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第一章,顿首求订阅!
*
“信儿,你刚才说只能够告诉爷爷买了五百斤,这是为什么?”罗平再次开口问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罗信轻声道。
“什么意思?”罗平拧着眉头问道。
“就是说不担心分的少,而担心分的不均匀。”罗信认真地说道:“爹,我们给爷爷家粮食不是不可以,但是总得赚个好吧?如果将来我们给了他们粮食,还落不下好,甚至留下骂名,那就不值得了。到时候不说我娘会被气到,就是您心里也会不舒服吧?而且这些都不重要,您不想因为此事和爷爷,大伯,小叔一家结仇吧?不想在村子里留下不孝的名声吧?”
一旁罗氏的脸色就变了。
怎么滴?
白给他们粮食还会被骂?还会留下不孝的名声?那还不如不给!一想到自己很可能没有在家里获得地位,获得公公婆婆,妯娌之间尊敬,反而留下不孝的骂名,罗氏当时就不乐意了。
罗平坐在那里拧着眉头思索着,他虽然憨厚却不蠢。听到罗信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话,再琢磨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不过他性子还是憨厚,依旧有着不解地问道:
“信儿,我们家买了两千斤,到时候给你爷爷一千斤,这不是很均匀吗?如此总能够得个孝名吧?”
罗信便摇头道:“不会!”
“为什么?”
“因为您账算的不对。”
“怎么不对了?”
“因为我们家只有四口人,而爷爷一家有九口人。他们会认为我们家留一千斤多了,应该按照人口分。”
罗平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看了,他不是对罗信生气,而是想到了爷爷一家真的会这样。没有分家之前,欺负自己一家的事情就没少干,当欺负已经成了习惯,就形成了自然。自己一家留一千斤,他们的心里一定会不舒服,那个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这是救济他们的,反而会嫉妒恨自己一家。
“好,就按信儿说的办。”
“还有……”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一旦发生了粮荒,也不能够一下子给爷爷家二百五十斤粮。”
这次罗平没有说话,只是将询问的目光望了过来。罗信经过后世的熏陶,太了解人性了,便淡淡地说道:
“爷爷一家有九口人,而且有了粮,还知道我们家里有,他们便会放开肚皮吃,二百五十斤粮很快就会吃完,到那个时候他们便会理直气壮地朝我们继续要,我们给还是不给?而且一次性给他们,他们也只会感激一时,不能够把他们的感激养成习惯。爹,我们家里会越过越好,不说我们在陆伯伯那里的份子钱,等到我和大哥坐了官,我们家的生活也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是我不孝顺爷爷奶奶,大伯和小叔,而是害怕他们成了喂不熟的白眼……”
“咳咳……”罗平咳嗽了两声,罗平便也住口,不说那个“狼”字,而是继续说道:
“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以为我们家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习惯地让我们家做这做那,我和大哥一定不会做,如此便又结仇,难免大伯和小叔两家会在村子里说闲话,影响我们家的声誉。这还都是小事,将来如果大伯和小叔一家拿着我和大哥的名声出去做些欺人的事情,这就是给我们家招祸。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爹,娘,二老应该在罗家建立权威,让他们敬畏我们。爹,您要在罗家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如此才能够避免将来招祸的事情发生。”
罗平便皱起了眉头道:“信儿,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是要这么做?”
“就从救济他们粮开始!”罗信认真地说道:“我们一次就救济他们十斤。”
“十斤够他们吃几天的啊?”罗平的脸上有些不忍。
罗信便笑道:“又不是不再救济他们,就是要他们不断地到咱们家里求粮,才会让他们不断地感激咱们一家,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也会磨去大伯和小叔的骄傲,让他们觉得在爹和娘的面前矮上一头,由感激变得尊敬。”
罗氏此时已经眉飞色舞了,想到大嫂和弟媳在自己面前低头,恭维自己的模样,心中就是舒爽,别说一千斤粮,就是两千斤能够换到那个地位她也乐意。但是罗平想的就多了些。
“信儿,如果他们来求一次粮,我们就能够拿出十斤粮,咱们当初可是就告诉你爷爷买了五百斤粮,两家加起来可是有十三口人,这根本就不够吃几个月的。到时候,我们还能够拿出来粮,这怎么解释?你爷爷便会认为我们家撒谎而记恨我们,我们一样留下不孝的骂名。”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畏!之前的举动只能够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无论是我们家提前存粮显露出来的智慧,还是肯救济爷爷他们的孝心,都会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但是却不能够让他们畏惧。
爹,过些日子,你把家里的牛车改造一下,在牛车的底部做一个暗格。到时候五百斤粮吃完之后,就提前放一百斤粮在暗格里面,然后我和爹赶着牛车进县城,回来的时候就说是和陆伯伯借了一百斤粮。
陆伯伯是什么人?
当爷爷知道我们能够从陆伯伯家里借到粮,爷爷一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嘿嘿……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说是从知县大人家里借了点儿粮,我就不信爷爷一家还敢不高看我们家?
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救济了爷爷一家,尽了孝心。另一方面,我们一家也赢得了地位。以后少了很多麻烦。”
“太好了,就按照信儿说的办法去做。”罗氏眉飞色舞。
罗平思索了一下,最终也点头。
“爹,买粮的事情先不要和爷爷说。我们先偷偷买回来一千五百斤,然后再和爷爷说买粮的事情。如果爷爷同意,我们两家就一起去县里买粮。如果爷爷不同意,我们再自己去,那个时候爷爷一家只会知道我们买了五百斤粮回来。”
“那我们前三次?”
*
*(未完待续。)
*
“信儿,你刚才说只能够告诉爷爷买了五百斤,这是为什么?”罗平再次开口问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罗信轻声道。
“什么意思?”罗平拧着眉头问道。
“就是说不担心分的少,而担心分的不均匀。”罗信认真地说道:“爹,我们给爷爷家粮食不是不可以,但是总得赚个好吧?如果将来我们给了他们粮食,还落不下好,甚至留下骂名,那就不值得了。到时候不说我娘会被气到,就是您心里也会不舒服吧?而且这些都不重要,您不想因为此事和爷爷,大伯,小叔一家结仇吧?不想在村子里留下不孝的名声吧?”
一旁罗氏的脸色就变了。
怎么滴?
白给他们粮食还会被骂?还会留下不孝的名声?那还不如不给!一想到自己很可能没有在家里获得地位,获得公公婆婆,妯娌之间尊敬,反而留下不孝的骂名,罗氏当时就不乐意了。
罗平坐在那里拧着眉头思索着,他虽然憨厚却不蠢。听到罗信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话,再琢磨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不过他性子还是憨厚,依旧有着不解地问道:
“信儿,我们家买了两千斤,到时候给你爷爷一千斤,这不是很均匀吗?如此总能够得个孝名吧?”
罗信便摇头道:“不会!”
“为什么?”
“因为您账算的不对。”
“怎么不对了?”
“因为我们家只有四口人,而爷爷一家有九口人。他们会认为我们家留一千斤多了,应该按照人口分。”
罗平的脸色当即就不好看了,他不是对罗信生气,而是想到了爷爷一家真的会这样。没有分家之前,欺负自己一家的事情就没少干,当欺负已经成了习惯,就形成了自然。自己一家留一千斤,他们的心里一定会不舒服,那个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这是救济他们的,反而会嫉妒恨自己一家。
“好,就按信儿说的办。”
“还有……”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一旦发生了粮荒,也不能够一下子给爷爷家二百五十斤粮。”
这次罗平没有说话,只是将询问的目光望了过来。罗信经过后世的熏陶,太了解人性了,便淡淡地说道:
“爷爷一家有九口人,而且有了粮,还知道我们家里有,他们便会放开肚皮吃,二百五十斤粮很快就会吃完,到那个时候他们便会理直气壮地朝我们继续要,我们给还是不给?而且一次性给他们,他们也只会感激一时,不能够把他们的感激养成习惯。爹,我们家里会越过越好,不说我们在陆伯伯那里的份子钱,等到我和大哥坐了官,我们家的生活也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是我不孝顺爷爷奶奶,大伯和小叔,而是害怕他们成了喂不熟的白眼……”
“咳咳……”罗平咳嗽了两声,罗平便也住口,不说那个“狼”字,而是继续说道:
“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以为我们家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习惯地让我们家做这做那,我和大哥一定不会做,如此便又结仇,难免大伯和小叔两家会在村子里说闲话,影响我们家的声誉。这还都是小事,将来如果大伯和小叔一家拿着我和大哥的名声出去做些欺人的事情,这就是给我们家招祸。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爹,娘,二老应该在罗家建立权威,让他们敬畏我们。爹,您要在罗家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如此才能够避免将来招祸的事情发生。”
罗平便皱起了眉头道:“信儿,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是要这么做?”
“就从救济他们粮开始!”罗信认真地说道:“我们一次就救济他们十斤。”
“十斤够他们吃几天的啊?”罗平的脸上有些不忍。
罗信便笑道:“又不是不再救济他们,就是要他们不断地到咱们家里求粮,才会让他们不断地感激咱们一家,哪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也会磨去大伯和小叔的骄傲,让他们觉得在爹和娘的面前矮上一头,由感激变得尊敬。”
罗氏此时已经眉飞色舞了,想到大嫂和弟媳在自己面前低头,恭维自己的模样,心中就是舒爽,别说一千斤粮,就是两千斤能够换到那个地位她也乐意。但是罗平想的就多了些。
“信儿,如果他们来求一次粮,我们就能够拿出十斤粮,咱们当初可是就告诉你爷爷买了五百斤粮,两家加起来可是有十三口人,这根本就不够吃几个月的。到时候,我们还能够拿出来粮,这怎么解释?你爷爷便会认为我们家撒谎而记恨我们,我们一样留下不孝的骂名。”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畏!之前的举动只能够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无论是我们家提前存粮显露出来的智慧,还是肯救济爷爷他们的孝心,都会让他们尊敬我们一家,但是却不能够让他们畏惧。
爹,过些日子,你把家里的牛车改造一下,在牛车的底部做一个暗格。到时候五百斤粮吃完之后,就提前放一百斤粮在暗格里面,然后我和爹赶着牛车进县城,回来的时候就说是和陆伯伯借了一百斤粮。
陆伯伯是什么人?
当爷爷知道我们能够从陆伯伯家里借到粮,爷爷一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嘿嘿……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说是从知县大人家里借了点儿粮,我就不信爷爷一家还敢不高看我们家?
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救济了爷爷一家,尽了孝心。另一方面,我们一家也赢得了地位。以后少了很多麻烦。”
“太好了,就按照信儿说的办法去做。”罗氏眉飞色舞。
罗平思索了一下,最终也点头。
“爹,买粮的事情先不要和爷爷说。我们先偷偷买回来一千五百斤,然后再和爷爷说买粮的事情。如果爷爷同意,我们两家就一起去县里买粮。如果爷爷不同意,我们再自己去,那个时候爷爷一家只会知道我们买了五百斤粮回来。”
“那我们前三次?”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