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餐令从出发点来说无可厚非,灾荒之年本应勤俭节约节省粮食,即便是丰收之年,草民也认为该保持居安思危之心,积极屯粮备荒备战,此应为基本之国策才是。”
晏殊皱着眉道:“既如此,你为何却说此举是荒唐之举呢?哎,你呀,还是嫩了些。”
苏锦朝晏殊拱手一礼道:“晏大人,在下今日之言纯出于肺腑之中,无一丝一毫不敬之意,适才我见皇上喝的莲子百合汤中仅有莲子三两颗百合二三片,心中着实感动,圣意拳拳,纯为社稷着想,怎不令人敬重。”
赵祯面色稍霁,温言道:“朕受先皇之托,接手我大宋江山,万里沃土、千万子民需要朝廷来庇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些许果腹之苦倒也算不得什么。”
苏锦脸色感动,正色道:“皇上一片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了坏事。”
晏殊正待呵斥,赵祯伸手制止道:“让他说下去,朕不闻真言久矣。”
苏锦鞠躬以谢,同时对晏殊投去歉疚的目光道:“晏大人,在下并非拆你的台,大人既然举荐在下,皇上又问及此事,岂敢有所保留,今日便将腹中之语和盘托出,妥与不妥皇上和晏大人待听完在给草民评价处罚不迟。”
晏殊叹了口气,‘幽怨’的看着苏锦,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皇上,晏大人,草民所言之勤俭节约可不是这减餐令,民以食为天,自前朝李唐以来,一百多年过去,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一日三餐,哪怕是青菜豆腐、咸菜疙瘩只要能混的一肚子饭食便算是平安喜乐,如今忽然只允许吃两餐,习惯难改也就罢了,肚子饿可是实实在在的,别的不说,草民自打这减餐令下达之后,为了体谅朝廷疾苦,也每日只早晚两食,以前食饱穿暖,今日却时时饥饿,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嘴上不说心中也颇有怨言。”
赵祯和晏殊默然不语,他们其实也有同感,肚子吃不饱总让人有一种挫败感,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一般。
“草民是百姓,草民的感受相信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有,节俭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就在这张弛之间的‘度’上不太好把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矫枉过正,此番减餐令便是这二者的集合,既流于形式,也矫枉过正。”
赵祯探首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既然有法令要颁布,就要有配套的监督奖惩措施,还要有专人督促进行才是,这些都有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靠的便是自觉了,天下间有哪一件事情是靠自觉能完成的?人人向往桃花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谁见过么?陶潜的《桃花源记》最后还不是连路都找不到么?这说明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存在于缥缈之中,或说根本在现实中没有,然则皇上可以派人去看看外边,酒楼中依旧三餐开张,百姓家中依旧三餐伙食,即便是我那赶车的车夫也会在中午跑去街上买十几个包子回来吃个痛快,这样的减餐令还有什么意义?”
赵祯若有所思,问道:“朕之所以没有强制实行,是因为本来就不想强迫民意,这些朕是早就料到的。”
苏锦道:“皇上的意思我懂,省的一点是一点,只要能缓解哪怕是一丁点的危机也是好的;但是朝廷珍而重之的发布减餐令却又落得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有损皇上威信,有损朝廷威严么?”
赵祯道:“你的意思是要有配套的动作,不能自觉执行的便强制执行是么?”
苏锦摇头道:“非也,草民的意思是这减餐令应该废除掉。”
赵祯睁大眼睛道:“废除?万万不可,未到期限如何可废?此举同样有损朝廷威仪。”
苏锦道:“这便是我说的矫枉过正了,适才我说的是现象,现在草民给皇上说说减餐令的最大弊端在何处,这也是草民建议将这项诏令废除的主要原因。”
赵祯已经没法不听下去了,于是点头道:“坐下说,朕听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苏锦谢恩落座,继续道:“皇上,减餐令出来的时机实在是个败笔,若是寻常年月,皇上为弘扬节俭之风每年弄一个月的减餐活动,反倒效果会更新奇更好,但当此之时,却有些不妥。”
赵祯摇头道:“当此荒年,怎可说时机不好,正是恰当的时机才是。”
苏锦道:“皇上,莫怪草民直言,这时机绝对是最差的时机,弊端有二,试为皇上分析一二。”
赵祯微笑道:“你且说说看,错了也恕你无罪。”
苏锦道:“多谢皇上,小的弊端且不谈,大的弊端有二,此二弊端或可动摇社稷江山。”
晏殊实在忍不住道:“休得耸人听闻,这般夸大其词作甚。”
苏锦笑笑道:“晏大人勿恼,听在下说给您听,这两大弊端一则外患,二则内忧,内忧外患一起发作,形势不容乐观;所谓外患则是西北之战事,在下虽草民一介,但时时心系大宋荣辱,西北元昊军和我大军对峙四年,直到如今方战事稍息,双方将养生息各自待机而动,而皇上这减餐令一出无疑是在一触即发的平静中添了一把火。”
赵祯惊讶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皇上的诏书上是否是说颁布减餐令乃是为了提倡节俭之风?”
赵祯道:“正是。”
苏锦道:“连我都能猜出来是粮食空虚的托词,不知道贼首元昊是否能猜的出呢?”
赵祯恍然大悟,晏殊也听明白苏锦的意思了,减餐令一出明摆着告诉元昊,大宋缺粮了;大军无粮还谈什么打仗,元昊必然会借机猛攻,果然是外患要起了。
赵祯带着一丝侥幸道:“然则西北局势平稳,并未起什么大的战事啊。”
晏殊皱眉道:“皇上,元昊是在等时间啊,我若是元昊,必然等对手饥寒交困之时动手,怎么会这么急便动手呢?待到寒冬大雪,我又粮草不足之时,那才是最好的时机啊。”
赵祯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不能报侥幸的心理来揣度元昊不会揣摩出大宋缺粮之事,那是在赌博,一旦赌输了,局势必然大坏。
晏殊轻声道:“皇上先莫着急,我们还有时间,元昊军一时半会儿不会来侵犯,边关有韩范二人在,只要军粮充足,万事无虞。”
赵祯看着苏锦道:“内忧呢?你说的内忧是指什么?”
苏锦道:“皇上,内忧则是民变,减餐令不出,民心尚算平稳,因为即便是灾荒之年,朝廷也会赈济灾民,相信这都有先例,所以虽然饥寒,但不至于民变;但此令一处,等于告诉百姓官仓也并无多少粮食,百姓一旦绝望,那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譬如这次的扬州暴民生乱,本不该这么早便发生危机,偏偏便发生了,而且闹得沸沸扬扬,这不是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便能解决的,这种事就像荒原上的火苗,一旦燃起,星星之火,便可燎原,若不赶紧的想办法,内忧大于外患啊。”
赵祯一屁股坐进椅子里,脸上的颜色及其难看,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重大的决策如此失误,怎不叫他沮丧颓废,心忧如焚。
晏殊也浑身大汗,这事不是没考虑过,但是却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苏锦这么一点破,着实吓得他不轻。
“苏锦,依你看这扬州的事儿该如何处理才是?”
赵祯病急乱投医,已经忘了站在面前的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这样的国家大事问计于他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苏锦平静的道:“皇上,这事很简单,就一个字:粮。只要马上运粮去扬州,平抑市价,稳定粮食市场,变乱自消。”
赵祯摊手道:“处处缺粮,何来粮食赈济?”
苏锦笑道:“皇上,您难道忘了叫草民到京城来见驾是为了什么么?”
赵祯一拍额头,自嘲道:“关心则乱,瞧朕居然把叫你来的目的都忘了,你有何策应对?赶紧说说。”
晏殊皱着眉道:“既如此,你为何却说此举是荒唐之举呢?哎,你呀,还是嫩了些。”
苏锦朝晏殊拱手一礼道:“晏大人,在下今日之言纯出于肺腑之中,无一丝一毫不敬之意,适才我见皇上喝的莲子百合汤中仅有莲子三两颗百合二三片,心中着实感动,圣意拳拳,纯为社稷着想,怎不令人敬重。”
赵祯面色稍霁,温言道:“朕受先皇之托,接手我大宋江山,万里沃土、千万子民需要朝廷来庇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些许果腹之苦倒也算不得什么。”
苏锦脸色感动,正色道:“皇上一片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了坏事。”
晏殊正待呵斥,赵祯伸手制止道:“让他说下去,朕不闻真言久矣。”
苏锦鞠躬以谢,同时对晏殊投去歉疚的目光道:“晏大人,在下并非拆你的台,大人既然举荐在下,皇上又问及此事,岂敢有所保留,今日便将腹中之语和盘托出,妥与不妥皇上和晏大人待听完在给草民评价处罚不迟。”
晏殊叹了口气,‘幽怨’的看着苏锦,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皇上,晏大人,草民所言之勤俭节约可不是这减餐令,民以食为天,自前朝李唐以来,一百多年过去,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一日三餐,哪怕是青菜豆腐、咸菜疙瘩只要能混的一肚子饭食便算是平安喜乐,如今忽然只允许吃两餐,习惯难改也就罢了,肚子饿可是实实在在的,别的不说,草民自打这减餐令下达之后,为了体谅朝廷疾苦,也每日只早晚两食,以前食饱穿暖,今日却时时饥饿,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嘴上不说心中也颇有怨言。”
赵祯和晏殊默然不语,他们其实也有同感,肚子吃不饱总让人有一种挫败感,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一般。
“草民是百姓,草民的感受相信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有,节俭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就在这张弛之间的‘度’上不太好把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矫枉过正,此番减餐令便是这二者的集合,既流于形式,也矫枉过正。”
赵祯探首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既然有法令要颁布,就要有配套的监督奖惩措施,还要有专人督促进行才是,这些都有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靠的便是自觉了,天下间有哪一件事情是靠自觉能完成的?人人向往桃花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谁见过么?陶潜的《桃花源记》最后还不是连路都找不到么?这说明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存在于缥缈之中,或说根本在现实中没有,然则皇上可以派人去看看外边,酒楼中依旧三餐开张,百姓家中依旧三餐伙食,即便是我那赶车的车夫也会在中午跑去街上买十几个包子回来吃个痛快,这样的减餐令还有什么意义?”
赵祯若有所思,问道:“朕之所以没有强制实行,是因为本来就不想强迫民意,这些朕是早就料到的。”
苏锦道:“皇上的意思我懂,省的一点是一点,只要能缓解哪怕是一丁点的危机也是好的;但是朝廷珍而重之的发布减餐令却又落得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有损皇上威信,有损朝廷威严么?”
赵祯道:“你的意思是要有配套的动作,不能自觉执行的便强制执行是么?”
苏锦摇头道:“非也,草民的意思是这减餐令应该废除掉。”
赵祯睁大眼睛道:“废除?万万不可,未到期限如何可废?此举同样有损朝廷威仪。”
苏锦道:“这便是我说的矫枉过正了,适才我说的是现象,现在草民给皇上说说减餐令的最大弊端在何处,这也是草民建议将这项诏令废除的主要原因。”
赵祯已经没法不听下去了,于是点头道:“坐下说,朕听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苏锦谢恩落座,继续道:“皇上,减餐令出来的时机实在是个败笔,若是寻常年月,皇上为弘扬节俭之风每年弄一个月的减餐活动,反倒效果会更新奇更好,但当此之时,却有些不妥。”
赵祯摇头道:“当此荒年,怎可说时机不好,正是恰当的时机才是。”
苏锦道:“皇上,莫怪草民直言,这时机绝对是最差的时机,弊端有二,试为皇上分析一二。”
赵祯微笑道:“你且说说看,错了也恕你无罪。”
苏锦道:“多谢皇上,小的弊端且不谈,大的弊端有二,此二弊端或可动摇社稷江山。”
晏殊实在忍不住道:“休得耸人听闻,这般夸大其词作甚。”
苏锦笑笑道:“晏大人勿恼,听在下说给您听,这两大弊端一则外患,二则内忧,内忧外患一起发作,形势不容乐观;所谓外患则是西北之战事,在下虽草民一介,但时时心系大宋荣辱,西北元昊军和我大军对峙四年,直到如今方战事稍息,双方将养生息各自待机而动,而皇上这减餐令一出无疑是在一触即发的平静中添了一把火。”
赵祯惊讶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皇上的诏书上是否是说颁布减餐令乃是为了提倡节俭之风?”
赵祯道:“正是。”
苏锦道:“连我都能猜出来是粮食空虚的托词,不知道贼首元昊是否能猜的出呢?”
赵祯恍然大悟,晏殊也听明白苏锦的意思了,减餐令一出明摆着告诉元昊,大宋缺粮了;大军无粮还谈什么打仗,元昊必然会借机猛攻,果然是外患要起了。
赵祯带着一丝侥幸道:“然则西北局势平稳,并未起什么大的战事啊。”
晏殊皱眉道:“皇上,元昊是在等时间啊,我若是元昊,必然等对手饥寒交困之时动手,怎么会这么急便动手呢?待到寒冬大雪,我又粮草不足之时,那才是最好的时机啊。”
赵祯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不能报侥幸的心理来揣度元昊不会揣摩出大宋缺粮之事,那是在赌博,一旦赌输了,局势必然大坏。
晏殊轻声道:“皇上先莫着急,我们还有时间,元昊军一时半会儿不会来侵犯,边关有韩范二人在,只要军粮充足,万事无虞。”
赵祯看着苏锦道:“内忧呢?你说的内忧是指什么?”
苏锦道:“皇上,内忧则是民变,减餐令不出,民心尚算平稳,因为即便是灾荒之年,朝廷也会赈济灾民,相信这都有先例,所以虽然饥寒,但不至于民变;但此令一处,等于告诉百姓官仓也并无多少粮食,百姓一旦绝望,那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譬如这次的扬州暴民生乱,本不该这么早便发生危机,偏偏便发生了,而且闹得沸沸扬扬,这不是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便能解决的,这种事就像荒原上的火苗,一旦燃起,星星之火,便可燎原,若不赶紧的想办法,内忧大于外患啊。”
赵祯一屁股坐进椅子里,脸上的颜色及其难看,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重大的决策如此失误,怎不叫他沮丧颓废,心忧如焚。
晏殊也浑身大汗,这事不是没考虑过,但是却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苏锦这么一点破,着实吓得他不轻。
“苏锦,依你看这扬州的事儿该如何处理才是?”
赵祯病急乱投医,已经忘了站在面前的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这样的国家大事问计于他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苏锦平静的道:“皇上,这事很简单,就一个字:粮。只要马上运粮去扬州,平抑市价,稳定粮食市场,变乱自消。”
赵祯摊手道:“处处缺粮,何来粮食赈济?”
苏锦笑道:“皇上,您难道忘了叫草民到京城来见驾是为了什么么?”
赵祯一拍额头,自嘲道:“关心则乱,瞧朕居然把叫你来的目的都忘了,你有何策应对?赶紧说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