办法断定。
在众臣的等待中,伏地哭泣的武则天在武团儿等几位侍女的搀扶下起了身,面对众臣而立。
武则天脸上的泪痕依然在,但表情却变得很严肃。悲痛中还有一丝决然。
“诸位爱卿,皇帝驾崩,本宫甚是哀痛,恨不能随陛下而去,”武则天以她那低沉但又坚定有力的声音说道:“然。陛下病重时交付本宫以事,临终前更是挂念太子年少,放心不下朝事,要本宫继续代为处理国事,本宫不敢有负陛下所托。陛下所托之事,俱在遗诏中有写,今日就在陛下的灵前,宣读遗诏,并立新皇即位吧。”
听了武则天的吩咐,候在一边的司礼宦官,展开手中的遗诏,大声宣读:“……皇太子显,握哀履已,敦敏徇齐,早著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成……皇太子可於枢前即位,其服纪轻重,家依汉制,以日易月,於事为家,园陵制度,各从节俭!”
皇帝的传位诏书可是有章可循的,真假大臣们听了基本就会有数,当然大臣们更关心的是传位于何人。如何传位于太子李显,那事情基本无误,要是传位于相王李旦,那可能有武则天做了手脚。如今听遗诏中宣布传位于太子李显,众臣都松了口气,这样就少了些波折和争斗。
上次众臣逼宫,逼迫武则天将权力交给李显,许多人认为李显太子位将不保,皇位也与他无缘,生怕朝中又惹起大风波,一些人因此受到牵连。如今情况看,这些担心都不必有了。
传位于皇太子,在皇帝灵前即位这都是李世民定好的制度,众臣并没太多奇怪,不过司礼宦官最后念出的一句话,却是让不少人吃惊:“凡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不过裴行俭、李敬玄、薛元超、狄仁杰等大臣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吩咐,因此也没意外。一些大臣虽然不满李治死后武则天继续插手朝政,但这也是必然的事,对权势非常热衷的武则天如果不这样做,那也不是武则天了。只不过很多人心里叹气,新皇即位后,一切还是面前的皇后,马上就成为太后的武则天负责,朝堂上的情况肯定会起大的变化。
与武则天亲近的人肯定受到重用,那些对她不满的人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朝堂。权力什么时候会归到新皇头上,李显何时能亲政,谁也不知道。李显亲政后,武则天的势力会如何消除,又是一个大难题,到时有血雨腥风那是很可能的事。
司礼宦官还在继续宣读遗诏:“诸王加封食邑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各加一阶,三品以下赐爵一级,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内卫军务与战事,一并停止,并大赦天下……”
司礼宦官宣读完李治的遗诏,即退到一边。而武则天则傲然而立,面对诸臣,脸上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气势。而依司礼宦官吩咐走上前的李显,则是一副拘谨的样子,显得放不开手脚。
李显走上前,再向李治的遗体恭敬地行了礼后,面对众臣而站。
也就在司礼宦官的摆布下,颤颤歪歪地走到众臣面前的李显,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行了加冕礼,即位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