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终究还是婉拒了褚万旭公的盛情邀请,没有随他赴洛阳开府相佐,裴居道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表面温和谦逊的丁三郎,其实内心颇为骄傲自负。
即使没有了友人相伴,日子依旧过得很快,吏部“铨试”的通知,不久便下达到了各位新晋举子手中。
这份考试,从某一方面来说,其实要比科考更为重要,通过礼部统一考试的登第者,只能说是具备了“从政资格”,而你如果要想正式出仕当官,就必须得经过吏部的“铨试”,按照大周制律,一切官员不论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出身,都必须通过铨选来最终选拔。
这些方面的知识,还是韩泰熟悉一些,闲谈时他不厌其烦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丁晋,甚至还带着他拜访了吏部几个员外郎,询问今年铨试的大致情况。
这些人或许是看在韩家的情面,或许是看在精美贵重的礼物上,对二人倒是非常客气,热情地招待一番,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答的便开口,不能的便一笑带过,丁、韩两人也没有指望从他们口中得到明确帮忙的信息,这是官场的规矩,能做不能说,所以客套交谈一番,便很快告辞,不要久留惹人家反感。
丁晋随后还看望了“座师”窦昭,窦昭可能已是默认了他正式门生的身份,讲的虽然也是官面话,但片言只语间还是透露出这件事自己会出面为他活动,让其暂且放心的意思。
这一日,便到了铨试之期,丁晋等人结伴来到皇城吏部办公大院,由专门的书吏登记后,带着众人进入宽大的“选堂”,堂中已经坐了一些各科举人,等待着唱名应试。
说是考试,其实更像是后世的面试。“铨试”的内容主要分为:身、言、书、判四项,这四项有一项不合格或者四项总分太差,便要惨遭淘汰。
丁晋等人找处空塌坐了下来,和其他举人一样静静地等待着点到自己的姓名,按照考试规则,先考“身”项,每次唱二十人入内房进行选拔,过关者等待下一项考核,淘汰者便会被要求离开选堂。
吏部办事人员的效率还算不错,很快便轮到丁晋所在的组,丁晋和管同分在一组,听得唱名后,两人有些紧张站起身来,韩泰,裴居道两人轻声恭祝他们好运,两人拱手谢了,随着其余十八人,进入内房。
“身”项考核,为吏部铨试第一试,但负责考核的往往并不是吏部官员,而是几名领了圣旨的名望大臣联合做裁判,考试时,几名大臣端坐堂首,举人每20人为一组,排好秩序后进去。
大臣们照着名单念一个,下面念到之人便应一声。全点过后,大臣们商量一下,得到共同意见后,又开始唱名了。先唱三个,这三个都是优等录用;再唱八个,这八个人全没挑上,叫作“八仙”;剩下的九个,不再唱名,都以二等补用打上标签,算是这一项勉强及格的意思。然后,20个人全退出去,再换一组进来。
可能有朋友要有疑问了,这二十人都是新科进士,凭什么根据分得优等二等,又凭啥理由剔出“八仙”八个倒霉蛋呢?
凭相貌,这就是“身”项的考核标准。全看你爹你妈给你怎样造就了。搽润肤霜美容膏也没有用,大臣们看脸型和身材。概括起来是八个字:“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创造性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特征——
“同”,就是长方脸;“田”,就是四方脸;“贯”,就是头大身直体长;“日”,就是长短肥瘦都适中,又站得端直,不是罗锅。凡适合以上四个字的,都入选。
而另外的“身”,就是体斜不正;“甲”,就是大头小身体;“气”,就是单肩高耸;“由”,就是小头大身体。凡不幸滑入这四个字的,都落选。现在,大家该知道为何那些倒霉的落选者要被叫作“八仙”了:站在一块儿,便是一个个李铁拐扶张果老的模样了。
说完标准,再说丁晋等人的考核,这一组很快选拔完毕,其中丁晋得了个“优等”,而管同虽然相貌不俗,可惜身材太过高大,站在那显得有点背驼,幸好不是太明显,勉强得了个二等及格。
随后,韩泰、裴居道两人也先后进去考核,都得了个“优等”,韩泰气度风雅,站在一组中犹如鹤立鸡群,而裴居道能得优等可能是得益于那一把美丽的胡子。
咦,琼华院五进士,好像今日缺了个许昼?没错,这家伙虽然高中进士,但平生志向只在风liu潇洒、美酒佳人,很是懒得做官,中了进士也便向老爹交了任务,让他再来铨试当官却是休想,这几日也不知躲在哪里风liu快活去了。
“身”项考核完毕,接着便是“言”,顾名思义,“言”:就是听口语表达,近似今人求职时和主考官之间的互问互答交流。
这个要比“身”项容易得多,毕竟人长得漂不漂亮那都是没奈何的事情,而这些士子既能够高中及第,一般都是富有才情能说会道之人,肚中有货好说话,天南地北海侃一番,没准便能蒙哄过关。
这一项,丁晋四人都顺利通过,唯有裴居道侃侃而谈时,因为乡音浓重,普通话不太标准,得了个勉强及格,将近三十岁的人,硬是被生生吓出身冷汗。
“身、言、”两项虽然首先考核,但最关键、得分最大的还是后两项:“书、判”。
国家选拔人才,可不是为了得到一批百无一用的官僚蠢人,其本意,从古到今,无非是为了能吸收一批使政府机器高效运转起来的“专门人员”,从此出发,朝廷官员最重要的才学还是“办公能力”,通俗点说也就是“业务能力”。
“书、判”,便是看你能否写两篇书法端正、文理优长的应用性公文,科举登第者,或是通晓经义,或是词赋优美,或是能讲一通如何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但真有当过“公务员”履历或因家庭环境而熟悉这套东西的,毕竟不多,所以本朝的科考几乎每年举办,每一榜的诸科录取名额有多至数百人的,但接下来能通过吏部铨试而得授官的极少。
说来丁晋的机缘也是千万中难得其一,如果依着灵魂融合前他的情况,号称“书呆子”的丁晋怎么可能会拥有“办理政务”经验?
屠夫的儿子自然没有那般见识,但“丁云”却是在后世看了太多历史文献,对于铨试所出的几道简单“文案”,有的是精彩大论来应对,不过他的性情历来不喜欢太过出风头,于是仔细斟酌着凑了两篇公文,很容易便通过了历来被举人们称为“鬼门关”的书、判两考。
出来后,同院等人的考核也已完成,韩泰会不会通过,丁晋根本想都不用想,乡考,科举,铨试,朝廷制定了这许多考核来欲认真地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但据他暗中观察,最起作用的还是“关系”一项,才华重要,关系更重要。
裴居道的“书、判”两项答得比较精彩,虽然前面有勉强合格的“言”项,但归纳总分,还是很惊险地通过了铨试。
他的公文之所以作的高分,说起来还是得自家庭影响,居道的父亲裴季庚历任彭城县令、振州长史,叔父裴季康是溧水县令,堂哥裴幼文任振州刺史府主簿,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要占点便宜,故其两则判文被擢为甲等,也是考官认定其实有政务才能的缘故。
而最不幸的就是管同管异之了,管同“身”项得了个候补选用,“书、判”两项又作得昏头转向,虽然文词华丽但公文要得不是用词优美,文章再是漂亮也没用,最后被鉴了个不合格。
管同出来后,和丁晋等人招呼都没打便掩袖而走,看他面红耳赤的样子,或许是想起了前两日和许昼争吵时,被许昼骂了句“有才无能”,当时还愤愤不平,此时羞惭不已,再无勇气面对熟悉的众人。
除了管同外,丁晋在吏部看到的悲欢之事还有数桩,管同算是那不走运的倒霉之人,也有那侥幸之人,却也会用哭泣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喜悦,比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进士,在得知自己铨试通过后,当场痛哭失声,却又喜不自胜。
后来丁晋劝慰老者时,才知道此人乃是景泰年间的进士,出生于“无名位”的布衣家庭,从小发奋学习,历经三次挫折二十五岁时登第,也可算是年少得意,可惜其后十四次参加吏部考试都被淘汰,平日在城门边上以写字卖画为生,困顿长安几十年,徒浪费半生光阴,沦落为极其落魄之人,想不到临到衰老不堪时却会偶然通过,怎能不伤感激动?
老进士最后叹道: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当日奢望的便是得个九品之官,拥有一亩之地的官舍便足够了,现在等到老了才愿望达成,虽然遗憾但也知足了!
丁晋听了为老者感叹不已,但却无法理解这种“坚持”,一件事情失败了无数次,既然知道其希望渺茫,为何不尽快想着走其他的道路,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却像是走入了牛角尖中,让执念纠缠着自己,毫无希望地走下去,一直偏执地走下去,即使像老者这样,侥幸地最后成功,但自己的人生已经消耗了大半,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回,他们到底又图个什么?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即使没有了友人相伴,日子依旧过得很快,吏部“铨试”的通知,不久便下达到了各位新晋举子手中。
这份考试,从某一方面来说,其实要比科考更为重要,通过礼部统一考试的登第者,只能说是具备了“从政资格”,而你如果要想正式出仕当官,就必须得经过吏部的“铨试”,按照大周制律,一切官员不论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出身,都必须通过铨选来最终选拔。
这些方面的知识,还是韩泰熟悉一些,闲谈时他不厌其烦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丁晋,甚至还带着他拜访了吏部几个员外郎,询问今年铨试的大致情况。
这些人或许是看在韩家的情面,或许是看在精美贵重的礼物上,对二人倒是非常客气,热情地招待一番,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答的便开口,不能的便一笑带过,丁、韩两人也没有指望从他们口中得到明确帮忙的信息,这是官场的规矩,能做不能说,所以客套交谈一番,便很快告辞,不要久留惹人家反感。
丁晋随后还看望了“座师”窦昭,窦昭可能已是默认了他正式门生的身份,讲的虽然也是官面话,但片言只语间还是透露出这件事自己会出面为他活动,让其暂且放心的意思。
这一日,便到了铨试之期,丁晋等人结伴来到皇城吏部办公大院,由专门的书吏登记后,带着众人进入宽大的“选堂”,堂中已经坐了一些各科举人,等待着唱名应试。
说是考试,其实更像是后世的面试。“铨试”的内容主要分为:身、言、书、判四项,这四项有一项不合格或者四项总分太差,便要惨遭淘汰。
丁晋等人找处空塌坐了下来,和其他举人一样静静地等待着点到自己的姓名,按照考试规则,先考“身”项,每次唱二十人入内房进行选拔,过关者等待下一项考核,淘汰者便会被要求离开选堂。
吏部办事人员的效率还算不错,很快便轮到丁晋所在的组,丁晋和管同分在一组,听得唱名后,两人有些紧张站起身来,韩泰,裴居道两人轻声恭祝他们好运,两人拱手谢了,随着其余十八人,进入内房。
“身”项考核,为吏部铨试第一试,但负责考核的往往并不是吏部官员,而是几名领了圣旨的名望大臣联合做裁判,考试时,几名大臣端坐堂首,举人每20人为一组,排好秩序后进去。
大臣们照着名单念一个,下面念到之人便应一声。全点过后,大臣们商量一下,得到共同意见后,又开始唱名了。先唱三个,这三个都是优等录用;再唱八个,这八个人全没挑上,叫作“八仙”;剩下的九个,不再唱名,都以二等补用打上标签,算是这一项勉强及格的意思。然后,20个人全退出去,再换一组进来。
可能有朋友要有疑问了,这二十人都是新科进士,凭什么根据分得优等二等,又凭啥理由剔出“八仙”八个倒霉蛋呢?
凭相貌,这就是“身”项的考核标准。全看你爹你妈给你怎样造就了。搽润肤霜美容膏也没有用,大臣们看脸型和身材。概括起来是八个字:“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创造性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特征——
“同”,就是长方脸;“田”,就是四方脸;“贯”,就是头大身直体长;“日”,就是长短肥瘦都适中,又站得端直,不是罗锅。凡适合以上四个字的,都入选。
而另外的“身”,就是体斜不正;“甲”,就是大头小身体;“气”,就是单肩高耸;“由”,就是小头大身体。凡不幸滑入这四个字的,都落选。现在,大家该知道为何那些倒霉的落选者要被叫作“八仙”了:站在一块儿,便是一个个李铁拐扶张果老的模样了。
说完标准,再说丁晋等人的考核,这一组很快选拔完毕,其中丁晋得了个“优等”,而管同虽然相貌不俗,可惜身材太过高大,站在那显得有点背驼,幸好不是太明显,勉强得了个二等及格。
随后,韩泰、裴居道两人也先后进去考核,都得了个“优等”,韩泰气度风雅,站在一组中犹如鹤立鸡群,而裴居道能得优等可能是得益于那一把美丽的胡子。
咦,琼华院五进士,好像今日缺了个许昼?没错,这家伙虽然高中进士,但平生志向只在风liu潇洒、美酒佳人,很是懒得做官,中了进士也便向老爹交了任务,让他再来铨试当官却是休想,这几日也不知躲在哪里风liu快活去了。
“身”项考核完毕,接着便是“言”,顾名思义,“言”:就是听口语表达,近似今人求职时和主考官之间的互问互答交流。
这个要比“身”项容易得多,毕竟人长得漂不漂亮那都是没奈何的事情,而这些士子既能够高中及第,一般都是富有才情能说会道之人,肚中有货好说话,天南地北海侃一番,没准便能蒙哄过关。
这一项,丁晋四人都顺利通过,唯有裴居道侃侃而谈时,因为乡音浓重,普通话不太标准,得了个勉强及格,将近三十岁的人,硬是被生生吓出身冷汗。
“身、言、”两项虽然首先考核,但最关键、得分最大的还是后两项:“书、判”。
国家选拔人才,可不是为了得到一批百无一用的官僚蠢人,其本意,从古到今,无非是为了能吸收一批使政府机器高效运转起来的“专门人员”,从此出发,朝廷官员最重要的才学还是“办公能力”,通俗点说也就是“业务能力”。
“书、判”,便是看你能否写两篇书法端正、文理优长的应用性公文,科举登第者,或是通晓经义,或是词赋优美,或是能讲一通如何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但真有当过“公务员”履历或因家庭环境而熟悉这套东西的,毕竟不多,所以本朝的科考几乎每年举办,每一榜的诸科录取名额有多至数百人的,但接下来能通过吏部铨试而得授官的极少。
说来丁晋的机缘也是千万中难得其一,如果依着灵魂融合前他的情况,号称“书呆子”的丁晋怎么可能会拥有“办理政务”经验?
屠夫的儿子自然没有那般见识,但“丁云”却是在后世看了太多历史文献,对于铨试所出的几道简单“文案”,有的是精彩大论来应对,不过他的性情历来不喜欢太过出风头,于是仔细斟酌着凑了两篇公文,很容易便通过了历来被举人们称为“鬼门关”的书、判两考。
出来后,同院等人的考核也已完成,韩泰会不会通过,丁晋根本想都不用想,乡考,科举,铨试,朝廷制定了这许多考核来欲认真地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但据他暗中观察,最起作用的还是“关系”一项,才华重要,关系更重要。
裴居道的“书、判”两项答得比较精彩,虽然前面有勉强合格的“言”项,但归纳总分,还是很惊险地通过了铨试。
他的公文之所以作的高分,说起来还是得自家庭影响,居道的父亲裴季庚历任彭城县令、振州长史,叔父裴季康是溧水县令,堂哥裴幼文任振州刺史府主簿,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要占点便宜,故其两则判文被擢为甲等,也是考官认定其实有政务才能的缘故。
而最不幸的就是管同管异之了,管同“身”项得了个候补选用,“书、判”两项又作得昏头转向,虽然文词华丽但公文要得不是用词优美,文章再是漂亮也没用,最后被鉴了个不合格。
管同出来后,和丁晋等人招呼都没打便掩袖而走,看他面红耳赤的样子,或许是想起了前两日和许昼争吵时,被许昼骂了句“有才无能”,当时还愤愤不平,此时羞惭不已,再无勇气面对熟悉的众人。
除了管同外,丁晋在吏部看到的悲欢之事还有数桩,管同算是那不走运的倒霉之人,也有那侥幸之人,却也会用哭泣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喜悦,比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进士,在得知自己铨试通过后,当场痛哭失声,却又喜不自胜。
后来丁晋劝慰老者时,才知道此人乃是景泰年间的进士,出生于“无名位”的布衣家庭,从小发奋学习,历经三次挫折二十五岁时登第,也可算是年少得意,可惜其后十四次参加吏部考试都被淘汰,平日在城门边上以写字卖画为生,困顿长安几十年,徒浪费半生光阴,沦落为极其落魄之人,想不到临到衰老不堪时却会偶然通过,怎能不伤感激动?
老进士最后叹道: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当日奢望的便是得个九品之官,拥有一亩之地的官舍便足够了,现在等到老了才愿望达成,虽然遗憾但也知足了!
丁晋听了为老者感叹不已,但却无法理解这种“坚持”,一件事情失败了无数次,既然知道其希望渺茫,为何不尽快想着走其他的道路,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却像是走入了牛角尖中,让执念纠缠着自己,毫无希望地走下去,一直偏执地走下去,即使像老者这样,侥幸地最后成功,但自己的人生已经消耗了大半,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回,他们到底又图个什么?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