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杨嗣昌的内心告白,周显不由然的对他产生了一些同情。在明末,朝廷之内最大的两股势力莫过于阉党和东林党。
杨嗣昌和卢象升二人虽然都是从不结党,但前者性格阴沉,而负责的方面大多是政治及军事战略方面,直接涉及到大部分朝臣的利益。因而,他在朝廷之内能获取的支援甚少,受的诋毁却是最多。
而卢象升则完全不同,他性格忠直,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从不耍阴谋诡计。正气凛然,而又光明磊落。再加上他在朝内负责的事情大多都是军事方面,与朝中大臣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而,在朝廷之内,卢象升的名声要远远好于杨嗣昌。在朝廷之内,各个大臣宁愿卢象升获取滔天大功,也不愿意杨嗣昌获取一粒好处,这就是区别。
如果说,杨嗣昌还有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卢象升性格太直。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有时他知道了崇祯帝的心意,也不会完全顺着帝意走。而杨嗣昌则截然不同,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崇祯帝的想法摆在第一位,即使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只要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决策,他便会竭力支持。因而,卢象升只是崇祯帝所看好的大将,让杨嗣昌则是宠信的国之栋梁。论崇祯帝信任程度,卢象升远不如杨嗣昌。
周显看杨嗣昌犹豫不决,淡淡笑道:“先生,你在朝内一直是特立独行,哪里会在意那些庸才的想法?只要让陛下看到您做出的贡献,心中自有理会。”
杨嗣昌沉默了一会,道:“今日,陛下招我入宫,也是为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明说,但陛下似乎更愿意将我留在京师,而让高起潜统领关宁铁骑及三镇之兵前往。”
周显脸色大变,忙道:“先生,此事万万不可。高起潜与卢督师性格不和,历有旧怨,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他故意拖延不前,那卢督师和孙阁老就真的危险了。”
杨嗣昌用筷子夹起了一块鸭脖,没有立即吃下。而是望向周显,淡淡笑道:“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成败的责任都在高起潜,怎么也怪罪不到我手中。”
周显心绪激荡,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这次前来拜访杨嗣昌,本是想劝说他亲自率兵支援高阳,以救出卢象升和孙承宗。本以为自己已经劝服他,但此刻又听他那么一说。这话中的意思,他明显是准备完全舍弃这次立功的机会,而采用借刀杀人,利用高起潜除掉卢象升。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才能让他不计代价做出这样的事情啊!难道仅是因为他感受到卢象升将来可能带给自己的威胁。
杨嗣昌放在筷子,叹了一口气道:“你啊!还是太年轻,什么都放在脸上。卢象升在武英殿上面对天子,直接言说主战。一旦因为他此次守住了高阳,名声必然水涨船高,朝廷与满虏和议便永无定日。我承认卢九台是个将才,论御兵之能,我远不如他。但论政治,他却是如同一个三岁小儿。一个永远退让的大臣,能有什么前途?”
看周显沉默不语,杨嗣昌继续说道:“与满虏和议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谋求时间彻底清剿流贼,实现大明中兴。而朝廷之内,那些愚直之人却从来不考虑这点。沽名钓誉,从不考虑现实情况。卢象升主战,是因为他善战有谋,有这个自信。而朝廷内的那些人呢!上下嘴皮那么一动,朝廷便要耗费无数粮草、兵员出塞与满虏相决。最后他们是得到名声了,但朝廷则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卢象升虽然与他们不结党,但他却是和议的最大阻碍,为了和议也只能牺牲他了。”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先生,你觉得如果卢督师战死之后,朝廷之内再行和议就没有问题了吗?”
杨嗣昌眉毛挑动了一下道:“你什么意思?”
“先生,朝廷是战是和,不在于朝内有多少大臣反对,而在于陛下是否真的能下的去那个决心。卢督师为将,虽然也涉及朝事,但那不是他的主要所在。真正能影响陛下决议的,是朝内那些忠直的大臣。陛下的性格,先生肯定比我更加清楚。他想中兴大明,但却不想承担对应的责任。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大明立国以来的根本所在。只要有人反对,陛下就很难下定那个决心,因为他内心的骄傲不容许他那么做。先生准备好当遗臭万年的孤臣了,但陛下愿意当那个随你一起的变制君王吗?”
杨嗣昌脸色黯然,沉默不语。
周显道:“先生,和议之事只能从长计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即使没有了卢督师,少了主要的阻力,但还有李督师、高督师……。与其清除这些反对和议之人,还不如全力说服陛下支持和议。而且,和议也需要满虏那边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越少,朝廷之内反对的声音就越低。如果能此次大破他们,那么和议的主动权就在我们这边,而不是满虏那边。此举,您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你还是想让我去救援卢象升?”
周显点了点头道:“先生,此时岳托已经引兵向山东了。在高阳附近,只有多尔衮手下的两万余众。卢督师率五千精兵在那里也已经坚守了五日,没让满虏讨得丝毫便宜。关宁铁骑三万,三镇之兵万余,再加上各地的府兵,人数远超满虏。况且,我军士气正盛,而满虏士气则衰。如果趁势出击,必能一击可破。此等机会,怎可错过?”
周显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还要提醒先生的是,关宁铁骑是孙阁老一手创建的。昔日在袁崇焕被关押,祖大寿准备逃窜回辽东之时,正是孙阁老孤身入祖大寿军营,说服他入京卫护。可见,他在关宁铁骑中的地位。救了他,就等于收取了关宁铁骑的军心。这在对您以后必将大大的有利。”
杨嗣昌叹息了一声道:“这件事就先这样吧!等我再好好考虑考虑。”
杨嗣昌和卢象升二人虽然都是从不结党,但前者性格阴沉,而负责的方面大多是政治及军事战略方面,直接涉及到大部分朝臣的利益。因而,他在朝廷之内能获取的支援甚少,受的诋毁却是最多。
而卢象升则完全不同,他性格忠直,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从不耍阴谋诡计。正气凛然,而又光明磊落。再加上他在朝内负责的事情大多都是军事方面,与朝中大臣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而,在朝廷之内,卢象升的名声要远远好于杨嗣昌。在朝廷之内,各个大臣宁愿卢象升获取滔天大功,也不愿意杨嗣昌获取一粒好处,这就是区别。
如果说,杨嗣昌还有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卢象升性格太直。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有时他知道了崇祯帝的心意,也不会完全顺着帝意走。而杨嗣昌则截然不同,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崇祯帝的想法摆在第一位,即使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只要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决策,他便会竭力支持。因而,卢象升只是崇祯帝所看好的大将,让杨嗣昌则是宠信的国之栋梁。论崇祯帝信任程度,卢象升远不如杨嗣昌。
周显看杨嗣昌犹豫不决,淡淡笑道:“先生,你在朝内一直是特立独行,哪里会在意那些庸才的想法?只要让陛下看到您做出的贡献,心中自有理会。”
杨嗣昌沉默了一会,道:“今日,陛下招我入宫,也是为了这件事。虽然没有明说,但陛下似乎更愿意将我留在京师,而让高起潜统领关宁铁骑及三镇之兵前往。”
周显脸色大变,忙道:“先生,此事万万不可。高起潜与卢督师性格不和,历有旧怨,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他故意拖延不前,那卢督师和孙阁老就真的危险了。”
杨嗣昌用筷子夹起了一块鸭脖,没有立即吃下。而是望向周显,淡淡笑道:“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成败的责任都在高起潜,怎么也怪罪不到我手中。”
周显心绪激荡,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这次前来拜访杨嗣昌,本是想劝说他亲自率兵支援高阳,以救出卢象升和孙承宗。本以为自己已经劝服他,但此刻又听他那么一说。这话中的意思,他明显是准备完全舍弃这次立功的机会,而采用借刀杀人,利用高起潜除掉卢象升。这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才能让他不计代价做出这样的事情啊!难道仅是因为他感受到卢象升将来可能带给自己的威胁。
杨嗣昌放在筷子,叹了一口气道:“你啊!还是太年轻,什么都放在脸上。卢象升在武英殿上面对天子,直接言说主战。一旦因为他此次守住了高阳,名声必然水涨船高,朝廷与满虏和议便永无定日。我承认卢九台是个将才,论御兵之能,我远不如他。但论政治,他却是如同一个三岁小儿。一个永远退让的大臣,能有什么前途?”
看周显沉默不语,杨嗣昌继续说道:“与满虏和议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谋求时间彻底清剿流贼,实现大明中兴。而朝廷之内,那些愚直之人却从来不考虑这点。沽名钓誉,从不考虑现实情况。卢象升主战,是因为他善战有谋,有这个自信。而朝廷内的那些人呢!上下嘴皮那么一动,朝廷便要耗费无数粮草、兵员出塞与满虏相决。最后他们是得到名声了,但朝廷则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卢象升虽然与他们不结党,但他却是和议的最大阻碍,为了和议也只能牺牲他了。”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先生,你觉得如果卢督师战死之后,朝廷之内再行和议就没有问题了吗?”
杨嗣昌眉毛挑动了一下道:“你什么意思?”
“先生,朝廷是战是和,不在于朝内有多少大臣反对,而在于陛下是否真的能下的去那个决心。卢督师为将,虽然也涉及朝事,但那不是他的主要所在。真正能影响陛下决议的,是朝内那些忠直的大臣。陛下的性格,先生肯定比我更加清楚。他想中兴大明,但却不想承担对应的责任。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大明立国以来的根本所在。只要有人反对,陛下就很难下定那个决心,因为他内心的骄傲不容许他那么做。先生准备好当遗臭万年的孤臣了,但陛下愿意当那个随你一起的变制君王吗?”
杨嗣昌脸色黯然,沉默不语。
周显道:“先生,和议之事只能从长计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即使没有了卢督师,少了主要的阻力,但还有李督师、高督师……。与其清除这些反对和议之人,还不如全力说服陛下支持和议。而且,和议也需要满虏那边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越少,朝廷之内反对的声音就越低。如果能此次大破他们,那么和议的主动权就在我们这边,而不是满虏那边。此举,您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你还是想让我去救援卢象升?”
周显点了点头道:“先生,此时岳托已经引兵向山东了。在高阳附近,只有多尔衮手下的两万余众。卢督师率五千精兵在那里也已经坚守了五日,没让满虏讨得丝毫便宜。关宁铁骑三万,三镇之兵万余,再加上各地的府兵,人数远超满虏。况且,我军士气正盛,而满虏士气则衰。如果趁势出击,必能一击可破。此等机会,怎可错过?”
周显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还要提醒先生的是,关宁铁骑是孙阁老一手创建的。昔日在袁崇焕被关押,祖大寿准备逃窜回辽东之时,正是孙阁老孤身入祖大寿军营,说服他入京卫护。可见,他在关宁铁骑中的地位。救了他,就等于收取了关宁铁骑的军心。这在对您以后必将大大的有利。”
杨嗣昌叹息了一声道:“这件事就先这样吧!等我再好好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