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如何善后?
不管怎么说小皇帝都是一个敏感人物,必须监控起来。
李良钦接到了朱厚煌的眼神,立即明白。他派出几名侍卫走了过去,替换了小皇帝身边的侍卫。
军法处的人,将无时无刻的不监视着小皇帝。
朱厚煌接受安南的投降之后,有大量的事情要他处理,受降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首先朱厚煌住进了安南皇宫,虽然没有住在正殿,而是在距离宫门比较近的地方,选了一个地方,冲做临时的办公地点。
剩下的事情已经繁忙的多,比如收降莫军的士卒,让征召的民夫全部回家,并且修整城墙,肃清奸细,惊城外的军队全部进驻升龙城,还有征召的民夫,可以发还回家了,林林总总的事务,那是相当之多。
不过,这些琐碎杂务。朱厚煌向来不大管的。朱厚煌都托付给王阳明。
但是这并不是说朱厚煌就没有事情了,朱厚煌有两件重量级大事,第一就是安抚民心。
这个民心既是升龙城百姓之心,也是安南朝廷上下的百官之心。
不管怎么说,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朱厚煌必须尽快安抚升龙的民心,让安南尽快恢复过来,走到正轨上去,毕竟对朱厚煌来说,他可不愿意,要一个一直安定不下来,还必须往里面赔钱才能维持统治的安南,这样的安南对东雍来说,不仅仅是无益,而且是有害的。
但是朱厚煌安抚民心的结果,并不乐观。
只需安南的达官贵人,很容易安抚,似乎让他们官复原职,就可以了。但是朱厚煌对他们满面春风的笑容之后,就几分真心就不知道了,或许他们都是真心的,谁让他们做官,他们都会忠于谁,他们的忠诚始终在这个官位上面。对于东雍,没有半点忠诚。
而且朱厚煌还隐约感受到一种敌意。
安南上层人物,将这股敌意压制下来,朱厚煌感觉是隐隐约约的,但是下面的百姓,却将这种敌意暴漏无疑。可以说是道路以目。
朱厚煌庆幸自己已经决定扶持一个黎氏傀儡。不得不说,如果他要废掉黎氏的位置,安南恐怕瞬间烟尘四起。
民心的问题,不是一日两日可以解决的。朱厚煌这只能放一放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安南有两个皇帝,一个在清化,一个在升龙,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这两个皇帝必须有一个去位。按理来说,应该是清化皇帝。毕竟他是胜利者。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升龙这个小皇帝是黎氏主脉,而清化那个小皇帝是黎氏旁支。在血缘上应该是升龙小皇帝。所以安南还没有尘埃落定,安南双皇之争,就如火如荼了。
清化一系的将领强烈要求,废除升龙这位小皇帝。但是朱厚煌不大敏锐的政治敏感,让他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朱厚煌立即将王阳明请过来,询问王阳明的意见。
王阳明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殿下,我们在安南的根基太浅薄了,一定要分化安南。”
朱厚煌说道:“王师,孤明白了。”
朱厚煌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犹豫。因为清化一系的将领官员,他们太理所当然了。他觉得清化皇帝上位,升龙这位小皇帝去位,是板上钉钉的问题。似乎没有征求过朱厚煌的意见。怎么说,朱厚煌一言九鼎惯了,特别是在东雍以来,更是没有人敢这样对朱厚煌。朱厚煌感到很不舒服。
但是被王阳明这么一点,朱厚煌立即明白了,就是清化一系的势力太大了,让朱厚煌感受到压力。
朱厚煌在安南的根基太浅。打下来容易,但是整合安南却是不容易。而且朱厚煌不可能将东雍主要精力放在安南。现在清化一系就有一点飘了,当东雍主力离开安南之后。安南将是一个什么样子。朱厚煌一想起来就头大。所以打压清化一系要提上日程。
所以安南的皇帝一定不能是清化那一位,而是升龙这一位。虽然升龙这位皇帝是莫登庸推上位的,但是因为他的血缘关系。他有很多支持着,再加上莫登庸残余势力的拥戴。立即就有一个派系出现,即便不能与清化一系相抗衡,但是最少不会清化一系扩张太快。让他们有一个敌人。
王阳明看朱厚煌一点就透,心中也有几分欣慰。王阳明对朱厚煌的所做所为看在眼里,这为殿下什么都好,就是未免有点太天真了一些。但是现在也悟出来一些权谋之道了。也算是有长进了。
他们两个定下来安南皇帝的事情,下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沈希仪的。
“殿下,沈希仪现在已经囊考了江北府县,将这些地方都分给了各大土司,小的一县,大的数县,而关隘要紧的地方,都是准备设立卫所。看情况是准备将江北全部给吞下去。”王阳明说道。
“吞下去,就吞下去吧,孤还能有什么办法?”朱厚煌说道:“有多少分力气,就吃多少东西,现在孤的雍军是打不了仗了。”
雍军担负了与莫军对决的主要任务,所有伤亡也不小,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死在安南的雍军士卒少说在一两万之多,东雍才多少户口了。这么大的伤亡放在东雍一地,可以算得上穷兵黩武了。不仅仅是雍军承受不住,就拦东雍也承受不住了。
该休兵了,否则就会伤了东雍的根基。
朱厚煌说道:“孤准备,分出一支红河水师,控制好红河,至于北岸,就由他去吧。”
王阳明说道:“殿下英明。”
朱厚煌说道:“谢王师夸奖,孤不过是知道,自己能做多少而已。”
“现在城中还有一些隐患,最大的隐患,是莫军,现在莫军连带伤病还有五万之众。这些人该怎么处理,还请殿下出个章程?”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说道:“王师,如何看?”
“此事本来就成法,就看殿下想怎么选了?”王阳明说道:“要么如江西宁王旧部的成例。”
朱厚煌心中一动,宁王乱兵流放东雍,这一批人奠定了朱厚煌坚实的基础,一想起了朱厚煌自然想起要建立的新都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将这些全部流放到星城去,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朱厚煌又有一点犹疑,星城将是很长一段时间东雍的都城。而这些莫军是莫登庸的铁杆,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雍军手中,将这样的人放在东雍根基之地上,是不是有一点不大合适。
他们与宁王乱兵不同。不管怎么说宁王都宗室,而朱厚煌也是宗室,他们之间的隔阂其实并不深,而且宁王之乱平定很快,人死的虽然不少,但也不多,远远没有雍军在安南所造成的杀戮多。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南自外于中国,就由不得朱厚煌对安南百姓也另眼想看。
不过,他仍旧想将这些迁移出去,无他,现在安南并不是朱厚煌直接管辖的地带,朱厚煌想从安南获得利益,必须在安南朝廷上走上一着,将来安南叛出东雍体系,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迁徙出的百姓,在东雍开拓土地,就算是落袋为安了。
“不过,这样一来却,有一个问题。”王阳明看出了朱厚煌的意动,继续说道。、
朱厚煌说道:“哦,却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朱厚煌觉得这个成法很好,增加了朱厚煌的实力,却不知道问题在什么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小皇帝都是一个敏感人物,必须监控起来。
李良钦接到了朱厚煌的眼神,立即明白。他派出几名侍卫走了过去,替换了小皇帝身边的侍卫。
军法处的人,将无时无刻的不监视着小皇帝。
朱厚煌接受安南的投降之后,有大量的事情要他处理,受降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首先朱厚煌住进了安南皇宫,虽然没有住在正殿,而是在距离宫门比较近的地方,选了一个地方,冲做临时的办公地点。
剩下的事情已经繁忙的多,比如收降莫军的士卒,让征召的民夫全部回家,并且修整城墙,肃清奸细,惊城外的军队全部进驻升龙城,还有征召的民夫,可以发还回家了,林林总总的事务,那是相当之多。
不过,这些琐碎杂务。朱厚煌向来不大管的。朱厚煌都托付给王阳明。
但是这并不是说朱厚煌就没有事情了,朱厚煌有两件重量级大事,第一就是安抚民心。
这个民心既是升龙城百姓之心,也是安南朝廷上下的百官之心。
不管怎么说,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朱厚煌必须尽快安抚升龙的民心,让安南尽快恢复过来,走到正轨上去,毕竟对朱厚煌来说,他可不愿意,要一个一直安定不下来,还必须往里面赔钱才能维持统治的安南,这样的安南对东雍来说,不仅仅是无益,而且是有害的。
但是朱厚煌安抚民心的结果,并不乐观。
只需安南的达官贵人,很容易安抚,似乎让他们官复原职,就可以了。但是朱厚煌对他们满面春风的笑容之后,就几分真心就不知道了,或许他们都是真心的,谁让他们做官,他们都会忠于谁,他们的忠诚始终在这个官位上面。对于东雍,没有半点忠诚。
而且朱厚煌还隐约感受到一种敌意。
安南上层人物,将这股敌意压制下来,朱厚煌感觉是隐隐约约的,但是下面的百姓,却将这种敌意暴漏无疑。可以说是道路以目。
朱厚煌庆幸自己已经决定扶持一个黎氏傀儡。不得不说,如果他要废掉黎氏的位置,安南恐怕瞬间烟尘四起。
民心的问题,不是一日两日可以解决的。朱厚煌这只能放一放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安南有两个皇帝,一个在清化,一个在升龙,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这两个皇帝必须有一个去位。按理来说,应该是清化皇帝。毕竟他是胜利者。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升龙这个小皇帝是黎氏主脉,而清化那个小皇帝是黎氏旁支。在血缘上应该是升龙小皇帝。所以安南还没有尘埃落定,安南双皇之争,就如火如荼了。
清化一系的将领强烈要求,废除升龙这位小皇帝。但是朱厚煌不大敏锐的政治敏感,让他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朱厚煌立即将王阳明请过来,询问王阳明的意见。
王阳明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殿下,我们在安南的根基太浅薄了,一定要分化安南。”
朱厚煌说道:“王师,孤明白了。”
朱厚煌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犹豫。因为清化一系的将领官员,他们太理所当然了。他觉得清化皇帝上位,升龙这位小皇帝去位,是板上钉钉的问题。似乎没有征求过朱厚煌的意见。怎么说,朱厚煌一言九鼎惯了,特别是在东雍以来,更是没有人敢这样对朱厚煌。朱厚煌感到很不舒服。
但是被王阳明这么一点,朱厚煌立即明白了,就是清化一系的势力太大了,让朱厚煌感受到压力。
朱厚煌在安南的根基太浅。打下来容易,但是整合安南却是不容易。而且朱厚煌不可能将东雍主要精力放在安南。现在清化一系就有一点飘了,当东雍主力离开安南之后。安南将是一个什么样子。朱厚煌一想起来就头大。所以打压清化一系要提上日程。
所以安南的皇帝一定不能是清化那一位,而是升龙这一位。虽然升龙这位皇帝是莫登庸推上位的,但是因为他的血缘关系。他有很多支持着,再加上莫登庸残余势力的拥戴。立即就有一个派系出现,即便不能与清化一系相抗衡,但是最少不会清化一系扩张太快。让他们有一个敌人。
王阳明看朱厚煌一点就透,心中也有几分欣慰。王阳明对朱厚煌的所做所为看在眼里,这为殿下什么都好,就是未免有点太天真了一些。但是现在也悟出来一些权谋之道了。也算是有长进了。
他们两个定下来安南皇帝的事情,下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沈希仪的。
“殿下,沈希仪现在已经囊考了江北府县,将这些地方都分给了各大土司,小的一县,大的数县,而关隘要紧的地方,都是准备设立卫所。看情况是准备将江北全部给吞下去。”王阳明说道。
“吞下去,就吞下去吧,孤还能有什么办法?”朱厚煌说道:“有多少分力气,就吃多少东西,现在孤的雍军是打不了仗了。”
雍军担负了与莫军对决的主要任务,所有伤亡也不小,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死在安南的雍军士卒少说在一两万之多,东雍才多少户口了。这么大的伤亡放在东雍一地,可以算得上穷兵黩武了。不仅仅是雍军承受不住,就拦东雍也承受不住了。
该休兵了,否则就会伤了东雍的根基。
朱厚煌说道:“孤准备,分出一支红河水师,控制好红河,至于北岸,就由他去吧。”
王阳明说道:“殿下英明。”
朱厚煌说道:“谢王师夸奖,孤不过是知道,自己能做多少而已。”
“现在城中还有一些隐患,最大的隐患,是莫军,现在莫军连带伤病还有五万之众。这些人该怎么处理,还请殿下出个章程?”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说道:“王师,如何看?”
“此事本来就成法,就看殿下想怎么选了?”王阳明说道:“要么如江西宁王旧部的成例。”
朱厚煌心中一动,宁王乱兵流放东雍,这一批人奠定了朱厚煌坚实的基础,一想起了朱厚煌自然想起要建立的新都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将这些全部流放到星城去,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朱厚煌又有一点犹疑,星城将是很长一段时间东雍的都城。而这些莫军是莫登庸的铁杆,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雍军手中,将这样的人放在东雍根基之地上,是不是有一点不大合适。
他们与宁王乱兵不同。不管怎么说宁王都宗室,而朱厚煌也是宗室,他们之间的隔阂其实并不深,而且宁王之乱平定很快,人死的虽然不少,但也不多,远远没有雍军在安南所造成的杀戮多。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南自外于中国,就由不得朱厚煌对安南百姓也另眼想看。
不过,他仍旧想将这些迁移出去,无他,现在安南并不是朱厚煌直接管辖的地带,朱厚煌想从安南获得利益,必须在安南朝廷上走上一着,将来安南叛出东雍体系,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迁徙出的百姓,在东雍开拓土地,就算是落袋为安了。
“不过,这样一来却,有一个问题。”王阳明看出了朱厚煌的意动,继续说道。、
朱厚煌说道:“哦,却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朱厚煌觉得这个成法很好,增加了朱厚煌的实力,却不知道问题在什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