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周太太张氏身旁的这个管事嬷嬷姓石,原是老夫人陪嫁而来的婢女,在老夫人过身后依旧留在了周府,也算是周府积年的老人。
张氏御下很有一套,便是如石嬷嬷这般算是前朝的老人儿,也对她十分的敬畏听从。石嬷嬷如今虽已年近六十,身子骨却着实硬朗,瞧不出苍老却有着满腹的经验。她自是知晓张氏如今心里面最在意的便是家中幼子周绍楠,所以平日里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的,便急急前来报告。
此时晚膳已然用过,炕桌上摆着刚刚送上来的金盏燕窝,张氏却又哪里顾得上,只屏着气儿听着,待听到幼子遣了小厮去绣房打听绣娘时,半响才蹙了眉道,“他怎得与绣房里的绣娘扯上了关联?”
石嬷嬷啧了声儿,继续道:“说是在西院那边遇到了,正赶上让二少爷撵的满院子跑,刚出了秋香院,便遇上了三少爷。”
张氏听了,脸上的惊诧都按捺不住,自迎枕上起了身,坐直了才又道,“这怎的又跟老二扯上了?你别在这里一句一句的扯了,赶紧从头给我说说。”
石嬷嬷听得张氏要急,忙应了是,开始从头说起:“老奴听得这事儿与二少爷有关,便去寻了二少爷院里的秋晴。太太也知道,二少爷院里现在有两个大丫鬟,璧月因相貌出众更得二少爷的欢喜,秋晴一直被璧月压了一肩,如今璧月因着家中老子丧事离了院子,秋晴便想着趁此时机出头。老奴今儿一去秋香院,秋晴便晓得是为了何事,也不等着老奴开口,便将这事儿一五一十的与老奴说了。”
张氏听了冷笑一声,“她不过是怕秋香院再进新人,自个儿的位子不保而已。”说道这里,她不禁一哂,看向石嬷嬷,“秋香院里如今可还有姑娘?”
秋香院里如今除了未留头的小丫头,哪里还有完璧的姑娘。个个进了院子都被二少爷收了房……现在一院子的通房!
石嬷嬷面上显出些尴尬来,又带了些鄙视的摇了摇头,见张氏冷笑便继续道,“说起来这事儿竟还与那管着绣房的林更家的有关联。为着下月大少爷的婚事,各个院子里近日都在分发新衣,那林更家的哄了那绣娘说是人手不足,让她往秋香院去送衣裳。秋香院里的人早让二少爷散了个干净,只在外院子里留了个洒扫的小丫头。等那绣娘进了院子,再给哄进里院。”
张氏听着,只觉得跟听书似的,见石嬷嬷歇口气都赶紧催促,“然后呢?”
“那绣娘倒也机警,见着院子里没人,又瞧见独独二少爷出来,扔了衣裳就跑出了院子。听说,还狠狠踢了二少爷那里一脚。”说道此处,石嬷嬷嗤嗤的笑了两声,又道,“便是她跑出院子那会儿,遇见了三少爷。三少爷见二少爷追了出来,替她挡了一挡。”又正色道,“那绣娘不是咱们府里签了卖身契的丫头,是签短契的绣工。”
张氏闻言眉头一下子锁了起来,狠狠拍了一下面前的炕桌,“那小畜生这几年越发的出格子了。家里的还不够他吃,还想着外头的!”那绣娘是签短契的,若是真被他给欺侮了,再是个性子强硬些的……家中出了这样的龌龊事,先不说对生意买卖的影响,便是幼子在毓秀书院恐怕都抬不起头来!
想到此处,她面色冷了冷,“老二这程子确实不太像话,先把他发出去安生几日,冷冷脑壳子。还有那林更家的,既然领了老二的令,那就让她两口子都跟着老二一道儿出去吧。”
石嬷嬷听了,接上话儿,“您瞧着,是去哪里合适?”
张氏自炕上下来,踱了两步,便对石嬷嬷道,“翠岭乡那里今冬的野菌子还没收上来,便让老二去那里收一趟吧。正好,宋大头这几日不是磕着腿了么,让他在家歇歇吧。”宋大头正是周家溧水城里管着西边乡子的管事,前几日晚间外出喝酒,回家路上磕了一脚,踝骨折了……
溧水城西边有七八个乡子,每年初秋开始收各种山货,宋大头是个勤快的,到了初冬之前,除了翠岭乡那个最远最偏僻人口最少的小乡子,其他的都已经收完。
今岁收成本就一般,宋大头又伤了,张氏本想着翠岭乡那里今岁就不去收了,左右收成不多。可如今不正是个打发周绍栋的好去处?
且大儿子这个月便要回府,下月初六那是大儿子成亲的正日子,这个月家里忙得鸡飞狗跳,她自个儿也是脚不沾地的。这个时候把那个搅事儿精给腾出去,倒也省了一份心。
张氏将周绍栋的去向安排好,心中总算是了了一件事,可她还记得这事儿是由幼子周绍楠那里露出了风声,便又向石嬷嬷问道,“那绣娘是哪家的?”
石嬷嬷自是知道张氏定会问起那绣娘,事先便一一打听得当,此时听得张氏问起,便立时道,“便是那姚家的大姐儿。”
“竟是她么?!”张氏顿了顿,又在屋子里踱了起来。
说起这姚家大姐儿,张氏是知晓的。
既是在周家上工,哪怕是签的短契,也是需要经过张氏点头,弄清家中底细。所以,姚琇莹刚进周家绣房,张氏就知道有这么个人。
说起这姚家,在溧水城里也算是有些名气的。
姚家原也是溧水城大户,虽不比周家势大,在北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且姚家的出名儿的地方还不在此处,她家真正有名儿的地方在于她那个秀才爹。
姚彦周十三岁考中秀才,这在溧水城那可是从未有过的。虽说后来屡试不第逐渐成了笑话,可在当初,这是多少人眼红羡慕不来的。也是因着姚彦周,溧水城的大户人家都兴起了送家中子弟去念书的风气。
后来,随着姚彦周的屡试不第和姚老太爷的离世,姚家逐渐败落。且又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子出了事儿,家中只剩了四个孩子……
当初得知姚琇莹要来府里的绣房上工,张氏还感慨啧啧了一番。没想到如今这姑娘倒惹出事儿来。只是听着石嬷嬷的说法,倒也不是这姑娘的毛病,自家那个庶子老二是个什么德行,张氏可是太清楚了。
可如今瞧着幼子也有点上心,这可让张氏有些计较。
石嬷嬷见张氏沉吟不语,便试探着上前道,“不若将楠哥儿叫来,太太好好与他说说。楠哥儿最为乖巧,自小儿便听太太的话……”
张氏听了摆手,道:“他生辰大,翻过年便十六了,也是到了对男女之事好奇的年纪,这时候我倒是不好再压着他了。只是,若他只是随意打听一下,并无旁的意思,我把他叫来细细问上一番,倒是勾起了他的想头,反倒弄巧成拙。”说到此处,她顿了顿,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对石嬷嬷道,“楠哥儿那里先按住不动,只勤盯着些。这几日,先瞧瞧那姑娘再说。”
张氏嫁入周家二十二年,生了两男一女,前月嫁出去的二小姐便是她的亲生女儿。嫁完了女儿,便要开始筹办两个儿子的婚事。且女儿毕竟不能与儿子相较,她对于两个儿子又格外上心,自是早就开始挑拣筹备起来。
只是,大儿子要说亲的时候恰逢周老爷过世,家中风雨飘摇孤儿寡母的,也挑拣不上好的。好在周老爷的堂兄帮衬,又觉得大儿子是个可塑之才,便领着去了京城做买卖,这几年下来周家不仅没有落败,反而越加的繁盛起来。
大儿子年纪轻轻担起了周家这偌大一份家业,自是渐渐开始被那些当家主母放在了眼里。这三五年间,前来说亲的也不在少数。
只是,为着报答周老爷堂兄一家子,张氏还是给大儿子定了堂嫂家中侄女。说起那堂嫂,乃是中等人家出身,家中的几个侄女也都是中人之姿,嫁妆也谈不上丰厚,若不是为着报答堂兄的提携,张氏那是决计看不上这样的人家。
大儿子的亲事已然让她有了遗憾,那小儿子的亲事便决计不能凑合,必得千挑万选才是。且大儿子有这一担子家业日后也安稳的很,小儿子却是要走仕途的,那这结亲便不是简单的事儿,小儿子的亲事必得要在仕途上对他有所助益。
她既存了这个心思,便不急着给小儿子寻亲事。小儿子今年十五,刚中了秀才,书院的山长也曾说起,这孩子颇有慧根,好好栽培两年,便是下一回春闱不中,再下一会也必得高中。若是能对仕途有所助益,便是晚几年成亲又何妨?左右家里也不指着他开枝散叶!
只若是等到十九二十的……
总得给他在房里安排个人儿,张氏此时思虑的便是这个了。
她心里想着,哪日里把姚家那个姑娘寻来瞧瞧模样,再看看行事做派,冷眼瞧上些时日,总能瞧出秉性来。若是那种狐媚魇道的,自是不能近了儿子的身旁。
若是个乖巧老实的,儿子又中意,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她爹还是个秀才,她娘还曾经是官家小姐。儿子有这么个妾室,倒也是件颇为得意的事儿。
只是,让张氏没想到的是,儿子那边确然上了心,可姚琇莹那里却没了半点动静。待到这月二十八,她前来辞工了。 166阅读网
张氏御下很有一套,便是如石嬷嬷这般算是前朝的老人儿,也对她十分的敬畏听从。石嬷嬷如今虽已年近六十,身子骨却着实硬朗,瞧不出苍老却有着满腹的经验。她自是知晓张氏如今心里面最在意的便是家中幼子周绍楠,所以平日里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的,便急急前来报告。
此时晚膳已然用过,炕桌上摆着刚刚送上来的金盏燕窝,张氏却又哪里顾得上,只屏着气儿听着,待听到幼子遣了小厮去绣房打听绣娘时,半响才蹙了眉道,“他怎得与绣房里的绣娘扯上了关联?”
石嬷嬷啧了声儿,继续道:“说是在西院那边遇到了,正赶上让二少爷撵的满院子跑,刚出了秋香院,便遇上了三少爷。”
张氏听了,脸上的惊诧都按捺不住,自迎枕上起了身,坐直了才又道,“这怎的又跟老二扯上了?你别在这里一句一句的扯了,赶紧从头给我说说。”
石嬷嬷听得张氏要急,忙应了是,开始从头说起:“老奴听得这事儿与二少爷有关,便去寻了二少爷院里的秋晴。太太也知道,二少爷院里现在有两个大丫鬟,璧月因相貌出众更得二少爷的欢喜,秋晴一直被璧月压了一肩,如今璧月因着家中老子丧事离了院子,秋晴便想着趁此时机出头。老奴今儿一去秋香院,秋晴便晓得是为了何事,也不等着老奴开口,便将这事儿一五一十的与老奴说了。”
张氏听了冷笑一声,“她不过是怕秋香院再进新人,自个儿的位子不保而已。”说道这里,她不禁一哂,看向石嬷嬷,“秋香院里如今可还有姑娘?”
秋香院里如今除了未留头的小丫头,哪里还有完璧的姑娘。个个进了院子都被二少爷收了房……现在一院子的通房!
石嬷嬷面上显出些尴尬来,又带了些鄙视的摇了摇头,见张氏冷笑便继续道,“说起来这事儿竟还与那管着绣房的林更家的有关联。为着下月大少爷的婚事,各个院子里近日都在分发新衣,那林更家的哄了那绣娘说是人手不足,让她往秋香院去送衣裳。秋香院里的人早让二少爷散了个干净,只在外院子里留了个洒扫的小丫头。等那绣娘进了院子,再给哄进里院。”
张氏听着,只觉得跟听书似的,见石嬷嬷歇口气都赶紧催促,“然后呢?”
“那绣娘倒也机警,见着院子里没人,又瞧见独独二少爷出来,扔了衣裳就跑出了院子。听说,还狠狠踢了二少爷那里一脚。”说道此处,石嬷嬷嗤嗤的笑了两声,又道,“便是她跑出院子那会儿,遇见了三少爷。三少爷见二少爷追了出来,替她挡了一挡。”又正色道,“那绣娘不是咱们府里签了卖身契的丫头,是签短契的绣工。”
张氏闻言眉头一下子锁了起来,狠狠拍了一下面前的炕桌,“那小畜生这几年越发的出格子了。家里的还不够他吃,还想着外头的!”那绣娘是签短契的,若是真被他给欺侮了,再是个性子强硬些的……家中出了这样的龌龊事,先不说对生意买卖的影响,便是幼子在毓秀书院恐怕都抬不起头来!
想到此处,她面色冷了冷,“老二这程子确实不太像话,先把他发出去安生几日,冷冷脑壳子。还有那林更家的,既然领了老二的令,那就让她两口子都跟着老二一道儿出去吧。”
石嬷嬷听了,接上话儿,“您瞧着,是去哪里合适?”
张氏自炕上下来,踱了两步,便对石嬷嬷道,“翠岭乡那里今冬的野菌子还没收上来,便让老二去那里收一趟吧。正好,宋大头这几日不是磕着腿了么,让他在家歇歇吧。”宋大头正是周家溧水城里管着西边乡子的管事,前几日晚间外出喝酒,回家路上磕了一脚,踝骨折了……
溧水城西边有七八个乡子,每年初秋开始收各种山货,宋大头是个勤快的,到了初冬之前,除了翠岭乡那个最远最偏僻人口最少的小乡子,其他的都已经收完。
今岁收成本就一般,宋大头又伤了,张氏本想着翠岭乡那里今岁就不去收了,左右收成不多。可如今不正是个打发周绍栋的好去处?
且大儿子这个月便要回府,下月初六那是大儿子成亲的正日子,这个月家里忙得鸡飞狗跳,她自个儿也是脚不沾地的。这个时候把那个搅事儿精给腾出去,倒也省了一份心。
张氏将周绍栋的去向安排好,心中总算是了了一件事,可她还记得这事儿是由幼子周绍楠那里露出了风声,便又向石嬷嬷问道,“那绣娘是哪家的?”
石嬷嬷自是知道张氏定会问起那绣娘,事先便一一打听得当,此时听得张氏问起,便立时道,“便是那姚家的大姐儿。”
“竟是她么?!”张氏顿了顿,又在屋子里踱了起来。
说起这姚家大姐儿,张氏是知晓的。
既是在周家上工,哪怕是签的短契,也是需要经过张氏点头,弄清家中底细。所以,姚琇莹刚进周家绣房,张氏就知道有这么个人。
说起这姚家,在溧水城里也算是有些名气的。
姚家原也是溧水城大户,虽不比周家势大,在北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且姚家的出名儿的地方还不在此处,她家真正有名儿的地方在于她那个秀才爹。
姚彦周十三岁考中秀才,这在溧水城那可是从未有过的。虽说后来屡试不第逐渐成了笑话,可在当初,这是多少人眼红羡慕不来的。也是因着姚彦周,溧水城的大户人家都兴起了送家中子弟去念书的风气。
后来,随着姚彦周的屡试不第和姚老太爷的离世,姚家逐渐败落。且又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子出了事儿,家中只剩了四个孩子……
当初得知姚琇莹要来府里的绣房上工,张氏还感慨啧啧了一番。没想到如今这姑娘倒惹出事儿来。只是听着石嬷嬷的说法,倒也不是这姑娘的毛病,自家那个庶子老二是个什么德行,张氏可是太清楚了。
可如今瞧着幼子也有点上心,这可让张氏有些计较。
石嬷嬷见张氏沉吟不语,便试探着上前道,“不若将楠哥儿叫来,太太好好与他说说。楠哥儿最为乖巧,自小儿便听太太的话……”
张氏听了摆手,道:“他生辰大,翻过年便十六了,也是到了对男女之事好奇的年纪,这时候我倒是不好再压着他了。只是,若他只是随意打听一下,并无旁的意思,我把他叫来细细问上一番,倒是勾起了他的想头,反倒弄巧成拙。”说到此处,她顿了顿,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对石嬷嬷道,“楠哥儿那里先按住不动,只勤盯着些。这几日,先瞧瞧那姑娘再说。”
张氏嫁入周家二十二年,生了两男一女,前月嫁出去的二小姐便是她的亲生女儿。嫁完了女儿,便要开始筹办两个儿子的婚事。且女儿毕竟不能与儿子相较,她对于两个儿子又格外上心,自是早就开始挑拣筹备起来。
只是,大儿子要说亲的时候恰逢周老爷过世,家中风雨飘摇孤儿寡母的,也挑拣不上好的。好在周老爷的堂兄帮衬,又觉得大儿子是个可塑之才,便领着去了京城做买卖,这几年下来周家不仅没有落败,反而越加的繁盛起来。
大儿子年纪轻轻担起了周家这偌大一份家业,自是渐渐开始被那些当家主母放在了眼里。这三五年间,前来说亲的也不在少数。
只是,为着报答周老爷堂兄一家子,张氏还是给大儿子定了堂嫂家中侄女。说起那堂嫂,乃是中等人家出身,家中的几个侄女也都是中人之姿,嫁妆也谈不上丰厚,若不是为着报答堂兄的提携,张氏那是决计看不上这样的人家。
大儿子的亲事已然让她有了遗憾,那小儿子的亲事便决计不能凑合,必得千挑万选才是。且大儿子有这一担子家业日后也安稳的很,小儿子却是要走仕途的,那这结亲便不是简单的事儿,小儿子的亲事必得要在仕途上对他有所助益。
她既存了这个心思,便不急着给小儿子寻亲事。小儿子今年十五,刚中了秀才,书院的山长也曾说起,这孩子颇有慧根,好好栽培两年,便是下一回春闱不中,再下一会也必得高中。若是能对仕途有所助益,便是晚几年成亲又何妨?左右家里也不指着他开枝散叶!
只若是等到十九二十的……
总得给他在房里安排个人儿,张氏此时思虑的便是这个了。
她心里想着,哪日里把姚家那个姑娘寻来瞧瞧模样,再看看行事做派,冷眼瞧上些时日,总能瞧出秉性来。若是那种狐媚魇道的,自是不能近了儿子的身旁。
若是个乖巧老实的,儿子又中意,倒也不是不行。
毕竟她爹还是个秀才,她娘还曾经是官家小姐。儿子有这么个妾室,倒也是件颇为得意的事儿。
只是,让张氏没想到的是,儿子那边确然上了心,可姚琇莹那里却没了半点动静。待到这月二十八,她前来辞工了。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