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秦始皇用来批阅奏折的小殿此时已经成为了扶苏的书房,有奏章需要看的时候他就在这里看奏章,而当没有政事需要他处理的时候,扶苏就将秦始皇留在这里的竹简逐一地看过去,从而让扶苏更了解这个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同时也让扶苏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赐死吕不韦不过是朕巩固皇权的第一步,我大秦的内部也不是一个吕不韦便能够控制的。虽然山东六国是我大秦最大的敌人,但相比起朝中那些一直想从朕手中夺取权力的人来说他们便不是朕的首要敌人了。要想将那些手握大权之人手中的各种权拿回来,朕便需要一个对外不断作战的环境,只有这样朕手中的大权才不会旁落。直到六国尽灭,朕才将那些宗亲手中可对皇权有所制约的力量彻底地除去……”看到这里,扶苏惊讶不已,原来秦国不断地与六国作战,甚至将它们全部灭掉还有这么一个原因啊。
再看下去,扶苏便看到了秦始皇对朝中大臣的制约了,其方法不外乎分权和平衡之道。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常有发生的事情在秦始皇为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心中对秦始皇的手段更为佩服的扶苏也不禁开始审视起自己的一切来,的确作为皇帝来说自己是很不合格啊,与大臣总是以兄弟相称,在朝堂之上也是很随便的,的确没有一点君主该有的威严。或许在自己还在的时候可以压制住满朝的官员,但若自己真有个万一,那些人会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吗?想着这些,扶苏便开始担心了起来。他也是人,一个凡人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基业可以传给儿孙,而不是被外人所窃取,扶苏也不能例外。在眼看着中原大局已定,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抵挡不了大秦的攻击之时,他的目光很自觉地就想到了将来。
“皇上,这是今日的奏本。”一名内侍在殿门外轻声道,他可不敢不得允许就擅自走进这殿中,只能在外唤道。扶苏这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这些时日他也学着秦始皇每日里都要看上数十斤的奏本,了解政事,从而好将大权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让那内侍进来之后,扶苏问道:“可有从北边带来的详尽的战报吗?”虽然蒙恬已经将战事的结果以飞鸽传书的方式传给了扶苏,但是他却还是想要知道这一战的经过。
那内侍忙将一卷竹简搬到了几上:“这便是刚刚以快马送来咸阳的与匈奴人作战的详尽过程。”而后又将几卷竹简放在了扶苏伸手才能够到的地方才退了出去。
拿过了战报,扶苏仔细地看了起来。虽然蒙恬写的奏报用辞很平淡,但是扶苏却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了这一战的艰苦。“想不到这些匈奴人也已经学会了如何攻打城池,那我们想再依城为胜怕是不能了。而那马镫的制造也终于被他们所知,我大秦的骑兵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的本钱也不复存在了。这一次虽然在表面上看我们是取得了大胜,歼敌六万许,使得匈奴人在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犯我边境了,但是我们却输了将来啊。”扶苏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胜利消息的确认而露出笑意,因为他想得更远,他知道将来的匈奴人会更为厉害。但是既然已经取得了胜利,扶苏知道是必须要大赏三军的,所以他决定在两日后的朝会之上与臣子们商量一下,也好有个章程出来。
这胜利的具体消息没能让扶苏心喜,接下来的几份从中原各地送来的奏章却让扶苏的脸色陡然一沉。从各地的官员呈送来的奏章来看,原来六国的民众依旧还在心念着旧国,有人在暗中做着手脚想要趁着秦军与匈奴人大战的当口闹出点事情出来,其中才被刚刚征服的楚地的动作尤其严重,已经有不少原来楚地忠于项羽的人被捕,但是事情却并不曾结束。
“看来天下还未平静啊。我虽然不想走秦始皇的旧路以杀戮来镇压他们,但是若任由他们如此下去对我大秦的根本还是有所动摇的,看来必须要想出一个办法出来,分散当地百姓的目光啊。”扶苏站起身来在殿中慢慢地踱起了步来,突然他想到了适才秦始皇用来制衡官员的方法,那就是出兵与六国交战。那自己现在自然也可以与匈奴继续发生冲突,只要大秦一直都占据着有利的位置,那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自然不敢动弹了,同时扶苏的脑海中还闪过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早一步将自己一直想要颁布的科举制这个新的招募人才的制度落实下去。只要百姓们都认为可以以读书来考取功名,从而为官,成为人上人,他们便不会在铤而走险以造反来达到这个目的了。一旦百姓们不再跟随着他们,那些一心想着恢复故国的六国之人也就翻不起大浪来了。
现在秦国的朝会按扶苏的意思分成了大朝会与小朝会,大朝会十日一次,那些有着实权或是有事要奏禀的官员都可与会,而小朝会就只有少数扶苏的亲信臣子才可以参加的了。这一日正当小朝会,扶苏便将北边的战事以及六国余孽还有所动作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让群臣各抒己见。立刻就有那性急的臣子认为应当将已经取胜等待归来的蒙恬等将领招回来,然后让他们挟着大胜匈奴的势头出兵四处弹压那些意欲反叛的六国之人。这提议得到了许多臣子的赞成,作为大秦的臣子,他们世代都与六国之人结仇,所以一遇到这些事情必然会想到以暴力去压制对方。
扶苏看着这些臣子,等到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将目光转到了陈平二人的身上。他们两人这几日来一直不曾在扶苏的面前表露过自己的看法,就连进宫也比往常少了许多。见到扶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陈平知道是不得不回话了,才道:“皇上,这镇压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当年始皇帝如此了得,还收尽天下兵器却依旧无法使天下归心,最终闹得天下大乱,所以臣不赞同各位大人的看法。”他的话音刚落,张良也开]口附议,显然两人曾就此事有过商量。
扶苏看着张良道:“那你有何解决的手段呢?”
“臣以为当行仁政,教化万民使其知道皇上之仁慈,如此一来或可使六国之人不会再有反叛之心。”张良上前一步说道,“但是这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达成,所以皇上要给百姓们足够的时间。”
扶苏知道张良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书生对孔孟之道的推崇的,所以只是一笑道:“这样一来,还没等我们教化好六国之人,六国之人就已经争先起义了。朕却有两法可解中原与草原的两大隐患,诸卿可想一听?”皇帝都说有主意了,作臣子的当然不会说不想听了,所以都静了下来,等着扶苏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
于是扶苏便把出兵草原和推行科举制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道:“如此一来,在我秦军节节胜利的当口,六国之人怕是不敢作乱的,而一旦那些在当地有着名望的人被我大秦取中为官,百姓们自然也会慢慢地变得开始接受我们,到时候纵有那心怀不轨之人怕也挑不起大事来了。而且我们出兵攻入草原,也可对匈奴人造成伤害,趁着他们新败之时将他们完全歼灭,可保我大秦今后无忧。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这科举之制从古未曾有过,不知是否可行呢?”一名官员大着胆子问道。
有了一人开头,其他人也就都开口了:“皇上,草原与我大秦来说实在无用,而且匈奴骑兵来去无纵很是难找,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大军在草原不败呢?”一时间质疑之声不断。
扶苏待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才道:“若说从未有过的制度,我大秦始创了这郡县之制,而今不是对我大秦的一统天下很是有利吗?至于草原,虽然我们现在用不上它,但是这些年来匈奴人总是屡屡寇边,使我大秦边防不甚其烦,还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就此将其歼灭一劳永逸,对天下苍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才能将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除去却是用兵的将领应该操心的事情了。”扶苏将众臣子的意见一一进行着辩驳,让那些人都变得哑口无言。,最终同意了扶苏的决定。
待朝会散了之后,扶苏将陈张二人留了下来,向他们二人征询自己决定的意见。张良陈平相互看了一眼之后,还是张良开口道:“恕臣斗胆,皇上此次决定出兵草原并不是简单的攻打匈奴人,而是想要将匈奴此族就此族灭吧?”说着跪倒在地,静等着扶苏回答。那陈平也同时跪了下去。
“赐死吕不韦不过是朕巩固皇权的第一步,我大秦的内部也不是一个吕不韦便能够控制的。虽然山东六国是我大秦最大的敌人,但相比起朝中那些一直想从朕手中夺取权力的人来说他们便不是朕的首要敌人了。要想将那些手握大权之人手中的各种权拿回来,朕便需要一个对外不断作战的环境,只有这样朕手中的大权才不会旁落。直到六国尽灭,朕才将那些宗亲手中可对皇权有所制约的力量彻底地除去……”看到这里,扶苏惊讶不已,原来秦国不断地与六国作战,甚至将它们全部灭掉还有这么一个原因啊。
再看下去,扶苏便看到了秦始皇对朝中大臣的制约了,其方法不外乎分权和平衡之道。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常有发生的事情在秦始皇为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心中对秦始皇的手段更为佩服的扶苏也不禁开始审视起自己的一切来,的确作为皇帝来说自己是很不合格啊,与大臣总是以兄弟相称,在朝堂之上也是很随便的,的确没有一点君主该有的威严。或许在自己还在的时候可以压制住满朝的官员,但若自己真有个万一,那些人会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吗?想着这些,扶苏便开始担心了起来。他也是人,一个凡人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基业可以传给儿孙,而不是被外人所窃取,扶苏也不能例外。在眼看着中原大局已定,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抵挡不了大秦的攻击之时,他的目光很自觉地就想到了将来。
“皇上,这是今日的奏本。”一名内侍在殿门外轻声道,他可不敢不得允许就擅自走进这殿中,只能在外唤道。扶苏这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这些时日他也学着秦始皇每日里都要看上数十斤的奏本,了解政事,从而好将大权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让那内侍进来之后,扶苏问道:“可有从北边带来的详尽的战报吗?”虽然蒙恬已经将战事的结果以飞鸽传书的方式传给了扶苏,但是他却还是想要知道这一战的经过。
那内侍忙将一卷竹简搬到了几上:“这便是刚刚以快马送来咸阳的与匈奴人作战的详尽过程。”而后又将几卷竹简放在了扶苏伸手才能够到的地方才退了出去。
拿过了战报,扶苏仔细地看了起来。虽然蒙恬写的奏报用辞很平淡,但是扶苏却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了这一战的艰苦。“想不到这些匈奴人也已经学会了如何攻打城池,那我们想再依城为胜怕是不能了。而那马镫的制造也终于被他们所知,我大秦的骑兵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的本钱也不复存在了。这一次虽然在表面上看我们是取得了大胜,歼敌六万许,使得匈奴人在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犯我边境了,但是我们却输了将来啊。”扶苏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胜利消息的确认而露出笑意,因为他想得更远,他知道将来的匈奴人会更为厉害。但是既然已经取得了胜利,扶苏知道是必须要大赏三军的,所以他决定在两日后的朝会之上与臣子们商量一下,也好有个章程出来。
这胜利的具体消息没能让扶苏心喜,接下来的几份从中原各地送来的奏章却让扶苏的脸色陡然一沉。从各地的官员呈送来的奏章来看,原来六国的民众依旧还在心念着旧国,有人在暗中做着手脚想要趁着秦军与匈奴人大战的当口闹出点事情出来,其中才被刚刚征服的楚地的动作尤其严重,已经有不少原来楚地忠于项羽的人被捕,但是事情却并不曾结束。
“看来天下还未平静啊。我虽然不想走秦始皇的旧路以杀戮来镇压他们,但是若任由他们如此下去对我大秦的根本还是有所动摇的,看来必须要想出一个办法出来,分散当地百姓的目光啊。”扶苏站起身来在殿中慢慢地踱起了步来,突然他想到了适才秦始皇用来制衡官员的方法,那就是出兵与六国交战。那自己现在自然也可以与匈奴继续发生冲突,只要大秦一直都占据着有利的位置,那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自然不敢动弹了,同时扶苏的脑海中还闪过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那就是早一步将自己一直想要颁布的科举制这个新的招募人才的制度落实下去。只要百姓们都认为可以以读书来考取功名,从而为官,成为人上人,他们便不会在铤而走险以造反来达到这个目的了。一旦百姓们不再跟随着他们,那些一心想着恢复故国的六国之人也就翻不起大浪来了。
现在秦国的朝会按扶苏的意思分成了大朝会与小朝会,大朝会十日一次,那些有着实权或是有事要奏禀的官员都可与会,而小朝会就只有少数扶苏的亲信臣子才可以参加的了。这一日正当小朝会,扶苏便将北边的战事以及六国余孽还有所动作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让群臣各抒己见。立刻就有那性急的臣子认为应当将已经取胜等待归来的蒙恬等将领招回来,然后让他们挟着大胜匈奴的势头出兵四处弹压那些意欲反叛的六国之人。这提议得到了许多臣子的赞成,作为大秦的臣子,他们世代都与六国之人结仇,所以一遇到这些事情必然会想到以暴力去压制对方。
扶苏看着这些臣子,等到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将目光转到了陈平二人的身上。他们两人这几日来一直不曾在扶苏的面前表露过自己的看法,就连进宫也比往常少了许多。见到扶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陈平知道是不得不回话了,才道:“皇上,这镇压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当年始皇帝如此了得,还收尽天下兵器却依旧无法使天下归心,最终闹得天下大乱,所以臣不赞同各位大人的看法。”他的话音刚落,张良也开]口附议,显然两人曾就此事有过商量。
扶苏看着张良道:“那你有何解决的手段呢?”
“臣以为当行仁政,教化万民使其知道皇上之仁慈,如此一来或可使六国之人不会再有反叛之心。”张良上前一步说道,“但是这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达成,所以皇上要给百姓们足够的时间。”
扶苏知道张良的骨子里还是有着书生对孔孟之道的推崇的,所以只是一笑道:“这样一来,还没等我们教化好六国之人,六国之人就已经争先起义了。朕却有两法可解中原与草原的两大隐患,诸卿可想一听?”皇帝都说有主意了,作臣子的当然不会说不想听了,所以都静了下来,等着扶苏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
于是扶苏便把出兵草原和推行科举制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道:“如此一来,在我秦军节节胜利的当口,六国之人怕是不敢作乱的,而一旦那些在当地有着名望的人被我大秦取中为官,百姓们自然也会慢慢地变得开始接受我们,到时候纵有那心怀不轨之人怕也挑不起大事来了。而且我们出兵攻入草原,也可对匈奴人造成伤害,趁着他们新败之时将他们完全歼灭,可保我大秦今后无忧。你们以为如何?”
“皇上,这科举之制从古未曾有过,不知是否可行呢?”一名官员大着胆子问道。
有了一人开头,其他人也就都开口了:“皇上,草原与我大秦来说实在无用,而且匈奴骑兵来去无纵很是难找,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大军在草原不败呢?”一时间质疑之声不断。
扶苏待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才道:“若说从未有过的制度,我大秦始创了这郡县之制,而今不是对我大秦的一统天下很是有利吗?至于草原,虽然我们现在用不上它,但是这些年来匈奴人总是屡屡寇边,使我大秦边防不甚其烦,还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就此将其歼灭一劳永逸,对天下苍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才能将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除去却是用兵的将领应该操心的事情了。”扶苏将众臣子的意见一一进行着辩驳,让那些人都变得哑口无言。,最终同意了扶苏的决定。
待朝会散了之后,扶苏将陈张二人留了下来,向他们二人征询自己决定的意见。张良陈平相互看了一眼之后,还是张良开口道:“恕臣斗胆,皇上此次决定出兵草原并不是简单的攻打匈奴人,而是想要将匈奴此族就此族灭吧?”说着跪倒在地,静等着扶苏回答。那陈平也同时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