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巡视全州(下
十八章巡视全州(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rì,还来就菊花。”
在另一个时空,诗人孟浩然一《过故人庄》道出了庄主人的热情好客,画出了秋收一片美丽的田园景sè。
但这个美丽的景观中,却潜藏着一些“不和谐”因素,这就是田地的兼并。
世事轮回,王朝更替,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每个王朝都无法消除的隐患,也永远无法消除,因为剥削,是人类之间最强大最牢固的关系之一,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利益纷争,剥削就无法根除。
大周开国以来,然少经战乱,不过随着人口的自然增加,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一方面,均田制渐遭破坏。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欺上瞒下,钻营漏洞,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的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上层贵族的人数和力量越来越强,而同时,贫者却愈贫,下层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弱,此消彼长,穷困人家不断破产,被迫沦为佃户和雇佣帮工。
如此这样,百姓的田地不被富户大族巧取豪夺,失去土地的农户又不得依附豪门生存,数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chūn笋般地便出现了一些占有大量农田的私人田庄,其名称除了叫“庄园”外,还称作“田园”、“田业”、“庄田”、“别业”、‘别墅”、“山庄”等等。
丁晋的座师侍郎窦昭的庄园,便是这样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大量雇农的大庄子。
这是位于襄州南潭县山脚下的一片平原,窦昭的祖上曾因功被授五百亩“实封田”,当时,这些田地是被划派在南潭县辖内的一处丘陵地带,窦氏祖上过来一看,这些地不仅很贫瘠而且附近缺少合适的水源很不方便,于是和当时的南潭县令好好“沟通”了一番后,将荆山脚下最肥沃的一处官田据为己有,这是南潭窦氏的起家之始。
后来,过数代人多年的努力后,窦氏祖业已不只是小小的五百亩,不仅将这片小平原所有的良田全部吞并,而且还一直向荆山延伸,占据了大量的坡田和山地、树林果照实估计的话,只怕不下于五百倾土地。
前几年襄被淮西叛军占领。窦氏族人多逃难远方。田地或荒芜或被泼皮无赖胆大包天者占据。襄州光复后。官府要地任务便是清算户口、丈量田地结果这些人便倒了大霉。窦氏趁势而回仅拿回了全部地土地。还狮子大开口。借机又占了不少好地。用他们地话说。这是给那些贱民一个教训。别以为可以反了天。
窦昭是在这样地情况。回到了襄州建设一处他心目中地世外桃源。他地庄子叫“无争山庄”是寄托了他地理想与世无争地意思。
再说丁晋一行。自义清县启程后是到了均县视察一番。耽搁了几rì。然后自均县一路向北。途中除了了解百姓地情况、农业水利地状况。也不时拜访一下当地豪绅名士。抑或昔rì同朝为官地朋友、同僚地家属。这样走了三rì。才到了南潭县。丁晋先不急着进城。而是绕了一下。先来离县城十多里地地“无争山庄”。拜见窦昭。
和丁晋预想地情况不同。窦昭回来老家几个月。似乎rì子过得并不开心。jīng神也有些萎靡。私下。他对丁晋叹道:“哪有天国?天国又在何处?青云可能告诉老夫?”
丁晋苦笑。他知道窦昭所指地“天国”。是前年自己写地一“天国异志”荒唐传奇。那个在天之涯海之角地虚无缥缈之国。不过是杜撰而来。这个世上哪有那般人人无yù无求、人人都快乐地国度?
丁晋关心道:“老师可是心有烦虑?不知可否讲给弟子听。”
窦昭却不再说,只转移了话题,聊一些丁晋初上任要注意的事情,最后,对他说:切要好好治事,你终不是隐伏之人,志向远大,能力又出众,今被朝廷委以州牧之责,稍加积累锻炼,以后当有大作为。
窦昭的话,其实就是给丁晋讲明了一个大周官场上的重要守则: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也就是想以后当“大佬”,就得下放到地方积镀镀金。
这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先帝时期正式确立,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xìng。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官吏重视基层实
一些具有治事经验的人得以充实到中上层官僚队伍历至上”的原则也可以部分地限制请托,阻止达官贵人子弟的过快升迁。更重要的是,这对于一些志向远大的地方官员,是个很有利的激励政策,使他们能舍弃一些个人私yù,把主要jīng力放在勤勤恳恳治事积累政绩上。
从这方面说,“论资排辈”,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褒义词,而且明显地,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随后几rì,丁晋便待在“无争山庄”,陪着窦昭逸情艺术和山水。
这个庄子,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除了庄宅及其附近的田地以外,还包括有果园、茶园、碾、店铺、菜园、盐畦、车坊及山泽、森林这些生产资料,均归庄园所有。
庄中除了奴仆外,雇农之家便有两百多户,这么一算,整个农庄人口有上千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口密实的“乡”,事实上,无争山庄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另外,丁晋也观到,如果窦昭愿意,他完全可以把庄子变成一个半封闭式的“王国”,而他就是地位尊贵的“国王”。庄园的经济生活,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消费共同、生产共同,自给自足的“集团”。这是物质上的保证。
而从权利和身份上,窦昭有绝对的权利,他出的命令,不仅那些奴仆要奉为圣旨,农户也不得不言听计从。这种强大的支配,不是来自暴力和逼迫,或者说,暴力的过程已经完成(田地兼并过程,现在,决定他们之间支配关系的,就是“生存”的压力,农户要生存下来,必须依赖庄园主。
这些佃户虽能被任意买卖,但在经济和政治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与农奴几无区别。他们是庄园主的‘私属’,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庄园主构chéng rén格上的依存关系。
一次,窦昭感叹道:“老夫为厌倦了人与人之间那些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残酷倾,才不得不回到襄州,可是没有想到,情不自禁中,又进了另一个纠缠的牢笼,这天下,什么地方才有真的有世外之所呢?”
丁晋有忧sè,却无法为老师解开心结,事实上,他在最近几rì和窦昭的闲谈中,了解了襄州田地兼并的实际情况后,自己也遇到了大难题,对于一个希望拨正树立政绩的官员来说,他必须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挑战:大乱后大治的问题。
…………………………………………………………………………
告别窦昭,丁晋一行又快马加鞭来到了南潭县城。在这之前,县令胡体安、县丞张章等官员在他抵达无争山庄的第一天,已经第一时间赶到庄园拜见了刺史大人。而丁晋之所以迟迟数rì才进城,并不是摆什么架子,而是借这样的姿态,来表明对胡体安这个县令非常的不满。
而胡体安果然惊慌,疑神鬼起来,一会担心这个地方做得不好,一会担心那个地方没有办妥,手忙脚乱地不停修补着差漏,修补完了,又巴巴地赶到山庄去见上官。
这次,丁刺史的态度似乎温和了点,但说到请使君驾临鄙署之类的话,还是没有个准确的答复。
胡体安无功而返,回来后,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又仔细琢磨了些不安稳的地方,紧急让心腹亲信去亡羊补牢,修补窟窿,等到把能想到的都补救了一番,认为再无不妥之处了,这才心里稍微踏实些。
可惜,胡体安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番举动,却正中丁晋下怀,他自以为是的一番修补,却把那些自己想辛苦遮掩、遮盖的秘密,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暴露在了有心人眼中。这一招有一句用烂的形容词叫“打草惊蛇”,很形象,很贴切。
蛇这种东西,正像胡体安一样,总是神鬼地不安分,所以人如果想知道草丛里有没有蛇,只要拿棍子随意地打几下,傻乎乎的蛇必然上当,急不可耐地便窜了出来,自投罗网。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满,除了神经不正常者外,自然有其原因。话说,丁晋对这个胡体安,以及整个南潭县署,其实在上任之初,就有了反感。
在到达襄阳城的头天晚上,丁晋便听过一个胡大县令非常有名的,几乎让让整个襄州人都笑喷的故事。
jīng彩推荐:
十八章巡视全州(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rì,还来就菊花。”
在另一个时空,诗人孟浩然一《过故人庄》道出了庄主人的热情好客,画出了秋收一片美丽的田园景sè。
但这个美丽的景观中,却潜藏着一些“不和谐”因素,这就是田地的兼并。
世事轮回,王朝更替,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每个王朝都无法消除的隐患,也永远无法消除,因为剥削,是人类之间最强大最牢固的关系之一,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利益纷争,剥削就无法根除。
大周开国以来,然少经战乱,不过随着人口的自然增加,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一方面,均田制渐遭破坏。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欺上瞒下,钻营漏洞,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的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上层贵族的人数和力量越来越强,而同时,贫者却愈贫,下层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弱,此消彼长,穷困人家不断破产,被迫沦为佃户和雇佣帮工。
如此这样,百姓的田地不被富户大族巧取豪夺,失去土地的农户又不得依附豪门生存,数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chūn笋般地便出现了一些占有大量农田的私人田庄,其名称除了叫“庄园”外,还称作“田园”、“田业”、“庄田”、“别业”、‘别墅”、“山庄”等等。
丁晋的座师侍郎窦昭的庄园,便是这样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大量雇农的大庄子。
这是位于襄州南潭县山脚下的一片平原,窦昭的祖上曾因功被授五百亩“实封田”,当时,这些田地是被划派在南潭县辖内的一处丘陵地带,窦氏祖上过来一看,这些地不仅很贫瘠而且附近缺少合适的水源很不方便,于是和当时的南潭县令好好“沟通”了一番后,将荆山脚下最肥沃的一处官田据为己有,这是南潭窦氏的起家之始。
后来,过数代人多年的努力后,窦氏祖业已不只是小小的五百亩,不仅将这片小平原所有的良田全部吞并,而且还一直向荆山延伸,占据了大量的坡田和山地、树林果照实估计的话,只怕不下于五百倾土地。
前几年襄被淮西叛军占领。窦氏族人多逃难远方。田地或荒芜或被泼皮无赖胆大包天者占据。襄州光复后。官府要地任务便是清算户口、丈量田地结果这些人便倒了大霉。窦氏趁势而回仅拿回了全部地土地。还狮子大开口。借机又占了不少好地。用他们地话说。这是给那些贱民一个教训。别以为可以反了天。
窦昭是在这样地情况。回到了襄州建设一处他心目中地世外桃源。他地庄子叫“无争山庄”是寄托了他地理想与世无争地意思。
再说丁晋一行。自义清县启程后是到了均县视察一番。耽搁了几rì。然后自均县一路向北。途中除了了解百姓地情况、农业水利地状况。也不时拜访一下当地豪绅名士。抑或昔rì同朝为官地朋友、同僚地家属。这样走了三rì。才到了南潭县。丁晋先不急着进城。而是绕了一下。先来离县城十多里地地“无争山庄”。拜见窦昭。
和丁晋预想地情况不同。窦昭回来老家几个月。似乎rì子过得并不开心。jīng神也有些萎靡。私下。他对丁晋叹道:“哪有天国?天国又在何处?青云可能告诉老夫?”
丁晋苦笑。他知道窦昭所指地“天国”。是前年自己写地一“天国异志”荒唐传奇。那个在天之涯海之角地虚无缥缈之国。不过是杜撰而来。这个世上哪有那般人人无yù无求、人人都快乐地国度?
丁晋关心道:“老师可是心有烦虑?不知可否讲给弟子听。”
窦昭却不再说,只转移了话题,聊一些丁晋初上任要注意的事情,最后,对他说:切要好好治事,你终不是隐伏之人,志向远大,能力又出众,今被朝廷委以州牧之责,稍加积累锻炼,以后当有大作为。
窦昭的话,其实就是给丁晋讲明了一个大周官场上的重要守则: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也就是想以后当“大佬”,就得下放到地方积镀镀金。
这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先帝时期正式确立,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xìng。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官吏重视基层实
一些具有治事经验的人得以充实到中上层官僚队伍历至上”的原则也可以部分地限制请托,阻止达官贵人子弟的过快升迁。更重要的是,这对于一些志向远大的地方官员,是个很有利的激励政策,使他们能舍弃一些个人私yù,把主要jīng力放在勤勤恳恳治事积累政绩上。
从这方面说,“论资排辈”,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褒义词,而且明显地,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随后几rì,丁晋便待在“无争山庄”,陪着窦昭逸情艺术和山水。
这个庄子,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除了庄宅及其附近的田地以外,还包括有果园、茶园、碾、店铺、菜园、盐畦、车坊及山泽、森林这些生产资料,均归庄园所有。
庄中除了奴仆外,雇农之家便有两百多户,这么一算,整个农庄人口有上千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口密实的“乡”,事实上,无争山庄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另外,丁晋也观到,如果窦昭愿意,他完全可以把庄子变成一个半封闭式的“王国”,而他就是地位尊贵的“国王”。庄园的经济生活,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消费共同、生产共同,自给自足的“集团”。这是物质上的保证。
而从权利和身份上,窦昭有绝对的权利,他出的命令,不仅那些奴仆要奉为圣旨,农户也不得不言听计从。这种强大的支配,不是来自暴力和逼迫,或者说,暴力的过程已经完成(田地兼并过程,现在,决定他们之间支配关系的,就是“生存”的压力,农户要生存下来,必须依赖庄园主。
这些佃户虽能被任意买卖,但在经济和政治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与农奴几无区别。他们是庄园主的‘私属’,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庄园主构chéng rén格上的依存关系。
一次,窦昭感叹道:“老夫为厌倦了人与人之间那些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残酷倾,才不得不回到襄州,可是没有想到,情不自禁中,又进了另一个纠缠的牢笼,这天下,什么地方才有真的有世外之所呢?”
丁晋有忧sè,却无法为老师解开心结,事实上,他在最近几rì和窦昭的闲谈中,了解了襄州田地兼并的实际情况后,自己也遇到了大难题,对于一个希望拨正树立政绩的官员来说,他必须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挑战:大乱后大治的问题。
…………………………………………………………………………
告别窦昭,丁晋一行又快马加鞭来到了南潭县城。在这之前,县令胡体安、县丞张章等官员在他抵达无争山庄的第一天,已经第一时间赶到庄园拜见了刺史大人。而丁晋之所以迟迟数rì才进城,并不是摆什么架子,而是借这样的姿态,来表明对胡体安这个县令非常的不满。
而胡体安果然惊慌,疑神鬼起来,一会担心这个地方做得不好,一会担心那个地方没有办妥,手忙脚乱地不停修补着差漏,修补完了,又巴巴地赶到山庄去见上官。
这次,丁刺史的态度似乎温和了点,但说到请使君驾临鄙署之类的话,还是没有个准确的答复。
胡体安无功而返,回来后,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又仔细琢磨了些不安稳的地方,紧急让心腹亲信去亡羊补牢,修补窟窿,等到把能想到的都补救了一番,认为再无不妥之处了,这才心里稍微踏实些。
可惜,胡体安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一番举动,却正中丁晋下怀,他自以为是的一番修补,却把那些自己想辛苦遮掩、遮盖的秘密,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暴露在了有心人眼中。这一招有一句用烂的形容词叫“打草惊蛇”,很形象,很贴切。
蛇这种东西,正像胡体安一样,总是神鬼地不安分,所以人如果想知道草丛里有没有蛇,只要拿棍子随意地打几下,傻乎乎的蛇必然上当,急不可耐地便窜了出来,自投罗网。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满,除了神经不正常者外,自然有其原因。话说,丁晋对这个胡体安,以及整个南潭县署,其实在上任之初,就有了反感。
在到达襄阳城的头天晚上,丁晋便听过一个胡大县令非常有名的,几乎让让整个襄州人都笑喷的故事。
jīng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