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柏杨到任已经一年了,这一年,对于王鹏来说,日子却远没有他自己最初想的那般好过,甚至与在曲柳的一年比起来,完全可以用煎熬一词来形容。
这并不是说王鹏工作不认真,或是他没有很快对自己的工作上手,而是他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边缘化了。
但是,王鹏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越是环境险恶,他的抗压力就越强。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让他终于发现了年柏杨身后那张大网,也正是因为这张大网,他盘伏了一年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作出了最后迈向年柏杨的决定。
和往常一样,王鹏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县委办,先浏览了一遍刚拿到的报纸,然后从自己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材料,出了办公室往前院的二号楼走去。
这个时候的县委大院相当安静,大多数在这里上班的人都会在半小时之后出现,王鹏总是选择大家来上班以前去年柏杨的办公室为他作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清洁卫生、整理文件、泡茶、摆放报纸,以及在案头写下县委布置的、安排在当天的日程。
年柏杨到任以后,想大刀阔斧地整顿梧桐的经济乱象,尤其是趁着经济建设的大潮乱上马的项目进行关停并转,这无疑一下就触碰到了许多人的中枢神经。尽管他来自省城天水,梧桐县以彭开喜为首的本地帮领导对此却丝毫不留情面,常常是针尖对麦芒,在常委会上吵得不亦乐乎。而作为梧桐县一把手的董展风,在这些事情上的态度很令人玩味,他不反对年柏杨整顿经济,却在所有场合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引进各类项目,拉高梧桐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彭开喜等人与年柏杨战在台面上,董展风与年柏杨战在台面下。
王鹏作为年柏杨的秘书,原是董展风授意安排的,王鹏原以为江秀见过董展风,董展风又在陈东江面前夸过自己,自己应该不会成为风箱里面的老鼠。可是,慢慢他就明白了一件事,从他进县委开始,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董展风,不是董展风不愿意见他,而是等着他主动靠拢,并传递年柏杨的动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鹏毫无行动的样子,显然引起了董展风的不满,他在各种场合对王鹏的态度也是越来越冷。
董展风的态度是县委大院的风向标,前后两院的人个个都是人精,看到董展风的态度,对王鹏的态度也越来越冷,冷到王鹏以秘书科副科长的身份,几乎坐着冷板凳的程度,每天主要的工作竟是打扫卫生、抹桌子打水看报纸,外加递送文件。当然,这并不全部取决于董展风一个人,因为他毕竟是年柏杨的秘书,年柏杨如果要用他,别人至少也不能说什么。
问题就出在连年柏杨也没有用王鹏。年柏杨公开的理由是,王鹏和自己在前后院办公离得太远,叫起来不方便,有什么事还不如在县府办找个人去办来得更高效一点。而王鹏自己对年柏杨的这种态度完全是一头雾水,他常常怀疑是不是自己与年柏杨初次见面的时候,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或是说得不好,给年柏杨留下了坏印象?可是他仔细来回n遍地梳理了当时的场景,怎么都找不出破绽来,这让他有一种溺水的感觉。无论是东子、冯天鸣还是张冬海都想不出其中的奥秘,所有人都劝他只有耐心地静观其变,问题的症结迟早会显露出来。
由于年柏杨的这种态度,王鹏一年前准备的有关梧桐经济改革的提议,始终没有送到年柏杨的案头,他觉得自己在没有弄清楚年柏杨的真实意图前,不能贸然行事。
然而现在出了一桩大事,而且是有关曲柳的大事,王鹏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拿出自己的方案来,让年柏杨把目光投向自己。
曲柳出的这件事,不是别的,正是王鹏当初与年柏杨一致认为的“发展速度惊人”所导致的后劲不足,目前整个市场凋敝,商户纷纷撤离,导致市场开发所欠下的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偿还。
王鹏来了县委办之后才知道,一直大力提倡梧桐毛衫市场三、四期快速上马的,并不单单是陈东江一个人,还有彭开喜等本地帮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将梧桐推向全国的大好机会,是证明他们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绝佳舞台,他们想快速看到成果达成以彰显自己的执政成绩。正因为这样,王鹏虽然在一年前就说过这样的发展有问题,但陈东江等人根本听不进去,而且对陈东江来说,这个项目早已经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政绩,还关系到县里、甚至是市里领导的政绩,谁都不会允许这个项目慢下来。王鹏唯一听说过的反对意见,也是来自年柏杨的,他在一个大会上对市场建设的盲目冒进作了委婉的批评,但他与王鹏之间对于这件事,除了那次在宁城宾馆的短暂交流,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探讨。所以,王鹏坚信,这个时候他如果把自己的方案放到年柏杨的桌上,应该会让年柏杨有所触动。
而在这件事上,董展风和彭开喜一样,直到现在都认为梧桐毛衫市场的快速开发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目前的市场不景气,进场经营的商户又都是家庭作坊不成气候。常委会上,董展风、彭开喜等人竭力主张继续推进市场开发,提高进场商户的门槛,而年柏杨则是孤军奋战,力主放慢三、四期项目的开发,停下五期的开**证工作,双方一直都相持不下,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惊动了市委、市府。
这种情况下,王鹏清楚自己如果将方案给了年柏杨,一旦迈出这一步,无疑是在这个县委大院里选择站在了年柏杨一边,不要说彭开喜向来不喜欢自己,就是董展风也将彻底将自己视为执异见者而予以更深的防范。
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抉择,并没有让王鹏退缩,而是更加的坚定。一年的冷板凳让他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混,八面玲珑其实是故事里的世界,现实的残酷往往只会让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永远原地徘徊,孙世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有那些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正确选边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而要正确选边又必须具备过人的眼光和洞察力,这两项工夫又绝不是一两天里能够达成的,需要用耐心慢慢来分析判断。虽然被莫名其妙地边缘化了一年,但王鹏还是很感谢这一年的清闲,让他有时间站在角落仔细地观察这个大院里的每一个人,看清他们的行事作风、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友敌,他认为这些对自己的将来都有用处。最重要的是,时间给了他进一步确认年柏杨值不值得依傍的机会!
年柏杨不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行事态度又强硬,加之与董展风、彭开喜矛盾的一步步升级,县委大院里的人大都觉得他前途堪忧,迟早会步前两任县长的后尘,未干满一届就会败走麦城。
王鹏却不这么认为。
王鹏会这么想,首先是东子的态度。虽然东子一直不肯承认认识年柏杨,但是东子却觉得年柏杨眼光独到,最重要的是,东子在年柏杨没来宁城前就对年柏杨有过评价。所以王鹏认为,即便李家的人还没有把年柏杨纳入麾下,至少他们也是注意到这个人的。虽然从东子曝明真实身份后,王鹏与东子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地亲近,但王鹏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以东子的家世身份,为什么会一直留在宁城,为什么会给他这个毫无背景的人那么多帮助?王鹏很难相信东子是助人为乐,他情愿自己是个阴谋论者,情愿相信李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在运河省布一个大局。
其次,是年柏杨自身在处理矛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大多数情况下强硬作风的那种委婉与退让。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这是年柏杨底气不足、背景不硬所致,王鹏却认为这是年柏杨对事情有足够长远的认识,以及对矛盾着眼点的不同所决定,与底气、背景这些东西根本无关。而且,就王鹏的观察以及侧面了解,年柏杨的从政经历是颇为独特的,仿佛像是一条设计好的路线,每一步都是稳稳地跨上一个台阶,而在整个过程中,与别的领导干部不同,他的家庭成员一直鲜为人知。将个人背景包裹得如此严实,王鹏觉得只有两个可能性,要么是故作神秘引人猜想,要么是背景深厚不愿为外人道,而王鹏相信的是后者,原因无他,年柏杨身上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霸气是别人学不来的,更绝妙之处在于他的霸而不露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走眼。
站在二号楼三层东首的县长办公室门口,王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拿出钥匙开门,门却应声而开,一年来,年柏杨第一次这么早出现在办公室,出现在王鹏面前。 2k阅读网
这并不是说王鹏工作不认真,或是他没有很快对自己的工作上手,而是他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边缘化了。
但是,王鹏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越是环境险恶,他的抗压力就越强。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让他终于发现了年柏杨身后那张大网,也正是因为这张大网,他盘伏了一年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作出了最后迈向年柏杨的决定。
和往常一样,王鹏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县委办,先浏览了一遍刚拿到的报纸,然后从自己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材料,出了办公室往前院的二号楼走去。
这个时候的县委大院相当安静,大多数在这里上班的人都会在半小时之后出现,王鹏总是选择大家来上班以前去年柏杨的办公室为他作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清洁卫生、整理文件、泡茶、摆放报纸,以及在案头写下县委布置的、安排在当天的日程。
年柏杨到任以后,想大刀阔斧地整顿梧桐的经济乱象,尤其是趁着经济建设的大潮乱上马的项目进行关停并转,这无疑一下就触碰到了许多人的中枢神经。尽管他来自省城天水,梧桐县以彭开喜为首的本地帮领导对此却丝毫不留情面,常常是针尖对麦芒,在常委会上吵得不亦乐乎。而作为梧桐县一把手的董展风,在这些事情上的态度很令人玩味,他不反对年柏杨整顿经济,却在所有场合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引进各类项目,拉高梧桐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彭开喜等人与年柏杨战在台面上,董展风与年柏杨战在台面下。
王鹏作为年柏杨的秘书,原是董展风授意安排的,王鹏原以为江秀见过董展风,董展风又在陈东江面前夸过自己,自己应该不会成为风箱里面的老鼠。可是,慢慢他就明白了一件事,从他进县委开始,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董展风,不是董展风不愿意见他,而是等着他主动靠拢,并传递年柏杨的动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鹏毫无行动的样子,显然引起了董展风的不满,他在各种场合对王鹏的态度也是越来越冷。
董展风的态度是县委大院的风向标,前后两院的人个个都是人精,看到董展风的态度,对王鹏的态度也越来越冷,冷到王鹏以秘书科副科长的身份,几乎坐着冷板凳的程度,每天主要的工作竟是打扫卫生、抹桌子打水看报纸,外加递送文件。当然,这并不全部取决于董展风一个人,因为他毕竟是年柏杨的秘书,年柏杨如果要用他,别人至少也不能说什么。
问题就出在连年柏杨也没有用王鹏。年柏杨公开的理由是,王鹏和自己在前后院办公离得太远,叫起来不方便,有什么事还不如在县府办找个人去办来得更高效一点。而王鹏自己对年柏杨的这种态度完全是一头雾水,他常常怀疑是不是自己与年柏杨初次见面的时候,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或是说得不好,给年柏杨留下了坏印象?可是他仔细来回n遍地梳理了当时的场景,怎么都找不出破绽来,这让他有一种溺水的感觉。无论是东子、冯天鸣还是张冬海都想不出其中的奥秘,所有人都劝他只有耐心地静观其变,问题的症结迟早会显露出来。
由于年柏杨的这种态度,王鹏一年前准备的有关梧桐经济改革的提议,始终没有送到年柏杨的案头,他觉得自己在没有弄清楚年柏杨的真实意图前,不能贸然行事。
然而现在出了一桩大事,而且是有关曲柳的大事,王鹏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拿出自己的方案来,让年柏杨把目光投向自己。
曲柳出的这件事,不是别的,正是王鹏当初与年柏杨一致认为的“发展速度惊人”所导致的后劲不足,目前整个市场凋敝,商户纷纷撤离,导致市场开发所欠下的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偿还。
王鹏来了县委办之后才知道,一直大力提倡梧桐毛衫市场三、四期快速上马的,并不单单是陈东江一个人,还有彭开喜等本地帮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将梧桐推向全国的大好机会,是证明他们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绝佳舞台,他们想快速看到成果达成以彰显自己的执政成绩。正因为这样,王鹏虽然在一年前就说过这样的发展有问题,但陈东江等人根本听不进去,而且对陈东江来说,这个项目早已经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政绩,还关系到县里、甚至是市里领导的政绩,谁都不会允许这个项目慢下来。王鹏唯一听说过的反对意见,也是来自年柏杨的,他在一个大会上对市场建设的盲目冒进作了委婉的批评,但他与王鹏之间对于这件事,除了那次在宁城宾馆的短暂交流,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探讨。所以,王鹏坚信,这个时候他如果把自己的方案放到年柏杨的桌上,应该会让年柏杨有所触动。
而在这件事上,董展风和彭开喜一样,直到现在都认为梧桐毛衫市场的快速开发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目前的市场不景气,进场经营的商户又都是家庭作坊不成气候。常委会上,董展风、彭开喜等人竭力主张继续推进市场开发,提高进场商户的门槛,而年柏杨则是孤军奋战,力主放慢三、四期项目的开发,停下五期的开**证工作,双方一直都相持不下,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惊动了市委、市府。
这种情况下,王鹏清楚自己如果将方案给了年柏杨,一旦迈出这一步,无疑是在这个县委大院里选择站在了年柏杨一边,不要说彭开喜向来不喜欢自己,就是董展风也将彻底将自己视为执异见者而予以更深的防范。
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抉择,并没有让王鹏退缩,而是更加的坚定。一年的冷板凳让他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混,八面玲珑其实是故事里的世界,现实的残酷往往只会让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永远原地徘徊,孙世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有那些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正确选边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而要正确选边又必须具备过人的眼光和洞察力,这两项工夫又绝不是一两天里能够达成的,需要用耐心慢慢来分析判断。虽然被莫名其妙地边缘化了一年,但王鹏还是很感谢这一年的清闲,让他有时间站在角落仔细地观察这个大院里的每一个人,看清他们的行事作风、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友敌,他认为这些对自己的将来都有用处。最重要的是,时间给了他进一步确认年柏杨值不值得依傍的机会!
年柏杨不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行事态度又强硬,加之与董展风、彭开喜矛盾的一步步升级,县委大院里的人大都觉得他前途堪忧,迟早会步前两任县长的后尘,未干满一届就会败走麦城。
王鹏却不这么认为。
王鹏会这么想,首先是东子的态度。虽然东子一直不肯承认认识年柏杨,但是东子却觉得年柏杨眼光独到,最重要的是,东子在年柏杨没来宁城前就对年柏杨有过评价。所以王鹏认为,即便李家的人还没有把年柏杨纳入麾下,至少他们也是注意到这个人的。虽然从东子曝明真实身份后,王鹏与东子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地亲近,但王鹏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以东子的家世身份,为什么会一直留在宁城,为什么会给他这个毫无背景的人那么多帮助?王鹏很难相信东子是助人为乐,他情愿自己是个阴谋论者,情愿相信李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在运河省布一个大局。
其次,是年柏杨自身在处理矛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大多数情况下强硬作风的那种委婉与退让。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这是年柏杨底气不足、背景不硬所致,王鹏却认为这是年柏杨对事情有足够长远的认识,以及对矛盾着眼点的不同所决定,与底气、背景这些东西根本无关。而且,就王鹏的观察以及侧面了解,年柏杨的从政经历是颇为独特的,仿佛像是一条设计好的路线,每一步都是稳稳地跨上一个台阶,而在整个过程中,与别的领导干部不同,他的家庭成员一直鲜为人知。将个人背景包裹得如此严实,王鹏觉得只有两个可能性,要么是故作神秘引人猜想,要么是背景深厚不愿为外人道,而王鹏相信的是后者,原因无他,年柏杨身上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霸气是别人学不来的,更绝妙之处在于他的霸而不露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走眼。
站在二号楼三层东首的县长办公室门口,王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拿出钥匙开门,门却应声而开,一年来,年柏杨第一次这么早出现在办公室,出现在王鹏面前。 2k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