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协议的速度是很快的,这也是因为时间紧急,很多的细节不可能完全考虑清楚,朱由检和皇太极两人在对付苏天成方面,达成了共识,两人都意识到了,必须要联合起来,置苏天成于死地,至于说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恩怨,暂时可以放下,这也应验了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凤舞文学网 )可惜的是,朱由检明白的晚了一些,若是早些明白这个道理,大明也不至于到了这样的程度了。
具体操作过程是复杂的,首先在确立指挥官方面,就出现了矛盾,后金鞑子派来的是多尔衮,不管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是不是认账,但多尔衮毕竟是后金的亲王,人家的身份不是一般的显贵,若是让大同总督王道直来统领这一次的作战,恐怕多尔衮不会心服口服,甚至是不会服从命令的。
朱由检是高度重视这次的联合作战的,甚至连具体的细节都直接干预了,譬如说在什么地方与江宁营展开决战,究竟是以满八旗所属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为主,还是以明军为主等等,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很清楚,任何的小心思,都会导致作战的失利,若是这次的战斗失败了,朝廷几乎无法承受,所以在具体的联合过程之中,双方都必须要有诚意。故而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后,朱由检专门召见了济尔哈朗,告知了济尔哈朗这些观点。
朱由检的态度,皇太极很快也知晓了,他也开始调整自身的看法,本来以为,大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有可能会利用满八旗,让满八旗与江宁营捉对厮杀,明军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太极自然有办法应对的,满八旗可不会那样的愚蠢,到时候迅速的脱离战场,在北直隶劫掠一番之后,从大同方向撤离,或者干脆直接从辽东撤离。估计明军需要应对江宁营,也不可能抽出来过多的兵力,对付满八旗了。
朱由检的想法开始朝着现实目的转变,这令皇太极有了担心,他一直都是看不起朱由检的,尽管朱由检可谓是大明最为勤奋和自律的皇帝。但朱由检没有远见卓识,不能够提出来什么治国的决策,这样的皇帝,面临危机局面的时候,等同于庸人一个,可如今朱由检开始出现转变了,皇太极觉得。随着局势的发展,朱由检也许会成为自己下一个对手,或者说成为豪格最为主要的对手。
朱由检和皇太极的态度端正了,联合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最终双方都同意了,战役的大帅为大明内阁次辅陈新甲,副帅为大同总督王道直和睿亲王多尔衮,满八旗和明军联合作战的形势,采取各自按照大帅的要求,在总体部署下作战,也就是说。王道直率领明军作战,多尔衮率领满八旗作战,双方听从大帅的命令,作战的过程之中,朱由检和皇太极都不直接干预。至于说作战需要的粮草,各自筹备。
这个联合作战的协议,已经属于完美的阶层了。
可具体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具体作战的过程之中,到底谁成为先锋部队,谁承担与江宁营的正面厮杀,谁承担预备队的作用,这可不是小问题,谁都知道与江宁营正面的厮杀,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
谈判的时候,这个问题被直接提出来了,可惜没有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说,不管如何的协商,不管目的如何的一致,在保存实力方面,双方都是有想法的,而且双方也是互相防备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
陈新甲接受了任务之后,一方面踌躇满志,一方面也是格外的头疼。
他有可能成为改变朝廷困境的功臣,从此扬名立万,甚至成为内阁首辅,但也有可能因为指挥方面的问题,导致联合作战无法做种落实,最终还是各自为战,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令朝廷毁于一旦。但如此的历史机遇,不是一般人所能够遇到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这次的大帅,按照道理应该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但皇上却制定他成为了大帅,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皇上已经开始信任他了,不是怎么信任周延儒了。
如何的指挥作战,这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让双方都能够最好的协同作战,共同来打败江宁营,甚至是能够直接斩杀苏天成,这是需要仔细考虑和部署的,只要能够共同打败江宁营,也就是为朝廷争取到了主动,失败的苏天成,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无力进攻北方的,朝廷就可以趁着这个时候,组织大军进攻南方,彻底扭转被动的局面,至于说与后金鞑子如何处理好关系,那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新甲曾经是辽东巡抚,在辽东的时候,他也听说过苏天成的某些论断,譬如说攘外必先安的观点等等,这方面陈新甲是赞同的,以前朝廷面临流寇和后金鞑子双重侵扰的时候,陈新甲就认为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剿灭流寇,进而才能够全力对付后金鞑子。
来不及思考,陈新甲立即要求王道直赶赴京城。
一直都认为朝廷会有所动作的王道直,兴冲冲地赶赴京城,明军即将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的事宜,他还不知道,但苏天成御驾亲征了,朝廷肯定是高度重视的,也是会想到应对办法的,如今接到了兵部的敕令,王道直以为,朝廷是有办法了。
当陈新甲说出来了朝廷的决定之后,王道直有些眩晕,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自己率领的大军,居然要和后金鞑子联合作战,而且是与多尔衮合作,这太不可思议了。多尔衮曾经多次率军进入关内,烧杀劫掠什么事情都做过的,这一次朝廷居然引狼入室,让后金鞑子直接入关,进入到北直隶了,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岂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烦。
陈新甲从王道直的神情之中,就看出来了端倪,他一面说这是皇上做出来的决定,一面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和王道直两人商议,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限制后金鞑子,预防后金鞑子真的在北直隶劫掠了。
王道直也不客气,说要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说后金鞑子,就是明军,有些时候也会劫掠百姓的,但后金鞑子过于的残忍,动辄就是烧掉整个的村子,甚至是城池,除开劫掠走的人,不留下一个活口,这样的行径,不能够容忍。
陈新甲只好给王道直解释。
按说陈新甲是大帅了,完全可以要求王道直如何做的,可陈新甲明白,他必须要依靠王道直,曾经在辽东的征伐,让他明白了将帅合的重要,若是他与王道直之间出现了争吵,甚至是直接的分歧,那这场战就无法打下去了。
京城面对的局面,朝廷面临的压力,王道直还是清楚的,加之有了内阁次辅陈新甲的详细解释,王道直慢慢也就明白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因为朝廷想不到其他的办法来了,至于说限制后金鞑子的种种作为,只能够是在今后来想办法。
多尔衮带领正白旗和镶白旗,早就做好了准备。
正式接到皇太极的圣旨之后,多尔衮马上率领大军出发了,出发之前,多尔衮专门到皇宫去了,见到了皇太极,至于说两人商议了一些什么,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多尔衮的动作非常的迅速,这一次他是拼尽全力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一共有接近五万大军了,全部跟随出动,弟弟多铎过世之后,多尔衮接管了镶白旗,从镶白旗的驻地招募了大量的军士,平日里辅之以刻苦的训练,在大清国,从军队作战能力方面来说,正白旗和镶白旗可谓是最为骁勇的。
这一次从辽东入关,多尔衮有着很多的感慨,看见一路上的风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他曾经多次在辽东作战,哪怕是山海关和锦州等地,他也不陌生。
大军行军有着严格的路线限制,这方面多尔衮接受了,按照大明朝廷绘制的行军图,在进入关内之后,迅速朝着保定府和河间府所在的地方行进,同时,多尔衮还严格要求下面的军士,不能够有烧杀劫掠等行。
要说大局观的方面,多尔衮比皇太极差不了多少,他很清楚,目前是双方联合作战的时候,可不是劫掠金银财宝和人口的时候,至于说战斗结束之后,应该要怎么做,多尔衮内心有数,皇太极也专门吩咐过。所以为了大局,多尔衮严格要求麾下的军士,绝不能够乱来,特别是在刚刚入关的时候,要表现出来联合的诚意。
正白旗和镶白旗大军的行军速度很快,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多尔衮麾下的军士,以骑兵为主了,这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军队。
当然,有关如何作战的事宜,多尔衮也有着自身的思考,皇太极的要求他知道,但不能够得到丝毫的利益,他也无法给首先军官和军士一个交代的。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纯文字∷〗
具体操作过程是复杂的,首先在确立指挥官方面,就出现了矛盾,后金鞑子派来的是多尔衮,不管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是不是认账,但多尔衮毕竟是后金的亲王,人家的身份不是一般的显贵,若是让大同总督王道直来统领这一次的作战,恐怕多尔衮不会心服口服,甚至是不会服从命令的。
朱由检是高度重视这次的联合作战的,甚至连具体的细节都直接干预了,譬如说在什么地方与江宁营展开决战,究竟是以满八旗所属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为主,还是以明军为主等等,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很清楚,任何的小心思,都会导致作战的失利,若是这次的战斗失败了,朝廷几乎无法承受,所以在具体的联合过程之中,双方都必须要有诚意。故而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后,朱由检专门召见了济尔哈朗,告知了济尔哈朗这些观点。
朱由检的态度,皇太极很快也知晓了,他也开始调整自身的看法,本来以为,大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有可能会利用满八旗,让满八旗与江宁营捉对厮杀,明军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太极自然有办法应对的,满八旗可不会那样的愚蠢,到时候迅速的脱离战场,在北直隶劫掠一番之后,从大同方向撤离,或者干脆直接从辽东撤离。估计明军需要应对江宁营,也不可能抽出来过多的兵力,对付满八旗了。
朱由检的想法开始朝着现实目的转变,这令皇太极有了担心,他一直都是看不起朱由检的,尽管朱由检可谓是大明最为勤奋和自律的皇帝。但朱由检没有远见卓识,不能够提出来什么治国的决策,这样的皇帝,面临危机局面的时候,等同于庸人一个,可如今朱由检开始出现转变了,皇太极觉得。随着局势的发展,朱由检也许会成为自己下一个对手,或者说成为豪格最为主要的对手。
朱由检和皇太极的态度端正了,联合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最终双方都同意了,战役的大帅为大明内阁次辅陈新甲,副帅为大同总督王道直和睿亲王多尔衮,满八旗和明军联合作战的形势,采取各自按照大帅的要求,在总体部署下作战,也就是说。王道直率领明军作战,多尔衮率领满八旗作战,双方听从大帅的命令,作战的过程之中,朱由检和皇太极都不直接干预。至于说作战需要的粮草,各自筹备。
这个联合作战的协议,已经属于完美的阶层了。
可具体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具体作战的过程之中,到底谁成为先锋部队,谁承担与江宁营的正面厮杀,谁承担预备队的作用,这可不是小问题,谁都知道与江宁营正面的厮杀,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
谈判的时候,这个问题被直接提出来了,可惜没有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说,不管如何的协商,不管目的如何的一致,在保存实力方面,双方都是有想法的,而且双方也是互相防备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
陈新甲接受了任务之后,一方面踌躇满志,一方面也是格外的头疼。
他有可能成为改变朝廷困境的功臣,从此扬名立万,甚至成为内阁首辅,但也有可能因为指挥方面的问题,导致联合作战无法做种落实,最终还是各自为战,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令朝廷毁于一旦。但如此的历史机遇,不是一般人所能够遇到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这次的大帅,按照道理应该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但皇上却制定他成为了大帅,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皇上已经开始信任他了,不是怎么信任周延儒了。
如何的指挥作战,这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让双方都能够最好的协同作战,共同来打败江宁营,甚至是能够直接斩杀苏天成,这是需要仔细考虑和部署的,只要能够共同打败江宁营,也就是为朝廷争取到了主动,失败的苏天成,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无力进攻北方的,朝廷就可以趁着这个时候,组织大军进攻南方,彻底扭转被动的局面,至于说与后金鞑子如何处理好关系,那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新甲曾经是辽东巡抚,在辽东的时候,他也听说过苏天成的某些论断,譬如说攘外必先安的观点等等,这方面陈新甲是赞同的,以前朝廷面临流寇和后金鞑子双重侵扰的时候,陈新甲就认为必须要用雷霆手段剿灭流寇,进而才能够全力对付后金鞑子。
来不及思考,陈新甲立即要求王道直赶赴京城。
一直都认为朝廷会有所动作的王道直,兴冲冲地赶赴京城,明军即将与后金鞑子联合作战的事宜,他还不知道,但苏天成御驾亲征了,朝廷肯定是高度重视的,也是会想到应对办法的,如今接到了兵部的敕令,王道直以为,朝廷是有办法了。
当陈新甲说出来了朝廷的决定之后,王道直有些眩晕,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自己率领的大军,居然要和后金鞑子联合作战,而且是与多尔衮合作,这太不可思议了。多尔衮曾经多次率军进入关内,烧杀劫掠什么事情都做过的,这一次朝廷居然引狼入室,让后金鞑子直接入关,进入到北直隶了,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岂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烦。
陈新甲从王道直的神情之中,就看出来了端倪,他一面说这是皇上做出来的决定,一面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和王道直两人商议,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限制后金鞑子,预防后金鞑子真的在北直隶劫掠了。
王道直也不客气,说要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本就做不到,不要说后金鞑子,就是明军,有些时候也会劫掠百姓的,但后金鞑子过于的残忍,动辄就是烧掉整个的村子,甚至是城池,除开劫掠走的人,不留下一个活口,这样的行径,不能够容忍。
陈新甲只好给王道直解释。
按说陈新甲是大帅了,完全可以要求王道直如何做的,可陈新甲明白,他必须要依靠王道直,曾经在辽东的征伐,让他明白了将帅合的重要,若是他与王道直之间出现了争吵,甚至是直接的分歧,那这场战就无法打下去了。
京城面对的局面,朝廷面临的压力,王道直还是清楚的,加之有了内阁次辅陈新甲的详细解释,王道直慢慢也就明白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因为朝廷想不到其他的办法来了,至于说限制后金鞑子的种种作为,只能够是在今后来想办法。
多尔衮带领正白旗和镶白旗,早就做好了准备。
正式接到皇太极的圣旨之后,多尔衮马上率领大军出发了,出发之前,多尔衮专门到皇宫去了,见到了皇太极,至于说两人商议了一些什么,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多尔衮的动作非常的迅速,这一次他是拼尽全力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一共有接近五万大军了,全部跟随出动,弟弟多铎过世之后,多尔衮接管了镶白旗,从镶白旗的驻地招募了大量的军士,平日里辅之以刻苦的训练,在大清国,从军队作战能力方面来说,正白旗和镶白旗可谓是最为骁勇的。
这一次从辽东入关,多尔衮有着很多的感慨,看见一路上的风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他曾经多次在辽东作战,哪怕是山海关和锦州等地,他也不陌生。
大军行军有着严格的路线限制,这方面多尔衮接受了,按照大明朝廷绘制的行军图,在进入关内之后,迅速朝着保定府和河间府所在的地方行进,同时,多尔衮还严格要求下面的军士,不能够有烧杀劫掠等行。
要说大局观的方面,多尔衮比皇太极差不了多少,他很清楚,目前是双方联合作战的时候,可不是劫掠金银财宝和人口的时候,至于说战斗结束之后,应该要怎么做,多尔衮内心有数,皇太极也专门吩咐过。所以为了大局,多尔衮严格要求麾下的军士,绝不能够乱来,特别是在刚刚入关的时候,要表现出来联合的诚意。
正白旗和镶白旗大军的行军速度很快,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多尔衮麾下的军士,以骑兵为主了,这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视的军队。
当然,有关如何作战的事宜,多尔衮也有着自身的思考,皇太极的要求他知道,但不能够得到丝毫的利益,他也无法给首先军官和军士一个交代的。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