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书友说,打韩国打了几百章,打齐国,齐国三章就死,太仓促了,这一点我承认,不过说实话,齐国与魏国的国力相差太悬殊了,又有乐弈在,齐国根本不可能翻盘,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就算是楚国,接下来也着重描写个别人物的退场。』
————以下正文————
魏昭武七年十一月,魏国朝廷遣礼部左侍郎何昱,携郎中郑习、范应等几人,乘坐船只抵达临淄,代表魏王赵润,与齐人商议「齐国降格为魏国郡国」的事宜。
此时齐王吕白已绝食而亡,左相赵昭亦殉国而死,田讳、高傒、管重、鲍叔、连谌等原齐国公卿,团结一致,希望通过非暴力的外交手段,尽可能地为齐人——其实主要是齐国的贵族——争取利益。
正因为如此,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并没有像齐王吕白与左相赵昭那样‘殉国而亡’,而是被迫选择投降魏国,毕竟他们身背后都有家族,且不具备像「左相赵昭」那样‘任性’的权力。
赵昭是魏人,非但是魏国的公子,而且还是魏王赵润曾经关系极好的弟弟,因此,赵昭为齐国殉国而死,就算魏王赵润站在兄弟情谊的角度很是气愤,但最终呢,赵润还是决定将赵昭安葬在齐国,维护了赵昭在齐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声誉。
甚至于,还授意册封赵昭之子赵梁为「东安平侯」,得享「东安平」、也就是与隔着淄水支流与临淄相望的那座县城为封邑。
但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却不同,若他们陪同齐国殉死,魏国肯定不会刻意照顾他们的家族,家族难免因此而衰败。
虽然这听上去似乎很现实,但事实如此:当君主还在抗争的时候,作为臣子,当不吝生命为国效力,哪怕为此牺牲自己,但倘若君主都放弃了,那么臣子的坚持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个时候再考虑自己家族的事,世俗基本可以谅解。
像釐侯韩武、雁门守李睦、齐相赵昭这种,终归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家族做出更好的选择——而这并不能否认他们此前对国家的忠诚。
待等魏国的使者抵达临淄后,田讳带着一干齐国公卿与前者交涉,双方在详谈了足足大半日后,最终达成了协议。
这份协议包含很多,比如,田讳等人希望魏国册封齐王吕白的长子「盈」为齐侯,将临淄城赐予这位世子为封邑。
魏使何昱欣然应允,因为来时他已得到了他魏国君主赵润的授意,允许吕氏一族保留临淄。
这是出于两个考虑:
其一,齐王吕白在齐国并未失德,因此,魏国覆亡齐国的举措,实则让齐人深恨魏人。
因此,倘若魏国日后想要治理齐国这块土地,那么就要善待吕氏一族,尽可能地化解齐人对魏人的恨意,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其二,按照不成文的默契,田讳、田耽、田武、管重、鲍叔等人恳求魏国册封齐公子盈,实则就是为旧日齐国君主所做的最后一桩事,倘若魏王赵润想要田讳、田耽、田武、管重、鲍叔等人归降魏国,那么就要答应他们这最后的恳求。
若是拒绝,那么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就唯有自尽以保全忠义——因为他们连安顿旧日君主的子嗣都办不成。
而若是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当真因此而自杀,那么这笔账得算在魏王赵润头上,因为这等同于是赵润逼死了他们。
而反过来说,只要答应了田讳等人这最后的恳求,那么这些齐国公卿对吕氏一族也称得上仁义已尽了,介时才有可能真正为魏国效力。
简单地说,就是魏国用一座临淄城,换取了田讳、田耽、田武等一干齐国将领、齐国公卿效忠魏国的可能,这么赚的事,赵润又岂会不答应呢?
除了将临淄城赐予齐侯吕盈作为封邑以下,魏国亦承诺保留齐国原一干公卿的封邑,比如田讳、田耽、田武一系「临淄田氏」的封邑「平原邑」,魏国依旧归还田氏家族,用以笼络田氏一族的英才。
总而言之,在待遇这一块上,魏国与田讳等齐人并没有商量过多,毕竟魏王赵润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大度的。
双方存在争议的,是另外几桩事,比如齐国的军队如何安顿,齐国之境日后由谁来管制等等——田讳等人并不担心魏王赵润会亏待齐人,问题是魏国的贵族,也不乏有一些害群之马,看看当初在宋郡内所发生的事就知道了。
因此,田讳还是希望能由齐国本土的贵族出任郡守之类的官职。
当然了,鉴于当前的状况,田讳等人只是好言恳求,不敢有任何失礼的地方。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乐弈——当时魏王赵润瞩意乐弈为魏军主帅——暂时担任北海守,整顿整编齐国的残军,田耽、田武、田恬、仲孙胜、东郭昴、闾丘泰等一系列齐将,暂时交出兵权,视情况而定再回复兵权。
其实主要就是看魏王赵润的态度。
不过乐弈虽然暂时担任北海守,但他只管“军事”这块,至于齐国的经济、民生,暂时还是由田讳、高傒、管重、鲍叔等旧齐国公卿来处理。
在该年的年末,魏使何昱返回王都雒阳,将与齐人达成的协议禀告魏国君主赵润。
对于何昱呈递的协议奏章,赵润粗略翻看了一下,点了点头。
首先,由乐弈担任北海守,这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乐弈是韩人,并且还出面制止了魏将赵疆对齐国平民的屠戳,由他担任北海守,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齐人对魏人的恨意,不至于引起什么麻烦。
再者,乐弈本人性格淡漠,也不怎么在乎名利,也不至于会做出倾轧齐人的事来。
唯一值得魏国朝廷深思的,就是乐弈的忠诚问题。
毕竟在赵疆因为下令屠戳齐国平民被魏王赵润勒令返回雒阳后,齐国那边就属乐弈的权利最大,更别说乐弈还要负责整顿齐国的军队,倘若乐弈也像李睦那般深藏着复辟韩国的心思,对于日后隐患颇大。
不过仔细想想,魏国朝廷也不认为乐弈会背叛魏国,毕竟若乐弈背叛,一来其声誉受到影响,二来,魏国也完全可以通过庄公韩庚的子嗣作为要挟——只要庄公韩庚的子嗣尚在,乐弈基本上没有背叛魏国的可能。
当然,这是朝廷的考量,至于魏王赵润,素来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他,又岂会去怀疑乐弈?
他还指望着乐弈日后率军打下楚国呢!
至于管理齐郡的人选,赵润最终决定按照齐人所要求的那般,由前齐国上卿高傒担任郡丞,前齐国右相田讳担任其副手。
而事实上,真正的郡丞应该是田讳,只不过高傒在齐人心目中的地位高于田讳,因此齐人才推荐了高傒而已。
不过高傒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再加上亲眼目睹他齐国的覆亡,据消息称心神受创,时日无多,因此齐郡郡丞的职位,最终还是得由田讳来担任。
说实话,这让赵润稍稍有点遗憾,毕竟他与田讳也相识多年,知晓这位齐国公卿文武兼备,本来他还想将田讳安置到天策府,与翟璜一同制定针对楚国的战略,不过考虑到目前齐国那边的问题更迫切,赵润最终还是决定将田讳留在齐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赵润并未征辟田讳到雒阳仕官,但齐人那边似乎也担心日后被「雒阳」这个魏国权利中枢所排挤,因此,田讳举荐了管重、鲍叔、冯谖三人前来雒阳任职,希望这两位贤才能挤入雒阳这个魏国的权力中枢,为齐人谋取一些福利。
这对于赵润而言,倒是颇为意外的惊喜。
毕竟据他所知,管重乃是毫不逊色介子鸱的贤才,尤其是在提高国内经济这块颇有心得,赵润相信管重能很好地辅佐介子鸱。
至于鲍叔,这位贤才的品德其实更高于他的能力。
在经过深思之后,赵润决定让管重先在户部任职,在过几年后视情况将其招到内朝,而鲍叔,则被赵润安置在吏部,赵润相信吏部是最适合安顿鲍叔的官署,因为鲍叔的品德决定他绝对不会在公事上徇私,而其兢兢业业的态度,又足以应付吏部的繁重政务。
至于冯谖这位说客,那就更简单了,直接丢到礼部就是了,与范应、唐沮二人为同僚,共同负责出使他国这块。
魏昭武八年二月,魏王赵润派唐沮再次前往临淄,正式任命乐弈为北海守,立刻着手整顿齐国残余的军队,为日后攻伐楚国做准备;又下令设「临淄府」,由前齐国上卿高傒担任府正,治理整个齐境。
不过没想到的是,当魏使唐沮抵达临淄的时候,却忽然得知高傒已在去年冬季病逝,于是便改命田讳担任临淄府的府正——毕竟魏王赵润在文书中清楚写明,若高傒遭遇不测,则有田讳继任。
在得到了魏王赵润的正式任命后,以田讳为首的齐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相比之下,被任命为「北海守」的乐弈,更多的却是感动。
毕竟北海郡正是齐国此前最富饶的郡土,乐弈曾以为他只是暂代郡守之职,君主赵润日后会再派其余的将领或者臣子,没想到,魏王赵润却直接任命了他,甚至于,还将整顿齐国残存军队的事宜也交给了他。
纵使乐弈生性淡漠,此时此刻亦不免心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春季,田耽、田武、田恬、仲孙胜、东郭昴、邹忌、闾丘泰、纪宓等一干暂时交出了兵权的前齐国将领,在安顿到家人后,一同前往魏国的都城雒阳,觐见魏王赵润这位新的君主。
三月上旬,田耽一行人抵达了雒阳,得到了魏王赵润的召见。
在这众人当中,赵润最熟悉的莫过于田耽。
在「四国伐楚」战役中,二人皆是当时齐王吕僖任命的副将,彼此暗下较劲,最终,因为赵润最先率军攻入楚国的都城寿郢,赢得了与田耽的赌约,而得到了田耽的将旗——这面将旗,目前还摆放在赵润的个人收藏中。
但除了这次合作,他俩更多的则是以敌对的立场出现,比如当年在「宁阳」的对峙,再比如「诸国伐魏」时。
不过相比较赵润的感慨,相信田耽才是更感慨的那个。
因为他最初见到赵润时,赵润还只是稍稍崭露头角的魏公子润,一晃二十几过后了,曾经相互较劲的对手,却成为了君臣,这让田耽颇有些尴尬。
“听说你还试图逃到楚国……就这么不希望投身朕的麾下么?”
见田耽表情尴尬,赵润微笑着打趣田耽道。
田耽欲言又止,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可否认,在他心底,对于投降魏国、归降魏王赵润这件事的确心存几分抵触,一方面是因为他当年与赵润同为齐王吕僖的副将,且关系很好,这让他不想在赵润麾下任职;二来,他在赵润手中吃了好几场败仗,自然抹不开脸面。
尤其在宁阳对峙的那一回,赵润那可是彻彻底底地将田耽给耍了,让田耽因此颜面大损。
仿佛是猜到了田耽的心思,赵润笑着说道:“莫非还在懊恼朕当年在宁阳‘不告而别’?”
可能是赵润接二连三地玩笑与揶揄,减轻了田耽心中的尴尬,使得田耽最终鼓起勇气将「陛下」二字叫了出口,表明愿意归顺于这位魏国君主。
对于田耽的归顺,赵润并不感到意外,毕竟田耽并不像韩将李睦那样死忠,他还是一个对于名利颇为执着的人,在明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除了田耽以外,赵润最重视的,当然就是田武、田恬父子了。
让赵润颇为遗憾的是,田武的父亲、齐国老将田骜,在前几年于鲁国抵挡楚将项末、项培的战争中受了伤,在齐楚战争结束之后不久,便撒手人间,实在颇为可惜。
当然田武也很勇猛,唔,但也仅仅只是勇猛而已,论谋略,还是不如田骜、田耽,说白了就是像赵疆、伍忌、姜鄙、蔡擒虎这一类的勇武之将,作为将领统率军队阵前厮杀绰绰有余,但若是叫他们制定战略,那就远远不足了。
至于其余的仲孙胜、东郭昴、邹忌、闾丘泰、纪宓等一干齐将,说实话没有几个能让赵润记住名字的,倒不是说这些将领都不合格,说到底只是他们被田耽、田武等几人给比下去了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位仍然是优秀的将领,赵润相信,这些位将领能定能在日后他魏国与楚国的战争中,取得优异的战绩。
在逐一安抚、称赞了这一干将领后,赵润便命宫内准备了酒席,既是给这些位将领接风,亦是作为他们投身魏国的欢迎。
鉴于得到了魏王赵润的重视,田耽、田武、仲孙胜等一干旧日的齐将,总得来说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几日后,赵润命田耽担任「琅琊守」,又命田武作为田耽的副将,作为日后攻伐楚国的先锋之一。
其实说实话,在攻灭了齐国之后,魏国无所谓接下来打楚国还是打秦国,但赵润个人还是倾向于打楚国。
原因有三:
其一,楚国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且至今仍未从秦国手中夺取巴蜀,一旦魏楚开战,楚国军队的粮草是绝对不足的。
其二,楚国在接连失去了寿陵君景舍、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上将项末、项娈等一系列的统帅与将领后,国内已经找不出有能力指挥「魏楚战争」的统帅。
不用想也知道,日后魏国与楚国开战时,楚军的主帅十有八九是新阳君项培,即曾经被桓虎打得狼狈不堪的新阳君项培。
然而在如今的魏国,桓虎虽说亦是优秀的将领,但论能力绝对排不上前三,毕竟还有乐弈、田耽、司马尚、许历、燕绉等等。
至于其三,那就是楚国的国情,导致其国内的楚人对国家的忠诚度并不是那么高。
尤其是近两年因为楚水君献上的练兵之策,使得楚国国内频繁发生抓壮丁的事,平民的怨愤已经累积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程度。
此时魏国对楚国用兵,搞不好楚国的平民会夹道欢迎魏军的到来也说不定。
相比之下,秦国在这方面就要比楚国好上太多,首先是秦国将才济济,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赢镹、渭阳君嬴华,还有王陵、王龁、王奔等等一干优秀的将领。
更要紧的是,秦国民风彪悍,秦王囘、也就是赵润的岳丈,那也是一位一言不合就会御驾亲征的雄主,根本不会畏惧魏国。
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制,使得秦人普遍渴望在战争中取得军功,借此提高社会地位,这使得魏国一旦对秦国开战,未必就能取得什么优势。
毫不夸张地说,秦军除了在粮草、军备方面逊色于魏军以外,其余无论是斗志还是士气,亦或者对于胜利的执着,都不会逊色魏军。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本着‘挑软柿子捏’的想法,赵润最终决定接下来攻伐楚国。
魏昭武八年四月,田耽、田武等一干投奔魏国的将领,纷纷返回齐境,为接下来针对楚国的战争做准备。
而魏国朝廷,则抓紧时间消化已吞并的齐国土地,尽可能地化解齐人对魏人的憎恨,将齐人捆绑上他魏国的战车,免得到时候他魏国与楚国开战时,齐国这边爆发什么内乱,打乱魏国的部署与计划。
————以下正文————
魏昭武七年十一月,魏国朝廷遣礼部左侍郎何昱,携郎中郑习、范应等几人,乘坐船只抵达临淄,代表魏王赵润,与齐人商议「齐国降格为魏国郡国」的事宜。
此时齐王吕白已绝食而亡,左相赵昭亦殉国而死,田讳、高傒、管重、鲍叔、连谌等原齐国公卿,团结一致,希望通过非暴力的外交手段,尽可能地为齐人——其实主要是齐国的贵族——争取利益。
正因为如此,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并没有像齐王吕白与左相赵昭那样‘殉国而亡’,而是被迫选择投降魏国,毕竟他们身背后都有家族,且不具备像「左相赵昭」那样‘任性’的权力。
赵昭是魏人,非但是魏国的公子,而且还是魏王赵润曾经关系极好的弟弟,因此,赵昭为齐国殉国而死,就算魏王赵润站在兄弟情谊的角度很是气愤,但最终呢,赵润还是决定将赵昭安葬在齐国,维护了赵昭在齐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声誉。
甚至于,还授意册封赵昭之子赵梁为「东安平侯」,得享「东安平」、也就是与隔着淄水支流与临淄相望的那座县城为封邑。
但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却不同,若他们陪同齐国殉死,魏国肯定不会刻意照顾他们的家族,家族难免因此而衰败。
虽然这听上去似乎很现实,但事实如此:当君主还在抗争的时候,作为臣子,当不吝生命为国效力,哪怕为此牺牲自己,但倘若君主都放弃了,那么臣子的坚持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个时候再考虑自己家族的事,世俗基本可以谅解。
像釐侯韩武、雁门守李睦、齐相赵昭这种,终归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家族做出更好的选择——而这并不能否认他们此前对国家的忠诚。
待等魏国的使者抵达临淄后,田讳带着一干齐国公卿与前者交涉,双方在详谈了足足大半日后,最终达成了协议。
这份协议包含很多,比如,田讳等人希望魏国册封齐王吕白的长子「盈」为齐侯,将临淄城赐予这位世子为封邑。
魏使何昱欣然应允,因为来时他已得到了他魏国君主赵润的授意,允许吕氏一族保留临淄。
这是出于两个考虑:
其一,齐王吕白在齐国并未失德,因此,魏国覆亡齐国的举措,实则让齐人深恨魏人。
因此,倘若魏国日后想要治理齐国这块土地,那么就要善待吕氏一族,尽可能地化解齐人对魏人的恨意,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其二,按照不成文的默契,田讳、田耽、田武、管重、鲍叔等人恳求魏国册封齐公子盈,实则就是为旧日齐国君主所做的最后一桩事,倘若魏王赵润想要田讳、田耽、田武、管重、鲍叔等人归降魏国,那么就要答应他们这最后的恳求。
若是拒绝,那么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就唯有自尽以保全忠义——因为他们连安顿旧日君主的子嗣都办不成。
而若是田讳、田耽、田武等人当真因此而自杀,那么这笔账得算在魏王赵润头上,因为这等同于是赵润逼死了他们。
而反过来说,只要答应了田讳等人这最后的恳求,那么这些齐国公卿对吕氏一族也称得上仁义已尽了,介时才有可能真正为魏国效力。
简单地说,就是魏国用一座临淄城,换取了田讳、田耽、田武等一干齐国将领、齐国公卿效忠魏国的可能,这么赚的事,赵润又岂会不答应呢?
除了将临淄城赐予齐侯吕盈作为封邑以下,魏国亦承诺保留齐国原一干公卿的封邑,比如田讳、田耽、田武一系「临淄田氏」的封邑「平原邑」,魏国依旧归还田氏家族,用以笼络田氏一族的英才。
总而言之,在待遇这一块上,魏国与田讳等齐人并没有商量过多,毕竟魏王赵润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大度的。
双方存在争议的,是另外几桩事,比如齐国的军队如何安顿,齐国之境日后由谁来管制等等——田讳等人并不担心魏王赵润会亏待齐人,问题是魏国的贵族,也不乏有一些害群之马,看看当初在宋郡内所发生的事就知道了。
因此,田讳还是希望能由齐国本土的贵族出任郡守之类的官职。
当然了,鉴于当前的状况,田讳等人只是好言恳求,不敢有任何失礼的地方。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乐弈——当时魏王赵润瞩意乐弈为魏军主帅——暂时担任北海守,整顿整编齐国的残军,田耽、田武、田恬、仲孙胜、东郭昴、闾丘泰等一系列齐将,暂时交出兵权,视情况而定再回复兵权。
其实主要就是看魏王赵润的态度。
不过乐弈虽然暂时担任北海守,但他只管“军事”这块,至于齐国的经济、民生,暂时还是由田讳、高傒、管重、鲍叔等旧齐国公卿来处理。
在该年的年末,魏使何昱返回王都雒阳,将与齐人达成的协议禀告魏国君主赵润。
对于何昱呈递的协议奏章,赵润粗略翻看了一下,点了点头。
首先,由乐弈担任北海守,这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乐弈是韩人,并且还出面制止了魏将赵疆对齐国平民的屠戳,由他担任北海守,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齐人对魏人的恨意,不至于引起什么麻烦。
再者,乐弈本人性格淡漠,也不怎么在乎名利,也不至于会做出倾轧齐人的事来。
唯一值得魏国朝廷深思的,就是乐弈的忠诚问题。
毕竟在赵疆因为下令屠戳齐国平民被魏王赵润勒令返回雒阳后,齐国那边就属乐弈的权利最大,更别说乐弈还要负责整顿齐国的军队,倘若乐弈也像李睦那般深藏着复辟韩国的心思,对于日后隐患颇大。
不过仔细想想,魏国朝廷也不认为乐弈会背叛魏国,毕竟若乐弈背叛,一来其声誉受到影响,二来,魏国也完全可以通过庄公韩庚的子嗣作为要挟——只要庄公韩庚的子嗣尚在,乐弈基本上没有背叛魏国的可能。
当然,这是朝廷的考量,至于魏王赵润,素来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他,又岂会去怀疑乐弈?
他还指望着乐弈日后率军打下楚国呢!
至于管理齐郡的人选,赵润最终决定按照齐人所要求的那般,由前齐国上卿高傒担任郡丞,前齐国右相田讳担任其副手。
而事实上,真正的郡丞应该是田讳,只不过高傒在齐人心目中的地位高于田讳,因此齐人才推荐了高傒而已。
不过高傒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再加上亲眼目睹他齐国的覆亡,据消息称心神受创,时日无多,因此齐郡郡丞的职位,最终还是得由田讳来担任。
说实话,这让赵润稍稍有点遗憾,毕竟他与田讳也相识多年,知晓这位齐国公卿文武兼备,本来他还想将田讳安置到天策府,与翟璜一同制定针对楚国的战略,不过考虑到目前齐国那边的问题更迫切,赵润最终还是决定将田讳留在齐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赵润并未征辟田讳到雒阳仕官,但齐人那边似乎也担心日后被「雒阳」这个魏国权利中枢所排挤,因此,田讳举荐了管重、鲍叔、冯谖三人前来雒阳任职,希望这两位贤才能挤入雒阳这个魏国的权力中枢,为齐人谋取一些福利。
这对于赵润而言,倒是颇为意外的惊喜。
毕竟据他所知,管重乃是毫不逊色介子鸱的贤才,尤其是在提高国内经济这块颇有心得,赵润相信管重能很好地辅佐介子鸱。
至于鲍叔,这位贤才的品德其实更高于他的能力。
在经过深思之后,赵润决定让管重先在户部任职,在过几年后视情况将其招到内朝,而鲍叔,则被赵润安置在吏部,赵润相信吏部是最适合安顿鲍叔的官署,因为鲍叔的品德决定他绝对不会在公事上徇私,而其兢兢业业的态度,又足以应付吏部的繁重政务。
至于冯谖这位说客,那就更简单了,直接丢到礼部就是了,与范应、唐沮二人为同僚,共同负责出使他国这块。
魏昭武八年二月,魏王赵润派唐沮再次前往临淄,正式任命乐弈为北海守,立刻着手整顿齐国残余的军队,为日后攻伐楚国做准备;又下令设「临淄府」,由前齐国上卿高傒担任府正,治理整个齐境。
不过没想到的是,当魏使唐沮抵达临淄的时候,却忽然得知高傒已在去年冬季病逝,于是便改命田讳担任临淄府的府正——毕竟魏王赵润在文书中清楚写明,若高傒遭遇不测,则有田讳继任。
在得到了魏王赵润的正式任命后,以田讳为首的齐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相比之下,被任命为「北海守」的乐弈,更多的却是感动。
毕竟北海郡正是齐国此前最富饶的郡土,乐弈曾以为他只是暂代郡守之职,君主赵润日后会再派其余的将领或者臣子,没想到,魏王赵润却直接任命了他,甚至于,还将整顿齐国残存军队的事宜也交给了他。
纵使乐弈生性淡漠,此时此刻亦不免心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春季,田耽、田武、田恬、仲孙胜、东郭昴、邹忌、闾丘泰、纪宓等一干暂时交出了兵权的前齐国将领,在安顿到家人后,一同前往魏国的都城雒阳,觐见魏王赵润这位新的君主。
三月上旬,田耽一行人抵达了雒阳,得到了魏王赵润的召见。
在这众人当中,赵润最熟悉的莫过于田耽。
在「四国伐楚」战役中,二人皆是当时齐王吕僖任命的副将,彼此暗下较劲,最终,因为赵润最先率军攻入楚国的都城寿郢,赢得了与田耽的赌约,而得到了田耽的将旗——这面将旗,目前还摆放在赵润的个人收藏中。
但除了这次合作,他俩更多的则是以敌对的立场出现,比如当年在「宁阳」的对峙,再比如「诸国伐魏」时。
不过相比较赵润的感慨,相信田耽才是更感慨的那个。
因为他最初见到赵润时,赵润还只是稍稍崭露头角的魏公子润,一晃二十几过后了,曾经相互较劲的对手,却成为了君臣,这让田耽颇有些尴尬。
“听说你还试图逃到楚国……就这么不希望投身朕的麾下么?”
见田耽表情尴尬,赵润微笑着打趣田耽道。
田耽欲言又止,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可否认,在他心底,对于投降魏国、归降魏王赵润这件事的确心存几分抵触,一方面是因为他当年与赵润同为齐王吕僖的副将,且关系很好,这让他不想在赵润麾下任职;二来,他在赵润手中吃了好几场败仗,自然抹不开脸面。
尤其在宁阳对峙的那一回,赵润那可是彻彻底底地将田耽给耍了,让田耽因此颜面大损。
仿佛是猜到了田耽的心思,赵润笑着说道:“莫非还在懊恼朕当年在宁阳‘不告而别’?”
可能是赵润接二连三地玩笑与揶揄,减轻了田耽心中的尴尬,使得田耽最终鼓起勇气将「陛下」二字叫了出口,表明愿意归顺于这位魏国君主。
对于田耽的归顺,赵润并不感到意外,毕竟田耽并不像韩将李睦那样死忠,他还是一个对于名利颇为执着的人,在明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除了田耽以外,赵润最重视的,当然就是田武、田恬父子了。
让赵润颇为遗憾的是,田武的父亲、齐国老将田骜,在前几年于鲁国抵挡楚将项末、项培的战争中受了伤,在齐楚战争结束之后不久,便撒手人间,实在颇为可惜。
当然田武也很勇猛,唔,但也仅仅只是勇猛而已,论谋略,还是不如田骜、田耽,说白了就是像赵疆、伍忌、姜鄙、蔡擒虎这一类的勇武之将,作为将领统率军队阵前厮杀绰绰有余,但若是叫他们制定战略,那就远远不足了。
至于其余的仲孙胜、东郭昴、邹忌、闾丘泰、纪宓等一干齐将,说实话没有几个能让赵润记住名字的,倒不是说这些将领都不合格,说到底只是他们被田耽、田武等几人给比下去了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位仍然是优秀的将领,赵润相信,这些位将领能定能在日后他魏国与楚国的战争中,取得优异的战绩。
在逐一安抚、称赞了这一干将领后,赵润便命宫内准备了酒席,既是给这些位将领接风,亦是作为他们投身魏国的欢迎。
鉴于得到了魏王赵润的重视,田耽、田武、仲孙胜等一干旧日的齐将,总得来说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几日后,赵润命田耽担任「琅琊守」,又命田武作为田耽的副将,作为日后攻伐楚国的先锋之一。
其实说实话,在攻灭了齐国之后,魏国无所谓接下来打楚国还是打秦国,但赵润个人还是倾向于打楚国。
原因有三:
其一,楚国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且至今仍未从秦国手中夺取巴蜀,一旦魏楚开战,楚国军队的粮草是绝对不足的。
其二,楚国在接连失去了寿陵君景舍、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上将项末、项娈等一系列的统帅与将领后,国内已经找不出有能力指挥「魏楚战争」的统帅。
不用想也知道,日后魏国与楚国开战时,楚军的主帅十有八九是新阳君项培,即曾经被桓虎打得狼狈不堪的新阳君项培。
然而在如今的魏国,桓虎虽说亦是优秀的将领,但论能力绝对排不上前三,毕竟还有乐弈、田耽、司马尚、许历、燕绉等等。
至于其三,那就是楚国的国情,导致其国内的楚人对国家的忠诚度并不是那么高。
尤其是近两年因为楚水君献上的练兵之策,使得楚国国内频繁发生抓壮丁的事,平民的怨愤已经累积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程度。
此时魏国对楚国用兵,搞不好楚国的平民会夹道欢迎魏军的到来也说不定。
相比之下,秦国在这方面就要比楚国好上太多,首先是秦国将才济济,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赢镹、渭阳君嬴华,还有王陵、王龁、王奔等等一干优秀的将领。
更要紧的是,秦国民风彪悍,秦王囘、也就是赵润的岳丈,那也是一位一言不合就会御驾亲征的雄主,根本不会畏惧魏国。
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制,使得秦人普遍渴望在战争中取得军功,借此提高社会地位,这使得魏国一旦对秦国开战,未必就能取得什么优势。
毫不夸张地说,秦军除了在粮草、军备方面逊色于魏军以外,其余无论是斗志还是士气,亦或者对于胜利的执着,都不会逊色魏军。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本着‘挑软柿子捏’的想法,赵润最终决定接下来攻伐楚国。
魏昭武八年四月,田耽、田武等一干投奔魏国的将领,纷纷返回齐境,为接下来针对楚国的战争做准备。
而魏国朝廷,则抓紧时间消化已吞并的齐国土地,尽可能地化解齐人对魏人的憎恨,将齐人捆绑上他魏国的战车,免得到时候他魏国与楚国开战时,齐国这边爆发什么内乱,打乱魏国的部署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