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耀兵
通过正阳门直通紫禁城下。正德一路上春风得意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这个时候正德看紫禁城也不像原来那么死气沉沉,那么讨厌了。
正德直入紫禁城城楼之上,面对整个大街,无数人士卒从正阳门而来,在紫禁城转向,一面面蒙古军旗,还有所谓之苏鲁锭,扔在紫禁城外,金水河边。每一只军队从紫禁城面前走过,都高手大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简单的万岁口号,是今天整个北京城之中喊得最多的口号,几乎整个北京城中百姓都喊过。即便是在不喊的时候,朱厚煌也觉得自己的耳朵之中,这几个字也是一直在循环往复,绵绵不绝。
在紫禁城上的不仅仅是正德,也不仅仅是跟随正德出征的人,以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百官都在,当然了以品级而论,很多小官都没有资格上来,能上来的都是有品级的大佬。
杨廷和看着这一幕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了。他心中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次在紫禁城城楼之上,文武官员左右分立,几乎要有分庭抗礼的姿态,正德并不在乎这一点,但是杨廷和却不能不在乎。
以往的所有仪式之中,虽然也是文武分列,但是杨廷和却全然没有在意过,为什么因为京城的那些勋贵不过是样子货而已,让他们嚣张跋扈,他们有几分本事,让他们领兵打仗,他们完全没有那个本事,根本不要说争夺在朝廷的话语权,根本不用担心。
但是此刻却不同了。
朱彬,许泰等人还脱不了武人作风,不习惯朝廷争斗,如果仅仅是他们两个人,杨廷和有一百个办法,弄死他们两个人,不过是一勇之夫,是将才,不是帅才,也不是相才,根本不足为虑。
只是有一件事情,让他不得不担心,因为他明白,他现在面对的武人集团的首领,并不是朱彬,许泰,而是正德。
这才是真正棘手之事,该怎么办是好啊?
这一次随着正德出征的四五万人全部在紫禁城走过一遍,才算是解散了,各自回家。虽然人很多,但是从紫禁城面前过一遍,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是太多的。
不过到了将近中午的时候,已经大部分军队都已经走过了。
正德站了几乎一上午,还能保持着身形挺直,朱厚煌也觉得有一点累了,要知道他们身上的盔甲一点一不轻松,有二十几斤重,他的盔甲重量与正德的相差无几,站一个上午也是力气活。
杨廷和虽然是文官,但身体也强健的很,还有一手好剑术,也算不得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很多七老八十的文官大佬却没有这一份精力了,只是皇帝还站着,他们又岂能告退,只是精力早就不在城楼下面了。
一阵清脆的马蹄之声再次响起,一群人被压在城楼之下了。
这一群人满面风尘,看上去狼狈不堪,几乎看不出什么人样了。一个个被按到在城楼下面。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名士兵,手持大刀,站在后面。
杨廷和不由的皱眉说道:“陛下,这些人是?”
正德说道:“哦,这些人都是达延汗的部属,为首的是达延汗的儿子。抓住达延汗的时候,达延汗只剩下一口气,朕看他是一个英雄,就赐他不流血的死亡。至于剩下的那些人,朕派人一一询问过了,他们都多次入关,罪不可赦,朕一并处斩。“
杨廷和立即说道:“陛下不可。”
正德说道:“哦,杨先生有何不可?”
杨廷和说道:“达延汗既然已经伏诛,以臣之见,可以派使臣招抚蒙古,使长城内外,再无战乱,岂不大好,如此将蒙古贵胄一杀了之,恐怕今后再无蒙古人敢投降我大明了。”
大明从太祖时期,都有跶官效力,而鞑官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自然有之,比如说满桂,就是鞑官,一直到大明灭亡都有鞑官效力。所以蒙古人投降大明从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
正德有些犹豫。但是朱厚煌却说话了。
其实正德没有那么大的杀气,他想将这蒙古贵族放在身边,宣示自己的武功,就好像是汉武帝用匈奴人,唐太宗用突厥人一样。
但是朱厚煌却力劝正德杀了他们,因为朱厚煌一一盘查过这些人,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有大明边民的血债。他们倒想投降,但是朱厚煌却不能忍受。
他不能忍受在边境上屠杀边民的刽子手,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的武官。
而更让朱厚煌不能原谅的,这些蒙古人从来不觉得他们南下劫掠是错误,而将这种劫掠视如一种谋生手段,发财的方法,却从来不认为他们有错。
正德沉迷于大同美人的时候,正德也正是接触到了大同的平民生活。接触到大明九边困苦的生物。
大明九边几乎上都是军户,不是军户也是与军户有关的人。故而小王子年年入寇的结果,就是家家带孝,户户悬白。
对蒙古人的恨意,越接近边境越是深,但是越往南就越浅,在江南一带,根本就是提前鞑子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自己有多痛恨而已。
杨廷和是四川人,不理解九边人的切齿之恨。
朱厚煌说道:“陛下,小王子几十年来,年年寇边,死于边事百姓,何止百万人,九边之人切齿以盼陛下报仇雪恨,如今陛下擒贼首,如此轻易就放过他们,九边之人恐怕失望于陛下,再者如果蒙古人轻易入关,不受到惩罚的话,不足于后者鉴。请陛下斩之以告四方,犯我大明天威,必遭刑戮。”
正德觉得朱厚煌最后一句话,深合自己的味道。正要答应。杨廷和却再次说道:“陛下,国家大事岂能意气用事。以大胜余威安抚蒙古,可得数十年太平无事,而陛下今日一时快意,恐大明九边多事了。”
朱厚煌说道:“陛下能杀达延汗,亦能杀后来者,谁敢犯边杀之可以。”
正德一拍栏杆,说道:“好,朕等着谁敢如此。”
“时辰已到。”一阵刀光闪过,紫禁城下一排人头滚落在地面之上。
杨廷和深深的看了朱厚煌一眼。
杨廷和之所以要正德安抚蒙古,并不是杨廷和多爱蒙古,只是纯粹的想天下太平,从此不用刀兵,即便是正德喜欢演武,就在豹房演武就行,不能再弄出御驾亲征之事。
只是朱厚煌一番话,让杨廷和的计划落空,更让杨廷和不能忍受的是,朱厚煌居然还想有下次。
通过正阳门直通紫禁城下。正德一路上春风得意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这个时候正德看紫禁城也不像原来那么死气沉沉,那么讨厌了。
正德直入紫禁城城楼之上,面对整个大街,无数人士卒从正阳门而来,在紫禁城转向,一面面蒙古军旗,还有所谓之苏鲁锭,扔在紫禁城外,金水河边。每一只军队从紫禁城面前走过,都高手大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简单的万岁口号,是今天整个北京城之中喊得最多的口号,几乎整个北京城中百姓都喊过。即便是在不喊的时候,朱厚煌也觉得自己的耳朵之中,这几个字也是一直在循环往复,绵绵不绝。
在紫禁城上的不仅仅是正德,也不仅仅是跟随正德出征的人,以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百官都在,当然了以品级而论,很多小官都没有资格上来,能上来的都是有品级的大佬。
杨廷和看着这一幕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了。他心中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次在紫禁城城楼之上,文武官员左右分立,几乎要有分庭抗礼的姿态,正德并不在乎这一点,但是杨廷和却不能不在乎。
以往的所有仪式之中,虽然也是文武分列,但是杨廷和却全然没有在意过,为什么因为京城的那些勋贵不过是样子货而已,让他们嚣张跋扈,他们有几分本事,让他们领兵打仗,他们完全没有那个本事,根本不要说争夺在朝廷的话语权,根本不用担心。
但是此刻却不同了。
朱彬,许泰等人还脱不了武人作风,不习惯朝廷争斗,如果仅仅是他们两个人,杨廷和有一百个办法,弄死他们两个人,不过是一勇之夫,是将才,不是帅才,也不是相才,根本不足为虑。
只是有一件事情,让他不得不担心,因为他明白,他现在面对的武人集团的首领,并不是朱彬,许泰,而是正德。
这才是真正棘手之事,该怎么办是好啊?
这一次随着正德出征的四五万人全部在紫禁城走过一遍,才算是解散了,各自回家。虽然人很多,但是从紫禁城面前过一遍,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是太多的。
不过到了将近中午的时候,已经大部分军队都已经走过了。
正德站了几乎一上午,还能保持着身形挺直,朱厚煌也觉得有一点累了,要知道他们身上的盔甲一点一不轻松,有二十几斤重,他的盔甲重量与正德的相差无几,站一个上午也是力气活。
杨廷和虽然是文官,但身体也强健的很,还有一手好剑术,也算不得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很多七老八十的文官大佬却没有这一份精力了,只是皇帝还站着,他们又岂能告退,只是精力早就不在城楼下面了。
一阵清脆的马蹄之声再次响起,一群人被压在城楼之下了。
这一群人满面风尘,看上去狼狈不堪,几乎看不出什么人样了。一个个被按到在城楼下面。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名士兵,手持大刀,站在后面。
杨廷和不由的皱眉说道:“陛下,这些人是?”
正德说道:“哦,这些人都是达延汗的部属,为首的是达延汗的儿子。抓住达延汗的时候,达延汗只剩下一口气,朕看他是一个英雄,就赐他不流血的死亡。至于剩下的那些人,朕派人一一询问过了,他们都多次入关,罪不可赦,朕一并处斩。“
杨廷和立即说道:“陛下不可。”
正德说道:“哦,杨先生有何不可?”
杨廷和说道:“达延汗既然已经伏诛,以臣之见,可以派使臣招抚蒙古,使长城内外,再无战乱,岂不大好,如此将蒙古贵胄一杀了之,恐怕今后再无蒙古人敢投降我大明了。”
大明从太祖时期,都有跶官效力,而鞑官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自然有之,比如说满桂,就是鞑官,一直到大明灭亡都有鞑官效力。所以蒙古人投降大明从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
正德有些犹豫。但是朱厚煌却说话了。
其实正德没有那么大的杀气,他想将这蒙古贵族放在身边,宣示自己的武功,就好像是汉武帝用匈奴人,唐太宗用突厥人一样。
但是朱厚煌却力劝正德杀了他们,因为朱厚煌一一盘查过这些人,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有大明边民的血债。他们倒想投降,但是朱厚煌却不能忍受。
他不能忍受在边境上屠杀边民的刽子手,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的武官。
而更让朱厚煌不能原谅的,这些蒙古人从来不觉得他们南下劫掠是错误,而将这种劫掠视如一种谋生手段,发财的方法,却从来不认为他们有错。
正德沉迷于大同美人的时候,正德也正是接触到了大同的平民生活。接触到大明九边困苦的生物。
大明九边几乎上都是军户,不是军户也是与军户有关的人。故而小王子年年入寇的结果,就是家家带孝,户户悬白。
对蒙古人的恨意,越接近边境越是深,但是越往南就越浅,在江南一带,根本就是提前鞑子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自己有多痛恨而已。
杨廷和是四川人,不理解九边人的切齿之恨。
朱厚煌说道:“陛下,小王子几十年来,年年寇边,死于边事百姓,何止百万人,九边之人切齿以盼陛下报仇雪恨,如今陛下擒贼首,如此轻易就放过他们,九边之人恐怕失望于陛下,再者如果蒙古人轻易入关,不受到惩罚的话,不足于后者鉴。请陛下斩之以告四方,犯我大明天威,必遭刑戮。”
正德觉得朱厚煌最后一句话,深合自己的味道。正要答应。杨廷和却再次说道:“陛下,国家大事岂能意气用事。以大胜余威安抚蒙古,可得数十年太平无事,而陛下今日一时快意,恐大明九边多事了。”
朱厚煌说道:“陛下能杀达延汗,亦能杀后来者,谁敢犯边杀之可以。”
正德一拍栏杆,说道:“好,朕等着谁敢如此。”
“时辰已到。”一阵刀光闪过,紫禁城下一排人头滚落在地面之上。
杨廷和深深的看了朱厚煌一眼。
杨廷和之所以要正德安抚蒙古,并不是杨廷和多爱蒙古,只是纯粹的想天下太平,从此不用刀兵,即便是正德喜欢演武,就在豹房演武就行,不能再弄出御驾亲征之事。
只是朱厚煌一番话,让杨廷和的计划落空,更让杨廷和不能忍受的是,朱厚煌居然还想有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