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埃文-贝尔早已经不是上一辈子那个看到欧美巨星就会失声尖叫的小记者了,这一辈子见过无数大牌、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大场面,使得他总是能够抱着平常心去看到曾经只在传说中才能听闻的名字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件事。
电台司令乐队之于埃文-贝尔,并不是那种粉丝见到偶像的狂热,而是站在专业角度,对电台司令舞台的仰慕。吉伦-哈斯也是如此。当埃文-贝尔看到电台司令的乐队成员出现在后台时,他就意识到,电台司令即将登台演出了,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视听盛宴,让埃文-贝尔身体里的血液开始沸腾起来。
电台司令在2007年发行的新专辑“彩虹里(bos)”,在许多专业音乐杂志的年终榜单里都跻身十大专辑之一,也再一次展露了电台司令那独具一格的音乐个性,带有“弯曲(the.bneds)”的原音吉他,承袭了“孩子a()”的迷离电子,建造出疲惫“ok电脑()”折衷摇滚与电气分子,在摇滚乐队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今天,电台司令就即将登台表演“彩虹里”这张专辑的第一主打歌“十五步()”。
主唱汤姆斯-约克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是鼓手菲尔-塞尔韦,其余乐队成员也鱼贯而入。此时后台正是一片喧闹,鼓乐队站立成排,按照秩序朝舞台方向走去。埃文-贝尔本来想要上前打个招呼,毕竟这绝对是一个认识电台司令乐队的绝佳机会,未来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直面的场合了。但是后台现在太过混乱,而电台司令乐队成员也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着。就准备走上舞台,显然没有时间进行客套寒暄。
埃文-贝尔脚步才抬了起来,随后就放下来了,即使无法在生活中认识汤姆斯-约克等人,又有何妨,电台司令乐队真正的魅力从来都是在舞台上,能够站在侧台近距离地观看表演,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何必苛求呢。而且,埃文-贝尔也知道,在表演之前被这些俗套的社交礼仪打扰,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果然,埃文-贝尔和吉伦-哈斯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做交谈,电台司令乐队就走上了舞台。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准备。埃文-贝尔也没有心思和吉伦-哈斯闲聊了,他紧紧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就追了上去,打算站在侧台近距离观看表演。
走出待机室,走廊里此时是没有灯光的,主要还是避免影响舞台灯光,不由待机室和舞台无处不在的灯光还是让走廊可以看清楚轮廓,不至于是完全漆黑。透过幕布,可以看到整个鼓乐队已经在舞台后面排列完毕。汤姆斯-约克正在舞台最前端确认话筒。往后看了看,不少人都站在了待机室的门口,包括忧郁心境,不过吉伦-哈斯没有跟上埃文-贝尔的脚步,他还是和忧郁心境队员们汇合了。
埃文-贝尔收回视线,往前走了几步,顺着幕布的方向前行,站在了侧台的前端,这里就相当于舞台前端的站立区。可以如此清晰而仔细地看到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距离音响的距离也适当,摇滚乐符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伴随着介绍电台司令乐队出场的声音落下。现场的尖叫声和掌声已经将斯台普斯球场包围了,不过乐队并没有等响声达到最高点,鼓乐队就已经在导演的指挥中开始下鼓点了。“十五步”这首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贯穿整首歌曲的鼓点,这种鼓点并不是传统的鼓点,更像是细碎而凌乱的脚步声,却又乱中有序地将节奏酝酿起来,其中还穿插一些若有似无的电音接拍和孩童们击掌欢笑的声音,将整首歌迷幻而飘渺,却又带着点邪恶诡异的风格完全勾勒出来,最后由主唱汤姆斯-约克那招牌神经质的嗓音来演绎,让人有一种浑身电流通过的爽点,不由自主就开始打寒颤。
显然,今天为了配合格莱美的大型演出舞台,导演为电台司令乐队安排了大型鼓乐队,希望能够营造出整个大气恢弘的气势。埃文-贝尔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十五步”这首歌适合大型表演吗?他不是很确定,因为歌曲那迷幻而诡异的风格似乎不是太适合才对。而且,埃文-贝尔注意到了,舞台上居然只有主唱汤姆斯-约克和电吉他强尼-格林伍德,还有其他三位成员呢?埃文-贝尔刚才明明看到其他成员都抵达现场了,怎么回事!
埃文-贝尔下意识地在四周附属舞台上寻找其他乐队成员的身影,不过一无所获,而汤姆斯-约克的嗓音已经顺利切入了鼓点之中,开始今晚的表演。
“将如何获得重生,将如何弥补这所有愚蠢……”汤姆斯-约克的嗓音一如既往地拥有一种神经质的特质,让人不由深深为之着迷。
埃文-贝尔也不由自主就开始合着鼓点敲打着节奏,但是很快,埃文-贝尔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十五步”这首歌原本虚幻诡异的风格在鼓乐队声势浩大的鼓点之中一点一点被吞噬,虽然汤姆斯-约克的演绎依旧飘渺得如同落九天的银河般让人惊艳,但是整首歌的特色却逐渐消散。伴随着歌曲进入副歌,现场的鼓乐队越来越强大,整排的长号和圆号将旋律推向了高峰,整个气势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伴随着五光十色的灯光,宛若仙境。
可埃文-贝尔却笑不出来,甚至没有办法好好享受,因为汤姆斯-约克的表演几乎就要被淹没在鼓点之中了,不说歌曲原本最亮眼的风格消失不见,单说电台司令那独树一帜的现场表演风格也变得平淡无奇了。说是“制式化”有些夸张了,毕竟电台司令乐队音乐本身的风格还是让这个舞台变得独一无二,但必须说,这为格莱美打造的“十五步”表演,却不是最电台司令的,这不是埃文-贝尔想要看到的舞台。
即使如此,还是不得不佩服汤姆斯-约克强悍的掌控力,他的嗓音和演绎为这片沦入格莱美节奏的舞台保留了最后一丝属于电台司令的妖艳。看着汤姆斯-约克在舞台上不规则地扭曲着自己的身体,就好像一缕缕诡异的青烟在血色夕阳西沉的云杉林中翩翩起舞。“十五步”这首歌,即使被鼓乐队“毁”了,但依旧是难得一见的经典,精彩得让人无法自拔。
当整个三分半钟表演结束时,埃文-贝尔还是送上了自己热烈的掌声,只是因为汤姆斯-约克。
此时此刻,埃文-贝尔不得不对乐评人们的观点表示赞同,当一个颁奖典礼越来越商业化时,他们很难保持自己的初衷,艺术性也好,权威性也罢,公正性也好,专业性也罢,这也让颁奖典礼无法控制地走向了娱乐至上的圈套,永远无法挣脱。
以格莱美为例,如果他们将奖项颁发给一个闻所未闻的乐队,只因为他们的音乐确实出色,想必没有观众会买账的;但是如果他们将奖项颁发给销量最好的歌手,那么他们和mtv音乐录影带大奖又有什么区别呢,观众一样不会买账。最后格莱美还是不可避免地选择了商业性,分蛋糕的颁奖方式就是其一,而将电台司令这样个性十足的乐队也按照格莱美的方式进行打造表演舞台,让舞台看起来热闹非凡,这就是其二。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或者颁奖典礼,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即使是埃文-贝尔也无解。如果是埃文-贝尔来打造一个颁奖典礼,他估计会选择类似于哥谭奖这样的方式,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走到底。这样偏激的方式往往会带来毁灭,要杀出重围赢得一线生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至少这样的方式最为纯粹。
汤姆斯-约克和强尼-格林伍德走下舞台时,并没有在后台停留,直接就快步回到了待机室,然后就和乐队成员一起回到了嘉宾座位上去。埃文-贝尔依旧没有赢得和电台司令乐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却引发了埃文-贝尔无限的深思。
如果有一天,当他也无法保持自己的纯粹了,不一定是指音乐或者电影向市场妥协,而是说舞台表演必须按照主办方的方式进行,他现在还能够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但是有一天他也被迫屈服了,那届时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局面呢?他是否也会变得功利变得商业,他是否也会变得普通变得庸俗,说极端一点,就好像让林肯公园过来表演节奏蓝调一般,这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一个局面。
也许,那时候他就不应该再继续坚持下去了——不是指向主办方妥协,而是指离开音乐的世界,不再登台演出,只是制作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放在十一博客或者itunes上,让爱好者们分享就好了。
真的会有那样的一天到来吗?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
埃文-贝尔长长叹了一口气,也许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也就对这片舞台没有任何眷恋了,因为那样的舞台就不是他所钟爱的所憧憬的地方了。
求月票!
埃文-贝尔早已经不是上一辈子那个看到欧美巨星就会失声尖叫的小记者了,这一辈子见过无数大牌、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大场面,使得他总是能够抱着平常心去看到曾经只在传说中才能听闻的名字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件事。
电台司令乐队之于埃文-贝尔,并不是那种粉丝见到偶像的狂热,而是站在专业角度,对电台司令舞台的仰慕。吉伦-哈斯也是如此。当埃文-贝尔看到电台司令的乐队成员出现在后台时,他就意识到,电台司令即将登台演出了,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视听盛宴,让埃文-贝尔身体里的血液开始沸腾起来。
电台司令在2007年发行的新专辑“彩虹里(bos)”,在许多专业音乐杂志的年终榜单里都跻身十大专辑之一,也再一次展露了电台司令那独具一格的音乐个性,带有“弯曲(the.bneds)”的原音吉他,承袭了“孩子a()”的迷离电子,建造出疲惫“ok电脑()”折衷摇滚与电气分子,在摇滚乐队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今天,电台司令就即将登台表演“彩虹里”这张专辑的第一主打歌“十五步()”。
主唱汤姆斯-约克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是鼓手菲尔-塞尔韦,其余乐队成员也鱼贯而入。此时后台正是一片喧闹,鼓乐队站立成排,按照秩序朝舞台方向走去。埃文-贝尔本来想要上前打个招呼,毕竟这绝对是一个认识电台司令乐队的绝佳机会,未来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直面的场合了。但是后台现在太过混乱,而电台司令乐队成员也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着。就准备走上舞台,显然没有时间进行客套寒暄。
埃文-贝尔脚步才抬了起来,随后就放下来了,即使无法在生活中认识汤姆斯-约克等人,又有何妨,电台司令乐队真正的魅力从来都是在舞台上,能够站在侧台近距离地观看表演,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何必苛求呢。而且,埃文-贝尔也知道,在表演之前被这些俗套的社交礼仪打扰,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果然,埃文-贝尔和吉伦-哈斯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做交谈,电台司令乐队就走上了舞台。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准备。埃文-贝尔也没有心思和吉伦-哈斯闲聊了,他紧紧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就追了上去,打算站在侧台近距离观看表演。
走出待机室,走廊里此时是没有灯光的,主要还是避免影响舞台灯光,不由待机室和舞台无处不在的灯光还是让走廊可以看清楚轮廓,不至于是完全漆黑。透过幕布,可以看到整个鼓乐队已经在舞台后面排列完毕。汤姆斯-约克正在舞台最前端确认话筒。往后看了看,不少人都站在了待机室的门口,包括忧郁心境,不过吉伦-哈斯没有跟上埃文-贝尔的脚步,他还是和忧郁心境队员们汇合了。
埃文-贝尔收回视线,往前走了几步,顺着幕布的方向前行,站在了侧台的前端,这里就相当于舞台前端的站立区。可以如此清晰而仔细地看到表演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距离音响的距离也适当,摇滚乐符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伴随着介绍电台司令乐队出场的声音落下。现场的尖叫声和掌声已经将斯台普斯球场包围了,不过乐队并没有等响声达到最高点,鼓乐队就已经在导演的指挥中开始下鼓点了。“十五步”这首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贯穿整首歌曲的鼓点,这种鼓点并不是传统的鼓点,更像是细碎而凌乱的脚步声,却又乱中有序地将节奏酝酿起来,其中还穿插一些若有似无的电音接拍和孩童们击掌欢笑的声音,将整首歌迷幻而飘渺,却又带着点邪恶诡异的风格完全勾勒出来,最后由主唱汤姆斯-约克那招牌神经质的嗓音来演绎,让人有一种浑身电流通过的爽点,不由自主就开始打寒颤。
显然,今天为了配合格莱美的大型演出舞台,导演为电台司令乐队安排了大型鼓乐队,希望能够营造出整个大气恢弘的气势。埃文-贝尔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十五步”这首歌适合大型表演吗?他不是很确定,因为歌曲那迷幻而诡异的风格似乎不是太适合才对。而且,埃文-贝尔注意到了,舞台上居然只有主唱汤姆斯-约克和电吉他强尼-格林伍德,还有其他三位成员呢?埃文-贝尔刚才明明看到其他成员都抵达现场了,怎么回事!
埃文-贝尔下意识地在四周附属舞台上寻找其他乐队成员的身影,不过一无所获,而汤姆斯-约克的嗓音已经顺利切入了鼓点之中,开始今晚的表演。
“将如何获得重生,将如何弥补这所有愚蠢……”汤姆斯-约克的嗓音一如既往地拥有一种神经质的特质,让人不由深深为之着迷。
埃文-贝尔也不由自主就开始合着鼓点敲打着节奏,但是很快,埃文-贝尔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十五步”这首歌原本虚幻诡异的风格在鼓乐队声势浩大的鼓点之中一点一点被吞噬,虽然汤姆斯-约克的演绎依旧飘渺得如同落九天的银河般让人惊艳,但是整首歌的特色却逐渐消散。伴随着歌曲进入副歌,现场的鼓乐队越来越强大,整排的长号和圆号将旋律推向了高峰,整个气势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伴随着五光十色的灯光,宛若仙境。
可埃文-贝尔却笑不出来,甚至没有办法好好享受,因为汤姆斯-约克的表演几乎就要被淹没在鼓点之中了,不说歌曲原本最亮眼的风格消失不见,单说电台司令那独树一帜的现场表演风格也变得平淡无奇了。说是“制式化”有些夸张了,毕竟电台司令乐队音乐本身的风格还是让这个舞台变得独一无二,但必须说,这为格莱美打造的“十五步”表演,却不是最电台司令的,这不是埃文-贝尔想要看到的舞台。
即使如此,还是不得不佩服汤姆斯-约克强悍的掌控力,他的嗓音和演绎为这片沦入格莱美节奏的舞台保留了最后一丝属于电台司令的妖艳。看着汤姆斯-约克在舞台上不规则地扭曲着自己的身体,就好像一缕缕诡异的青烟在血色夕阳西沉的云杉林中翩翩起舞。“十五步”这首歌,即使被鼓乐队“毁”了,但依旧是难得一见的经典,精彩得让人无法自拔。
当整个三分半钟表演结束时,埃文-贝尔还是送上了自己热烈的掌声,只是因为汤姆斯-约克。
此时此刻,埃文-贝尔不得不对乐评人们的观点表示赞同,当一个颁奖典礼越来越商业化时,他们很难保持自己的初衷,艺术性也好,权威性也罢,公正性也好,专业性也罢,这也让颁奖典礼无法控制地走向了娱乐至上的圈套,永远无法挣脱。
以格莱美为例,如果他们将奖项颁发给一个闻所未闻的乐队,只因为他们的音乐确实出色,想必没有观众会买账的;但是如果他们将奖项颁发给销量最好的歌手,那么他们和mtv音乐录影带大奖又有什么区别呢,观众一样不会买账。最后格莱美还是不可避免地选择了商业性,分蛋糕的颁奖方式就是其一,而将电台司令这样个性十足的乐队也按照格莱美的方式进行打造表演舞台,让舞台看起来热闹非凡,这就是其二。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或者颁奖典礼,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即使是埃文-贝尔也无解。如果是埃文-贝尔来打造一个颁奖典礼,他估计会选择类似于哥谭奖这样的方式,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走到底。这样偏激的方式往往会带来毁灭,要杀出重围赢得一线生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至少这样的方式最为纯粹。
汤姆斯-约克和强尼-格林伍德走下舞台时,并没有在后台停留,直接就快步回到了待机室,然后就和乐队成员一起回到了嘉宾座位上去。埃文-贝尔依旧没有赢得和电台司令乐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却引发了埃文-贝尔无限的深思。
如果有一天,当他也无法保持自己的纯粹了,不一定是指音乐或者电影向市场妥协,而是说舞台表演必须按照主办方的方式进行,他现在还能够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但是有一天他也被迫屈服了,那届时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局面呢?他是否也会变得功利变得商业,他是否也会变得普通变得庸俗,说极端一点,就好像让林肯公园过来表演节奏蓝调一般,这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一个局面。
也许,那时候他就不应该再继续坚持下去了——不是指向主办方妥协,而是指离开音乐的世界,不再登台演出,只是制作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放在十一博客或者itunes上,让爱好者们分享就好了。
真的会有那样的一天到来吗?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
埃文-贝尔长长叹了一口气,也许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也就对这片舞台没有任何眷恋了,因为那样的舞台就不是他所钟爱的所憧憬的地方了。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