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飞来揽平沙,下界横连十万家。天压水门香雪海,风搏山寺雾松花。渔灯明灭映遥岛,鲛宝参差带落霞。绝顶春寒衣袂冷,笑看北斗照京华。”
云少帅随口改了前世历史中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夜登孤山后写下的《登孤山诗》,笑吟吟一副本少帅游兴正浓的模样。(注:没改的话,韵都没压对,也不知是不是古音有异,寒一个。)
他身后的云逸、徐邵扬二人听罢,相视而笑。云逸呵呵一乐,道:“我说少帅,整个苏北平原就这么一座还能算山的地方,咱们军营要不定在这,那山城要塞的演练估计是很难进行的,这还有得选吗?”
云铮笑笑,没有回答,他自然知道整个苏北就这么一座凑合着能用来演练山城要塞的小山。靖江孤山,位于扬州东方,实际属于通州管辖,只不过因为扬州乃是大府,而通州在行政上被扬州协管,所以云铮才能考虑把营盘定在此处,要不然只算扬州府的地盘的话,根本就一座山都没有,选都没得选。
孤山不大(注: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它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之一。据史料记载,靖江孤山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陆地不断延伸、扩展,大魏朝时,孤山全部登陆,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
云铮又看了看,才笑道:“此地景色不错,适合扎营。”
此言一出,顿时把云徐二人噎住了,敢情您老人家看营寨的标准是风景好不好?
孤山风景自然是不错的。孤山既以“孤”取胜,也以小出奇。东、北、西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远看像一只坐南朝北的大石狮子。所以旧靖江县志上称它“形如狻猊”,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山上还有两处自然景观。一处是石舫,在孤山西坡,巨石似船,极有妙趣;一处是仙人洞,在孤山东侧峭壁之上,据说可坐数十人,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便传说里面有个仙婆,整天摇着金绞车,能把白棉纱纺成金纱线。后世这两处景观都因山崩或毁损、或闭塞,只给后人留下美丽的想象,殊为可惜,不过眼下却是完好无损的。
云少帅见麾下两员大将都被自己唬住了,这才哈哈大笑起来:“瞧你们那样子,真以为我是来游山玩水的?”他面色一整,扬手朝孤山一指:“你们看这山,东、北、西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若在山上扎营,正是易守难攻的妙地。”
云逸与徐邵扬这才知道云铮方才不过是玩笑之说,面色才算正常了下来,却见云铮面色有些阴霾,低声道:“而且孤山南面正对长江,过江便是江阴要地……江南若有变乱,从江阴这长江下游最窄处北上渡江可谓极其方便,而我等卡在此处的话,届时或可有用。”
云逸奇道:“江南能有什么变乱?”他并不知道云铮父子叔侄之间的商议,所以有些惊讶:“我以为少帅将营寨定在江边,乃是为军用补给考虑……难道还有其他因素?”
徐邵扬皱了皱眉:“少帅的意思,是怀疑江南会出乱子不成?”
云铮心里考虑的那件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即便是云逸他们这样的嫡系重将,目前也不必知晓此事,所以他摇了摇头:“只是觉得江浙一带眼下气氛有些不对……再说,我准备把营地定在此处,其主要原因也的确是考虑到水运比陆运便宜这一条的。”
云逸很是夸张地松了口气:“赫……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要打仗呢!”
云铮笑了起来:“怎么,咱们云飞扬大将军还能怕了打仗不成?”
云逸嘿嘿一笑:“别,可别!咱可不是大将军,咱就是小鱼小虾一个,要说这大字,还得少帅您老才能担得起,您可是名正言顺的朝廷二品大员,在您老面前,卑职哪敢称大啊!”
云铮一脚踹过去,笑骂道:“我踹你个鸟人,几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揍你个满头包,你还***得瑟起来了。”
云逸嘿嘿笑着,连忙躲开,然后朝身后望去,见随行的亲兵离得不近,这才“抱怨”道:“我说少帅,老话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堂堂国朝二品都指挥使,怎么能说踹就踹呢?……起码打个招呼啊!”
云铮作势再踹,云逸连忙道:“啊别,别别,我不说了,不说了总行吧?好好好,咱们说正事……嗯,少帅,你既然已经看好了地头,那我可就吩咐下去,让他们扎下了?”
云铮道:“我不光是在孤山上面扎营。”
云逸奇道:“什么意思?”
徐邵扬心中一动,问道:“少帅可是打算……?”
云铮点点头:“扎两个营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江边。其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太远影响联络,但也不必太近,要尽量照顾到江边营地,使其能有监视江面以及对面江阴渡口的作用。至于这两个营地之间的联络,旗帜、烽火、联络兵,一个都不能少。”
云逸和徐邵扬都是将领世家出身,又亲身经过了好几年战阵的人,自然一听就明白了自家少帅的意思,所以也不惊异。徐邵扬是军中监令,不直接负责军务,所以也没多话。但云逸这个常务副都指挥使就不能不关心了,便问道:“两边营寨的规模如何控制?一样大,还是一边大一边小?”
云铮道:“都要大,鹰扬卫六个卫要能随意集合在一处营寨而不拥挤。”
云逸点了点头,暗自考虑一会儿安营的规划。——主帅只管定地方,具体的事情则由他这个副都指处理了。
徐邵扬见云铮似乎不打算就营寨的问题再做其他指示,而且他自己也相信以云逸的能力处理个扎营的问题实在轻而易举,所以便问起了自己的工作安排:“少帅,鹰扬卫的军纪军律,可是照搬燕云卫?”
云铮看了他一眼,摇头道:“不,不照搬,鹰扬卫既然是新军,那军纪也该定一个新的。”
徐邵扬目光中精光一闪,微笑道:“少帅眼下可有腹案?”
“有,你记下!”云铮早在南下的途中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新的鹰扬卫军纪早就定好,他沉吟了一下,将心里的计划整理了一下,道:“鹰扬卫军律,‘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
云铮招手将亲兵们一起叫了过来,才神色冷然地道:“我燕云边军素以严律闻名,鹰扬卫成军最晚,若要成为强军、铁军,则纪律必严!兹有鹰扬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责成卫监令徐将军记录在案,克日公布,异日训练完成之后,即要执行,成军之前,酌情执行: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恃强逞凶,逼**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不分,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於外,使敌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众人听罢,一个个冷汗隐现,别说亲兵们听了大气都没敢再喘一口,就连云逸这个胆大包天的嫡系重将听了云铮这杀气腾腾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也有些背后发凉。
徐邵扬看了众人一眼,知道他们被云少帅这一下吓得不轻,也觉得这禁律的确严格得有些吓人了,要知道云家军的严格主要不是严格在律条上,而是严格在对纪律的执行上。
实际上大魏朝中央军的律条是很严格的,基本上接近于刚才云铮所定下的严律了,不过朝廷官军对那军纪的执行程度极低,大部分的律令都跟说着玩一样,根本贯彻不下去。而云家军历来不同,云家军的军纪从条例上来说,绝对是天下五支大军中最宽松的,之所谓天下人都说云家军军纪森严,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云家军内部对于这些条例的执行程度是“五大军”中最为严格的罢了。
所以云铮忽然定下这么严格的一个律令,就连徐邵扬这个鹰扬卫监令都觉得有些太过苛刻,其中有些条款简直是让人心惊胆颤,比如第十三条:“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这条什么意思?就是说主帅下令的时候,军官低着脑袋,没有应答,面有难色,这就算是“狠军”,按律当斩!
徐邵扬觉得自己作为监令,该说点什么了:“少帅,这十七禁律虽好,不过眼下鹰扬卫草创,军士都不过新兵,虽然在河北做军户时便接受过一些初步训练,可毕竟是已经习惯了燕云卫那套律令的,眼下忽然换成此等严律,会不会有些苛刻了?”
云铮看了一眼噤若寒蝉地亲兵们,淡淡一笑:“本少帅没说现在就全照着实行……我方才说的是:兹有鹰扬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责成卫监令徐将军记录在案,克日公布,异日训练完成之后,即要执行,成军之前,酌情执行……”
众人一听才知道,原来是训练完毕之后才全部实行的,顿时松了口气,不过还没来得及轻松,云铮便冷冷地道:“虽然是训练完毕之后才全部实行,但在此之前,尔等也当牢记此律,并且最好提前习惯,要不然到时候一下没适应过来,犯了其中某一条……哼哼!”
云铮喜欢大秦的傲然,喜欢大唐的胸襟,然而作为一个军事世家的嫡系继承人,他更希望在自己一手带出的军队中贯彻前世历史里头普鲁士军队一般的严谨。
依然是学法律出身造成的后遗症,云铮即便有一个天下闻名的父帅,却仍然坚信一个优秀的制度胜过一名天才的领袖。
制度,在云铮看来,是高于一切的。他重视制度,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法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制度,就是对社会个体(人)的行为做出的规范。
无论中外,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都是以制度论,譬如战国诸子百家学说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兴起。孔子说过以“礼”治国。他的这个“礼”,就是“制度”,这一点是很显然的。那么是什么制度呢?从《四书》、《周礼》、《仪礼》、《礼记》四部儒家圣经来看,儒家学说的“礼”是锅大杂烩。它包括法律、仪式、礼节以及衣食住行的行为规范和动作标准。到了荀子时代,就有了新的变化。荀子强调了“礼”的法律方面的意义。他在《劝学第一》中说道:“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意思是说:《礼》是记载法律的总则,是依法处事的准绳。
孔圣人的以“礼”治国,到了孟子的学说中变成了“以德治国”。他的基础是“人性本善”,人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造的。关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云铮知道一场著名的辩论赛,这个题目是当年新加坡大专辩论会决赛的辩论题。虽然复旦大学队以反方“人性本恶”赢得了冠军,但就“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争论并没有结束。依他的理解,认为“人性本善”中的“善”,不是与“善恶”相对应的“善”,应该是“白纸”,是“中立”的意思。即没有善恶之分。“人之初,性本善”,理解为:人最初的状态,就等同于一张白纸,是中性的。
西方文明中对人性的本质的探讨比较多。天主教、基督教的“原罪论”就是一个涉及人本质范畴的概念。当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罪行,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就有了生老病死、善恶美丑、七情六欲。后来的世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受苦,就是要赎罪,死了以后才能回到上帝的身边。西方的思想家们也研究个这些问题。卢梭认为原始孤立的野蛮人,他想行恶和行善,没有对象,无从做起。应该是一个中性的人。而一旦结成了团体,有了相互依赖,就有了相互利用。强壮的发挥体力的优势,体弱的发挥智力优势,体力智力都不怎么样的就在最底层。不平等就产生了,不平等的基础就形成了。他还指出,这种不平等及其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被强化。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制度,在于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错了。云铮在大学所学到的法律,应该说是历史上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受西方近代的立法思想影响更大一些。西方的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就是人性本恶。这一点与中国有区别。中国的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还是受到“人性本善”的“潜意识”的支配,认为无凭无椐就主动去怀疑一个人品质不好,是不道德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个正人君子不应该做的。因而,即使学习借鉴了西方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上的一些东西,做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一样。可想而知,这样一种心态立出来的法、设计出来的制度,其漏洞之多了。对人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立法和制度设计出发点,就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要假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和钻法律空子的认识不到位。一个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管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和违法者,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商场、赛场,都是法律、制度要防范的对象。
然而云少帅虽然雄心颇大,可惜权力有限,他没本事对大魏朝的“宪法”《大魏律》唧唧歪歪,他更没有资格去质疑孔圣人的理论。他太清楚自己的分量了,别看他现在才名动天下,他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虚的。传统的力量太强大,绝对不是他这个还没上位的预备大帅能撼动的。所以他顶多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一些小幅度的改变——或者说实验。
鹰扬卫,就是他实验的对象。这批人原本就有比较好的服从性,也受到过一些挤出的军事训练,加上这个时代的人那普遍拥有的质朴,云铮觉得应该有比较大的可能将大秦那深入骨髓的傲然,大唐那植根血液的博大,和普鲁士军队那种几乎天生的严谨和服从融合在一起。这其中大概需要三个东西,一是荣誉,二是奖励,三是制度。前面两者一是精神需求,一是物质需求,而这两者都应该被制度所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当一个制度形成,然后历经多年成为传统,那么云铮的想法才算成功。
当然,第一步是把这个理论灌输和执行下去。中西方优点能不能合璧共存,就看这次了!云铮心情忽然有些激荡,但面色却十分平静,扫了云逸、徐邵扬和身边的亲卫一眼,没有说话。
就从鹰扬卫开始吧!
UC电子书手机访问: 电脑访问:
云少帅随口改了前世历史中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夜登孤山后写下的《登孤山诗》,笑吟吟一副本少帅游兴正浓的模样。(注:没改的话,韵都没压对,也不知是不是古音有异,寒一个。)
他身后的云逸、徐邵扬二人听罢,相视而笑。云逸呵呵一乐,道:“我说少帅,整个苏北平原就这么一座还能算山的地方,咱们军营要不定在这,那山城要塞的演练估计是很难进行的,这还有得选吗?”
云铮笑笑,没有回答,他自然知道整个苏北就这么一座凑合着能用来演练山城要塞的小山。靖江孤山,位于扬州东方,实际属于通州管辖,只不过因为扬州乃是大府,而通州在行政上被扬州协管,所以云铮才能考虑把营盘定在此处,要不然只算扬州府的地盘的话,根本就一座山都没有,选都没得选。
孤山不大(注: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它是浙江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之一。据史料记载,靖江孤山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陆地不断延伸、扩展,大魏朝时,孤山全部登陆,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
云铮又看了看,才笑道:“此地景色不错,适合扎营。”
此言一出,顿时把云徐二人噎住了,敢情您老人家看营寨的标准是风景好不好?
孤山风景自然是不错的。孤山既以“孤”取胜,也以小出奇。东、北、西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远看像一只坐南朝北的大石狮子。所以旧靖江县志上称它“形如狻猊”,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山上还有两处自然景观。一处是石舫,在孤山西坡,巨石似船,极有妙趣;一处是仙人洞,在孤山东侧峭壁之上,据说可坐数十人,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便传说里面有个仙婆,整天摇着金绞车,能把白棉纱纺成金纱线。后世这两处景观都因山崩或毁损、或闭塞,只给后人留下美丽的想象,殊为可惜,不过眼下却是完好无损的。
云少帅见麾下两员大将都被自己唬住了,这才哈哈大笑起来:“瞧你们那样子,真以为我是来游山玩水的?”他面色一整,扬手朝孤山一指:“你们看这山,东、北、西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若在山上扎营,正是易守难攻的妙地。”
云逸与徐邵扬这才知道云铮方才不过是玩笑之说,面色才算正常了下来,却见云铮面色有些阴霾,低声道:“而且孤山南面正对长江,过江便是江阴要地……江南若有变乱,从江阴这长江下游最窄处北上渡江可谓极其方便,而我等卡在此处的话,届时或可有用。”
云逸奇道:“江南能有什么变乱?”他并不知道云铮父子叔侄之间的商议,所以有些惊讶:“我以为少帅将营寨定在江边,乃是为军用补给考虑……难道还有其他因素?”
徐邵扬皱了皱眉:“少帅的意思,是怀疑江南会出乱子不成?”
云铮心里考虑的那件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即便是云逸他们这样的嫡系重将,目前也不必知晓此事,所以他摇了摇头:“只是觉得江浙一带眼下气氛有些不对……再说,我准备把营地定在此处,其主要原因也的确是考虑到水运比陆运便宜这一条的。”
云逸很是夸张地松了口气:“赫……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要打仗呢!”
云铮笑了起来:“怎么,咱们云飞扬大将军还能怕了打仗不成?”
云逸嘿嘿一笑:“别,可别!咱可不是大将军,咱就是小鱼小虾一个,要说这大字,还得少帅您老才能担得起,您可是名正言顺的朝廷二品大员,在您老面前,卑职哪敢称大啊!”
云铮一脚踹过去,笑骂道:“我踹你个鸟人,几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揍你个满头包,你还***得瑟起来了。”
云逸嘿嘿笑着,连忙躲开,然后朝身后望去,见随行的亲兵离得不近,这才“抱怨”道:“我说少帅,老话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堂堂国朝二品都指挥使,怎么能说踹就踹呢?……起码打个招呼啊!”
云铮作势再踹,云逸连忙道:“啊别,别别,我不说了,不说了总行吧?好好好,咱们说正事……嗯,少帅,你既然已经看好了地头,那我可就吩咐下去,让他们扎下了?”
云铮道:“我不光是在孤山上面扎营。”
云逸奇道:“什么意思?”
徐邵扬心中一动,问道:“少帅可是打算……?”
云铮点点头:“扎两个营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江边。其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太远影响联络,但也不必太近,要尽量照顾到江边营地,使其能有监视江面以及对面江阴渡口的作用。至于这两个营地之间的联络,旗帜、烽火、联络兵,一个都不能少。”
云逸和徐邵扬都是将领世家出身,又亲身经过了好几年战阵的人,自然一听就明白了自家少帅的意思,所以也不惊异。徐邵扬是军中监令,不直接负责军务,所以也没多话。但云逸这个常务副都指挥使就不能不关心了,便问道:“两边营寨的规模如何控制?一样大,还是一边大一边小?”
云铮道:“都要大,鹰扬卫六个卫要能随意集合在一处营寨而不拥挤。”
云逸点了点头,暗自考虑一会儿安营的规划。——主帅只管定地方,具体的事情则由他这个副都指处理了。
徐邵扬见云铮似乎不打算就营寨的问题再做其他指示,而且他自己也相信以云逸的能力处理个扎营的问题实在轻而易举,所以便问起了自己的工作安排:“少帅,鹰扬卫的军纪军律,可是照搬燕云卫?”
云铮看了他一眼,摇头道:“不,不照搬,鹰扬卫既然是新军,那军纪也该定一个新的。”
徐邵扬目光中精光一闪,微笑道:“少帅眼下可有腹案?”
“有,你记下!”云铮早在南下的途中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新的鹰扬卫军纪早就定好,他沉吟了一下,将心里的计划整理了一下,道:“鹰扬卫军律,‘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
云铮招手将亲兵们一起叫了过来,才神色冷然地道:“我燕云边军素以严律闻名,鹰扬卫成军最晚,若要成为强军、铁军,则纪律必严!兹有鹰扬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责成卫监令徐将军记录在案,克日公布,异日训练完成之后,即要执行,成军之前,酌情执行: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恃强逞凶,逼**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不分,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於外,使敌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众人听罢,一个个冷汗隐现,别说亲兵们听了大气都没敢再喘一口,就连云逸这个胆大包天的嫡系重将听了云铮这杀气腾腾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也有些背后发凉。
徐邵扬看了众人一眼,知道他们被云少帅这一下吓得不轻,也觉得这禁律的确严格得有些吓人了,要知道云家军的严格主要不是严格在律条上,而是严格在对纪律的执行上。
实际上大魏朝中央军的律条是很严格的,基本上接近于刚才云铮所定下的严律了,不过朝廷官军对那军纪的执行程度极低,大部分的律令都跟说着玩一样,根本贯彻不下去。而云家军历来不同,云家军的军纪从条例上来说,绝对是天下五支大军中最宽松的,之所谓天下人都说云家军军纪森严,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云家军内部对于这些条例的执行程度是“五大军”中最为严格的罢了。
所以云铮忽然定下这么严格的一个律令,就连徐邵扬这个鹰扬卫监令都觉得有些太过苛刻,其中有些条款简直是让人心惊胆颤,比如第十三条:“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这条什么意思?就是说主帅下令的时候,军官低着脑袋,没有应答,面有难色,这就算是“狠军”,按律当斩!
徐邵扬觉得自己作为监令,该说点什么了:“少帅,这十七禁律虽好,不过眼下鹰扬卫草创,军士都不过新兵,虽然在河北做军户时便接受过一些初步训练,可毕竟是已经习惯了燕云卫那套律令的,眼下忽然换成此等严律,会不会有些苛刻了?”
云铮看了一眼噤若寒蝉地亲兵们,淡淡一笑:“本少帅没说现在就全照着实行……我方才说的是:兹有鹰扬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如下,责成卫监令徐将军记录在案,克日公布,异日训练完成之后,即要执行,成军之前,酌情执行……”
众人一听才知道,原来是训练完毕之后才全部实行的,顿时松了口气,不过还没来得及轻松,云铮便冷冷地道:“虽然是训练完毕之后才全部实行,但在此之前,尔等也当牢记此律,并且最好提前习惯,要不然到时候一下没适应过来,犯了其中某一条……哼哼!”
云铮喜欢大秦的傲然,喜欢大唐的胸襟,然而作为一个军事世家的嫡系继承人,他更希望在自己一手带出的军队中贯彻前世历史里头普鲁士军队一般的严谨。
依然是学法律出身造成的后遗症,云铮即便有一个天下闻名的父帅,却仍然坚信一个优秀的制度胜过一名天才的领袖。
制度,在云铮看来,是高于一切的。他重视制度,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法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制度,就是对社会个体(人)的行为做出的规范。
无论中外,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都是以制度论,譬如战国诸子百家学说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兴起。孔子说过以“礼”治国。他的这个“礼”,就是“制度”,这一点是很显然的。那么是什么制度呢?从《四书》、《周礼》、《仪礼》、《礼记》四部儒家圣经来看,儒家学说的“礼”是锅大杂烩。它包括法律、仪式、礼节以及衣食住行的行为规范和动作标准。到了荀子时代,就有了新的变化。荀子强调了“礼”的法律方面的意义。他在《劝学第一》中说道:“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意思是说:《礼》是记载法律的总则,是依法处事的准绳。
孔圣人的以“礼”治国,到了孟子的学说中变成了“以德治国”。他的基础是“人性本善”,人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造的。关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云铮知道一场著名的辩论赛,这个题目是当年新加坡大专辩论会决赛的辩论题。虽然复旦大学队以反方“人性本恶”赢得了冠军,但就“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争论并没有结束。依他的理解,认为“人性本善”中的“善”,不是与“善恶”相对应的“善”,应该是“白纸”,是“中立”的意思。即没有善恶之分。“人之初,性本善”,理解为:人最初的状态,就等同于一张白纸,是中性的。
西方文明中对人性的本质的探讨比较多。天主教、基督教的“原罪论”就是一个涉及人本质范畴的概念。当初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罪行,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就有了生老病死、善恶美丑、七情六欲。后来的世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受苦,就是要赎罪,死了以后才能回到上帝的身边。西方的思想家们也研究个这些问题。卢梭认为原始孤立的野蛮人,他想行恶和行善,没有对象,无从做起。应该是一个中性的人。而一旦结成了团体,有了相互依赖,就有了相互利用。强壮的发挥体力的优势,体弱的发挥智力优势,体力智力都不怎么样的就在最底层。不平等就产生了,不平等的基础就形成了。他还指出,这种不平等及其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被强化。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制度,在于制度设计的出发点错了。云铮在大学所学到的法律,应该说是历史上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受西方近代的立法思想影响更大一些。西方的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就是人性本恶。这一点与中国有区别。中国的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还是受到“人性本善”的“潜意识”的支配,认为无凭无椐就主动去怀疑一个人品质不好,是不道德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个正人君子不应该做的。因而,即使学习借鉴了西方立法思想和制度设计上的一些东西,做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一样。可想而知,这样一种心态立出来的法、设计出来的制度,其漏洞之多了。对人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立法和制度设计出发点,就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要假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和钻法律空子的认识不到位。一个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管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和违法者,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商场、赛场,都是法律、制度要防范的对象。
然而云少帅虽然雄心颇大,可惜权力有限,他没本事对大魏朝的“宪法”《大魏律》唧唧歪歪,他更没有资格去质疑孔圣人的理论。他太清楚自己的分量了,别看他现在才名动天下,他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虚的。传统的力量太强大,绝对不是他这个还没上位的预备大帅能撼动的。所以他顶多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一些小幅度的改变——或者说实验。
鹰扬卫,就是他实验的对象。这批人原本就有比较好的服从性,也受到过一些挤出的军事训练,加上这个时代的人那普遍拥有的质朴,云铮觉得应该有比较大的可能将大秦那深入骨髓的傲然,大唐那植根血液的博大,和普鲁士军队那种几乎天生的严谨和服从融合在一起。这其中大概需要三个东西,一是荣誉,二是奖励,三是制度。前面两者一是精神需求,一是物质需求,而这两者都应该被制度所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当一个制度形成,然后历经多年成为传统,那么云铮的想法才算成功。
当然,第一步是把这个理论灌输和执行下去。中西方优点能不能合璧共存,就看这次了!云铮心情忽然有些激荡,但面色却十分平静,扫了云逸、徐邵扬和身边的亲卫一眼,没有说话。
就从鹰扬卫开始吧!
UC电子书手机访问: 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