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变更,那么一些事情就需要好好准备了。
如今关东诸侯联军已经杀到虎牢关下——演义中汜水和虎牢成了两个关口,但实际上本就是一个地方,在这个世界虽然很多大事都按照演义中所写,不过这些细节处倒是依照事实而定。
董卓派自己手下大将华雄前往阻挡关东联军的攻势。
本来董卓想派更器重的李傕、郭汜等人前往,但是华雄因为前一次被刘轩一刀打败,自觉在主公面前丢了好大的脸,所以这一次想要立下功勋,挽回自己在董卓心中的地位。
至于吕布?他倒是主动求战,奈何董卓没有答应——此时吕布身为虎贲中郎将,执掌虎贲军,等同于就近监视天子,前一次天子开口保下袁隗已经让董卓意识到,刘轩这个自己一手扶上台的天子并不那么听话,所以心中对其也就更加在意了起来。
这般情况下,外有关东诸侯,内有太傅袁隗等老臣,董卓不小心谨慎一些的话,指不定就会被对方来个里应外合。
自回到府中,他就将自己帐下谋士李儒唤进内室,详细商议此事。
“如今袁绍号称盟主,统领关东几十路诸侯直扑雒阳而来,若其叔袁隗再联合朝中老臣,恐怕事情……”
董卓的意思,就是先除了一患最好,其中袁隗就在朝中,最遭他忌惮,若自己要起兵前往虎牢对战关东诸侯,那么朝廷这边一定要稳住。
李儒却不同意,只是自己这个岳父什么脾气他心中明白的很,只能道:“今关东诸侯虽然结成同盟,但却不会真正一心一意的要与我等分个死活,想来只要在虎牢关下耗些兵马钱粮,这所谓的同盟自会散去。”
董卓听了,突然醒悟过来李儒说的极有道理——关东诸侯几十路,这些人怎么可能都是忠于汉室的忠臣?若都是忠臣,怕是早在自己入京的时候就全都起兵杀来护驾了。
过了这么多时日,还是有人广发檄文这才各自响应,不外呼是看出若不响应,难免会叫人背后议论,于名望有亏,这才带兵来应付应付。
即便其中那些个有野心的,也不见得就真的能打破虎牢。他们有兵?董卓也一样有大军,到时候战场上见真章,谁又怕的谁来?
打个难分胜负的时候,自己稍微以朝廷之名许些好处,这些人估计就会收手。毕竟他们的实力都基于手上的兵马,若在虎牢关下将手中兵马折损一空,回去后还能保的住老家吗?
关东群雄今次出来,首先一点就是各自都暴露出手上有可以随意动用的兵马这一点,只要他们不是傻子,回去后必然忌惮周围群雄——当然也不会缺少那种想要趁势吞并他人,扩充自己实力的有野心之人。
在这种大环境下,这群人能够舍得本钱和自己玩命?
董卓想明白了后,突然咧嘴大笑:“还当这天下英雄何其多,原来不过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哈哈大笑间也不做掩饰,直接大声道:“不过那小皇帝竟然敢忤逆于我,倒是要他明白明白这朝廷究竟是谁来做主!”
想了片刻才问李儒:“那弘农王与前太后何氏近些日子如何了?”
李儒一听,立刻明白董卓什么意思,开口附和:“常有护卫兵卒言,弘农王似对相国颇有怨言……”
“天子毕竟是本相扶上去的,此时也不好再行废立之事,既然如此,就先给他个警告便是!”说到此处,脸上满是狰狞之色:“弘农王不知好歹,留着也是祸害!”
对李儒使了个眼色后,这女婿立刻明悟,随后躬身告辞离去。
此时刘轩却在自己宫中,听荀攸将先时于王允家宴席上所听之言尽数说给他听。
本来荀攸是不想叫天子知晓的,因为这事情说好听点是为了诛杀朝中奸相,说难听点就是一群大臣在与董卓争权夺利,无论谁赢了,都和皇帝没半毛钱关系——大权依旧在臣子手上,做皇帝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高台之上当个雕塑最好。
至于什么治理天下,平定四方,中兴汉室之类的这些活,自然是要他们那些名垂千古的旷世名臣来做,皇帝最后还能博得个知人善用之名,多么皆大欢喜的局面啊。
但是刘轩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局面的,荀彧也看出刘轩非是那种能忍受被人操控于手的皇帝,别看那些大臣今日闹的欢实,等收拾完了董卓,估计那些老臣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自己数数荀爽已经深陷其中,想要出来怕是难了,可自己和自己的这个从子荀攸还没彻底的陷进去,此时脱身还来得及。
更重要的一点,荀彧瞧出朝中这些要与董卓掰手腕的老臣,没有几个能成事的——这些人也许在朝堂上勾心斗角都是一把好手,若在太平年间,可能真叫他们成功,并且将皇帝玩弄于手中。
可是如今已经有乱世之相,他们手段再厉害,最后怕是也抗不住那刀兵一冲。
若叫刘轩知道荀彧对那些人的判断,怕是立刻就要将对荀彧的评价再提高几个层次,因为这位荀文若先生的判断,在‘历史’上证明了其正确性。
至于荀攸,这位荀公达倒也不是看不出问题,只是目前他能指望的人也太少,加上不清楚刘轩性格和手段,对这位年轻的天子并不看好。这种情况下,他会选择亲近同为士族的诸多朝堂老臣,也是无可厚非。
如今有自己族叔提醒,荀攸立刻明白,自己的这位年轻叔叔认为刘轩乃是难得明君,还是那种能够将朝堂真正控制住,掌握大权的皇帝,眼下这是要站到皇帝一边去了。
心中虽然依旧有几分不了解,但是他对于自己这个叔叔的眼光还是颇为信任,因此刘轩一问,他也不做隐瞒,直接就将今日之事说了出来。
“这么说,王司徒准备与关东联军来个里应外合?”
“是!”
刘轩听了一阵不屑:“里应外合,他拿什么里应?指望皇甫义真那二百缇骑吗?”
虽然朝中大臣都各有家兵护院,但加起来又能有多少?恐怕连一座雒阳城都控制不住,真想控制住雒阳城,将董卓的兵马驱逐出去,起码得掌控住一路正规的京师驻军,最不济那城门警守也可以对付着用。
荀攸听了刘轩的话,脸色也一阵难堪,他想起今日在宴席上,无论太尉杨彪还是司徒王允都认为只要除了董卓,敌人自会不战而溃,加上以天子之名震慑宵小,定然没人敢于跳出来与整个朝廷对抗。
说简单点,就是用大义来震慑众人,但是王允却忽略了一点——大义在这乱象已显的年头,并不如他所想的值钱。
刘轩记得在原本历史中,王允就犯过这种错误。诛杀董卓之后,吕布凭借手上兵马迅速平定了长安内部的混乱,但是王允却以为这是因为贼首一除,敌兵自溃的缘由——当时董卓手下将校大多驻守在外,也没有第一时间组织起兵马来制造混乱。
随后掌控大权了之后,真以为凭借王朝正统之名就能叫天下人臣服了,对于西北诸军希望宽恕其罪的请求直接进行了驳斥,最终导致了西北军反攻长安,重新掌控了朝堂,自己也落个殒命的下场。
当时王允有很多选择——赦免众人罪过或者赦免一部分人罪过,哪怕让皇甫嵩这个在西凉军中素有名望之人去拉拢那些兵卒也好,但是王允通通没有采用。
许是以为自己站在大义上就可以天下无敌了,结果不料西北军根本不管你那个,你既然要老子命,老子就先要了你的命。
曾有人评价这一段时期,说贾诩在这个时候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就是他的一个计策使得汉王朝彻底崩塌,掀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可要真的找根子,王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由,若他稍微改变一下做法的话,这天下还能稳定几年。
有了这样的印象,刘轩对王允的评价并不高,何况王允诛杀董卓,也并非是真的为了什么大义,真正原因还是为了争权罢了。
不曾想如今王允又想来这一套,刘轩可不希望他这一闹,使得自己的打算彻底报废,无奈下他只得对荀攸吩咐了一句:“公达出宫一趟,将王司徒请进宫来,就说朕有事情与他商议!”
刘轩平日里很少用朕这个自称,一但用了,就等于下诏,荀攸躬身领了旨意,趁着宫门未闭,径直离去。
不过还没动身,刘轩又开口道:“一并将虎贲中郎将吕布、羽林中郎将曹操唤来。”
荀攸一惊,唤曹操他还能明白,无非就是让王允明白天子手中掌握的力量,莫要胡来。可是叫那吕布进来算是怎么回事?
出了宫殿,一边走一边思索着,走到宫门之时已经明白:“陛下欲将虎贲军重新纳于麾下?”
这个原因并不难想,可是因为太不可思议,荀攸一开始没往这方面寻思,等想到这一点,本来零零碎碎的一些细节一下就联系了起来。
“这位年轻皇帝……莫非真能叫这濒临破碎的天下重新兴盛起来?”
如今关东诸侯联军已经杀到虎牢关下——演义中汜水和虎牢成了两个关口,但实际上本就是一个地方,在这个世界虽然很多大事都按照演义中所写,不过这些细节处倒是依照事实而定。
董卓派自己手下大将华雄前往阻挡关东联军的攻势。
本来董卓想派更器重的李傕、郭汜等人前往,但是华雄因为前一次被刘轩一刀打败,自觉在主公面前丢了好大的脸,所以这一次想要立下功勋,挽回自己在董卓心中的地位。
至于吕布?他倒是主动求战,奈何董卓没有答应——此时吕布身为虎贲中郎将,执掌虎贲军,等同于就近监视天子,前一次天子开口保下袁隗已经让董卓意识到,刘轩这个自己一手扶上台的天子并不那么听话,所以心中对其也就更加在意了起来。
这般情况下,外有关东诸侯,内有太傅袁隗等老臣,董卓不小心谨慎一些的话,指不定就会被对方来个里应外合。
自回到府中,他就将自己帐下谋士李儒唤进内室,详细商议此事。
“如今袁绍号称盟主,统领关东几十路诸侯直扑雒阳而来,若其叔袁隗再联合朝中老臣,恐怕事情……”
董卓的意思,就是先除了一患最好,其中袁隗就在朝中,最遭他忌惮,若自己要起兵前往虎牢对战关东诸侯,那么朝廷这边一定要稳住。
李儒却不同意,只是自己这个岳父什么脾气他心中明白的很,只能道:“今关东诸侯虽然结成同盟,但却不会真正一心一意的要与我等分个死活,想来只要在虎牢关下耗些兵马钱粮,这所谓的同盟自会散去。”
董卓听了,突然醒悟过来李儒说的极有道理——关东诸侯几十路,这些人怎么可能都是忠于汉室的忠臣?若都是忠臣,怕是早在自己入京的时候就全都起兵杀来护驾了。
过了这么多时日,还是有人广发檄文这才各自响应,不外呼是看出若不响应,难免会叫人背后议论,于名望有亏,这才带兵来应付应付。
即便其中那些个有野心的,也不见得就真的能打破虎牢。他们有兵?董卓也一样有大军,到时候战场上见真章,谁又怕的谁来?
打个难分胜负的时候,自己稍微以朝廷之名许些好处,这些人估计就会收手。毕竟他们的实力都基于手上的兵马,若在虎牢关下将手中兵马折损一空,回去后还能保的住老家吗?
关东群雄今次出来,首先一点就是各自都暴露出手上有可以随意动用的兵马这一点,只要他们不是傻子,回去后必然忌惮周围群雄——当然也不会缺少那种想要趁势吞并他人,扩充自己实力的有野心之人。
在这种大环境下,这群人能够舍得本钱和自己玩命?
董卓想明白了后,突然咧嘴大笑:“还当这天下英雄何其多,原来不过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哈哈大笑间也不做掩饰,直接大声道:“不过那小皇帝竟然敢忤逆于我,倒是要他明白明白这朝廷究竟是谁来做主!”
想了片刻才问李儒:“那弘农王与前太后何氏近些日子如何了?”
李儒一听,立刻明白董卓什么意思,开口附和:“常有护卫兵卒言,弘农王似对相国颇有怨言……”
“天子毕竟是本相扶上去的,此时也不好再行废立之事,既然如此,就先给他个警告便是!”说到此处,脸上满是狰狞之色:“弘农王不知好歹,留着也是祸害!”
对李儒使了个眼色后,这女婿立刻明悟,随后躬身告辞离去。
此时刘轩却在自己宫中,听荀攸将先时于王允家宴席上所听之言尽数说给他听。
本来荀攸是不想叫天子知晓的,因为这事情说好听点是为了诛杀朝中奸相,说难听点就是一群大臣在与董卓争权夺利,无论谁赢了,都和皇帝没半毛钱关系——大权依旧在臣子手上,做皇帝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高台之上当个雕塑最好。
至于什么治理天下,平定四方,中兴汉室之类的这些活,自然是要他们那些名垂千古的旷世名臣来做,皇帝最后还能博得个知人善用之名,多么皆大欢喜的局面啊。
但是刘轩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局面的,荀彧也看出刘轩非是那种能忍受被人操控于手的皇帝,别看那些大臣今日闹的欢实,等收拾完了董卓,估计那些老臣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自己数数荀爽已经深陷其中,想要出来怕是难了,可自己和自己的这个从子荀攸还没彻底的陷进去,此时脱身还来得及。
更重要的一点,荀彧瞧出朝中这些要与董卓掰手腕的老臣,没有几个能成事的——这些人也许在朝堂上勾心斗角都是一把好手,若在太平年间,可能真叫他们成功,并且将皇帝玩弄于手中。
可是如今已经有乱世之相,他们手段再厉害,最后怕是也抗不住那刀兵一冲。
若叫刘轩知道荀彧对那些人的判断,怕是立刻就要将对荀彧的评价再提高几个层次,因为这位荀文若先生的判断,在‘历史’上证明了其正确性。
至于荀攸,这位荀公达倒也不是看不出问题,只是目前他能指望的人也太少,加上不清楚刘轩性格和手段,对这位年轻的天子并不看好。这种情况下,他会选择亲近同为士族的诸多朝堂老臣,也是无可厚非。
如今有自己族叔提醒,荀攸立刻明白,自己的这位年轻叔叔认为刘轩乃是难得明君,还是那种能够将朝堂真正控制住,掌握大权的皇帝,眼下这是要站到皇帝一边去了。
心中虽然依旧有几分不了解,但是他对于自己这个叔叔的眼光还是颇为信任,因此刘轩一问,他也不做隐瞒,直接就将今日之事说了出来。
“这么说,王司徒准备与关东联军来个里应外合?”
“是!”
刘轩听了一阵不屑:“里应外合,他拿什么里应?指望皇甫义真那二百缇骑吗?”
虽然朝中大臣都各有家兵护院,但加起来又能有多少?恐怕连一座雒阳城都控制不住,真想控制住雒阳城,将董卓的兵马驱逐出去,起码得掌控住一路正规的京师驻军,最不济那城门警守也可以对付着用。
荀攸听了刘轩的话,脸色也一阵难堪,他想起今日在宴席上,无论太尉杨彪还是司徒王允都认为只要除了董卓,敌人自会不战而溃,加上以天子之名震慑宵小,定然没人敢于跳出来与整个朝廷对抗。
说简单点,就是用大义来震慑众人,但是王允却忽略了一点——大义在这乱象已显的年头,并不如他所想的值钱。
刘轩记得在原本历史中,王允就犯过这种错误。诛杀董卓之后,吕布凭借手上兵马迅速平定了长安内部的混乱,但是王允却以为这是因为贼首一除,敌兵自溃的缘由——当时董卓手下将校大多驻守在外,也没有第一时间组织起兵马来制造混乱。
随后掌控大权了之后,真以为凭借王朝正统之名就能叫天下人臣服了,对于西北诸军希望宽恕其罪的请求直接进行了驳斥,最终导致了西北军反攻长安,重新掌控了朝堂,自己也落个殒命的下场。
当时王允有很多选择——赦免众人罪过或者赦免一部分人罪过,哪怕让皇甫嵩这个在西凉军中素有名望之人去拉拢那些兵卒也好,但是王允通通没有采用。
许是以为自己站在大义上就可以天下无敌了,结果不料西北军根本不管你那个,你既然要老子命,老子就先要了你的命。
曾有人评价这一段时期,说贾诩在这个时候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就是他的一个计策使得汉王朝彻底崩塌,掀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可要真的找根子,王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由,若他稍微改变一下做法的话,这天下还能稳定几年。
有了这样的印象,刘轩对王允的评价并不高,何况王允诛杀董卓,也并非是真的为了什么大义,真正原因还是为了争权罢了。
不曾想如今王允又想来这一套,刘轩可不希望他这一闹,使得自己的打算彻底报废,无奈下他只得对荀攸吩咐了一句:“公达出宫一趟,将王司徒请进宫来,就说朕有事情与他商议!”
刘轩平日里很少用朕这个自称,一但用了,就等于下诏,荀攸躬身领了旨意,趁着宫门未闭,径直离去。
不过还没动身,刘轩又开口道:“一并将虎贲中郎将吕布、羽林中郎将曹操唤来。”
荀攸一惊,唤曹操他还能明白,无非就是让王允明白天子手中掌握的力量,莫要胡来。可是叫那吕布进来算是怎么回事?
出了宫殿,一边走一边思索着,走到宫门之时已经明白:“陛下欲将虎贲军重新纳于麾下?”
这个原因并不难想,可是因为太不可思议,荀攸一开始没往这方面寻思,等想到这一点,本来零零碎碎的一些细节一下就联系了起来。
“这位年轻皇帝……莫非真能叫这濒临破碎的天下重新兴盛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第一暴君,史上第一暴君最新章节,史上第一暴君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第一暴君,史上第一暴君最新章节,史上第一暴君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