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日正是扶苏开科取士的好日子,在几名宫女的服侍下,他开始穿上了只有皇帝在祭天的时候才会穿上的最为隆重的礼服,戴上了十二旒象征着天子的长冠。经过这几年来在这个时代的不断的生活,扶苏已经开始融入到了这个时代之中,开始象一个皇帝一般的奢侈地生活了。当然这一切都是保证在他治下百姓可以安定地生活的条件之下的。现在的扶苏对别人服侍自己的任何举动都不会觉得难堪,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扶苏这些时日里最大的转变。
而就整个秦国,整个中原来说,这一年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因为有扶苏的轻瑶薄赋的思想,再加上天公作美,所以今年农民都得了一个大丰收,现在人人的家中都有了不少的存粮。而因为粮食的丰收,也使得农民可以将粮食出售,从而进一步地推动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酿酒等。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前可就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同时朝廷也在去年的秋天当真推行了那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向天下招募贤才,入朝为官。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都还不敢相信,只因从古到今还不曾有过如此选拔官员的,以前的官员大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是贵族,所以就能为官,还没有见到普通的布衣百姓可以都入朝的。虽然他们对此很是怀疑,但因为扶苏下的轻徭薄赋的政令很快就实行了,所以还是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去年秋季的考试。其中的佼佼者居然果然如旨意中所写的一样被朝廷征召入仕了,这一下所有有些学识的人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这科举来,同时也有很多人开始读书识字,毕竟能够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朝廷官员可是天下所有人的梦想啊。
除了这些能够让扶苏觉得欣慰和愉悦的消息,还有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让扶苏头疼了,那就是那一支被他派去草原想要将那匈奴人赶尽杀绝的三万人马不见了踪影,真可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身在云中的周行等人派了上百的斥候深入到草原的深处,却只探听到有这一路人马曾在草原疯狂的屠杀牧民,但最后究竟有没有被匈奴人所歼灭却是众说纷纭,可以说这一路人马就这样从草原之上失踪了。扶苏在知道了这消息之后也着实愣了半晌,虽然经过后来的探讨,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有些想当然了,但却也想不到这三万人马会突然不见了踪影。开始的时候他也曾担心因为这些人马的失踪而会使他们背后的一些势力起来闹事,这时陈平便进言让他封锁了这个消息。因为这些人马进入草原之后只有朝廷才能侦知他们的情况,所以想要掩盖这个消息却也容易。这样一年来,这三万人马的家人就只当他们还在草原之上,并不敢闹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人猜测其中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天下百姓的日子已经安定了下来,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出,使得各地上自官吏,下至百姓都已经安于现状,不会再心存反意,所以那些手中还有一定力量的人也只有忍耐了,只想着自己的子弟可以早日归来。
所以,大秦如今的局势就是安定,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大秦的江山已经稳如泰山了。这时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百姓们有一个大的盼头,扶苏在今年正月就下了春日再开一次科举的旨意。这一下全国的百姓中的读书人都行动了起来,不过短短几日工夫,就有上万人报名参加,这使得一众官员都不知该如何应付了。要知道去年的那一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所以他们都可以进到咸阳来,但是现在着一万多人可就难办了。可扶苏对此却完全不以为难,立刻就搬出了“后世”的办法,那就是将科举考试分成了乡试、郡试和殿试,根据一定的成绩取其中的优秀者晋阶到下一轮。这一主意一出,着实让一众为人太多而担心不已的官员们大大松了口气,同时他们对扶苏也更为佩服,认为他果然是天纵英明。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扶苏却是心中好笑,自己所倚仗的不过是自己所知道皮毛一般的历史知识,想不到却也可以让这些官员如此吹捧。
今天便是今年春闱的最重要的殿试的日子,为了体现出自己对这科举制的重视,也为了提高自己在重考生心中的地位,扶苏便穿戴上了那么隆重的衣冠,在禁卫的簇拥下来到了正殿之上。然后几十名最为优秀的考生就被人领到了他的跟前。
在见过礼之后,扶苏先是说了一番场面话,多是对这些人的勉励,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多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最后,他笑着对一众考生道:“这里有朕为你等参加这科举考试的考生所作的一首短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望你等纵然此次不能高居榜首,也莫灰心丧气。”这一首诗可是扶苏想了好久才记起来的,认为对这些考生当有不小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这些人的口大可以将这诗传到外面去,将原来就对这科举制很是感兴趣的百姓更将目光聚集到此,这样一来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将来可以为官,这些人就必须支持自己这个提出科举制的朝廷,这样一来中原的各郡就会完全安定了,纵然有人想要恢复当年的景况,那些为了自己利益着想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得逞的。百姓只求能够生存下去,又有个盼头那就足够了。
果然,扶苏的话刚说完,那些考生就露出了兴奋之色,想着自己就要身入官场了,也不由得他们不欣喜了。
扶苏见到他们的表情,便已知道了这些人当会如自己所想的一般对朝廷死心塌地,便将话题一转,继续道:“上一次的科考,朕旨在了解那些人的学问究竟如何。但是他们这些人中却有并不适合为官的,故朕今日决定此次的殿试不以此为题,而是改以考你等处理政务。今日的考题便是让你等说说该当如何处理这草原上的匈奴人。”说完这话就示意众考生各自去案前写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时辰之后,一份份的答对就呈送到了扶苏的面前。他随手翻阅其中的几篇,却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而来,他们都是看到朝廷连连对那匈奴人用兵,就主张以大兵压到北边去,将匈奴人赶尽杀绝,不留后患,其中的不同只是所用的计策而已。但是其实这些人所想到的计策也并不高明,看得扶苏连连摇头,知道这些人为了能够入仕总是想逢迎自己的意思,但他们却想不到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改变。在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之后,扶苏便让那些考生先出宫去休息,而他则与几名重臣一道就在这殿中慢慢地看起了这些文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还是不曾找到一篇能让他们击节的文章,扶苏看到张良几人已经有些疲惫便命内侍上了酒菜。刚将酒菜摆上,就听陈平道:“皇上,此人所写却与他人埠同,他并不认为出兵草原是对付匈奴人的最佳办法。”说着起身将手中的一卷竹简递到了扶苏的面前。
扶苏接过来一看,果然与其他的人所言大为不同,其上开篇就写道:“以武灭匈奴不过解一时之危,唯有商贸方可解中原与匈奴百多年来的仇怨。”后面便是详细的解说如何在与匈奴人的边境之上开放榷场,如何将匈奴人所需要的东西通过交易的方式让他们得到,这样一来匈奴人就不会总想着入侵中原,用他们族人的性命去换取那一点点的东西。同时中原百姓有可以通过这些交易获得一些他们从来不曾有过的草原上的东西,诸如毛皮、肉类等等。
想不到在这些只知一个劲地对朝廷的政策歌功颂德的人当中却有这么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扶苏也是一喜。这几日来他也在与张良等人商议着是否应该不用兵而是用通商的方式来解决自己与匈奴人之间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定论,想不到今日却有考生与自己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不由得不让扶苏对这个考生产生了兴趣,便对人道:“待到明日便将这份奏对的考生先叫来让朕一见,且让朕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一边的官员忙都点头应是,扶苏点了点头,对其他的官员道:“卿等便在此用了饭后再各自回府吧。今日也辛苦各位了,明日一早还要继续看这些考生的文章呢。”
众官员谢过之后,便小心地在殿中用起饭来,一天又在忙碌之中过去了……
而就整个秦国,整个中原来说,这一年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因为有扶苏的轻瑶薄赋的思想,再加上天公作美,所以今年农民都得了一个大丰收,现在人人的家中都有了不少的存粮。而因为粮食的丰收,也使得农民可以将粮食出售,从而进一步地推动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酿酒等。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前可就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同时朝廷也在去年的秋天当真推行了那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向天下招募贤才,入朝为官。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都还不敢相信,只因从古到今还不曾有过如此选拔官员的,以前的官员大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是贵族,所以就能为官,还没有见到普通的布衣百姓可以都入朝的。虽然他们对此很是怀疑,但因为扶苏下的轻徭薄赋的政令很快就实行了,所以还是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去年秋季的考试。其中的佼佼者居然果然如旨意中所写的一样被朝廷征召入仕了,这一下所有有些学识的人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这科举来,同时也有很多人开始读书识字,毕竟能够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朝廷官员可是天下所有人的梦想啊。
除了这些能够让扶苏觉得欣慰和愉悦的消息,还有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让扶苏头疼了,那就是那一支被他派去草原想要将那匈奴人赶尽杀绝的三万人马不见了踪影,真可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身在云中的周行等人派了上百的斥候深入到草原的深处,却只探听到有这一路人马曾在草原疯狂的屠杀牧民,但最后究竟有没有被匈奴人所歼灭却是众说纷纭,可以说这一路人马就这样从草原之上失踪了。扶苏在知道了这消息之后也着实愣了半晌,虽然经过后来的探讨,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有些想当然了,但却也想不到这三万人马会突然不见了踪影。开始的时候他也曾担心因为这些人马的失踪而会使他们背后的一些势力起来闹事,这时陈平便进言让他封锁了这个消息。因为这些人马进入草原之后只有朝廷才能侦知他们的情况,所以想要掩盖这个消息却也容易。这样一年来,这三万人马的家人就只当他们还在草原之上,并不敢闹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人猜测其中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天下百姓的日子已经安定了下来,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出,使得各地上自官吏,下至百姓都已经安于现状,不会再心存反意,所以那些手中还有一定力量的人也只有忍耐了,只想着自己的子弟可以早日归来。
所以,大秦如今的局势就是安定,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大秦的江山已经稳如泰山了。这时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百姓们有一个大的盼头,扶苏在今年正月就下了春日再开一次科举的旨意。这一下全国的百姓中的读书人都行动了起来,不过短短几日工夫,就有上万人报名参加,这使得一众官员都不知该如何应付了。要知道去年的那一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所以他们都可以进到咸阳来,但是现在着一万多人可就难办了。可扶苏对此却完全不以为难,立刻就搬出了“后世”的办法,那就是将科举考试分成了乡试、郡试和殿试,根据一定的成绩取其中的优秀者晋阶到下一轮。这一主意一出,着实让一众为人太多而担心不已的官员们大大松了口气,同时他们对扶苏也更为佩服,认为他果然是天纵英明。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扶苏却是心中好笑,自己所倚仗的不过是自己所知道皮毛一般的历史知识,想不到却也可以让这些官员如此吹捧。
今天便是今年春闱的最重要的殿试的日子,为了体现出自己对这科举制的重视,也为了提高自己在重考生心中的地位,扶苏便穿戴上了那么隆重的衣冠,在禁卫的簇拥下来到了正殿之上。然后几十名最为优秀的考生就被人领到了他的跟前。
在见过礼之后,扶苏先是说了一番场面话,多是对这些人的勉励,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多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最后,他笑着对一众考生道:“这里有朕为你等参加这科举考试的考生所作的一首短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望你等纵然此次不能高居榜首,也莫灰心丧气。”这一首诗可是扶苏想了好久才记起来的,认为对这些考生当有不小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这些人的口大可以将这诗传到外面去,将原来就对这科举制很是感兴趣的百姓更将目光聚集到此,这样一来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将来可以为官,这些人就必须支持自己这个提出科举制的朝廷,这样一来中原的各郡就会完全安定了,纵然有人想要恢复当年的景况,那些为了自己利益着想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得逞的。百姓只求能够生存下去,又有个盼头那就足够了。
果然,扶苏的话刚说完,那些考生就露出了兴奋之色,想着自己就要身入官场了,也不由得他们不欣喜了。
扶苏见到他们的表情,便已知道了这些人当会如自己所想的一般对朝廷死心塌地,便将话题一转,继续道:“上一次的科考,朕旨在了解那些人的学问究竟如何。但是他们这些人中却有并不适合为官的,故朕今日决定此次的殿试不以此为题,而是改以考你等处理政务。今日的考题便是让你等说说该当如何处理这草原上的匈奴人。”说完这话就示意众考生各自去案前写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时辰之后,一份份的答对就呈送到了扶苏的面前。他随手翻阅其中的几篇,却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而来,他们都是看到朝廷连连对那匈奴人用兵,就主张以大兵压到北边去,将匈奴人赶尽杀绝,不留后患,其中的不同只是所用的计策而已。但是其实这些人所想到的计策也并不高明,看得扶苏连连摇头,知道这些人为了能够入仕总是想逢迎自己的意思,但他们却想不到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改变。在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之后,扶苏便让那些考生先出宫去休息,而他则与几名重臣一道就在这殿中慢慢地看起了这些文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还是不曾找到一篇能让他们击节的文章,扶苏看到张良几人已经有些疲惫便命内侍上了酒菜。刚将酒菜摆上,就听陈平道:“皇上,此人所写却与他人埠同,他并不认为出兵草原是对付匈奴人的最佳办法。”说着起身将手中的一卷竹简递到了扶苏的面前。
扶苏接过来一看,果然与其他的人所言大为不同,其上开篇就写道:“以武灭匈奴不过解一时之危,唯有商贸方可解中原与匈奴百多年来的仇怨。”后面便是详细的解说如何在与匈奴人的边境之上开放榷场,如何将匈奴人所需要的东西通过交易的方式让他们得到,这样一来匈奴人就不会总想着入侵中原,用他们族人的性命去换取那一点点的东西。同时中原百姓有可以通过这些交易获得一些他们从来不曾有过的草原上的东西,诸如毛皮、肉类等等。
想不到在这些只知一个劲地对朝廷的政策歌功颂德的人当中却有这么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扶苏也是一喜。这几日来他也在与张良等人商议着是否应该不用兵而是用通商的方式来解决自己与匈奴人之间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定论,想不到今日却有考生与自己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不由得不让扶苏对这个考生产生了兴趣,便对人道:“待到明日便将这份奏对的考生先叫来让朕一见,且让朕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一边的官员忙都点头应是,扶苏点了点头,对其他的官员道:“卿等便在此用了饭后再各自回府吧。今日也辛苦各位了,明日一早还要继续看这些考生的文章呢。”
众官员谢过之后,便小心地在殿中用起饭来,一天又在忙碌之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