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斗争中,有一种高明的手段叫引而不发,也就是当一起大案发生后,不要急于处理,将案子先拉起来,保持一种高压之势,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成熟,再出手雷霆一击。
现在杨元庆用的手段就是引而不发,一方面不处理王家禁酒案,另一方面让舆论继续热炒,在这种高压之下,王党的内部肯定会出现裂痕。
薛收去王绪府时的心情是忧心忡忡,可回来时却变成了心惊胆战,直到回到家中,他的双股依然一阵阵战栗。
他怎么也想不到,王绪在秘密会见唐朝特使,这让他有一种脑门挨一棒的感觉,当初王绪借口攻打中原会导致佃农大量流失,需要维护河东地主的利益,反对中原战役。
薛收也知道王绪实际是想报复杨元庆,发泄被贬黜的怒气,作为王氏门生,作为王党一员,薛收也尽心尽力替他做了,拜访、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父亲从前的门生都走遍了,拉到二十几个友情签名。
但薛收万万没有想到,王绪竟然和唐朝勾结,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帮助王绪发泄怒气,而是唐朝安排给王绪任务,他们都被王绪所骗,成了唐朝的奸细。
这个发现让薛收又气又很,又是后悔,他几乎是将脖子伸进了绞索之中,一旦事情败露,难道让他也向唐朝逃亡不成?
薛收在房间里长吁短叹,坐立不安。这时他的妻子白氏端了一杯热茶进了房间。
白氏也是出身赵郡名门,她的父亲白风逸和薛道衡是同窗好友,两个长辈一拍即合,早在两人小时候便定下了姻缘。
十六岁成婚,两人成婚已十几年,育有一子一女,长子薛江已十四岁。少年有才,聪颖勤奋,酷似其父。
和丈夫相濡以沫十几年。白氏非常了解丈夫,丈夫回来后便焦虑不安,这是他从未出现过的情形。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白氏有些担忧,便借口送茶来探望丈夫。
白氏将茶碗放在桌上,见丈夫坐下又站起身,背着手来窗前来回踱步,又坐下哀声长叹,她便忍不住问道:“夫君,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妇道人家,你不要多问!”薛收不耐烦地回答道。
白氏走到丈夫身旁坐下,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咱们成婚十五年了。我从未见过你这么紧张焦虑,一定是发生了大事,你告诉我,天大的事情我们一齐承担。”
被妻子光滑温热的手握住,薛收心中稍稍平静一点。他叹了口气,“我被王绪骗了,搞不好会满门抄斩,现在我心里很焦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白氏一惊,“夫君也参与酿私酒了吗?”
“和酿私酒无关。是别的事情。”
薛收苦笑一声,“连你也知道王家酿私酒之事?”
白氏对王家没有好感,尤其王家女人对她十分傲慢,嫌她首饰不够名贵,嫌她衣裙不光鲜,这让白氏十分反感。
她冷笑一声道:“现在谁不知道他王家酿私酒,太原城内早传得沸沸扬扬,老少皆知,现在就等着怎么处置王家几个儿子,都说官官相护,这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拖上两天,不知等什么?”
言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妻子的随口抱怨却使薛收心念一动,确实是这样,王家酿私酒人证物证俱全,很简单的事情,楚王为什么不处置?
楚王查处王家雷厉风行,但处置时却拖拖拉拉,这是为什么?难道是.......
薛收猛地醒悟过来,难道是楚王想借题发挥,用私酿酒之事来对付王家,所以他才迟迟不发动。
想到这,薛收倒吸一口冷气,楚王回来后,压根就不提百官请愿之事,这并不代表他不处置,他必然是在等待时机,极有可能是将王氏党羽一网打尽,那么这其中也包括自己。
薛收额头上的汗水开始流了下来,他意识到问题开始有些严重了,白氏连忙用帕子替他擦去汗水,柔声劝道:“夫君,王家虽是名门,但王绪做人真不厚道,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很势利的人,穿得光鲜,戴名贵首饰就是贵客,穿得朴素点,她就瞧不起,由妻可见夫,王绪确实不是一个值得你依靠的后台,这次他是欺骗你,下一次就是要害死夫君,夫君还是听我的劝,离开他,向楚王效忠。”
楚王是什么样的人,白氏不了解,但她却很喜欢楚王妃,楚王妃主张勤俭,反对奢侈浪费,无论府内府外,她都是穿麻衣,戴普通银饰,勤俭持家,以身作则。
从楚王妃身上,白氏便感觉楚王一定也不错,为什么丈夫不向楚王效忠,而要做什么王党,她早就想劝丈夫了。
薛收点点头,“此事让我再想一想。”
。。。。。。。。。
薛收背着手在大街上慢慢走着,脑海里却在思索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很多事情他已经明确了,王绪确实是勾结唐朝,而私酿酒事件也极可能是杨元的反制。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的态度,该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脱离王党袖手旁观吗?现在似乎已经晚了一点,关键是他已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赎清自己的罪孽。
薛收一抬头,发现自己竟已来到了楚王府门前,薛收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是他心中有所思,才神使鬼差般地将他引来。
薛收望着大门上楚王府三个篆字,他想起父亲曾给他说过的一句话,‘杨元庆此人很厉害,心狠手辣,将来要么升天得道,要么死无丧生之地。’
这是他父亲在江宁和杨元庆相处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薛收牢牢记住了,而今天的结果证明了父亲判断,王绪远远不是杨元庆的对手,自己跟随他只能走背叛大隋之路。
而现在看起来,最后的结果是王绪去唐朝升官发财,而最后让他们这些党羽成为权力斗争的祭品。
想到这,薛收一咬牙,快步走上了台阶,拱手对亲卫道:“请转告楚王殿下,太常少卿薛收有机密大事求见!”
。。。。。。。
杨元庆准备明天出发去关北六郡视察,他已经给了王绪党羽两天的时间,如果这些人还不识相,那就休怪他杨元庆不客气了。
书房里,杨元庆把几本书放进一口皮箱内,这是他必带之物,放一些他心爱的书,以及令箭、令牌和楚王印玺。
其他的东西都不是他考虑,衣物、用具之类,妻子裴敏秋会收拾好,交给他的亲兵。
就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声,“启禀总管,太常寺薛少卿来了,说有机密大事求见!”
杨元庆一怔,随即微微笑了起来,果然来了,他随即令道:“带他去外书房等候,我马上就来。”
杨元庆喝了一口茶,便向外书房走去,他很清楚薛收是王党的重要骨干之一,出身河东名门望族,大儒薛道衡之子。
只可惜薛道衡性格刚烈,得罪了杨广,最后被杨广绞杀而死,他的儿子好像没有他那种臭脾气。
走进外书房,薛收已经在等候了,见楚王进来,薛收慌忙深施一礼,“下官薛收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微微一笑,“薛少卿很少来我府上,今天到来,真是稀客啊!”
薛收惭愧地叹了口气,“下官和楚王殿下接触太少,辜负殿下的厚爱了。”
杨元庆摆摆手,“来日方长嘛!薛少卿请坐。”
薛收坐下,他欠身刚要说,杨元庆却笑道:“不急,喝口茶再说。”
一名侍女端两杯清茶进来,杨元庆端起茶杯又道:“这是用太原西山虎跑泉煎的茶,今天清晨汲来的新泉,用吴郡紫砂壶三分火煎制而成,久闻令尊是茗茶高手,薛少卿应该也懂一二,尝尝看,茶味如何?”
薛收确实也很懂煎茶和茗茶,只是他现在哪有什么心情品茶,他随便喝了一口,苦笑道:“茶确实不错,但下官心情更急,能否容下官下次再来喝茶。”
杨元庆呵呵一笑,“看来薛少卿也是急性子,好吧!薛少卿有什么急事找我?”
“殿下,下官有重要情报,大概在大半个时辰前,王绪在府中秘密接见唐朝使者。”
杨元庆在前几天没有想到此事和唐朝有关,但现在他已经想到了,王绪发起反对中原之战,背后极可能和唐朝有关,现在薛收的一句话证实了他的猜测。
杨元庆不露声色问道:“唐朝谁为使者?”
“这个下官也不知,因为下官一个时辰前去王府,在门口遇到了王凌......”
杨元庆打断他的话问道:“就是那个在东宫为供奉的王凌?”
“正是此人,他和下官是多年同窗,他语气中透露了唐朝有使者到来的消息。”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问道:“薛少卿为何要告诉我这件事?”
薛收叹了口气,“殿下当年在江都时,对家父有救命之恩,家父后来曾告诉我们兄弟,若有机会,要还殿下当年的恩德,可惜我只记师门之恩,却忘记了殿下之德,做了有损殿下之事,我已幡然醒悟,恳请殿下谅解!”
说完,薛收双手抱拳,跪倒在杨元庆面前。(未完待续)
现在杨元庆用的手段就是引而不发,一方面不处理王家禁酒案,另一方面让舆论继续热炒,在这种高压之下,王党的内部肯定会出现裂痕。
薛收去王绪府时的心情是忧心忡忡,可回来时却变成了心惊胆战,直到回到家中,他的双股依然一阵阵战栗。
他怎么也想不到,王绪在秘密会见唐朝特使,这让他有一种脑门挨一棒的感觉,当初王绪借口攻打中原会导致佃农大量流失,需要维护河东地主的利益,反对中原战役。
薛收也知道王绪实际是想报复杨元庆,发泄被贬黜的怒气,作为王氏门生,作为王党一员,薛收也尽心尽力替他做了,拜访、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父亲从前的门生都走遍了,拉到二十几个友情签名。
但薛收万万没有想到,王绪竟然和唐朝勾结,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帮助王绪发泄怒气,而是唐朝安排给王绪任务,他们都被王绪所骗,成了唐朝的奸细。
这个发现让薛收又气又很,又是后悔,他几乎是将脖子伸进了绞索之中,一旦事情败露,难道让他也向唐朝逃亡不成?
薛收在房间里长吁短叹,坐立不安。这时他的妻子白氏端了一杯热茶进了房间。
白氏也是出身赵郡名门,她的父亲白风逸和薛道衡是同窗好友,两个长辈一拍即合,早在两人小时候便定下了姻缘。
十六岁成婚,两人成婚已十几年,育有一子一女,长子薛江已十四岁。少年有才,聪颖勤奋,酷似其父。
和丈夫相濡以沫十几年。白氏非常了解丈夫,丈夫回来后便焦虑不安,这是他从未出现过的情形。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白氏有些担忧,便借口送茶来探望丈夫。
白氏将茶碗放在桌上,见丈夫坐下又站起身,背着手来窗前来回踱步,又坐下哀声长叹,她便忍不住问道:“夫君,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妇道人家,你不要多问!”薛收不耐烦地回答道。
白氏走到丈夫身旁坐下,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咱们成婚十五年了。我从未见过你这么紧张焦虑,一定是发生了大事,你告诉我,天大的事情我们一齐承担。”
被妻子光滑温热的手握住,薛收心中稍稍平静一点。他叹了口气,“我被王绪骗了,搞不好会满门抄斩,现在我心里很焦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白氏一惊,“夫君也参与酿私酒了吗?”
“和酿私酒无关。是别的事情。”
薛收苦笑一声,“连你也知道王家酿私酒之事?”
白氏对王家没有好感,尤其王家女人对她十分傲慢,嫌她首饰不够名贵,嫌她衣裙不光鲜,这让白氏十分反感。
她冷笑一声道:“现在谁不知道他王家酿私酒,太原城内早传得沸沸扬扬,老少皆知,现在就等着怎么处置王家几个儿子,都说官官相护,这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拖上两天,不知等什么?”
言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妻子的随口抱怨却使薛收心念一动,确实是这样,王家酿私酒人证物证俱全,很简单的事情,楚王为什么不处置?
楚王查处王家雷厉风行,但处置时却拖拖拉拉,这是为什么?难道是.......
薛收猛地醒悟过来,难道是楚王想借题发挥,用私酿酒之事来对付王家,所以他才迟迟不发动。
想到这,薛收倒吸一口冷气,楚王回来后,压根就不提百官请愿之事,这并不代表他不处置,他必然是在等待时机,极有可能是将王氏党羽一网打尽,那么这其中也包括自己。
薛收额头上的汗水开始流了下来,他意识到问题开始有些严重了,白氏连忙用帕子替他擦去汗水,柔声劝道:“夫君,王家虽是名门,但王绪做人真不厚道,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很势利的人,穿得光鲜,戴名贵首饰就是贵客,穿得朴素点,她就瞧不起,由妻可见夫,王绪确实不是一个值得你依靠的后台,这次他是欺骗你,下一次就是要害死夫君,夫君还是听我的劝,离开他,向楚王效忠。”
楚王是什么样的人,白氏不了解,但她却很喜欢楚王妃,楚王妃主张勤俭,反对奢侈浪费,无论府内府外,她都是穿麻衣,戴普通银饰,勤俭持家,以身作则。
从楚王妃身上,白氏便感觉楚王一定也不错,为什么丈夫不向楚王效忠,而要做什么王党,她早就想劝丈夫了。
薛收点点头,“此事让我再想一想。”
。。。。。。。。。
薛收背着手在大街上慢慢走着,脑海里却在思索着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很多事情他已经明确了,王绪确实是勾结唐朝,而私酿酒事件也极可能是杨元的反制。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的态度,该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脱离王党袖手旁观吗?现在似乎已经晚了一点,关键是他已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赎清自己的罪孽。
薛收一抬头,发现自己竟已来到了楚王府门前,薛收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是他心中有所思,才神使鬼差般地将他引来。
薛收望着大门上楚王府三个篆字,他想起父亲曾给他说过的一句话,‘杨元庆此人很厉害,心狠手辣,将来要么升天得道,要么死无丧生之地。’
这是他父亲在江宁和杨元庆相处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薛收牢牢记住了,而今天的结果证明了父亲判断,王绪远远不是杨元庆的对手,自己跟随他只能走背叛大隋之路。
而现在看起来,最后的结果是王绪去唐朝升官发财,而最后让他们这些党羽成为权力斗争的祭品。
想到这,薛收一咬牙,快步走上了台阶,拱手对亲卫道:“请转告楚王殿下,太常少卿薛收有机密大事求见!”
。。。。。。。
杨元庆准备明天出发去关北六郡视察,他已经给了王绪党羽两天的时间,如果这些人还不识相,那就休怪他杨元庆不客气了。
书房里,杨元庆把几本书放进一口皮箱内,这是他必带之物,放一些他心爱的书,以及令箭、令牌和楚王印玺。
其他的东西都不是他考虑,衣物、用具之类,妻子裴敏秋会收拾好,交给他的亲兵。
就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声,“启禀总管,太常寺薛少卿来了,说有机密大事求见!”
杨元庆一怔,随即微微笑了起来,果然来了,他随即令道:“带他去外书房等候,我马上就来。”
杨元庆喝了一口茶,便向外书房走去,他很清楚薛收是王党的重要骨干之一,出身河东名门望族,大儒薛道衡之子。
只可惜薛道衡性格刚烈,得罪了杨广,最后被杨广绞杀而死,他的儿子好像没有他那种臭脾气。
走进外书房,薛收已经在等候了,见楚王进来,薛收慌忙深施一礼,“下官薛收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微微一笑,“薛少卿很少来我府上,今天到来,真是稀客啊!”
薛收惭愧地叹了口气,“下官和楚王殿下接触太少,辜负殿下的厚爱了。”
杨元庆摆摆手,“来日方长嘛!薛少卿请坐。”
薛收坐下,他欠身刚要说,杨元庆却笑道:“不急,喝口茶再说。”
一名侍女端两杯清茶进来,杨元庆端起茶杯又道:“这是用太原西山虎跑泉煎的茶,今天清晨汲来的新泉,用吴郡紫砂壶三分火煎制而成,久闻令尊是茗茶高手,薛少卿应该也懂一二,尝尝看,茶味如何?”
薛收确实也很懂煎茶和茗茶,只是他现在哪有什么心情品茶,他随便喝了一口,苦笑道:“茶确实不错,但下官心情更急,能否容下官下次再来喝茶。”
杨元庆呵呵一笑,“看来薛少卿也是急性子,好吧!薛少卿有什么急事找我?”
“殿下,下官有重要情报,大概在大半个时辰前,王绪在府中秘密接见唐朝使者。”
杨元庆在前几天没有想到此事和唐朝有关,但现在他已经想到了,王绪发起反对中原之战,背后极可能和唐朝有关,现在薛收的一句话证实了他的猜测。
杨元庆不露声色问道:“唐朝谁为使者?”
“这个下官也不知,因为下官一个时辰前去王府,在门口遇到了王凌......”
杨元庆打断他的话问道:“就是那个在东宫为供奉的王凌?”
“正是此人,他和下官是多年同窗,他语气中透露了唐朝有使者到来的消息。”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问道:“薛少卿为何要告诉我这件事?”
薛收叹了口气,“殿下当年在江都时,对家父有救命之恩,家父后来曾告诉我们兄弟,若有机会,要还殿下当年的恩德,可惜我只记师门之恩,却忘记了殿下之德,做了有损殿下之事,我已幡然醒悟,恳请殿下谅解!”
说完,薛收双手抱拳,跪倒在杨元庆面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