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川王肖轩传给唐寅和灵霜的书信一并送到玉都康阳,显然肖轩也听说了唐寅出访玉国的事。
肖轩消息的灵通并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他竟要列国王公到安国一聚。
现在,称帝的李弘已经下诏书,要各国王公入上京面圣,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李弘又召集王公们到安国一聚,明显是在和李弘唱对台戏。
而且肖轩所选的集会地点也很有意思,不在川国境内,而是选择了安国的御镇。御镇位于安国的西部,如果放在整个昊天帝国的版图上来看,御镇刚好位于中心处。
往南是上京和川国,往北是莫国、风国,往西是玉国、桓国、贞国,各国到御镇都不算太遥远。
看得出来,肖轩选择此地也颇花费一番心思。聚会地点不选在本国,而选在相对保守平和的安国,主要是为了避嫌,也是想表明他发起本次聚会的目的只是议事,没有恶意。
另外,各国到御镇的时间都差不多,又可大大缩短行程,不会耽搁太长的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安国四通八达,与多国接壤,各国皆可屯兵在边境防患于未然,不必担心本国君主在聚会时遭遇不测。
若说距离御镇较远又与安国不接壤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风国。而现在风王唐寅又在玉国的康阳,可随玉王灵霜一同前往。
接到肖轩的书信之后,灵霜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同时也找来了唐寅和风国的大臣们。
朝堂之上,玉国的大臣们众说纷纭,有人表示此次集会怕是另有目的,暗藏杀机,最好不去参加;也有人说肖轩这时候召集诸王,肯定是对李弘称帝一事进行商议,想看看各国王公的意思;还有人说肖轩选择安国做聚会地点,有避嫌之意,但安国可是玉国的仇敌,大王前去,怕是要凶多吉少。
听着众人的讨论声,灵霜眉头越皱越深,转目偷眼瞧瞧身边的唐寅,他倒是安稳得很,好像此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正坐在那里悠闲地品着茶。
再看看风国的大臣们,和唐寅都是一个德行,要么是目光呆滞的放空,要么是心不在焉地低头摆弄手里的小玩意,就是没人关心诸王聚会之事。
灵霜深吸口气,扬头问道:“崔相,你对此事怎么看?”
听到灵霜发话,众臣立刻停止了议论声,目光纷纷投向崔腾。
崔腾满脸的凝重,说道:“川王在此时召集列国王公聚会,此事实在诡异。贞王称帝,必定是得到川国支持的,而现在,川王却偏偏和贞王唱对台,把列国王公都召集到安国,臣想,这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他要代贞王出面,*列国王公就范,尊崇新天子,另一个可能,恐怕是……川王已与贞王决裂,要联合众王,与贞王分庭抗礼。”
灵霜的脸色并没有因为崔腾的分析而有所缓解,反而越发凝重,崔腾说得这些她都懂,唠唠叨叨一大串,等于和没说一样。她转头又看向左相高渊,问道:“高相有何高见?”
高渊沉吟了好一会,咧嘴笑了,说道:“微臣倒是以为川王代贞王出面*众王就范的可能性不大。川贞二国若是真联合到一处,可所向披靡,只要一封书信发出,天下诸王谁敢不从?何必还如此麻烦,要众王先去安国议事?”
此话一出,风国众臣这边倒是发出一片嗤笑声。当初风国可是挫败过川贞两国百万大军的。
高渊有听到风国那边的嗤笑,但没有理会,在他眼中,地处偏僻的风国就是诸国中的另类。
他继续说道:“由此可见,川王欲与贞王分庭抗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次此的聚会,大王应该前往。”
灵霜点点头,高渊的话倒是和唐寅所言不谋而合,数日前,她和唐寅在私下的交谈中后者就有明确地表示过,川贞二国已经决裂,不然,称帝之人肯定会是川王肖轩,怎么轮也轮不到李弘的头上。
崔腾接道:“即便川王不准备*诸王就范,但聚会之地毕竟是在安国,大王前往,吉凶难料啊!”
高渊不赞同崔腾的说法,正色道:“正因为此次在安国聚会,大王更应前往!川王有拉拢诸王之意,绝不会允许安国乱来,另外,大王还可借此机会,与安王好好谈一谈,化解玉安两国的仇怨!”
没等崔腾说话,大将军尚冲已站出来表示反对,他震声说道:“安国犯我玉国在先,侵我国土,杀我百姓,掠我财宝,此仇不共戴天,我玉国早已与安国势不两立,岂有和谈的道理?”
高渊叹了口气,说道:“尚将军身为堂堂大将军,应分清楚轻重缓急才对,莫安联军的发起者是莫国,主力也是莫军,我国目前的大敌是莫国,而非安国,难道大将军认为以我国的国力可以抗衡莫、安两大强国?”
“以我国一己之力当然难以抗衡莫安二国,可别忘了,我国也有盟国,风王殿下和风国都是站在我们玉国这一边,玉风二国合力又岂能斗不过莫安二贼?”说到对付外敌的问题上,玉国又自然而然地把风国当成自己人了。
难得提到自己的头上,坐在那里默默无语的唐寅悠然而笑,顺手放下茶杯。灵霜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一阵烦乱,她转过头来,轻声说道:“风王兄!”
唐寅应道:“王妹何事?”
“王兄认为王妹应不应该接受川王的邀请?又应不应该和安王谈和?”在许多问题上,唐寅的见解都很独到,灵霜也想听听他的意见。
听闻灵霜问唐寅的意思,崔腾、高渊、尚冲等人立刻停止争论,侧耳聆听。
唐寅想了想,说道:“我以为,这次的安国之行,王妹是一定要去的。至于要不要和安王谈和,我比较赞成高相之见。”
见下面的尚冲又要说话,唐寅继续说道:“谈和不代表服输,也并不是件屈辱的事。高相说得对,目前我们的首要敌人是莫国,对付一个敌人总比对付两个敌人要轻松得多,等铲除掉莫国这个大敌之后,主动权就会牢牢控制在我们的手上,到那时,安国也只不过是俎上之肉,随便我们开刀了。”
唐寅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不报仇,只是时机还未到,等到以后机会成熟,再对安国下手就十拿九稳了。
他这番话让尚冲颇有茅舍大开之感,他大点其头,觉得唐寅所言有理。灵霜也认为唐寅之见合情合理,目前化解玉国和安国的仇恨,专心防范和对付莫国,是最佳的策略。
她沉吟片刻,又压低声音,关心地问道:“王兄也会接受川王的邀请吗?”
如果说她去安国有危险,那么唐寅要去安国的凶险,胜过她十倍百倍。从北往南说,风国和莫国已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与安国、桓国也有过交战,曾经挫败过安、桓的四十万大军,与川国的罅隙就更深了,当初川贞联军攻破霸关,一直打进风国境内,险些让盐城沦陷,风国灭亡。可以说在列国之中,除了玉国,都和风国打过仗,都是风国的敌人,致唐寅于死地这应该是列国王公共同的想法。
唐寅仰面而笑,说道:“诸王同聚一堂,盛况空前,我怎能不去凑凑这个热闹?!”
玉国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不为他暗捏一把冷汗。
风王的胆子得有多大,放眼天下,遍地仇敌,他竟然还敢接受邀请,前往安国,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而且风国又不与安国接壤,一旦生变,连救援的援军都没有。
不过,风国的大臣们都表现得很冷静,对唐寅接受川王邀请之事一点也不意外,似乎唐寅早就和他们商议过。
灵霜担忧地问道:“难道,王兄不怕诸王对你不利?”
唐寅笑呵呵地一指坐在下面的上官元让,傲然说道:“有元让陪我,纵然有人欲对我不利,又能奈我何?”
上官元让是人不是神,难道他一个人能抗衡天下列国不成?灵霜在心里不以为然地嘟囔,不过见唐寅满面轻松,胸有成竹,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唐寅当然没有狂妄到认为把上官元让带在自己的身边就能压住所有人了,对于肖轩发起诸王聚会一事,他有和高亮节等人仔细商议过,最后一致觉得此行利大于弊,吉大于凶。
风国这边早已做出决定,接受邀请,玉国这边在朝堂上也议论出结果,认为灵霜应该参与诸王聚会,两国的意见统一,唐寅和灵霜的安国之行也随之提上日程。
虽说两国都同意参加诸王聚会,但前期的准备还是要做到的。玉国的三十多万中央军和风国的九万驻军齐齐向东南进发,开赴玉安边境。
两国四十多万大军集结于玉安边境,未必会对参与聚会的两国君主起到万全的保护,但至于也能发挥出一定的威慑力,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轻举妄动。
川、风、安、莫、桓、玉六国国君的会面,也为昊天帝国末期最不可思议的突变拉开了序幕,那就是著名的六王灭贞。
浏览阅读地址:
川王肖轩传给唐寅和灵霜的书信一并送到玉都康阳,显然肖轩也听说了唐寅出访玉国的事。
肖轩消息的灵通并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他竟要列国王公到安国一聚。
现在,称帝的李弘已经下诏书,要各国王公入上京面圣,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李弘又召集王公们到安国一聚,明显是在和李弘唱对台戏。
而且肖轩所选的集会地点也很有意思,不在川国境内,而是选择了安国的御镇。御镇位于安国的西部,如果放在整个昊天帝国的版图上来看,御镇刚好位于中心处。
往南是上京和川国,往北是莫国、风国,往西是玉国、桓国、贞国,各国到御镇都不算太遥远。
看得出来,肖轩选择此地也颇花费一番心思。聚会地点不选在本国,而选在相对保守平和的安国,主要是为了避嫌,也是想表明他发起本次聚会的目的只是议事,没有恶意。
另外,各国到御镇的时间都差不多,又可大大缩短行程,不会耽搁太长的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安国四通八达,与多国接壤,各国皆可屯兵在边境防患于未然,不必担心本国君主在聚会时遭遇不测。
若说距离御镇较远又与安国不接壤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风国。而现在风王唐寅又在玉国的康阳,可随玉王灵霜一同前往。
接到肖轩的书信之后,灵霜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同时也找来了唐寅和风国的大臣们。
朝堂之上,玉国的大臣们众说纷纭,有人表示此次集会怕是另有目的,暗藏杀机,最好不去参加;也有人说肖轩这时候召集诸王,肯定是对李弘称帝一事进行商议,想看看各国王公的意思;还有人说肖轩选择安国做聚会地点,有避嫌之意,但安国可是玉国的仇敌,大王前去,怕是要凶多吉少。
听着众人的讨论声,灵霜眉头越皱越深,转目偷眼瞧瞧身边的唐寅,他倒是安稳得很,好像此事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正坐在那里悠闲地品着茶。
再看看风国的大臣们,和唐寅都是一个德行,要么是目光呆滞的放空,要么是心不在焉地低头摆弄手里的小玩意,就是没人关心诸王聚会之事。
灵霜深吸口气,扬头问道:“崔相,你对此事怎么看?”
听到灵霜发话,众臣立刻停止了议论声,目光纷纷投向崔腾。
崔腾满脸的凝重,说道:“川王在此时召集列国王公聚会,此事实在诡异。贞王称帝,必定是得到川国支持的,而现在,川王却偏偏和贞王唱对台,把列国王公都召集到安国,臣想,这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他要代贞王出面,*列国王公就范,尊崇新天子,另一个可能,恐怕是……川王已与贞王决裂,要联合众王,与贞王分庭抗礼。”
灵霜的脸色并没有因为崔腾的分析而有所缓解,反而越发凝重,崔腾说得这些她都懂,唠唠叨叨一大串,等于和没说一样。她转头又看向左相高渊,问道:“高相有何高见?”
高渊沉吟了好一会,咧嘴笑了,说道:“微臣倒是以为川王代贞王出面*众王就范的可能性不大。川贞二国若是真联合到一处,可所向披靡,只要一封书信发出,天下诸王谁敢不从?何必还如此麻烦,要众王先去安国议事?”
此话一出,风国众臣这边倒是发出一片嗤笑声。当初风国可是挫败过川贞两国百万大军的。
高渊有听到风国那边的嗤笑,但没有理会,在他眼中,地处偏僻的风国就是诸国中的另类。
他继续说道:“由此可见,川王欲与贞王分庭抗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次此的聚会,大王应该前往。”
灵霜点点头,高渊的话倒是和唐寅所言不谋而合,数日前,她和唐寅在私下的交谈中后者就有明确地表示过,川贞二国已经决裂,不然,称帝之人肯定会是川王肖轩,怎么轮也轮不到李弘的头上。
崔腾接道:“即便川王不准备*诸王就范,但聚会之地毕竟是在安国,大王前往,吉凶难料啊!”
高渊不赞同崔腾的说法,正色道:“正因为此次在安国聚会,大王更应前往!川王有拉拢诸王之意,绝不会允许安国乱来,另外,大王还可借此机会,与安王好好谈一谈,化解玉安两国的仇怨!”
没等崔腾说话,大将军尚冲已站出来表示反对,他震声说道:“安国犯我玉国在先,侵我国土,杀我百姓,掠我财宝,此仇不共戴天,我玉国早已与安国势不两立,岂有和谈的道理?”
高渊叹了口气,说道:“尚将军身为堂堂大将军,应分清楚轻重缓急才对,莫安联军的发起者是莫国,主力也是莫军,我国目前的大敌是莫国,而非安国,难道大将军认为以我国的国力可以抗衡莫、安两大强国?”
“以我国一己之力当然难以抗衡莫安二国,可别忘了,我国也有盟国,风王殿下和风国都是站在我们玉国这一边,玉风二国合力又岂能斗不过莫安二贼?”说到对付外敌的问题上,玉国又自然而然地把风国当成自己人了。
难得提到自己的头上,坐在那里默默无语的唐寅悠然而笑,顺手放下茶杯。灵霜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一阵烦乱,她转过头来,轻声说道:“风王兄!”
唐寅应道:“王妹何事?”
“王兄认为王妹应不应该接受川王的邀请?又应不应该和安王谈和?”在许多问题上,唐寅的见解都很独到,灵霜也想听听他的意见。
听闻灵霜问唐寅的意思,崔腾、高渊、尚冲等人立刻停止争论,侧耳聆听。
唐寅想了想,说道:“我以为,这次的安国之行,王妹是一定要去的。至于要不要和安王谈和,我比较赞成高相之见。”
见下面的尚冲又要说话,唐寅继续说道:“谈和不代表服输,也并不是件屈辱的事。高相说得对,目前我们的首要敌人是莫国,对付一个敌人总比对付两个敌人要轻松得多,等铲除掉莫国这个大敌之后,主动权就会牢牢控制在我们的手上,到那时,安国也只不过是俎上之肉,随便我们开刀了。”
唐寅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不报仇,只是时机还未到,等到以后机会成熟,再对安国下手就十拿九稳了。
他这番话让尚冲颇有茅舍大开之感,他大点其头,觉得唐寅所言有理。灵霜也认为唐寅之见合情合理,目前化解玉国和安国的仇恨,专心防范和对付莫国,是最佳的策略。
她沉吟片刻,又压低声音,关心地问道:“王兄也会接受川王的邀请吗?”
如果说她去安国有危险,那么唐寅要去安国的凶险,胜过她十倍百倍。从北往南说,风国和莫国已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与安国、桓国也有过交战,曾经挫败过安、桓的四十万大军,与川国的罅隙就更深了,当初川贞联军攻破霸关,一直打进风国境内,险些让盐城沦陷,风国灭亡。可以说在列国之中,除了玉国,都和风国打过仗,都是风国的敌人,致唐寅于死地这应该是列国王公共同的想法。
唐寅仰面而笑,说道:“诸王同聚一堂,盛况空前,我怎能不去凑凑这个热闹?!”
玉国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不为他暗捏一把冷汗。
风王的胆子得有多大,放眼天下,遍地仇敌,他竟然还敢接受邀请,前往安国,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而且风国又不与安国接壤,一旦生变,连救援的援军都没有。
不过,风国的大臣们都表现得很冷静,对唐寅接受川王邀请之事一点也不意外,似乎唐寅早就和他们商议过。
灵霜担忧地问道:“难道,王兄不怕诸王对你不利?”
唐寅笑呵呵地一指坐在下面的上官元让,傲然说道:“有元让陪我,纵然有人欲对我不利,又能奈我何?”
上官元让是人不是神,难道他一个人能抗衡天下列国不成?灵霜在心里不以为然地嘟囔,不过见唐寅满面轻松,胸有成竹,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唐寅当然没有狂妄到认为把上官元让带在自己的身边就能压住所有人了,对于肖轩发起诸王聚会一事,他有和高亮节等人仔细商议过,最后一致觉得此行利大于弊,吉大于凶。
风国这边早已做出决定,接受邀请,玉国这边在朝堂上也议论出结果,认为灵霜应该参与诸王聚会,两国的意见统一,唐寅和灵霜的安国之行也随之提上日程。
虽说两国都同意参加诸王聚会,但前期的准备还是要做到的。玉国的三十多万中央军和风国的九万驻军齐齐向东南进发,开赴玉安边境。
两国四十多万大军集结于玉安边境,未必会对参与聚会的两国君主起到万全的保护,但至于也能发挥出一定的威慑力,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轻举妄动。
川、风、安、莫、桓、玉六国国君的会面,也为昊天帝国末期最不可思议的突变拉开了序幕,那就是著名的六王灭贞。
浏览阅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