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上飘起了小雪,路上行人稀疏。
但在定军侯府之前,却并没有因此冷落下来,到府拜会之人依旧不少,其中不少都是今年回京述职的军中将领。
或为大将军旧部,或欲在大将军麾下谋一职务,比昨日来的人好像还多一些。
而且,在上午时候,枢密使汪道存和兵部尚书李承乾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来问候,显然,与赵石的猜测有着偏差。
两人在得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邀约大将军赵石赴宴的消息之后,也都有些坐不住了,而不同的是,枢密使汪道存派来的是属官,而兵部尚书李承乾派来的却是自己的一个侄儿。
可见,相比枢密使汪道存,李承乾这里要更急躁一些,也充满了示好的味道。
这也难怪,兵部侍郎成峦前日过府拜会,大将军赵石设宴相谈,这瞒不过有心之人,不像李师雄那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李承乾那里自然会感觉到些什么,若说听了这个还有些放不下身段的话,之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设宴相邀,与大将军在府中密谈良久,就不得不让他们重视了。
一文一武,皆是朝野瞩目,不但是他们,许多人都在猜测,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而以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是想在枢密院或者兵部任职吗?那什么样的职务才适合其人?
这可不是景帝年间,再没有任何可能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放在一个闲职上,枢密使汪道存到还不算怎么着急。但李承乾不成。他与大将军赵石素有间隙。
如今完全处于劣势。如果赵石有意,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示好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两人确实多有纠葛,但到得如今,胜负分明,失去了皇帝陛下支持的李承乾李大人,也不得不低下头。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好在,长安之乱中,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很明智的没有参与其中,是不想沦为他人刀枪,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现在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长安之乱中没有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甚至于。兔死狐悲之下,还曾出言为赵石说过几句好话。这也便给他留下了余地。
长安之乱过后,他在兵部的威望不可逆转的在消弱,但与赵石之间的多年恩怨好像一朝之间,变得不算什么了。
来到成武一朝,新的气象已经渐渐显露,心性想来坚韧的李承乾断不会在这个时候生出什么隐退之心。
但环顾左右,却是危机四伏,景帝一朝的几个心腹之臣,除了大将军赵石,境遇都是不佳……
所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倒向汪道存?
别说汪道存在枢密使任上呆几年,陛下那里也必然不愿兵部和枢密院太过和美,李圃?那更是笑话,还不如和其他几位重臣交好来的顺当一些。
兵部尚书,这是个令人无比眼红的位置,但却也没有哪个敢强自握在手里,这是李承乾的依仗,却也是他最大的难处。
这么看下来,同样身为景王府旧人的赵石,却好像成了现如今最好的选择,时移世易,听上去有些可笑,多年宿敌,当初恩怨之起始,却成了如今结好之由来,但朝堂人事变幻,也正是这般。
从没有什么一生之敌之说,你来我往之间,更多的则是妥协,和在敌友之间不停的变化……
李承乾派来的这个侄儿,乃是他的外侄,可不是那个李清,那位来京师长安转了一圈,很是吃了些苦头,后来更是与世家子弟勾搭上了,屡屡生事,麻烦不断,对李承乾这位叔父,也很是添了些怨恨。
李承乾一看,实在没有旁的办法,索性趁着缺职众多的时机,给他谋了一任知县,也没有离的太远,就在西北家乡左近,并去信让自家兄长严加看顾,很是恐吓了一番,如此这般,几年下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乱子。
这个外侄和李清大不相同,很有几分精明强干的意思,李承乾已经有意,将这个外侄过继过来,承于膝下,再放到军中历练几年,将来他百年之后,也好支撑他这一支的门户。
说的有些远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府问候,不用来人多说什么,他们各自的身份,已经将两人的意思表达的很是明显。
都想着今早能跟大将军赵石相谈一番,这正合赵石心意,不过和与李圃见面不同,却还要等到入宫面圣之后了。
赵石送走了这两拨人,想了想,自己回京才几日?
文武首辅,见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汪道存主动派人过府问询,六部尚书,面见了礼部尚书方谦,户部尚书李吉,兵部尚书李承乾派人过府相问。
李师雄在工部,过了年便是工部侍郎,还见了兵部侍郎成峦,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种遂,甚至连皇帝陛下都找上门来了。
加上回来的时候,魏王李玄道亲迎于郊外。
除了吏部,和刑部,好像向来与他没有什么瓜葛,其他人等,见的可都是达官显贵,虽然颇为耗费心神,但这权势在手的感觉,实在让人胸中畅快,难以割舍……
没容他生出太多的感慨,已经有人来报,归义王李匪来送年礼的人到了。
赵石一听就乐了,这时间赶的好像太好了些,自己回京可还不到几日呢……
不过想想也是惭愧,说是定军侯府豪富,其实,多数家财,到是这位远在吐蕃低地的四哥送过来的。
这位满身江湖草莽气息的四哥,最重的其实就是义气二字,当年在庆阳府百里之外结下的交情,如今二十年过去,却是越结越厚了。
他没少帮了李匪,李匪对他也没话说,若说如今,还能与他平等相交,引为知己者,非李匪此人莫属。
像张峰聚,杜山虎,若是有一天卸下官职还可,如今嘛,就算他们不想太多,麾下的将校,那么多人的前程担在身上,也无法像李匪这般,跟他称兄道弟了。
他助李匪聚拢人马,送其粮草军资,在吐蕃低地打下一片老大基业,李匪那边,在其片纸相邀之下,不远千里,不惧艰难,挥兵而来。
这还不算当年两人并肩杀敌,之后赵石被迫回乡,李匪断指而去,远走西北,两人间的交情,真可谓是一番异数……
不过相比于他,一身豪侠之气的李匪才真正称得上是一诺千金的草莽豪杰,行事之洒脱,为人之侠义,皆非他所能及。
但话说回来了,有李匪这样的草莽豪杰,自然也会有赵石这样的大将军,只有有了他们,这世间之事,才会平添无数光彩和引人入胜之佳话……
回到正题,听到李匪派人前来,赵石是真的高兴,试问,世间可以生死相托之人,又能碰到几个?
只是也有些烦恼,听说李匪那边又去吐蕃高地打劫了一番,也不知今年送过来的东西,有多少。
这么下去,府中还要多建几座府库?定军侯府豪富之名,由此而来,连李家那边都是酸溜溜的,可见这名声可不太好听啊。
之后却是要跟这位四哥说说,朝贡你要勤一些,定军侯府这边,意思到了就成,难道交情还要靠金银细软堆出来不成?
不过想想,自己来回书信,还有几次见面,都说了无数遍,却也没见每年来到的年礼份量少上一分,可见,在这位李匪李四哥心里,银钱不算什么,但想要表现出两人的交情,那些酸话总是差着份量,远不如这些耀眼的物什来的实在。
可惜,这回又被赵石料中了,归义王的年礼,足足有三十车,车上装的满满当当,各种珍玩就不提了,多数都是从高地抢回来的,其中不乏唐时宫中故物,按照李匪的原话,这些东西挑着送给皇帝一些,别舍不得,皇帝老子就喜欢这些,咱们这里东西还多着呢,若是不够,只管开口,那些看不懂的鬼画符之类的玩意,据说都是名家手笔,留在吐蕃这里糟蹋了,他正打算都送到长安这里来……
转述这话的是赤摩,多年不见,赤摩已经显出了老态,不过显然在吐蕃过的逍遥无比,身子健壮依旧,就是有些胖了,红光满面的,还带了几分颐指气使的气息,这味道赵石熟悉的很,在草原上,他可没少见到那些草原贵族的模样,显然,赤摩身上的气息跟他们很是相仿……
见到赵石,赤摩眼圈红了起来,人一到岁数,就分外的念旧,这可不是当年平蜀之中,一个念头,就随着残敌跑去吐蕃的那个赤摩了。
(三更,求月票,快到月底了,阿草努力一下,看看效果,呵呵,不管这个月成绩如何,都还要谢谢大家的支持,不管大家怎么说,阿草都照着完本在写……)(未完待续……)
但在定军侯府之前,却并没有因此冷落下来,到府拜会之人依旧不少,其中不少都是今年回京述职的军中将领。
或为大将军旧部,或欲在大将军麾下谋一职务,比昨日来的人好像还多一些。
而且,在上午时候,枢密使汪道存和兵部尚书李承乾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来问候,显然,与赵石的猜测有着偏差。
两人在得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邀约大将军赵石赴宴的消息之后,也都有些坐不住了,而不同的是,枢密使汪道存派来的是属官,而兵部尚书李承乾派来的却是自己的一个侄儿。
可见,相比枢密使汪道存,李承乾这里要更急躁一些,也充满了示好的味道。
这也难怪,兵部侍郎成峦前日过府拜会,大将军赵石设宴相谈,这瞒不过有心之人,不像李师雄那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李承乾那里自然会感觉到些什么,若说听了这个还有些放不下身段的话,之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设宴相邀,与大将军在府中密谈良久,就不得不让他们重视了。
一文一武,皆是朝野瞩目,不但是他们,许多人都在猜测,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而以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是想在枢密院或者兵部任职吗?那什么样的职务才适合其人?
这可不是景帝年间,再没有任何可能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放在一个闲职上,枢密使汪道存到还不算怎么着急。但李承乾不成。他与大将军赵石素有间隙。
如今完全处于劣势。如果赵石有意,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示好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两人确实多有纠葛,但到得如今,胜负分明,失去了皇帝陛下支持的李承乾李大人,也不得不低下头。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好在,长安之乱中,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很明智的没有参与其中,是不想沦为他人刀枪,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现在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长安之乱中没有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甚至于。兔死狐悲之下,还曾出言为赵石说过几句好话。这也便给他留下了余地。
长安之乱过后,他在兵部的威望不可逆转的在消弱,但与赵石之间的多年恩怨好像一朝之间,变得不算什么了。
来到成武一朝,新的气象已经渐渐显露,心性想来坚韧的李承乾断不会在这个时候生出什么隐退之心。
但环顾左右,却是危机四伏,景帝一朝的几个心腹之臣,除了大将军赵石,境遇都是不佳……
所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倒向汪道存?
别说汪道存在枢密使任上呆几年,陛下那里也必然不愿兵部和枢密院太过和美,李圃?那更是笑话,还不如和其他几位重臣交好来的顺当一些。
兵部尚书,这是个令人无比眼红的位置,但却也没有哪个敢强自握在手里,这是李承乾的依仗,却也是他最大的难处。
这么看下来,同样身为景王府旧人的赵石,却好像成了现如今最好的选择,时移世易,听上去有些可笑,多年宿敌,当初恩怨之起始,却成了如今结好之由来,但朝堂人事变幻,也正是这般。
从没有什么一生之敌之说,你来我往之间,更多的则是妥协,和在敌友之间不停的变化……
李承乾派来的这个侄儿,乃是他的外侄,可不是那个李清,那位来京师长安转了一圈,很是吃了些苦头,后来更是与世家子弟勾搭上了,屡屡生事,麻烦不断,对李承乾这位叔父,也很是添了些怨恨。
李承乾一看,实在没有旁的办法,索性趁着缺职众多的时机,给他谋了一任知县,也没有离的太远,就在西北家乡左近,并去信让自家兄长严加看顾,很是恐吓了一番,如此这般,几年下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乱子。
这个外侄和李清大不相同,很有几分精明强干的意思,李承乾已经有意,将这个外侄过继过来,承于膝下,再放到军中历练几年,将来他百年之后,也好支撑他这一支的门户。
说的有些远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府问候,不用来人多说什么,他们各自的身份,已经将两人的意思表达的很是明显。
都想着今早能跟大将军赵石相谈一番,这正合赵石心意,不过和与李圃见面不同,却还要等到入宫面圣之后了。
赵石送走了这两拨人,想了想,自己回京才几日?
文武首辅,见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汪道存主动派人过府问询,六部尚书,面见了礼部尚书方谦,户部尚书李吉,兵部尚书李承乾派人过府相问。
李师雄在工部,过了年便是工部侍郎,还见了兵部侍郎成峦,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种遂,甚至连皇帝陛下都找上门来了。
加上回来的时候,魏王李玄道亲迎于郊外。
除了吏部,和刑部,好像向来与他没有什么瓜葛,其他人等,见的可都是达官显贵,虽然颇为耗费心神,但这权势在手的感觉,实在让人胸中畅快,难以割舍……
没容他生出太多的感慨,已经有人来报,归义王李匪来送年礼的人到了。
赵石一听就乐了,这时间赶的好像太好了些,自己回京可还不到几日呢……
不过想想也是惭愧,说是定军侯府豪富,其实,多数家财,到是这位远在吐蕃低地的四哥送过来的。
这位满身江湖草莽气息的四哥,最重的其实就是义气二字,当年在庆阳府百里之外结下的交情,如今二十年过去,却是越结越厚了。
他没少帮了李匪,李匪对他也没话说,若说如今,还能与他平等相交,引为知己者,非李匪此人莫属。
像张峰聚,杜山虎,若是有一天卸下官职还可,如今嘛,就算他们不想太多,麾下的将校,那么多人的前程担在身上,也无法像李匪这般,跟他称兄道弟了。
他助李匪聚拢人马,送其粮草军资,在吐蕃低地打下一片老大基业,李匪那边,在其片纸相邀之下,不远千里,不惧艰难,挥兵而来。
这还不算当年两人并肩杀敌,之后赵石被迫回乡,李匪断指而去,远走西北,两人间的交情,真可谓是一番异数……
不过相比于他,一身豪侠之气的李匪才真正称得上是一诺千金的草莽豪杰,行事之洒脱,为人之侠义,皆非他所能及。
但话说回来了,有李匪这样的草莽豪杰,自然也会有赵石这样的大将军,只有有了他们,这世间之事,才会平添无数光彩和引人入胜之佳话……
回到正题,听到李匪派人前来,赵石是真的高兴,试问,世间可以生死相托之人,又能碰到几个?
只是也有些烦恼,听说李匪那边又去吐蕃高地打劫了一番,也不知今年送过来的东西,有多少。
这么下去,府中还要多建几座府库?定军侯府豪富之名,由此而来,连李家那边都是酸溜溜的,可见这名声可不太好听啊。
之后却是要跟这位四哥说说,朝贡你要勤一些,定军侯府这边,意思到了就成,难道交情还要靠金银细软堆出来不成?
不过想想,自己来回书信,还有几次见面,都说了无数遍,却也没见每年来到的年礼份量少上一分,可见,在这位李匪李四哥心里,银钱不算什么,但想要表现出两人的交情,那些酸话总是差着份量,远不如这些耀眼的物什来的实在。
可惜,这回又被赵石料中了,归义王的年礼,足足有三十车,车上装的满满当当,各种珍玩就不提了,多数都是从高地抢回来的,其中不乏唐时宫中故物,按照李匪的原话,这些东西挑着送给皇帝一些,别舍不得,皇帝老子就喜欢这些,咱们这里东西还多着呢,若是不够,只管开口,那些看不懂的鬼画符之类的玩意,据说都是名家手笔,留在吐蕃这里糟蹋了,他正打算都送到长安这里来……
转述这话的是赤摩,多年不见,赤摩已经显出了老态,不过显然在吐蕃过的逍遥无比,身子健壮依旧,就是有些胖了,红光满面的,还带了几分颐指气使的气息,这味道赵石熟悉的很,在草原上,他可没少见到那些草原贵族的模样,显然,赤摩身上的气息跟他们很是相仿……
见到赵石,赤摩眼圈红了起来,人一到岁数,就分外的念旧,这可不是当年平蜀之中,一个念头,就随着残敌跑去吐蕃的那个赤摩了。
(三更,求月票,快到月底了,阿草努力一下,看看效果,呵呵,不管这个月成绩如何,都还要谢谢大家的支持,不管大家怎么说,阿草都照着完本在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