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一
“运河?”朱厚煌好像一下子惊醒了一般。
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现代彻底没落了。但是在明代的时候,运河却是一等一的要地,如果说长江以北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根本就不用说,除却京师之外,一定是运河沿岸。
当初朱厚煌从北京南下,就一路走马观花的观察过运河沿岸。
朱厚煌立即下令道:“调船从沿海河逆流而上。并传令东雍,再派两个营北上。”
一时间朱厚煌觉得能从东雍抽调的机动兵力,也不过是三个营,一万六七人马而已。再多东雍的很多地方都不好控制了。
朱厚煌经营东雍三年,也不过将东雍一地经营出熟地而已,而在吕宋,古晋,岘港,星城,马六甲等地,如果没有重兵驻扎,转瞬之间,恐怕就不为朱厚煌所有了。
所以即便想从这些地方调兵,也需要从长计议。不是说调就能调的。
朱厚煌对自己实力有很明确的估计,等这边安排妥当,抽调出兵力的时候,恐怕京畿一带,也已经尘埃落定了。
就在朱厚煌在这里调兵遣将的时候。准备沿着运河北上,水陆夹击的时候。杨慎远远的看着天津卫城,愣愣的不说话。
左右说道:“少爷,快回去向老爷复命吧。”
杨慎沉吟了良久,最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道:“不,我不回去了,你们快马加鞭,回去,将这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父亲。”
“少爷您准备做什么?”跟着杨慎身边的亲信都是,杨家的老人看着杨慎长大,对杨慎关心备至。
杨慎说道:“我要回去,去拜见雍王殿下。”
“什么?少爷万万不可,一旦少爷出了什么闪失,老奴怎么向老爷交代?”
“我意已决,无须多言,将我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父亲,父亲自然知道我的意思。”杨慎说道。
杨慎的意思是什么?根本就是想与朱厚煌谈条件,让朱厚煌退兵。
不是,杨慎示弱。而是杨慎知道现在是北京政权,是杨廷和最虚弱的时候。
正德当皇帝虽然不大正经,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做错,就是天下兵马大权,全部在正德的手里面,无论是京营,还是边军,正德的话远远被内阁大佬的话,要管用的多。
杨廷和大肆清洗正德的亲信,严重的影响了京营的战斗力,即便如此,杨廷和对京营的忠诚,也不是多相信,更不要说边军这些外军了。
再者自从何进这笨蛋,在争权夺利之时,贸贸然引外兵入京。大家都吸取了教训,不会擅自召唤外军入京畿的。
杨慎也很担心,这些外军在京师城下土人哗变,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杨慎估计,京师最近,也就是杨廷和没有完成对京师整合之前,是没有能力出战的,因为将军队控制在营地是一回事,如军队出战又是另一回事了。
杨廷和绝对不敢冒着军队哗变的风险派人出战。当然守城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京师是大明的首都。
这里有什么消息,不需要一时半刻。就能哄传天下。如果杨廷和闹出新皇刚刚登基,就被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纵然无法攻破城池。也是狠狠的给杨廷和两巴掌,严重影响杨廷和的政治威望。
所以杨慎还是思量良久,劝说朱厚煌退兵为上。
杨慎如此做,并不是没有把握的,毕竟杨慎对朱厚煌性格,已经对东雍实力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的。
“报殿下,有人自称杨慎求见。”
“杨慎?”朱厚煌重复道。只觉得一股火气冲天而起,说道:“他还敢来见孤?带上来。”
“是。”两名侍卫听朱厚煌的语气不好,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对杨慎的态度。
不一会儿,杨慎就被重重的推倒在堂下。
杨慎抬头看见朱厚煌,说道:“雍王殿下,这就是对待故人的态度吗?”
朱厚煌冷冷的说道:“眼前只有仇人,没有故人。”
皇位失之交臂,朱厚煌故人恼怒且悔恨,但是对杨慎并没有多少抱怨之意,既然撕破脸了,就是各为其主。即便杨慎想杀他,朱厚煌也没有什么好抱怨了。
就如当初袁绍与曹操是发小,但是最后刀兵相见,心中恐怕也没有多少怨恨。以为政争本就是如此,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朱厚煌久久不能释怀。
那就是正德之死。
正德对杨廷和如何?朱厚煌明白的很,固然说不上言听计从,但却称得上知遇之恩。只是杨廷和是怎么回报他的。
在正德尸骨未寒的时候,摧毁了正德所有的心血。杨廷和一人对大明军事力量的打击,胜过是个达延汗加起来。
杨廷和所做所为传到朱厚煌的耳朵里面,朱厚煌清晰的判断出来,作为一股军事力量,京营可以从大明武装序列之中除名了。
可能最近一两年,还有一些战斗力,但是随着跟着正德这一批老兵渐渐老去,京营绝对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
失去了京营,大明统治天下就是失去了重要一环。导致一系列变化,比如后世地方坐大,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如果这还只是让朱厚煌感到怨恨,但是另一件失去,让朱厚煌更无法原谅杨氏父子,那就是正德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廷和昭告天下的病死的说法,根本不为朱厚煌所信服。不仅仅是朱厚煌,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正德的死太正常,就绝对不正常。脑补出很多的情节,传的满天飞,朱厚煌也是将信将疑的。
杨慎说道:“好,那么下官就一使者的身份拜见殿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就是殿下的待客之道吗?”
朱厚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坐下吧。有什么话快说?”
杨慎起身弹了弹身上的灰尘,在朱厚煌的下首坐下来。说道:“下官先恭喜,殿下攻克天津卫,旗开得胜。”
朱厚煌说道:“废话少说。说正题。”
杨慎说道:“殿下离开京师已经有十数日了,算算时间兴王已经在数日之前,登基为帝,改号嘉靖了,却不知道殿下知道不知道?”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知道。”
改元这样的大事,朱厚煌又岂能不知道吗?
杨慎说道:“新皇已经已经祭祀了祖宗神灵,君臣名分已定,殿下何必做无谓的挣扎了。还是撤军回东雍去吧。”
按照大明的规矩,如今的兴王朱厚熜,不,嘉靖皇帝,就已经是大明的合法君主了。君臣名分一定,再想改变就千难万难了。
当然了朱厚煌如今要有当初朱棣的实力,也不在乎这个直接进攻便是了。可惜朱厚煌现在没有这个实力。
有多少实力,吃多大的肉,朱厚煌清醒的很。如果不是如此,朱厚煌在杨慎一见面的时候,就会给杨慎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正因为朱厚煌清醒的认识到直接的局限,所以才留下杨慎。他需要一个可以与杨廷和沟通一下。如果不能在大明狠狠的敲上一笔,怎么面对今后的艰苦奋斗。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成王败寇,有什么了不起了的,孤只需攻下京师,他们怎么登基的孤也能再来一次。”
杨慎说道:“成祖修北京城用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完全的完善,城墙坚硬无比,即便是东雍的火炮,也打不穿。可谓磐石之固,下官只问殿下,有几分把握攻克北京城?”
“这---”朱厚煌一时间语塞。
“运河?”朱厚煌好像一下子惊醒了一般。
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现代彻底没落了。但是在明代的时候,运河却是一等一的要地,如果说长江以北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根本就不用说,除却京师之外,一定是运河沿岸。
当初朱厚煌从北京南下,就一路走马观花的观察过运河沿岸。
朱厚煌立即下令道:“调船从沿海河逆流而上。并传令东雍,再派两个营北上。”
一时间朱厚煌觉得能从东雍抽调的机动兵力,也不过是三个营,一万六七人马而已。再多东雍的很多地方都不好控制了。
朱厚煌经营东雍三年,也不过将东雍一地经营出熟地而已,而在吕宋,古晋,岘港,星城,马六甲等地,如果没有重兵驻扎,转瞬之间,恐怕就不为朱厚煌所有了。
所以即便想从这些地方调兵,也需要从长计议。不是说调就能调的。
朱厚煌对自己实力有很明确的估计,等这边安排妥当,抽调出兵力的时候,恐怕京畿一带,也已经尘埃落定了。
就在朱厚煌在这里调兵遣将的时候。准备沿着运河北上,水陆夹击的时候。杨慎远远的看着天津卫城,愣愣的不说话。
左右说道:“少爷,快回去向老爷复命吧。”
杨慎沉吟了良久,最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道:“不,我不回去了,你们快马加鞭,回去,将这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父亲。”
“少爷您准备做什么?”跟着杨慎身边的亲信都是,杨家的老人看着杨慎长大,对杨慎关心备至。
杨慎说道:“我要回去,去拜见雍王殿下。”
“什么?少爷万万不可,一旦少爷出了什么闪失,老奴怎么向老爷交代?”
“我意已决,无须多言,将我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父亲,父亲自然知道我的意思。”杨慎说道。
杨慎的意思是什么?根本就是想与朱厚煌谈条件,让朱厚煌退兵。
不是,杨慎示弱。而是杨慎知道现在是北京政权,是杨廷和最虚弱的时候。
正德当皇帝虽然不大正经,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做错,就是天下兵马大权,全部在正德的手里面,无论是京营,还是边军,正德的话远远被内阁大佬的话,要管用的多。
杨廷和大肆清洗正德的亲信,严重的影响了京营的战斗力,即便如此,杨廷和对京营的忠诚,也不是多相信,更不要说边军这些外军了。
再者自从何进这笨蛋,在争权夺利之时,贸贸然引外兵入京。大家都吸取了教训,不会擅自召唤外军入京畿的。
杨慎也很担心,这些外军在京师城下土人哗变,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杨慎估计,京师最近,也就是杨廷和没有完成对京师整合之前,是没有能力出战的,因为将军队控制在营地是一回事,如军队出战又是另一回事了。
杨廷和绝对不敢冒着军队哗变的风险派人出战。当然守城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京师是大明的首都。
这里有什么消息,不需要一时半刻。就能哄传天下。如果杨廷和闹出新皇刚刚登基,就被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纵然无法攻破城池。也是狠狠的给杨廷和两巴掌,严重影响杨廷和的政治威望。
所以杨慎还是思量良久,劝说朱厚煌退兵为上。
杨慎如此做,并不是没有把握的,毕竟杨慎对朱厚煌性格,已经对东雍实力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的。
“报殿下,有人自称杨慎求见。”
“杨慎?”朱厚煌重复道。只觉得一股火气冲天而起,说道:“他还敢来见孤?带上来。”
“是。”两名侍卫听朱厚煌的语气不好,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对杨慎的态度。
不一会儿,杨慎就被重重的推倒在堂下。
杨慎抬头看见朱厚煌,说道:“雍王殿下,这就是对待故人的态度吗?”
朱厚煌冷冷的说道:“眼前只有仇人,没有故人。”
皇位失之交臂,朱厚煌故人恼怒且悔恨,但是对杨慎并没有多少抱怨之意,既然撕破脸了,就是各为其主。即便杨慎想杀他,朱厚煌也没有什么好抱怨了。
就如当初袁绍与曹操是发小,但是最后刀兵相见,心中恐怕也没有多少怨恨。以为政争本就是如此,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朱厚煌久久不能释怀。
那就是正德之死。
正德对杨廷和如何?朱厚煌明白的很,固然说不上言听计从,但却称得上知遇之恩。只是杨廷和是怎么回报他的。
在正德尸骨未寒的时候,摧毁了正德所有的心血。杨廷和一人对大明军事力量的打击,胜过是个达延汗加起来。
杨廷和所做所为传到朱厚煌的耳朵里面,朱厚煌清晰的判断出来,作为一股军事力量,京营可以从大明武装序列之中除名了。
可能最近一两年,还有一些战斗力,但是随着跟着正德这一批老兵渐渐老去,京营绝对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
失去了京营,大明统治天下就是失去了重要一环。导致一系列变化,比如后世地方坐大,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如果这还只是让朱厚煌感到怨恨,但是另一件失去,让朱厚煌更无法原谅杨氏父子,那就是正德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廷和昭告天下的病死的说法,根本不为朱厚煌所信服。不仅仅是朱厚煌,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正德的死太正常,就绝对不正常。脑补出很多的情节,传的满天飞,朱厚煌也是将信将疑的。
杨慎说道:“好,那么下官就一使者的身份拜见殿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就是殿下的待客之道吗?”
朱厚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坐下吧。有什么话快说?”
杨慎起身弹了弹身上的灰尘,在朱厚煌的下首坐下来。说道:“下官先恭喜,殿下攻克天津卫,旗开得胜。”
朱厚煌说道:“废话少说。说正题。”
杨慎说道:“殿下离开京师已经有十数日了,算算时间兴王已经在数日之前,登基为帝,改号嘉靖了,却不知道殿下知道不知道?”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知道。”
改元这样的大事,朱厚煌又岂能不知道吗?
杨慎说道:“新皇已经已经祭祀了祖宗神灵,君臣名分已定,殿下何必做无谓的挣扎了。还是撤军回东雍去吧。”
按照大明的规矩,如今的兴王朱厚熜,不,嘉靖皇帝,就已经是大明的合法君主了。君臣名分一定,再想改变就千难万难了。
当然了朱厚煌如今要有当初朱棣的实力,也不在乎这个直接进攻便是了。可惜朱厚煌现在没有这个实力。
有多少实力,吃多大的肉,朱厚煌清醒的很。如果不是如此,朱厚煌在杨慎一见面的时候,就会给杨慎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正因为朱厚煌清醒的认识到直接的局限,所以才留下杨慎。他需要一个可以与杨廷和沟通一下。如果不能在大明狠狠的敲上一笔,怎么面对今后的艰苦奋斗。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成王败寇,有什么了不起了的,孤只需攻下京师,他们怎么登基的孤也能再来一次。”
杨慎说道:“成祖修北京城用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完全的完善,城墙坚硬无比,即便是东雍的火炮,也打不穿。可谓磐石之固,下官只问殿下,有几分把握攻克北京城?”
“这---”朱厚煌一时间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