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和周乾听闻林豹离开,伤心了好久。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无可奈何,毕竟此刻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林豹已经到了哪里。
袁成之前积累的功劳终于有了回报,朝廷的任命书到了,他被正式提升为舞阳县令。但大概是对他武人的身份不太认同吧!虽然由其担任了县令,但却从别处调来了一个文官担任舞阳县丞,以监管于他。
月有圆缺,福无双至。总体而言,结果还是挺好的。
除此之外,袁成担任县令之后,巡检一职就空缺了下来。在众人商议之后,张虎幸运中彩,由一个乡勇直接被提升为了巡检,成了朝廷命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用人的问题了,张虎性情急躁,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冲杀将才。但由其担任巡检,在周显看来,却真的是有点为难他了。巡检之职,身肩守城重任。而他谋事不细,更不懂得如何调配指挥。如果让其守城,说不一定他会第一个就冲杀了出去,以图个人痛快。
张虎的这种性格,如果放在战场之上,是每个领军之将都会喜欢的先锋,但他确实不据有那种统筹的才能。在乡勇团最初任命的五个旗长中,张威已经战死。在剩下的王毛子、李开、张虎、赵勤四人之中,周显更倾向于赵勤来担任这个巡检。
但赵勤身材矮小,不善拼杀,在战场之上做的都是幕后指挥,表现远不如张虎惊艳。袁成看到了张虎的勇猛,却没看到赵勤的功绩。就算周显提出,恐怕袁成也不会想起有这么一号人在。
况且赵勤性格太冷,远不如张虎和周显关系更密。因而,虽然知道赵勤是最好的选择,周显也没有对袁成提出任何异议。只是在私下里取出了一些银子赏赐于赵勤,并且慢慢在乡勇团竖立他的威信,逐渐将他变为除自己和李开之外的三号人物。赵勤感恩戴德,对周显更是言听计从,做事也卖力了很多。
无论是剿灭杨四,还是配合李振声剿灭扒山虎和紫微星两股匪寇,周显和袁CD得了不少好东西,包括骏马、铠甲、银子之类的。在周显的提议下,袁成拿出部分银子救济灾民。剩下的部分银子,就从那些灾民中招募青壮补充县兵和乡勇团。
因为是在灾年,只用给他们少量俸禄便可让他们归服,因而事情变的容易很多。很短时间内便招募了不少符合条件的青壮。县兵的规模扩展到了一千五百人,而乡勇团也由三百人被提升为一千人。
为了助袁成拿下县令一职,周显将剿匪的一切功劳都让给了他。因此,袁成内心可能感觉有愧于周显,对他的的要求无所不应。因而乡勇团无论是装备,还是其他的都比以前好上了很多。
周显甚至从袁成那里讨要了一些火铳手,按照兵书上对戚家军的记载进行了一些排练。规模不算很大,且有很多不完备之处,但效果整体看起来还算勉强可以。少了林豹的指导,一切都是由自己不断摸索而来。虽然缓慢,但周显相信,只要多给予一点时间,自己绝对可以将他们训练成军。
崇祯八年的新年在一场小雪后如期而至,似乎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这是周显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春节,显的稍微有点冷清。舞阳城中每天都有人冻饿致死,尸首被人抬着扔到城外,匆匆掩埋。
豫南的灾情本比豫北轻上许多,而这里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地方。袁成清理出舞阳城中所有的空置房子,将灾民全部集中到一起,每天供应一定量的热粥,用以保全大部分人的性命。大概是因为如此,舞阳城从始至终,没有产生太大的混乱。
天灾持续,而人祸亦是不断。
被困在车厢峡内的闯王各部逃出生天之后,如龙入大海,先是在陕甘地区连破十数州县,然后再次东出入豫。豫北的灾民在了无生路的情况下,纷纷投靠他们。在很短时间内,便重新聚集了数十万之众。他们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破东州,下灵宝、拿汜水,最终在新年的第五天攻取了豫北军事重镇荥阳。
群臣纷纷弹劾陈奇瑜,最后导致他被削籍戍边,职位被洪承畴所取代。洪承畴军事能力出众,连败农民军,和朱大典一起率部入豫进剿。
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会师荥阳,商议如何抵挡。当时各部农民军心怀惊恐,多有畏惧之心,久而未决。在关键时刻,闯将李自成拔剑而起,大声道:“一人拼命,十人莫敌,而况十万众乎!”最终定下了将十三家人马分为几部,分头迎敌,相互策应的作战方案。
有的向南,阻挡四川和两湖的官兵;有的北进,扼守黄河,阻挡山西来兵;有的西去,在崤函山中步步设伏,使精锐的陕西兵无法东进;又有一部精兵东进,威逼南京。自这次大会之后,农民军不再四处乱逃,而正式开始向官军发起了反击,也拉开了大明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序幕。
这样一来,官军的部署完全被打乱,中原大地各处战火纷飞。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部合兵肆虐豫南,最终攻破颍州,杀知州尹梦龙、州判赵士宽,而颍州距离舞阳城不过百余里距离。
好在舞阳城太小,没有被他们看在眼里,不然难免遭遇城破被屠的命运。在攻破颍州之后,他们没有片刻停留,便继续出兵径取中都凤阳,焚皇陵,杀百官,气势如虹。朝廷的围剿计划,也全部宣告破产。
崇祯天子闻报,几欲惊死,素服避殿,哭告祖庙,连杀了十数个与连带责任的朝廷大员。而同时严令数路大军立即赶往河南,剿灭流贼。
这场大战就发生在舞阳的周边,虽然未被波及,但也让周显见识了这些农民军的战力,绝非是杨四那些匪寇可比的。他也不曾想到,这场和自己本没有多大关系的大战却在不久之后影响到了自己,并不得不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多时的乡勇团。
袁成之前积累的功劳终于有了回报,朝廷的任命书到了,他被正式提升为舞阳县令。但大概是对他武人的身份不太认同吧!虽然由其担任了县令,但却从别处调来了一个文官担任舞阳县丞,以监管于他。
月有圆缺,福无双至。总体而言,结果还是挺好的。
除此之外,袁成担任县令之后,巡检一职就空缺了下来。在众人商议之后,张虎幸运中彩,由一个乡勇直接被提升为了巡检,成了朝廷命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用人的问题了,张虎性情急躁,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冲杀将才。但由其担任巡检,在周显看来,却真的是有点为难他了。巡检之职,身肩守城重任。而他谋事不细,更不懂得如何调配指挥。如果让其守城,说不一定他会第一个就冲杀了出去,以图个人痛快。
张虎的这种性格,如果放在战场之上,是每个领军之将都会喜欢的先锋,但他确实不据有那种统筹的才能。在乡勇团最初任命的五个旗长中,张威已经战死。在剩下的王毛子、李开、张虎、赵勤四人之中,周显更倾向于赵勤来担任这个巡检。
但赵勤身材矮小,不善拼杀,在战场之上做的都是幕后指挥,表现远不如张虎惊艳。袁成看到了张虎的勇猛,却没看到赵勤的功绩。就算周显提出,恐怕袁成也不会想起有这么一号人在。
况且赵勤性格太冷,远不如张虎和周显关系更密。因而,虽然知道赵勤是最好的选择,周显也没有对袁成提出任何异议。只是在私下里取出了一些银子赏赐于赵勤,并且慢慢在乡勇团竖立他的威信,逐渐将他变为除自己和李开之外的三号人物。赵勤感恩戴德,对周显更是言听计从,做事也卖力了很多。
无论是剿灭杨四,还是配合李振声剿灭扒山虎和紫微星两股匪寇,周显和袁CD得了不少好东西,包括骏马、铠甲、银子之类的。在周显的提议下,袁成拿出部分银子救济灾民。剩下的部分银子,就从那些灾民中招募青壮补充县兵和乡勇团。
因为是在灾年,只用给他们少量俸禄便可让他们归服,因而事情变的容易很多。很短时间内便招募了不少符合条件的青壮。县兵的规模扩展到了一千五百人,而乡勇团也由三百人被提升为一千人。
为了助袁成拿下县令一职,周显将剿匪的一切功劳都让给了他。因此,袁成内心可能感觉有愧于周显,对他的的要求无所不应。因而乡勇团无论是装备,还是其他的都比以前好上了很多。
周显甚至从袁成那里讨要了一些火铳手,按照兵书上对戚家军的记载进行了一些排练。规模不算很大,且有很多不完备之处,但效果整体看起来还算勉强可以。少了林豹的指导,一切都是由自己不断摸索而来。虽然缓慢,但周显相信,只要多给予一点时间,自己绝对可以将他们训练成军。
崇祯八年的新年在一场小雪后如期而至,似乎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这是周显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一个春节,显的稍微有点冷清。舞阳城中每天都有人冻饿致死,尸首被人抬着扔到城外,匆匆掩埋。
豫南的灾情本比豫北轻上许多,而这里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地方。袁成清理出舞阳城中所有的空置房子,将灾民全部集中到一起,每天供应一定量的热粥,用以保全大部分人的性命。大概是因为如此,舞阳城从始至终,没有产生太大的混乱。
天灾持续,而人祸亦是不断。
被困在车厢峡内的闯王各部逃出生天之后,如龙入大海,先是在陕甘地区连破十数州县,然后再次东出入豫。豫北的灾民在了无生路的情况下,纷纷投靠他们。在很短时间内,便重新聚集了数十万之众。他们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破东州,下灵宝、拿汜水,最终在新年的第五天攻取了豫北军事重镇荥阳。
群臣纷纷弹劾陈奇瑜,最后导致他被削籍戍边,职位被洪承畴所取代。洪承畴军事能力出众,连败农民军,和朱大典一起率部入豫进剿。
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会师荥阳,商议如何抵挡。当时各部农民军心怀惊恐,多有畏惧之心,久而未决。在关键时刻,闯将李自成拔剑而起,大声道:“一人拼命,十人莫敌,而况十万众乎!”最终定下了将十三家人马分为几部,分头迎敌,相互策应的作战方案。
有的向南,阻挡四川和两湖的官兵;有的北进,扼守黄河,阻挡山西来兵;有的西去,在崤函山中步步设伏,使精锐的陕西兵无法东进;又有一部精兵东进,威逼南京。自这次大会之后,农民军不再四处乱逃,而正式开始向官军发起了反击,也拉开了大明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序幕。
这样一来,官军的部署完全被打乱,中原大地各处战火纷飞。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三部合兵肆虐豫南,最终攻破颍州,杀知州尹梦龙、州判赵士宽,而颍州距离舞阳城不过百余里距离。
好在舞阳城太小,没有被他们看在眼里,不然难免遭遇城破被屠的命运。在攻破颍州之后,他们没有片刻停留,便继续出兵径取中都凤阳,焚皇陵,杀百官,气势如虹。朝廷的围剿计划,也全部宣告破产。
崇祯天子闻报,几欲惊死,素服避殿,哭告祖庙,连杀了十数个与连带责任的朝廷大员。而同时严令数路大军立即赶往河南,剿灭流贼。
这场大战就发生在舞阳的周边,虽然未被波及,但也让周显见识了这些农民军的战力,绝非是杨四那些匪寇可比的。他也不曾想到,这场和自己本没有多大关系的大战却在不久之后影响到了自己,并不得不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多时的乡勇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