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
朱厚煌已经在地方的框架理顺了,这一点并不需要杨慎多费心,杨慎说道:“雍王府体制之外,便是军制。殿下虽然有水陆两军,合起来约有万人左右,但是军制混乱之极,水军全部都是许栋旧部,,一旦许栋有什么不轨之心,水师不为殿下所有,而陆军之中,唯独殿下千余亲卫有一战之力,其余的不过是一些民壮而已。而且有军民不分之忌。”
军制朱厚煌自然没有忘记,说道:“军制孤想用汉制,分为雍王亲卫,与各地县兵。雍王亲卫为孤亲掌。而各地县兵为县尉所管。孤设县尉,就是主管此事,孤免除百姓所有徭役,唯独不免军役。至于军役如何执行,如何服役这一点还需要细细商讨。大致来说,在县兵之中服役两年,除役为民。每县设武库,县尉掌之,并以每县的丁口多少,设兵员多少,年年大校,从里面挑出好苗子加入雍王亲卫之中。凡是加入雍王亲卫的,为正兵,有品阶俸禄。服役十年无功归乡,分在各地县尉手下为教官。如果有功,晋升为军官,按品阶的不同,可服役年限不同。高阶军官终身服役。雍王亲卫少而精。各地县兵,年年训练。为后备兵员。遇战,如果是小战,则雍王亲卫出征,因地域的不同。则征调不同地域的县兵。如果大战,则以雍王亲卫为骨干,以县兵为血肉,迅速组建一支大军出来。如果是倾国之战,则征调曾经服役过的百姓。能做到每一个男人都上战场。”
杨慎听朱厚煌的样子,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在他感觉之中,这种制度是不折不扣的恶政,说道:“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朱厚煌说道:“这不过是一个构想而已,到时候再说吧。”
杨慎忽然想起了什么,暗道:“雍王殿下的意思,好像是我这个雍王相,即便是总理百官,但是军中之事,殿下要自领之。”杨慎是一个聪明人,自然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杨慎本来没有将一个小小的雍国相放在眼里面,在他的眼里,这还不如一个知州实惠,但是此刻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雍国是一个完善的国家,自己再将手伸到军务上面,就有一点太过了。索性就不去多问,任朱厚煌说。
朱厚煌继续说道:“至于水师,孤已经定做十艘大福船,这十艘大福船,将来都会是战船,而水师也会一分为二,一是战船,而是商船队。战船将归为雍王亲军之下,孤将设海军司主管之,而商船队,将归为少府。许栋将为海军司主事,兼水师提督。战船所用之水手,将从商船队之中选出来,当然并不是商船队不在管战斗之事了。商船队作为战船队的辅助,与后备。如果有倾国之战,则商船与民船都在征调之列。”说道这里,朱厚煌一拍脑袋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对了,还有市舶司,孤专门在殿下哪里请旨。大陆至澎湖的商贾不禁,而各国来澎湖孤亦不尽,雍国子民航海,打渔非但不限制,还要大力支持。不过所有船只都要记录在案,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征调,不能无从下手。”
杨慎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他觉得朱厚煌安排的事情,未免太多了,同样的一个县,在大明治下,根本没有这么多事情。而在雍国这里,事情实在太多了,即便是有三位主官,也未必能完全干过来。杨慎说道:“这样一来,是不是扰民过甚?”
“不,孤觉得不会扰民过甚,只不过是扰官过甚,孤虽然没有定下来俸禄几何,但是,绝对是大明俸禄的数倍,多拿钱,就要多做事情。有说明冤枉的吗?”
杨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问道:“少府令让谁负责?”
朱厚煌皱起眉头了,少府令这个位置是相当重要的,直接管着朱厚煌的私房钱。这个人不能让别人来选,只能朱厚煌自己来选定。朱厚煌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雍王府之中,还有一些管事的,想让他们管起来,至于让谁掌总,等等再说吧。”
杨慎说道:“吴凤仪,吴大人不正合适吗?”
吴凤仪是朱厚煌的舅舅,朱厚煌也十分信任,让他做少府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位置,但是朱厚煌不想让吴凤仪担任少府令,朱厚煌说道:“孤,对舅舅令有重任。就让舅舅做他的老本行吧。”
吴凤仪的老本行是什么,是锦衣卫,杨慎再也忍不住了,说道:“殿下法令太苛责。非仁者所为?厂卫横行之祸,殿下亦知之,何以重蹈覆辙?”
朱厚煌知道厂卫这东西,引起了杨慎的本能反感,不过这耳目,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王顾左右而言他,说道:“这就是请师傅出马的缘故了。孤知道孤的想法太多,此处增一点,彼处就要少一点。其余的税制,刑罚,庶务上都需要师傅来调节了。”
杨慎都有一种想甩手不干的冲动,但是想起父亲在北京的艰难的处境,以及杨家危险的地步,长叹一声,说道:“臣请殿下御史大夫,统领各地县丞,另立提刑司,总司法狱。”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只是现在还用不上御史大夫,请师傅暂时辛苦一阵子吧。等我雍国全有东雍之地的时候,再说御史大夫的事情吧。”
杨慎与朱厚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立即开始了动作,澎湖县几乎不动,因为澎湖已经走上正规了,一时半会不去管他也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雍王府六司,吴行之为户司主事,杨慎自兼工部主事,其他大大小小的缺额,杨慎全部写信请人去了。
杨慎的关系网络要比唐寅的厉害多了,唐寅的关系网络之中,都是一些风流才子,根本吃不得苦,也不想为这样小吏,但是杨慎结交的人脉之中,固然有高登九重之辈,也有很多郁郁不得志之人。陆陆续续有人来东雍报到,杨慎管理政务的手段比唐寅厉害多了,方方面面都摆得平,特别是听说杨慎是状元之后,全岛上下看杨慎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让朱厚煌这个藩王都有一点吃醋了。
杨慎第一件政务,就射设立大员县。虽然是一个附郭县。以现在大员的人口,还是虚设,因为杨慎能直接管理到这些人丁。不过随着大员人口的增加,权力定然会一点点分到大员县之中的。
杨慎所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让许栋带着他的书信走了一趟福建,与福建江西交接的地方,发生了民乱,王守仁正在平乱,以王守仁之能,这小乱子,很快就能平定下来,不过大战之后的俘虏,也是一个难办的事情,有杨慎这一封书信之后,这些俘虏大概都能流放到东雍来。
不仅仅如此,他还给父亲写信,将从今之后的流放之地,全部设在台湾,不管是犯了什么事,只有是被判流放,都会发配到东雍来。
这样一来,虽然每次流放的人口不多,当时却是一条细水长流的道路。
朱厚煌见杨慎如此处理,心中不由的放下来了。暗道:“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我也该完成自己期待已久的计划了。”他打开一副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地图,上面圈定着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别标志汉,夷两字,凡是写汉的都是福建移民,而写夷的都是当地土著。
朱厚煌已经在地方的框架理顺了,这一点并不需要杨慎多费心,杨慎说道:“雍王府体制之外,便是军制。殿下虽然有水陆两军,合起来约有万人左右,但是军制混乱之极,水军全部都是许栋旧部,,一旦许栋有什么不轨之心,水师不为殿下所有,而陆军之中,唯独殿下千余亲卫有一战之力,其余的不过是一些民壮而已。而且有军民不分之忌。”
军制朱厚煌自然没有忘记,说道:“军制孤想用汉制,分为雍王亲卫,与各地县兵。雍王亲卫为孤亲掌。而各地县兵为县尉所管。孤设县尉,就是主管此事,孤免除百姓所有徭役,唯独不免军役。至于军役如何执行,如何服役这一点还需要细细商讨。大致来说,在县兵之中服役两年,除役为民。每县设武库,县尉掌之,并以每县的丁口多少,设兵员多少,年年大校,从里面挑出好苗子加入雍王亲卫之中。凡是加入雍王亲卫的,为正兵,有品阶俸禄。服役十年无功归乡,分在各地县尉手下为教官。如果有功,晋升为军官,按品阶的不同,可服役年限不同。高阶军官终身服役。雍王亲卫少而精。各地县兵,年年训练。为后备兵员。遇战,如果是小战,则雍王亲卫出征,因地域的不同。则征调不同地域的县兵。如果大战,则以雍王亲卫为骨干,以县兵为血肉,迅速组建一支大军出来。如果是倾国之战,则征调曾经服役过的百姓。能做到每一个男人都上战场。”
杨慎听朱厚煌的样子,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在他感觉之中,这种制度是不折不扣的恶政,说道:“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朱厚煌说道:“这不过是一个构想而已,到时候再说吧。”
杨慎忽然想起了什么,暗道:“雍王殿下的意思,好像是我这个雍王相,即便是总理百官,但是军中之事,殿下要自领之。”杨慎是一个聪明人,自然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杨慎本来没有将一个小小的雍国相放在眼里面,在他的眼里,这还不如一个知州实惠,但是此刻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雍国是一个完善的国家,自己再将手伸到军务上面,就有一点太过了。索性就不去多问,任朱厚煌说。
朱厚煌继续说道:“至于水师,孤已经定做十艘大福船,这十艘大福船,将来都会是战船,而水师也会一分为二,一是战船,而是商船队。战船将归为雍王亲军之下,孤将设海军司主管之,而商船队,将归为少府。许栋将为海军司主事,兼水师提督。战船所用之水手,将从商船队之中选出来,当然并不是商船队不在管战斗之事了。商船队作为战船队的辅助,与后备。如果有倾国之战,则商船与民船都在征调之列。”说道这里,朱厚煌一拍脑袋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对了,还有市舶司,孤专门在殿下哪里请旨。大陆至澎湖的商贾不禁,而各国来澎湖孤亦不尽,雍国子民航海,打渔非但不限制,还要大力支持。不过所有船只都要记录在案,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征调,不能无从下手。”
杨慎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他觉得朱厚煌安排的事情,未免太多了,同样的一个县,在大明治下,根本没有这么多事情。而在雍国这里,事情实在太多了,即便是有三位主官,也未必能完全干过来。杨慎说道:“这样一来,是不是扰民过甚?”
“不,孤觉得不会扰民过甚,只不过是扰官过甚,孤虽然没有定下来俸禄几何,但是,绝对是大明俸禄的数倍,多拿钱,就要多做事情。有说明冤枉的吗?”
杨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问道:“少府令让谁负责?”
朱厚煌皱起眉头了,少府令这个位置是相当重要的,直接管着朱厚煌的私房钱。这个人不能让别人来选,只能朱厚煌自己来选定。朱厚煌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雍王府之中,还有一些管事的,想让他们管起来,至于让谁掌总,等等再说吧。”
杨慎说道:“吴凤仪,吴大人不正合适吗?”
吴凤仪是朱厚煌的舅舅,朱厚煌也十分信任,让他做少府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位置,但是朱厚煌不想让吴凤仪担任少府令,朱厚煌说道:“孤,对舅舅令有重任。就让舅舅做他的老本行吧。”
吴凤仪的老本行是什么,是锦衣卫,杨慎再也忍不住了,说道:“殿下法令太苛责。非仁者所为?厂卫横行之祸,殿下亦知之,何以重蹈覆辙?”
朱厚煌知道厂卫这东西,引起了杨慎的本能反感,不过这耳目,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王顾左右而言他,说道:“这就是请师傅出马的缘故了。孤知道孤的想法太多,此处增一点,彼处就要少一点。其余的税制,刑罚,庶务上都需要师傅来调节了。”
杨慎都有一种想甩手不干的冲动,但是想起父亲在北京的艰难的处境,以及杨家危险的地步,长叹一声,说道:“臣请殿下御史大夫,统领各地县丞,另立提刑司,总司法狱。”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只是现在还用不上御史大夫,请师傅暂时辛苦一阵子吧。等我雍国全有东雍之地的时候,再说御史大夫的事情吧。”
杨慎与朱厚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立即开始了动作,澎湖县几乎不动,因为澎湖已经走上正规了,一时半会不去管他也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雍王府六司,吴行之为户司主事,杨慎自兼工部主事,其他大大小小的缺额,杨慎全部写信请人去了。
杨慎的关系网络要比唐寅的厉害多了,唐寅的关系网络之中,都是一些风流才子,根本吃不得苦,也不想为这样小吏,但是杨慎结交的人脉之中,固然有高登九重之辈,也有很多郁郁不得志之人。陆陆续续有人来东雍报到,杨慎管理政务的手段比唐寅厉害多了,方方面面都摆得平,特别是听说杨慎是状元之后,全岛上下看杨慎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让朱厚煌这个藩王都有一点吃醋了。
杨慎第一件政务,就射设立大员县。虽然是一个附郭县。以现在大员的人口,还是虚设,因为杨慎能直接管理到这些人丁。不过随着大员人口的增加,权力定然会一点点分到大员县之中的。
杨慎所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让许栋带着他的书信走了一趟福建,与福建江西交接的地方,发生了民乱,王守仁正在平乱,以王守仁之能,这小乱子,很快就能平定下来,不过大战之后的俘虏,也是一个难办的事情,有杨慎这一封书信之后,这些俘虏大概都能流放到东雍来。
不仅仅如此,他还给父亲写信,将从今之后的流放之地,全部设在台湾,不管是犯了什么事,只有是被判流放,都会发配到东雍来。
这样一来,虽然每次流放的人口不多,当时却是一条细水长流的道路。
朱厚煌见杨慎如此处理,心中不由的放下来了。暗道:“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我也该完成自己期待已久的计划了。”他打开一副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地图,上面圈定着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别标志汉,夷两字,凡是写汉的都是福建移民,而写夷的都是当地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