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
朱厚煌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到正德心思之中的隐秘变化。自顾自的说道:“对,正是周制封建。”
他解释道:“自周之后,凡是封藩之国,百余年之内,必然掀起叛乱,如果消弱诸侯王的权力,又达不到屏藩皇室的作用。正是他们没有抓住周制封建的重点。”
“重点?什么重点?”这个说法,正德还真没有听过,提起兴趣问道。
“夏君夷民。”朱厚煌顿了一顿说道:“世人只看到东周时间诸侯之间纷乱不已。但是却没有发现在西周时期,王室权力还掌握在手中,而早期的诸侯为什么不反叛王室,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当时中国不过,现在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其余地方都为东夷,南蛮,北虏,西狄所据。而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时,奠定了中国版图,如果按开疆扩土之最,自古以来无能超周之外。何以,皆以封建,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封国不足百年,皆叛,而周以封建,有八百年天下,开疆扩土为历代之最。
盖因,周之封建,夏君夷民。”
正德的历史功底要比朱厚煌强多了,朱厚煌不过是将前世的一些观点整理一下。而正德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小读经史长大,虽然他读史不精,但是觉得朱厚煌总结出夏君夷民实在精辟。
“周征战天下,多能败而不能服,如有越南,连年不定,而以封建之法,用夏君治夷民,则十数世后,则为中国之土。秦定中国版图,多赖周之力,而汉亦开扩西域,而西域何在?如当年成祖,封一王以镇越南,则越南早定,为中国版图。陛下欲将武功于天下,莫不以夏君夷民之策,开疆扩土。”
“再者,本朝定鼎以来,天下太平,中原一带不见战乱,百余年矣。至于陛下,乃有刘六刘七之乱,乃至于贼犯京师?何也?乃本朝福泽将尽?非也,乃是太平日久,盛世滋丁,而天下田亩有限,人丁滋生无限,土地兼并,以至于流民四起,如果移流民以至新开之地,一举两得,既能稳定封国,也能消弭中原隐患。”
正德本来听着朱厚煌说的还挺认真的,慢慢的忖出来味道了。
“说吧,你想封到什么地方去?”正德说道:“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以周制封建之法,封建而已,说吧,你想封到那个地方啊?”
正德即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但是这么多年的朝堂上的争斗下来,如果连最基本的揣摩人心的手法都不懂的话,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朱厚煌也没有想过隐瞒正德的意思,说道:“琉球。”
正德皱起眉道:“琉球国乃大明藩属。朕岂能无罪而夺国?”
朱厚煌有一点哭笑不得,因为正德的想法之中根本没有台湾的地理概念,朱厚煌给他提起琉球,正德首先想起来的是现在冲绳,古时候的琉球国。琉球国才巴掌大的小地方,朱厚煌又怎么能入眼啊?
朱厚煌说道:“不是小琉球,而是大琉球?”
“大琉球?在何处?”正德问道。
“在福建之东,澎湖之东,与福建隔海相望,不过一二日海程。”朱厚煌心中有些忐忑,因为现在他已经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而史前遗迹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正德的决断了,这样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让朱厚煌觉得很不舒服。
“哎。皇弟何必自苦于此。这大琉球岛,这么多年来,朕都没有听说过,想来不过是一荒岛,纵然皇弟有避嫌之心,何必自窜于荒野之地。是显得朕这个皇兄不能容人吗?”正德确确实实为朱厚煌感动了。
是的,台湾在后世人的眼中是一块宝地,但是当时人眼中,是一块的的确确的蛮荒之地。对大明士大夫来说是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的荒芜之地。朱厚煌再怎么说藩王是养猪,但也是养得世界上最贵的猪,以他的身份愿意去台湾蛮荒之地,实实在在是自苦。
此刻正德有一点想将朱厚煌封在北京附近的想法。
朱厚煌听正德语气,有一点不许的意味,顿时立即说道:“台湾长约千里,宽二三百里不等,西岸多平原溪流,东岸多高山峻岭。如果竭尽地力有一省之地。数代经营之后,也能算一方沃土。”
正德心中那股帝王的疑心,说道:“是吗?”
“的确,”朱厚煌用肯定的语气说道:“臣弟研究过此地,足以为一国之基。”
正德说道:“东南沿海有一个强国,对大明是好事?”
朱厚煌暗暗咬牙,这是最后一个考验了。说道:“大明东有朝鲜,日本,南有越南。缅甸,南海诸国。北有蒙古女真诸部。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这些诸国存在,在东海上多一亲藩。有何不可。再者要做到臣弟口中说得一省之地,也需要数代,数十代经营。再者等东海上有强国。也是后世之事了,到时候是削藩,是移藩,都无所谓了,臣弟尸骨早已腐朽了。哪里管的了这么多?”
正德说道:“那你为了什么?”
朱厚煌忽然一笑道:“先王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那是为了什么?先王创业之艰难,子孙后代承之,如今大明版图,几乎与秦代无疑,臣亦有追思先贤,名列世家。”
太史公做史记,有世家。但是后代都没有继承,这些世家一般都是各路诸侯。朱厚煌的意思,就是想他也想开创一个诸侯国。
正德想了想去,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下决定的。
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其实大明藩王的一档子事情,谁不知道,明眼之人谁察觉不到,只是不过谁也不肯轻易开口,就是不想弄得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不想有功于国家,而得罪藩王。其实正德自己也很烦恼。他现在感觉到藩王是国家大患,但是怎么处理,正德也是一头浆糊。
很多事情,并不是对就能做的。想朱厚煌所说的,那些办法,根本就是新一轮的削藩。不要看藩王现在一点兵权都没有,但是潜势力惊人,特别是太祖所封的那几个藩王,比如秦藩,比如楚藩,比如蜀藩。都是富甲天下,雄踞一方,这些藩王都是比皇帝还要富有的存在,那一个逼得过紧,就是一场叛乱。
这一点上,明明是正确的事,也不能立即立即施行,这里面拿捏分寸,都需要好好衡量。这些权衡利弊的事情,根本不是正德自己能做得出来。
必须要杨廷和来。
不得不,正德就是这么无奈,他一面上讨厌文官对他的约束,但是一方面,他又离不开文官的支持,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文官的支持。他也离不开文官的支持。这一点上正德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对藩王问题,他也需要文官。即便是他决定了事情吗,没有文官层面的支持,也推行不下去。
而朱厚煌的问题,作为对整理藩王其中一个环节。不过也需要文官层面的支持。
“这件事情,我记下了。不过这一件事情,并不是朕一个说可以就可以的。你先回去吧。让朕想想。”
朱厚煌自然行礼退下来了。
正德想了好一阵子,忽然说道:“来人,将关于大琉球的所有资料全部给我找出来,一件不少。”
整个豹房灯火通明,很多太监都忙了一夜。
朱厚煌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到正德心思之中的隐秘变化。自顾自的说道:“对,正是周制封建。”
他解释道:“自周之后,凡是封藩之国,百余年之内,必然掀起叛乱,如果消弱诸侯王的权力,又达不到屏藩皇室的作用。正是他们没有抓住周制封建的重点。”
“重点?什么重点?”这个说法,正德还真没有听过,提起兴趣问道。
“夏君夷民。”朱厚煌顿了一顿说道:“世人只看到东周时间诸侯之间纷乱不已。但是却没有发现在西周时期,王室权力还掌握在手中,而早期的诸侯为什么不反叛王室,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当时中国不过,现在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其余地方都为东夷,南蛮,北虏,西狄所据。而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时,奠定了中国版图,如果按开疆扩土之最,自古以来无能超周之外。何以,皆以封建,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封国不足百年,皆叛,而周以封建,有八百年天下,开疆扩土为历代之最。
盖因,周之封建,夏君夷民。”
正德的历史功底要比朱厚煌强多了,朱厚煌不过是将前世的一些观点整理一下。而正德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小读经史长大,虽然他读史不精,但是觉得朱厚煌总结出夏君夷民实在精辟。
“周征战天下,多能败而不能服,如有越南,连年不定,而以封建之法,用夏君治夷民,则十数世后,则为中国之土。秦定中国版图,多赖周之力,而汉亦开扩西域,而西域何在?如当年成祖,封一王以镇越南,则越南早定,为中国版图。陛下欲将武功于天下,莫不以夏君夷民之策,开疆扩土。”
“再者,本朝定鼎以来,天下太平,中原一带不见战乱,百余年矣。至于陛下,乃有刘六刘七之乱,乃至于贼犯京师?何也?乃本朝福泽将尽?非也,乃是太平日久,盛世滋丁,而天下田亩有限,人丁滋生无限,土地兼并,以至于流民四起,如果移流民以至新开之地,一举两得,既能稳定封国,也能消弭中原隐患。”
正德本来听着朱厚煌说的还挺认真的,慢慢的忖出来味道了。
“说吧,你想封到什么地方去?”正德说道:“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以周制封建之法,封建而已,说吧,你想封到那个地方啊?”
正德即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但是这么多年的朝堂上的争斗下来,如果连最基本的揣摩人心的手法都不懂的话,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朱厚煌也没有想过隐瞒正德的意思,说道:“琉球。”
正德皱起眉道:“琉球国乃大明藩属。朕岂能无罪而夺国?”
朱厚煌有一点哭笑不得,因为正德的想法之中根本没有台湾的地理概念,朱厚煌给他提起琉球,正德首先想起来的是现在冲绳,古时候的琉球国。琉球国才巴掌大的小地方,朱厚煌又怎么能入眼啊?
朱厚煌说道:“不是小琉球,而是大琉球?”
“大琉球?在何处?”正德问道。
“在福建之东,澎湖之东,与福建隔海相望,不过一二日海程。”朱厚煌心中有些忐忑,因为现在他已经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而史前遗迹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正德的决断了,这样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让朱厚煌觉得很不舒服。
“哎。皇弟何必自苦于此。这大琉球岛,这么多年来,朕都没有听说过,想来不过是一荒岛,纵然皇弟有避嫌之心,何必自窜于荒野之地。是显得朕这个皇兄不能容人吗?”正德确确实实为朱厚煌感动了。
是的,台湾在后世人的眼中是一块宝地,但是当时人眼中,是一块的的确确的蛮荒之地。对大明士大夫来说是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的荒芜之地。朱厚煌再怎么说藩王是养猪,但也是养得世界上最贵的猪,以他的身份愿意去台湾蛮荒之地,实实在在是自苦。
此刻正德有一点想将朱厚煌封在北京附近的想法。
朱厚煌听正德语气,有一点不许的意味,顿时立即说道:“台湾长约千里,宽二三百里不等,西岸多平原溪流,东岸多高山峻岭。如果竭尽地力有一省之地。数代经营之后,也能算一方沃土。”
正德心中那股帝王的疑心,说道:“是吗?”
“的确,”朱厚煌用肯定的语气说道:“臣弟研究过此地,足以为一国之基。”
正德说道:“东南沿海有一个强国,对大明是好事?”
朱厚煌暗暗咬牙,这是最后一个考验了。说道:“大明东有朝鲜,日本,南有越南。缅甸,南海诸国。北有蒙古女真诸部。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这些诸国存在,在东海上多一亲藩。有何不可。再者要做到臣弟口中说得一省之地,也需要数代,数十代经营。再者等东海上有强国。也是后世之事了,到时候是削藩,是移藩,都无所谓了,臣弟尸骨早已腐朽了。哪里管的了这么多?”
正德说道:“那你为了什么?”
朱厚煌忽然一笑道:“先王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那是为了什么?先王创业之艰难,子孙后代承之,如今大明版图,几乎与秦代无疑,臣亦有追思先贤,名列世家。”
太史公做史记,有世家。但是后代都没有继承,这些世家一般都是各路诸侯。朱厚煌的意思,就是想他也想开创一个诸侯国。
正德想了想去,这一件事情,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能下决定的。
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其实大明藩王的一档子事情,谁不知道,明眼之人谁察觉不到,只是不过谁也不肯轻易开口,就是不想弄得离间天家父子的罪名。不想有功于国家,而得罪藩王。其实正德自己也很烦恼。他现在感觉到藩王是国家大患,但是怎么处理,正德也是一头浆糊。
很多事情,并不是对就能做的。想朱厚煌所说的,那些办法,根本就是新一轮的削藩。不要看藩王现在一点兵权都没有,但是潜势力惊人,特别是太祖所封的那几个藩王,比如秦藩,比如楚藩,比如蜀藩。都是富甲天下,雄踞一方,这些藩王都是比皇帝还要富有的存在,那一个逼得过紧,就是一场叛乱。
这一点上,明明是正确的事,也不能立即立即施行,这里面拿捏分寸,都需要好好衡量。这些权衡利弊的事情,根本不是正德自己能做得出来。
必须要杨廷和来。
不得不,正德就是这么无奈,他一面上讨厌文官对他的约束,但是一方面,他又离不开文官的支持,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文官的支持。他也离不开文官的支持。这一点上正德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对藩王问题,他也需要文官。即便是他决定了事情吗,没有文官层面的支持,也推行不下去。
而朱厚煌的问题,作为对整理藩王其中一个环节。不过也需要文官层面的支持。
“这件事情,我记下了。不过这一件事情,并不是朕一个说可以就可以的。你先回去吧。让朕想想。”
朱厚煌自然行礼退下来了。
正德想了好一阵子,忽然说道:“来人,将关于大琉球的所有资料全部给我找出来,一件不少。”
整个豹房灯火通明,很多太监都忙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