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
徐兴夏一行人,拉着鞑子的战马和尸首,回到威镇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了。别看晚上可能有宴会,饭菜可能有鱼有肉,可以大吃一顿,中午饭却是不管的。因此,牛角墩的每个士卒,都拿出黑乎乎的窝窝头,自己就着生水解决了。
距离威镇堡还有三四里的时候,就有迫不及待的军户,前来迎接了。他们大多数是一些年轻的军户,基本上都是军余、余丁之类的。明代的卫所制,每个军户家庭,只有一个男丁正式服役,可以领取粮饷,这个人叫做正军。
但是,这个家庭的其他男丁,并不能离开卫所,从事其他的职业。他们同样纳入卫所制的战备力量,被称为军余、余丁,顾名思义,就是正军的替补。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预备役。如果正军出现问题,就由军余或余丁补上。在必要的时候,军余或余丁,也会被军官们征调,直接上战场。
比如说徐兴夏,他原来就是军余。在老爹受伤以后,才转为正军。他转为正军以后,徐煦冬就成了军余。如果徐兴夏不幸遇难,那么,徐煦冬在满十五岁以后,就要被补入正军里面。反正,只要家里的男丁没有死绝,就必须补上正军的空缺。如果徐煦冬也死了,那就没有人可以补了。
认真说起来,在威镇堡,余丁的数量,相当不少。多的不敢说,三四百人绝对是有的。古时候没有什么夜间娱乐,天黑以后,夫妻就基本上床了。只要有精力,一般都会搞些最原始的娱乐活动。那时候的风俗,都是讲究丁财两旺的,家里的男丁是越多越好。因此,一般的家庭,都会有七八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徐家和刘家的孩子,都已经算少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穷,生下来没有保住,都夭折了。徐兴夏的上面,就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也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可惜,都没有保住。如果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保住的话,徐家绝对是好大的一家子,光是男丁就有五六个。
以前,大部分的军余,对于转为正军,可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感。正军的钱粮本来就不多,还总是被拖欠,又有被鞑靼骑兵射杀的危险。与其去做正军,还不如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呢。当佃户起码还能吃饱一点。这就是很多军户逃亡的基本原因。宁愿去当佃户,都不愿意转为正军。
但是,徐兴夏的出现,让部分的军余,开始感觉,或许,做正军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有机会,能杀一两个鞑子,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了。毕竟,给人做佃户,除了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之外,别的就不要指望了。做正军,起码有升官发财的希望。
当然,做正军的风险,还是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到鞑靼骑兵了。但是,就算不做正军,也是有可能和鞑靼骑兵遭遇的。与其手无寸铁的屈辱的死在鞑子的箭下,还不如拿起武器,和鞑子对抗一番。说不定还有惊喜出现呢。
军余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和徐兴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部分的军余,都知道徐兴夏以前是什么角色。以徐兴夏的本事,都能杀七个鞑子,还包括一个鞑子的百夫长在内,以他们的本事,战绩总应该不会很差吧?
在军余们羡慕徐兴夏的同时,徐兴夏也在打量那些军余。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徐兴夏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年轻人,都拉到自己的麾下来。威镇堡并不缺少兵源,这是肯定的。所里、卫里、镇里,都不缺少兵源,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宁夏镇的卫所,却总是无法补充满编。
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原来的卫所架构,很不合理,每户只能出一个人成为正军,浪费了大量的兵源。并且,由于规定每户家庭,都必须出一个人,这导致有些根本不合格的兵员,也被编入了正军。相反的,一些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军余,却被排除在了正军之外。
显然,他徐兴夏想要获得一支素质比较好的队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规定。他需要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召集到队伍里面来,而不管每个军户家庭,是否已经有人是正军,是否一个正军都没有。嗯,这已经有点像是招募方式了。
……
“来了!”
“来了!”
“来了!”
忽然间,前面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徐兴夏抬头一看,发现队伍已经回到了威镇堡。在威镇堡的外面,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徐兴夏随便扫一眼,只看到黑压压的人头,怕是有一千多人。老人妇女孩子都有。看来,威镇堡的民众,都倾巢而出,前来欢迎有功之臣凯旋了。
的确,威镇堡的民众,都倾巢而出了。他们都在着急的等待着,那些杀死鞑子的人,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那些有功之臣的父母,更是在着急的等待着。刘小椿虽然信誓旦旦的表示,牛角墩的守卒里面,并没有谁受伤,只有一个叫做刘金彪的士卒不幸战死了。可是,做父母的,又哪里能够完全放心?
徐福庆也被自己的邻居背着,出现在欢迎的人群里面。至于徐兴夏的母亲王氏,则是静悄悄的去了城隍庙,给自己的儿子感谢佛祖保佑去了。徐煦冬抱着自己的妹妹,在城楼上霸占了一个最佳的位置,居高临下的等待自己的哥哥回来。别的小孩子,都知道他们的哥哥立了大功,都很自觉的将最好的观赏位置让给他俩了。
徐福庆最先看到的,当然是千户所的各级官员。千户彭峰刚才就已经回来了,现在带队的,乃是副千户张秋庆。跟在他后面的,还有王守禄、罗定远等几个百户、镇抚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些不认识的百户、镇抚之类的,足足有二三十人。
看到热烈的欢迎的人群,千户所的各级官员,都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感觉从来没有这样惬意过。在宁夏镇的历史上,好像还没有这样辉煌的战绩呢。自己只有一个人战死,却杀了二十三个鞑靼骑兵。这样的战绩,报告到了卫里、镇里、朝廷里,肯定是要受到连番的嘉奖的。说不定,朝廷还会派人下来视察呢。
徐老爹、徐煦冬和妞妞,都睁大了眼睛,在人群里面寻找徐兴夏的影子。片刻之后,他们在千户所各级官员的背后,找到了徐兴夏的身影。没错,的确是徐兴夏。他们最熟悉的大儿子或者是大哥哥。徐兴夏的后面,走着七匹战马,每匹战马的上面,都横着一个鞑靼骑兵的尸首。果然是杀了七个的鞑子!
远远的,徐兴夏也看到了自己的老爹。背着徐福庆的,乃是徐家的一个邻居,叫做刘大脑袋的。刘大脑袋的名字,徐兴夏也不知道,反正知道此人有点迷糊,做事不太靠谱。他的儿子刘闯,就在牛角墩服役。这个刘闯,在徐兴夏的眼里看来,其实是个好苗子,问题是得不到高手的指导,只能暂时埋没了。
在人群的簇拥下,徐兴夏等人,在人群的欢呼中走过。这时候的徐兴夏,根本没有和老爹说话的机会。他只能是和自己的老爹,打一个手势,就被人群簇拥得向千户宅的方向去了。嗯,准确来说,应该是副千户宅。威镇堡最大最好的住宅,就是副千户张秋庆家。晚上的庆功宴会,就在这里举行。
牛角墩的所有士卒,都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来了。但是,到副千户宅去,就只有徐兴夏和陈海作为代表了。这是肯定的。明军内部的等级制度很森严,轻易不能逾越。虽然他们立下了一些战功,获得了奖赏,但是,想和上司一起吃饭喝酒,还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徐兴夏的战功太过突出,晚上的宴会,也不会有他的份。
“卫指挥使邓大人到!”
忽然间,有人尖锐的高声叫起来。
周围的人群,顿时又一阵骚动。正在前行的徐兴夏一行人,急忙停止脚步。张秋庆等军官,急忙向堡门的方向走过去。正在副千户宅休息的彭峰,也急急忙忙的出来,翻身上马,向堡门的方向跑过去,迎接卫指挥使邓如柏。
卫指挥使居然亲自来了?天啊,这个徐兴夏,这次可是面子大了啊!不少的军户,都在暗暗的羡慕。对于威镇堡的军户们来说,千户就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卫指挥使,和他们根本就不挨边。没想到,连卫指挥使都亲自来了啊!能够和卫指挥使大人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荣耀,不知道前世得修多少的道行。
“哒哒哒!”
果然,随着连串的马蹄声,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到来了。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纷纷向堡门的方向涌过去。这些骑兵,果然是宁夏前卫的,数量足足有两百多。清一色的暗红色齐腰甲,清一色的暗青色蟒纹曳撒,清一色的腰刀,外表还是相当威武的。他们的战马,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倒也清爽。
【求收藏~~~求推荐~~~】
徐兴夏一行人,拉着鞑子的战马和尸首,回到威镇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了。别看晚上可能有宴会,饭菜可能有鱼有肉,可以大吃一顿,中午饭却是不管的。因此,牛角墩的每个士卒,都拿出黑乎乎的窝窝头,自己就着生水解决了。
距离威镇堡还有三四里的时候,就有迫不及待的军户,前来迎接了。他们大多数是一些年轻的军户,基本上都是军余、余丁之类的。明代的卫所制,每个军户家庭,只有一个男丁正式服役,可以领取粮饷,这个人叫做正军。
但是,这个家庭的其他男丁,并不能离开卫所,从事其他的职业。他们同样纳入卫所制的战备力量,被称为军余、余丁,顾名思义,就是正军的替补。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预备役。如果正军出现问题,就由军余或余丁补上。在必要的时候,军余或余丁,也会被军官们征调,直接上战场。
比如说徐兴夏,他原来就是军余。在老爹受伤以后,才转为正军。他转为正军以后,徐煦冬就成了军余。如果徐兴夏不幸遇难,那么,徐煦冬在满十五岁以后,就要被补入正军里面。反正,只要家里的男丁没有死绝,就必须补上正军的空缺。如果徐煦冬也死了,那就没有人可以补了。
认真说起来,在威镇堡,余丁的数量,相当不少。多的不敢说,三四百人绝对是有的。古时候没有什么夜间娱乐,天黑以后,夫妻就基本上床了。只要有精力,一般都会搞些最原始的娱乐活动。那时候的风俗,都是讲究丁财两旺的,家里的男丁是越多越好。因此,一般的家庭,都会有七八个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几个。
徐家和刘家的孩子,都已经算少了。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穷,生下来没有保住,都夭折了。徐兴夏的上面,就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也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可惜,都没有保住。如果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保住的话,徐家绝对是好大的一家子,光是男丁就有五六个。
以前,大部分的军余,对于转为正军,可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感。正军的钱粮本来就不多,还总是被拖欠,又有被鞑靼骑兵射杀的危险。与其去做正军,还不如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呢。当佃户起码还能吃饱一点。这就是很多军户逃亡的基本原因。宁愿去当佃户,都不愿意转为正军。
但是,徐兴夏的出现,让部分的军余,开始感觉,或许,做正军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是有机会,能杀一两个鞑子,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了。毕竟,给人做佃户,除了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之外,别的就不要指望了。做正军,起码有升官发财的希望。
当然,做正军的风险,还是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到鞑靼骑兵了。但是,就算不做正军,也是有可能和鞑靼骑兵遭遇的。与其手无寸铁的屈辱的死在鞑子的箭下,还不如拿起武器,和鞑子对抗一番。说不定还有惊喜出现呢。
军余们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和徐兴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部分的军余,都知道徐兴夏以前是什么角色。以徐兴夏的本事,都能杀七个鞑子,还包括一个鞑子的百夫长在内,以他们的本事,战绩总应该不会很差吧?
在军余们羡慕徐兴夏的同时,徐兴夏也在打量那些军余。看到这么多的年轻人,徐兴夏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年轻人,都拉到自己的麾下来。威镇堡并不缺少兵源,这是肯定的。所里、卫里、镇里,都不缺少兵源,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宁夏镇的卫所,却总是无法补充满编。
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原来的卫所架构,很不合理,每户只能出一个人成为正军,浪费了大量的兵源。并且,由于规定每户家庭,都必须出一个人,这导致有些根本不合格的兵员,也被编入了正军。相反的,一些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军余,却被排除在了正军之外。
显然,他徐兴夏想要获得一支素质比较好的队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规定。他需要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召集到队伍里面来,而不管每个军户家庭,是否已经有人是正军,是否一个正军都没有。嗯,这已经有点像是招募方式了。
……
“来了!”
“来了!”
“来了!”
忽然间,前面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徐兴夏抬头一看,发现队伍已经回到了威镇堡。在威镇堡的外面,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徐兴夏随便扫一眼,只看到黑压压的人头,怕是有一千多人。老人妇女孩子都有。看来,威镇堡的民众,都倾巢而出,前来欢迎有功之臣凯旋了。
的确,威镇堡的民众,都倾巢而出了。他们都在着急的等待着,那些杀死鞑子的人,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那些有功之臣的父母,更是在着急的等待着。刘小椿虽然信誓旦旦的表示,牛角墩的守卒里面,并没有谁受伤,只有一个叫做刘金彪的士卒不幸战死了。可是,做父母的,又哪里能够完全放心?
徐福庆也被自己的邻居背着,出现在欢迎的人群里面。至于徐兴夏的母亲王氏,则是静悄悄的去了城隍庙,给自己的儿子感谢佛祖保佑去了。徐煦冬抱着自己的妹妹,在城楼上霸占了一个最佳的位置,居高临下的等待自己的哥哥回来。别的小孩子,都知道他们的哥哥立了大功,都很自觉的将最好的观赏位置让给他俩了。
徐福庆最先看到的,当然是千户所的各级官员。千户彭峰刚才就已经回来了,现在带队的,乃是副千户张秋庆。跟在他后面的,还有王守禄、罗定远等几个百户、镇抚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些不认识的百户、镇抚之类的,足足有二三十人。
看到热烈的欢迎的人群,千户所的各级官员,都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感觉从来没有这样惬意过。在宁夏镇的历史上,好像还没有这样辉煌的战绩呢。自己只有一个人战死,却杀了二十三个鞑靼骑兵。这样的战绩,报告到了卫里、镇里、朝廷里,肯定是要受到连番的嘉奖的。说不定,朝廷还会派人下来视察呢。
徐老爹、徐煦冬和妞妞,都睁大了眼睛,在人群里面寻找徐兴夏的影子。片刻之后,他们在千户所各级官员的背后,找到了徐兴夏的身影。没错,的确是徐兴夏。他们最熟悉的大儿子或者是大哥哥。徐兴夏的后面,走着七匹战马,每匹战马的上面,都横着一个鞑靼骑兵的尸首。果然是杀了七个的鞑子!
远远的,徐兴夏也看到了自己的老爹。背着徐福庆的,乃是徐家的一个邻居,叫做刘大脑袋的。刘大脑袋的名字,徐兴夏也不知道,反正知道此人有点迷糊,做事不太靠谱。他的儿子刘闯,就在牛角墩服役。这个刘闯,在徐兴夏的眼里看来,其实是个好苗子,问题是得不到高手的指导,只能暂时埋没了。
在人群的簇拥下,徐兴夏等人,在人群的欢呼中走过。这时候的徐兴夏,根本没有和老爹说话的机会。他只能是和自己的老爹,打一个手势,就被人群簇拥得向千户宅的方向去了。嗯,准确来说,应该是副千户宅。威镇堡最大最好的住宅,就是副千户张秋庆家。晚上的庆功宴会,就在这里举行。
牛角墩的所有士卒,都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来了。但是,到副千户宅去,就只有徐兴夏和陈海作为代表了。这是肯定的。明军内部的等级制度很森严,轻易不能逾越。虽然他们立下了一些战功,获得了奖赏,但是,想和上司一起吃饭喝酒,还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徐兴夏的战功太过突出,晚上的宴会,也不会有他的份。
“卫指挥使邓大人到!”
忽然间,有人尖锐的高声叫起来。
周围的人群,顿时又一阵骚动。正在前行的徐兴夏一行人,急忙停止脚步。张秋庆等军官,急忙向堡门的方向走过去。正在副千户宅休息的彭峰,也急急忙忙的出来,翻身上马,向堡门的方向跑过去,迎接卫指挥使邓如柏。
卫指挥使居然亲自来了?天啊,这个徐兴夏,这次可是面子大了啊!不少的军户,都在暗暗的羡慕。对于威镇堡的军户们来说,千户就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卫指挥使,和他们根本就不挨边。没想到,连卫指挥使都亲自来了啊!能够和卫指挥使大人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荣耀,不知道前世得修多少的道行。
“哒哒哒!”
果然,随着连串的马蹄声,一队盔甲鲜明的骑兵到来了。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纷纷向堡门的方向涌过去。这些骑兵,果然是宁夏前卫的,数量足足有两百多。清一色的暗红色齐腰甲,清一色的暗青色蟒纹曳撒,清一色的腰刀,外表还是相当威武的。他们的战马,基本上都是白色的,倒也清爽。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