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本身的性质来说,华夏文明跟其他地区的文明有着根本不同,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
商周时期的人创造了绚烂辉煌、举世闻名的青铜器,完全只是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却从不为神供奉。对此,那两位大神也从未恼怒。
祂们甚至可以放任人们唯我独尊,将祂们降格为人类,而将自己的祖先吹嘘为“神”。
经过黄帝和蚩尤一役之后,中原人在征服、融合东夷族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主导性,势必要将炎、黄抬高到和神一样高的地位。
于是后世不断地将神的特点附加到顶多是半神的“人王”身上,祖先崇拜愈演愈烈。
后世编撰的“黄帝世系”和“五帝”之说,就是一个将半神的人王“神化”,将真神编入人族世系,模糊两者界限的过程——一个历代修史者不懈努力制造出来的结果。
“天”本来只有一个,但汉代出现了“六天”之说。
即至高者为天帝,又名“太一”,其下有统治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天帝”,即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而以中央黄帝为尊。
东方天帝“太昊”原为炎黄之前的东夷远祖,与伏羲混同为一。
西方天帝“少昊”也是东夷远祖,太昊之后,其部族以玄鸟、凤凰为图腾。
少昊在传说中是帝俊和娥皇之子,山海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其国“以百鸟为官”。
他本与黄帝无关,但在黄帝世系中被编为黄帝长子。
少昊之孙被记为“帝喾”,“帝喾”从文字和特点上就是“帝俊”的变体,各种混淆和嫁接将神“帝俊”变成了黄帝的玄孙,一个叫做“帝喾”的人类(此处省略读者懒看资料一万字)……
帝喾之子记为帝尧、商族之祖“契”、周族之祖“弃”。
商族属于东夷,被编为帝喾之子也算没错,但与西来带游牧性质的周族并非兄弟关系。
北方天帝“颛顼”来自黄帝的另一支系——中原一族,他是黄帝之孙,又是舜和禹的爷爷。
总之,“五帝”中炎、黄、颛顼属于中原一族,太昊、少昊则属于东夷族,华夏民族就是中原龙文化、东夷凤文化、长江流域等地文化相互融合后形成的。
融就融了,现在华夏一家,还分什么彼此?然而,一些编排还是忍不住让人吐槽:
上小学时,王朋就被“湘妃竹”的故事感动过——舜帝南巡苍梧而死,崩葬九嶷山。娥皇和女英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竹上生斑,泪尽而死……
等等,娥皇不是帝俊的老婆吗?
你把我当孙子可以,但是不能抢我老婆啊!!
随着帝俊变为帝喾,常羲也变成他的妻子常仪(儀)。
羲和与常仪原为日、月之母,帝俊之妻,后来却成了帝尧手下的天文官,负责占日、占月。
巫山神女瑶姬本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后来变成了炎帝之女。蓬莱神话的北海龙神禺强成了黄帝之孙。
此外,大羿射日也被归功于尧。
《淮南子》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拥戴尧为天子)。”
在此神逻辑面前,大羿:“……”
帝俊的其他神格特征也被一一嫁接到舜的身上,足以令后世学者将“帝喾、帝俊、帝舜”三者混为一谈。
再说黄帝,其原型本是远古华夏族一个酋长国的首领,战国时许多人对他的一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的形象。
传说黄帝诛蚩尤于涿鹿,代神农氏为帝之后,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遂成盛世局面。
战国至汉初,黄帝除了辉煌的帝王形象,又兼具了仙人的形象。
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遂被后世沿袭增饰,说黄帝遍历名山、求仙问道,最后得道升天。
后来,黄帝又崛起为中央天帝,位列最尊,出巡时乘龙扆云,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强大的神物都成了他的仆役。
最后,黄帝直接以“天帝”的身份成了昆仑山的主人,就连妖媚的神武罗都成为了黄帝行宫的“管理者”(不知用词是否恰当)。致使后世产生了“黄帝既然身为天帝,为何要拜谢九天玄女”的疑问。
传说伏羲就是龙,又说祂取蛇身、鹿角、虎眼、鹰爪等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从此“龙”成为了至圣的象征。
于是华夏先王们在文人的笔下也一个个具有了龙颜,出行纷纷乘龙。
在龙看来,祂们丝毫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只是帝王们身边华丽的装饰品和吉祥物。
王朋不禁仰天喟叹:娘娘啊,老天爷啊,你们真是心胸宽广……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仙女如云,从宫阙间飘过。
王朋立刻从史料堆中跳了出来,放眼望去,只觉得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真是的,想那么多大历史的东西干嘛,与我何干,还不如看美女呢!
仙女们的身影稍纵即逝,王朋平复了一下心跳,喃喃自语道:“昆仑山有点阴盛阳衰啊……”
系统接话说:【王母是女仙之首,且不说她的女弟子了,光她的女儿文献中就记载了二、三十位,昆仑山当然美女成群啦。】
王朋抱着脑袋:“啊……为什么我单身时不能来这种美女扎堆的地方,而偏偏是有了女朋友之后?”
【本来就是贝斯特带你来的嘛。】
王朋一阵尴尬,系统却又故作殷勤地说:
【除了你见过的之外,这个时代的女神还有令骚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巫山神女‘瑶姬’,传授黄帝经典教科书的‘素女’,你要不要了解一下?】
王朋板起脸:“本来就嫌美女多,还来勾我……”
【要是得到了《素女经》,你可以跟贝斯特双修一下哦。】
“这样啊……”王朋脸红起来。
忽然听得一声清脆的喊声:
“姐夫!”
声音很近,就在他的背后。
王朋一激灵,赶紧回身。
一位身着粉红羽衣的少女眨着水灵的大眼睛站在跟前,年纪和贝斯特相仿,容颜也有几分相似。
通通,王朋心跳了两下。
贝斯特清新丽中带着些许神秘感,这位少女则甜美如天上的仙桃。
以王朋的现在的修为,竟不知她是何时出现在身后的,难怪有个形容词叫做“神出鬼没”了。
“原来是七妹……七公主啊……”王朋有点紧张,不知称呼是否恰当,“……‘姐夫’可不是乱叫的,我和贝斯特还……”
“哧……”眼前的少女笑了,“那我也叫你‘鹏哥’好了,你就叫我巧儿吧!”
“巧儿……”王朋面上发烧,一下子与她亲近了许多。
七仙女的传说他很熟悉了,七姐妹中最小的这位公主名为“玉巧”,手持七窍玲珑梭,掌管天庭的神蚕虫,为众神织布。她便是“织女”的原型。
贝斯特是七仙中的六公主,原名“玉霞”,手持七彩带,掌管天庭的花草树木。
本来朝霞、晚霞都很美,可惜“霞”字被中国人用滥了,王朋还是习惯叫她贝斯特。
不过叫“霞儿”似乎也还不错,要不要改口呢……王朋想。
巧儿凑近了,目光闪动地看着他:“还在想姐姐呢?真令人羡慕……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啊?”
一阵好闻的香味从她身上传了过来。
“这个嘛……”王朋揉揉鼻子,心想:妹子,你没事挨得这么近,不会是你姐姐派来考验我的吧?
从洛神到巧儿,这昆仑山的考验可真是层出不穷啊。
还好我一上来暗恋的就是伊南娜,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没那么容易失足……
于是王朋小心地后退了一步,表情自然地聊起他与贝斯特相遇的经过。
巧儿认真听着,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不知不觉又上前了一步。
王朋这才发现巧儿不是故意要撩他,而是她天生的距离感比一般人要小,习惯跟人靠得很近。
经过洛神一役,王朋哪里敢越雷池一步,只好心如止水,坐怀不乱了。
于是他边聊边退,巧儿边聊边前进,不知不觉中,他们从走廊的这头一直聊到了走廊的那头。
商周时期的人创造了绚烂辉煌、举世闻名的青铜器,完全只是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却从不为神供奉。对此,那两位大神也从未恼怒。
祂们甚至可以放任人们唯我独尊,将祂们降格为人类,而将自己的祖先吹嘘为“神”。
经过黄帝和蚩尤一役之后,中原人在征服、融合东夷族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主导性,势必要将炎、黄抬高到和神一样高的地位。
于是后世不断地将神的特点附加到顶多是半神的“人王”身上,祖先崇拜愈演愈烈。
后世编撰的“黄帝世系”和“五帝”之说,就是一个将半神的人王“神化”,将真神编入人族世系,模糊两者界限的过程——一个历代修史者不懈努力制造出来的结果。
“天”本来只有一个,但汉代出现了“六天”之说。
即至高者为天帝,又名“太一”,其下有统治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天帝”,即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而以中央黄帝为尊。
东方天帝“太昊”原为炎黄之前的东夷远祖,与伏羲混同为一。
西方天帝“少昊”也是东夷远祖,太昊之后,其部族以玄鸟、凤凰为图腾。
少昊在传说中是帝俊和娥皇之子,山海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其国“以百鸟为官”。
他本与黄帝无关,但在黄帝世系中被编为黄帝长子。
少昊之孙被记为“帝喾”,“帝喾”从文字和特点上就是“帝俊”的变体,各种混淆和嫁接将神“帝俊”变成了黄帝的玄孙,一个叫做“帝喾”的人类(此处省略读者懒看资料一万字)……
帝喾之子记为帝尧、商族之祖“契”、周族之祖“弃”。
商族属于东夷,被编为帝喾之子也算没错,但与西来带游牧性质的周族并非兄弟关系。
北方天帝“颛顼”来自黄帝的另一支系——中原一族,他是黄帝之孙,又是舜和禹的爷爷。
总之,“五帝”中炎、黄、颛顼属于中原一族,太昊、少昊则属于东夷族,华夏民族就是中原龙文化、东夷凤文化、长江流域等地文化相互融合后形成的。
融就融了,现在华夏一家,还分什么彼此?然而,一些编排还是忍不住让人吐槽:
上小学时,王朋就被“湘妃竹”的故事感动过——舜帝南巡苍梧而死,崩葬九嶷山。娥皇和女英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竹上生斑,泪尽而死……
等等,娥皇不是帝俊的老婆吗?
你把我当孙子可以,但是不能抢我老婆啊!!
随着帝俊变为帝喾,常羲也变成他的妻子常仪(儀)。
羲和与常仪原为日、月之母,帝俊之妻,后来却成了帝尧手下的天文官,负责占日、占月。
巫山神女瑶姬本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后来变成了炎帝之女。蓬莱神话的北海龙神禺强成了黄帝之孙。
此外,大羿射日也被归功于尧。
《淮南子》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拥戴尧为天子)。”
在此神逻辑面前,大羿:“……”
帝俊的其他神格特征也被一一嫁接到舜的身上,足以令后世学者将“帝喾、帝俊、帝舜”三者混为一谈。
再说黄帝,其原型本是远古华夏族一个酋长国的首领,战国时许多人对他的一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的形象。
传说黄帝诛蚩尤于涿鹿,代神农氏为帝之后,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遂成盛世局面。
战国至汉初,黄帝除了辉煌的帝王形象,又兼具了仙人的形象。
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遂被后世沿袭增饰,说黄帝遍历名山、求仙问道,最后得道升天。
后来,黄帝又崛起为中央天帝,位列最尊,出巡时乘龙扆云,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强大的神物都成了他的仆役。
最后,黄帝直接以“天帝”的身份成了昆仑山的主人,就连妖媚的神武罗都成为了黄帝行宫的“管理者”(不知用词是否恰当)。致使后世产生了“黄帝既然身为天帝,为何要拜谢九天玄女”的疑问。
传说伏羲就是龙,又说祂取蛇身、鹿角、虎眼、鹰爪等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从此“龙”成为了至圣的象征。
于是华夏先王们在文人的笔下也一个个具有了龙颜,出行纷纷乘龙。
在龙看来,祂们丝毫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只是帝王们身边华丽的装饰品和吉祥物。
王朋不禁仰天喟叹:娘娘啊,老天爷啊,你们真是心胸宽广……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仙女如云,从宫阙间飘过。
王朋立刻从史料堆中跳了出来,放眼望去,只觉得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真是的,想那么多大历史的东西干嘛,与我何干,还不如看美女呢!
仙女们的身影稍纵即逝,王朋平复了一下心跳,喃喃自语道:“昆仑山有点阴盛阳衰啊……”
系统接话说:【王母是女仙之首,且不说她的女弟子了,光她的女儿文献中就记载了二、三十位,昆仑山当然美女成群啦。】
王朋抱着脑袋:“啊……为什么我单身时不能来这种美女扎堆的地方,而偏偏是有了女朋友之后?”
【本来就是贝斯特带你来的嘛。】
王朋一阵尴尬,系统却又故作殷勤地说:
【除了你见过的之外,这个时代的女神还有令骚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巫山神女‘瑶姬’,传授黄帝经典教科书的‘素女’,你要不要了解一下?】
王朋板起脸:“本来就嫌美女多,还来勾我……”
【要是得到了《素女经》,你可以跟贝斯特双修一下哦。】
“这样啊……”王朋脸红起来。
忽然听得一声清脆的喊声:
“姐夫!”
声音很近,就在他的背后。
王朋一激灵,赶紧回身。
一位身着粉红羽衣的少女眨着水灵的大眼睛站在跟前,年纪和贝斯特相仿,容颜也有几分相似。
通通,王朋心跳了两下。
贝斯特清新丽中带着些许神秘感,这位少女则甜美如天上的仙桃。
以王朋的现在的修为,竟不知她是何时出现在身后的,难怪有个形容词叫做“神出鬼没”了。
“原来是七妹……七公主啊……”王朋有点紧张,不知称呼是否恰当,“……‘姐夫’可不是乱叫的,我和贝斯特还……”
“哧……”眼前的少女笑了,“那我也叫你‘鹏哥’好了,你就叫我巧儿吧!”
“巧儿……”王朋面上发烧,一下子与她亲近了许多。
七仙女的传说他很熟悉了,七姐妹中最小的这位公主名为“玉巧”,手持七窍玲珑梭,掌管天庭的神蚕虫,为众神织布。她便是“织女”的原型。
贝斯特是七仙中的六公主,原名“玉霞”,手持七彩带,掌管天庭的花草树木。
本来朝霞、晚霞都很美,可惜“霞”字被中国人用滥了,王朋还是习惯叫她贝斯特。
不过叫“霞儿”似乎也还不错,要不要改口呢……王朋想。
巧儿凑近了,目光闪动地看着他:“还在想姐姐呢?真令人羡慕……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啊?”
一阵好闻的香味从她身上传了过来。
“这个嘛……”王朋揉揉鼻子,心想:妹子,你没事挨得这么近,不会是你姐姐派来考验我的吧?
从洛神到巧儿,这昆仑山的考验可真是层出不穷啊。
还好我一上来暗恋的就是伊南娜,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没那么容易失足……
于是王朋小心地后退了一步,表情自然地聊起他与贝斯特相遇的经过。
巧儿认真听着,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不知不觉又上前了一步。
王朋这才发现巧儿不是故意要撩他,而是她天生的距离感比一般人要小,习惯跟人靠得很近。
经过洛神一役,王朋哪里敢越雷池一步,只好心如止水,坐怀不乱了。
于是他边聊边退,巧儿边聊边前进,不知不觉中,他们从走廊的这头一直聊到了走廊的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