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13972784935、shenei67603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杨嗣昌的确是豁出去了,他很清楚朝廷的情况,更明白皇上的心思,可苏天成的信函里面,提到的那些观点,杨嗣昌是完全认同的,他感觉到,自己必须将所有的观点说出来,至于说皇上最终会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那就不是他所能够左右的。
后金鞑子的残暴,给北直隶一带老百姓造成的痛苦,杨嗣昌不会忘记,就算是苏天成有着图谋不轨的心思,但这么多年以来,苏天成从来没有给老百姓造成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朝廷也不能够轻易放过后金鞑子。
其实杨嗣昌有着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父亲杨鹤曾经是三边总督,无奈剿匪不力,决策出现错误,被朝廷降罪,投入到大牢,之后虽然放出来了,但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杨嗣昌想着依靠自身的能耐,扬眉吐气,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心愿,总算是得到孙承宗的推荐,一步登天,成为了内阁首辅,可惜他这个内阁首辅,别提有多憋屈了,前面有唐世济、朱审烜,后面有周延儒,偏偏皇上喜欢玩平衡,故意限制内阁首辅的权力,重视内阁次辅发挥作用,让他几乎没有愉悦的时候。
牵涉到朝廷大事的时候,很多时候杨嗣昌是不能够做出来决断的,时间长了,内心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杨嗣昌专门注意了苏天成的所作所为,内心还是有着一些认同感觉的。当然,杨嗣昌觉不赞成苏天成谋反,但他还是坚持缓和路线的,苏天成做出来如今的姿态,从某些方面来说,皇上和朝廷是有责任的。
杨嗣昌清楚。仅仅凭着这样一个理由,不一定能够说服皇上,甚至说出来再多的理由,皇上也会坚持和谈,但作为内阁首辅,他不会继续沉默了。
朱由检没有开口,周延儒接着开口了。
“杨大人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下官以为,后金鞑子既然遭遇了困境。有了俯首称臣的意思,朝廷就要抓住这等的机会,一旦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你我身为内阁大臣,就应该想到办法,限制后金鞑子的实力,依靠内阁和满朝文武,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为皇上分忧,难道一定要兵戎相见。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吗。”
不得不说周延儒的反应是很快的。
周延儒说完之后,陈新甲开口了。
“皇上,臣本不该多嘴的,不过臣有切身体会,在辽东与后金鞑子交手,遭遇了败绩。臣深感羞愧,兵戎相见消耗是巨大的,臣以为,能够想到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最好不好兵戎相见。如此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亦可以展现我大明的智慧。”
陈新甲刚刚说完,钱谦益也跟着开口了。
“皇上仁慈,一心为百姓考虑,臣赞同议和,通过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令后金鞑子称帝的臣服。”
只有刘宇亮没有表态了,其实这样的态势,刘宇亮是不是表态,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可惜横下一条心的杨嗣昌,可不会就此屈服。
“皇上,诸位大人都赞同议和,臣还是不同意,恳请皇上让臣说完理由。”
朱由检没有开口说话,鼻子里面哼了一下。
看见皇上这样的态度,杨嗣昌反而安心许多了,若是内阁大臣都是这样的认识,这个内阁首辅不做也罢,众人都说到了,待到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实力,可又没有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等于是没说,也就是根本没有办法,如此的情况下,一旦议和,担子还是压在他这个内阁首辅的身上,到时候想不到办法,让后金鞑子得到了喘息,实力再次壮大起来,恐怕就不是自己辞去内阁首辅那么简单了。
所以杨嗣昌必须要将所有的话说完,尽管扭转局面的希望渺茫。
“臣身为内阁首辅,曾经专门研究后金鞑子,研究皇太极,臣发现了一个很是奇怪的情况,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时候,对我大明百姓是很不客气的,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采取了屠城的方式,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最初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策略。”
“若后金鞑子总是采用此等的策略,臣倒是不紧张,只是我大明的百姓受苦了,可之后皇太极改变了策略,开始禁止后金鞑子烧杀劫掠了,开始笼络我大明百姓的心了,皇太极还在后金展开了科举考试,开始笼络我汉人之中的俊杰,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皇太极对我大明投靠过去的叛贼,格外的优厚,看到了这些情况,臣以为,皇太极是有巨大野心的。”
“至于说后金这些年的发展,臣在前面说过,不想重复了。”
“臣一再强调这些方面的理由,就是想到了,依照皇太极如此的做法,会轻易的臣服我大明吗,就算是这次朝廷同意了后金鞑子的和谈,暂时限制了后金鞑子,能够保证长远吗,刚刚周大人、陈大人和钱大人都说了,朝廷应该想办法,在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不要兵戎相见,可惜臣想了很久,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若是能够采取文治的办法,臣以为早就能够降服后金鞑子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大明朝廷总是依靠征伐,才能够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
“臣记得朝廷对流寇的态度,以前也是以招抚为主,臣的父亲就曾经极力主张招抚流寇,可最终的结果如何,根本就没有效果,流寇刚开始造法的时候,没有什么野心,无非是想着荣华富贵,那些流寇的首领,一旦手里有军队了,就开始花天酒地,就开始享受,按说这等没有野心的流寇,是完全可以招抚的,但朝廷招抚的策略,屡屡失败,这是为什么,臣以为,这是因为流寇的胃口太大了,朝廷不能够满足了,甚至可以说,流寇在造反作乱的过程之中,野心渐渐的滋生了,要求更高了,触及到我大明朝廷的根本利益了。”
“流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皇太极了,朝廷招抚流寇都未能成功,难道能够招募皇太极,皇太极的野心是非常明显的,成立了大清国,降服了蒙古草原部落,组建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步步蚕食我大明的领土,屡次入关劫掠,残害我大明百姓,而且这一次皇太极所谓的臣服,依照臣的看法,根本就没有提出来多少实质的内容。”
“朝廷最担心的就是后金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后金鞑子,至于说皇太极去帝号,朝廷本来就没有承认大清国,皇太极是不是去掉帝号,根本就不算是条件,此外皇太极说是让儿子到朝廷来为质,这就更加的不足为道了,放一个儿子在这里,就让朝廷相信他了,就不理睬他了,这等的交易,也真的是划算。”
“臣说到的关键地方,皇太极一项都没有涉及到,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如何的处置,是留在后金,还是就地解散,还是归顺我大明朝廷,成为我大明的军队,占据的沈阳等诸多的地方怎么办,是不是退出来,回到以前的地方去,既然恢复建州卫的建制,是不是让朝廷派出军队,主持建州卫的事宜,管辖建州卫,这些事情,臣以为才是关键。”
“臣斗胆说了,这些条件,恐怕皇太极一条都不会应允的,会想方设法推脱,当然,臣也可能是杞人忧天,说不定皇太极会答应一切的条件。”
。。。。。。
朱由检的脸色很不好看了,杨嗣昌说的这些道理,他都是清楚的,但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苏天成已经是巨大的威胁,这个时候,后金鞑子能够提出来俯首称臣,朝廷就可以解除苏天成的兵权,就可以慢慢削弱苏天成的力量,至于说给予后金鞑子喘息的时间,也就是给朝廷喘息的时间,这么简单的道理,杨嗣昌应该明白的。
就在杨嗣昌慷慨陈词的时候,朱由检的内心有了疑虑,为什么杨嗣昌明白这些道理,却咬牙坚持,难道说和苏天成之间有联系,难道暗地里是维护苏天成的,若是出现了这样的迹象,朱由检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先前放走了朱审烜,朱由检就有些后悔,失去了控制苏天成的最好的一步棋,若是后金鞑子的使者早点来到京城,他是绝不会放走朱审烜的,也没有必要下那个旨意,公开了矛盾,当时杨嗣昌就是赞成放走朱审烜的。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杨爱卿说的有理,不过朕以为,后金鞑子能够真正的俯首称臣,我大明还是要给人家机会的,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了,同意后金鞑子的议和,此等事情,今后不要再议了。”
杨嗣昌离开养心殿的时候,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他绝不会想到,因为先前的发言,他已经被皇上怀疑了,另外的一场风暴,很快就要到来,这一场的风暴,直接针对他来了。(未完待续。。)
杨嗣昌的确是豁出去了,他很清楚朝廷的情况,更明白皇上的心思,可苏天成的信函里面,提到的那些观点,杨嗣昌是完全认同的,他感觉到,自己必须将所有的观点说出来,至于说皇上最终会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那就不是他所能够左右的。
后金鞑子的残暴,给北直隶一带老百姓造成的痛苦,杨嗣昌不会忘记,就算是苏天成有着图谋不轨的心思,但这么多年以来,苏天成从来没有给老百姓造成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朝廷也不能够轻易放过后金鞑子。
其实杨嗣昌有着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父亲杨鹤曾经是三边总督,无奈剿匪不力,决策出现错误,被朝廷降罪,投入到大牢,之后虽然放出来了,但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杨嗣昌想着依靠自身的能耐,扬眉吐气,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心愿,总算是得到孙承宗的推荐,一步登天,成为了内阁首辅,可惜他这个内阁首辅,别提有多憋屈了,前面有唐世济、朱审烜,后面有周延儒,偏偏皇上喜欢玩平衡,故意限制内阁首辅的权力,重视内阁次辅发挥作用,让他几乎没有愉悦的时候。
牵涉到朝廷大事的时候,很多时候杨嗣昌是不能够做出来决断的,时间长了,内心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杨嗣昌专门注意了苏天成的所作所为,内心还是有着一些认同感觉的。当然,杨嗣昌觉不赞成苏天成谋反,但他还是坚持缓和路线的,苏天成做出来如今的姿态,从某些方面来说,皇上和朝廷是有责任的。
杨嗣昌清楚。仅仅凭着这样一个理由,不一定能够说服皇上,甚至说出来再多的理由,皇上也会坚持和谈,但作为内阁首辅,他不会继续沉默了。
朱由检没有开口,周延儒接着开口了。
“杨大人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下官以为,后金鞑子既然遭遇了困境。有了俯首称臣的意思,朝廷就要抓住这等的机会,一旦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你我身为内阁大臣,就应该想到办法,限制后金鞑子的实力,依靠内阁和满朝文武,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为皇上分忧,难道一定要兵戎相见。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吗。”
不得不说周延儒的反应是很快的。
周延儒说完之后,陈新甲开口了。
“皇上,臣本不该多嘴的,不过臣有切身体会,在辽东与后金鞑子交手,遭遇了败绩。臣深感羞愧,兵戎相见消耗是巨大的,臣以为,能够想到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最好不好兵戎相见。如此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亦可以展现我大明的智慧。”
陈新甲刚刚说完,钱谦益也跟着开口了。
“皇上仁慈,一心为百姓考虑,臣赞同议和,通过其他办法削弱后金鞑子,令后金鞑子称帝的臣服。”
只有刘宇亮没有表态了,其实这样的态势,刘宇亮是不是表态,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可惜横下一条心的杨嗣昌,可不会就此屈服。
“皇上,诸位大人都赞同议和,臣还是不同意,恳请皇上让臣说完理由。”
朱由检没有开口说话,鼻子里面哼了一下。
看见皇上这样的态度,杨嗣昌反而安心许多了,若是内阁大臣都是这样的认识,这个内阁首辅不做也罢,众人都说到了,待到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实力,可又没有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等于是没说,也就是根本没有办法,如此的情况下,一旦议和,担子还是压在他这个内阁首辅的身上,到时候想不到办法,让后金鞑子得到了喘息,实力再次壮大起来,恐怕就不是自己辞去内阁首辅那么简单了。
所以杨嗣昌必须要将所有的话说完,尽管扭转局面的希望渺茫。
“臣身为内阁首辅,曾经专门研究后金鞑子,研究皇太极,臣发现了一个很是奇怪的情况,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时候,对我大明百姓是很不客气的,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采取了屠城的方式,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最初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策略。”
“若后金鞑子总是采用此等的策略,臣倒是不紧张,只是我大明的百姓受苦了,可之后皇太极改变了策略,开始禁止后金鞑子烧杀劫掠了,开始笼络我大明百姓的心了,皇太极还在后金展开了科举考试,开始笼络我汉人之中的俊杰,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皇太极对我大明投靠过去的叛贼,格外的优厚,看到了这些情况,臣以为,皇太极是有巨大野心的。”
“至于说后金这些年的发展,臣在前面说过,不想重复了。”
“臣一再强调这些方面的理由,就是想到了,依照皇太极如此的做法,会轻易的臣服我大明吗,就算是这次朝廷同意了后金鞑子的和谈,暂时限制了后金鞑子,能够保证长远吗,刚刚周大人、陈大人和钱大人都说了,朝廷应该想办法,在后金鞑子臣服之后,想办法削弱后金鞑子的实力,不要兵戎相见,可惜臣想了很久,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若是能够采取文治的办法,臣以为早就能够降服后金鞑子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大明朝廷总是依靠征伐,才能够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
“臣记得朝廷对流寇的态度,以前也是以招抚为主,臣的父亲就曾经极力主张招抚流寇,可最终的结果如何,根本就没有效果,流寇刚开始造法的时候,没有什么野心,无非是想着荣华富贵,那些流寇的首领,一旦手里有军队了,就开始花天酒地,就开始享受,按说这等没有野心的流寇,是完全可以招抚的,但朝廷招抚的策略,屡屡失败,这是为什么,臣以为,这是因为流寇的胃口太大了,朝廷不能够满足了,甚至可以说,流寇在造反作乱的过程之中,野心渐渐的滋生了,要求更高了,触及到我大明朝廷的根本利益了。”
“流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皇太极了,朝廷招抚流寇都未能成功,难道能够招募皇太极,皇太极的野心是非常明显的,成立了大清国,降服了蒙古草原部落,组建了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步步蚕食我大明的领土,屡次入关劫掠,残害我大明百姓,而且这一次皇太极所谓的臣服,依照臣的看法,根本就没有提出来多少实质的内容。”
“朝廷最担心的就是后金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后金鞑子,至于说皇太极去帝号,朝廷本来就没有承认大清国,皇太极是不是去掉帝号,根本就不算是条件,此外皇太极说是让儿子到朝廷来为质,这就更加的不足为道了,放一个儿子在这里,就让朝廷相信他了,就不理睬他了,这等的交易,也真的是划算。”
“臣说到的关键地方,皇太极一项都没有涉及到,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如何的处置,是留在后金,还是就地解散,还是归顺我大明朝廷,成为我大明的军队,占据的沈阳等诸多的地方怎么办,是不是退出来,回到以前的地方去,既然恢复建州卫的建制,是不是让朝廷派出军队,主持建州卫的事宜,管辖建州卫,这些事情,臣以为才是关键。”
“臣斗胆说了,这些条件,恐怕皇太极一条都不会应允的,会想方设法推脱,当然,臣也可能是杞人忧天,说不定皇太极会答应一切的条件。”
。。。。。。
朱由检的脸色很不好看了,杨嗣昌说的这些道理,他都是清楚的,但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苏天成已经是巨大的威胁,这个时候,后金鞑子能够提出来俯首称臣,朝廷就可以解除苏天成的兵权,就可以慢慢削弱苏天成的力量,至于说给予后金鞑子喘息的时间,也就是给朝廷喘息的时间,这么简单的道理,杨嗣昌应该明白的。
就在杨嗣昌慷慨陈词的时候,朱由检的内心有了疑虑,为什么杨嗣昌明白这些道理,却咬牙坚持,难道说和苏天成之间有联系,难道暗地里是维护苏天成的,若是出现了这样的迹象,朱由检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先前放走了朱审烜,朱由检就有些后悔,失去了控制苏天成的最好的一步棋,若是后金鞑子的使者早点来到京城,他是绝不会放走朱审烜的,也没有必要下那个旨意,公开了矛盾,当时杨嗣昌就是赞成放走朱审烜的。
杨嗣昌说完之后,朱由检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杨爱卿说的有理,不过朕以为,后金鞑子能够真正的俯首称臣,我大明还是要给人家机会的,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了,同意后金鞑子的议和,此等事情,今后不要再议了。”
杨嗣昌离开养心殿的时候,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他绝不会想到,因为先前的发言,他已经被皇上怀疑了,另外的一场风暴,很快就要到来,这一场的风暴,直接针对他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