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郊游般的攻城
很快,鄂焕就率领着大军到达章陵县城,由于这次是佯攻,所以,鄂焕并不急着攻城,他指挥着士兵慢悠悠地在城外寻一处适宜的场所安营扎寨,然后宣布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开始攻城。
第二天起来,鄂焕点齐兵马来到南门外,但却不马上攻城,而是劝降。鄂焕本来就是个仅次于兀突骨的粗人,那里会讲什么大道理,一开始他还耐着性子好好说话,说着说着,见城墙上没什么反应,心里的火气就开始上来了。
于是,劝降就变成了骂城,他可没有刘厚那么怕死,他单人匹马,直冲到城门外不足五十米处,运足了丹田之气就开始吼骂,霎时间,什么国骂、川骂脱口而出,(接文明办通知,今天晚餐吃河蟹,所以这里省略了一千字)。
总之无非就是先问候了章陵县令全家的女性亲人,再问候了他的祖宗十八代,古人的语言没那么丰富,骂人的话也不多,很快鄂焕就词穷了,只好重复再问候一遍又一遍。问候着问候着,随带问候了整个章陵县的人民。
幸好这次出征没有文官跟随在旁边,否则他肯定要被弹劾了,因为这个章陵县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的人是得罪不起的。这里出了个很牛X的人物,那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当时这里还叫舂陵乡,刘秀就是在这里起兵逐鹿中原的,最后鲸吞天下,一统江湖。鄂焕身为汉朝的官员,辱骂中兴(开国)皇帝的乡亲,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啊。
说起来这个鄂焕也是蜀军中著名的大嗓门之一,其嗓门之大仅次于张飞,他运足力气的骂声不但让城门头上的守军听到,连城内靠近这边城墙的很多百姓都听到了。
城内登时就有点骚乱起来,倒不是因为百姓得知蜀汉的军队来了,心念故国,激动啥的,汉末军阀混战,刘氏皇室的威信早就荡然无存,就算是刘秀的故乡也不例外,这个时代的百姓多数是麻木的,军阀们杀来杀去,他们才不管是谁来统治他们,只要能有口饱饭吃就行了。
他们之所以骚乱是见又有战事发生,担心受到波及,危害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不少百姓马上就想着回家收拾细软逃难去了。
这个时候的章陵县令也是急得团团转,昨天他就知道蜀军到来了,他还亲自登上城头看着蜀军明目张胆地在城外扎营,他心知凭着城里只有两千不到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这个县城,于是,他当时就派人连夜出城,往许都和司马懿那里各送了一封求援信。
然后他又衣不解带,亲自带人在城墙上守了一夜,防备着蜀军攻城。谁知道一夜相安无事,蜀军并没有急着攻城。他本来想补睡一会,谁知道手下就来禀报,蜀军那里有动静了,害得他只好又登上城门楼继续值守。
没想到蜀军还是不进攻,只是在那里骂人,正当他准备不管这员蜀将,回去睡觉时,又闻报城中百姓骚乱起来,并且纷纷外逃。他大吃一惊,这下可麻烦了,百姓是城池稳定的基础,没有了百姓,他这个县令就等于是光杆司令了。
就算是战争期间,百姓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他们可以为军队提供粮食,制造武器铠甲等军用品,还可以搬运擂木滚石帮助守城,城墙被敌人打破损了,他们也可以帮忙抢修,甚至到了守城部队兵员减少太多时,临时抽调壮丁,直接驱赶他们上城墙参与守城,也是守城官员常用的招数。
总之,百姓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和免费的炮灰,不能让他们乱,不能让他们逃走,章陵县令心里怀着这个念头,连忙跑下城墙去制止百姓出逃,至于鄂焕恶毒的咒骂和激将,他只当他是在唱歌了。
鄂焕觉得很没意思,他在那里骂了半天也没人理会,骂累了,骂渴了,只好回去喝口水,歇一会再接着骂。一个上午就这样在鄂焕的男高音独唱表演中过去了。
到了下午,鄂焕组织了一场松松垮垮的攻城行动,这次攻城行动主要是射箭,或者说是和城墙上的守军对射。藤甲兵没有火@枪、没有马弩,还是使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
鄂焕让各支部队轮流凑到城墙下对着城墙上射箭,城墙上的守军自然也以弓箭反击。对此,藤甲兵们毫不在意,反正他们身上都穿着藤甲,除了个别倒霉蛋被射中眼睛外,城墙上射过来的箭钉在他们身上只是为他们挠痒痒而已。
他们还可以顺便赚几支箭,补充一下军中箭矢的损失。还别说,这些藤甲兵在城下射了一下午的箭,他们带来的箭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藤甲兵往那里一站,就是个活靶子,比起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草人还管用。
一个下午下来,每个藤甲兵身上都插满了几十支箭,回去后他们将箭起出来,交给工匠将箭头打磨打磨第二天就可以继续用了。
这一个下午的对射,藤甲兵的损失在个位数,而魏军却损失了一百多差不多两百人,足足占了守城部队的一成。取得这样的战果并不是因为这些藤甲兵的箭法有多好,事实上,他们的箭法烂透了。
他们根本就不是职业的弓兵,除了有少部分是打猎的好手或者因为爱好射箭平时有练习射术外,其他人都是业余水平,只是凭着一股牛力拉动弓弦乱射一通而已。
虽然他们的准头很差,可是架不住数量多啊,鄂焕将五千藤甲兵分成五队,每队一千人,每次出动一队,那么每次齐射就有一千支箭被抛射到城墙上,这一千支箭总有一两支被幸运女神眷顾凑巧射中城墙上的敌人吧。
而且这些藤甲兵仗着身上穿着藤甲,不怕敌人的箭矢,竟然走到离城墙不足二十米远的地方,这么近的距离既增加了命中率,也不用怕敌人抛下的擂木滚石。
不过即使这样,这些藤甲兵也不过是千分之一、二的命中率,这样的命中率如果想进入弓兵营,肯定连入门考试都通不过(当然也有因为魏军被城墙女墙垛口,遮掩了大部分的身子,只露出头、肩、手等,目标较小的原因)。
可是,藤甲兵就是凭着这样低得令人发指的命中率,一个下午竟然带走了魏军接近两百条性命,可想而知他们一个下午射出了多少支箭。
章陵县令心里在滴血,城中守军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一天下来,守军不但伤亡惨重,而且所有士兵都疲惫不堪。
藤甲兵在下面射箭,城墙上的守军也一直在还击,连续开弓射箭射了一个下午,现在很多人的手臂都是又红又肿,肌肉被严重的拉伤,用来扣住弓弦的手指头也被弓弦勒出一道道血痕。这些虽然算不上是什么重伤,但是不休息个三、五日休想能恢复。
才一个下午就搞成这样了,明天要是蜀军还来攻城,该怎么办才好?愁苦中的章陵县令连夜又写了两封信,还是一封报朝廷,一封报司马懿,大意是,今天蜀军对城池发起猛攻,自己亲冒矢石,登临城墙上指挥御守,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终于打退了凶猛的蜀军。
不过一天的战斗下来,守军也有一成的战损,然后叙说了自己的忠心耿耿,誓死要保卫国土,誓要与章陵城共存亡。
但是敌我兵力相差太悬殊,如果以后还是每天战损一成,照这样下去,城里的守军支撑不到三五天就会被消耗得差不多,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他在信里再次催促朝廷和司马懿尽快发兵救援。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在他口中来势凶猛的蜀军现在却像郊游一般轻松。与章陵守军的累死累活不同,藤甲兵分成了五队轮流上阵,每队人射十支箭就退下来休息,换另外一队上去继续射。
每一队人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所以,一个下午下来,每个人虽然平均射了40多支箭,但是他们根本不觉得有多累。晚上回去将手臂捏一捏,拿热盐水敷一下,明天照样还可以上阵杀敌。
鄂焕命人直接在离城墙一箭之地外搭建了一些简易的凉棚,退下来休息的藤甲兵就可以盘腿坐在这里喝喝凉茶,吃吃干粮,打屁海侃的有,东倒西歪躺着休息的也有,精力过剩追逐打闹的也有,甚至也有人点起一堆堆篝火,烧烤东西吃得有滋有味,可不就是一派郊游的景象。
刘厚一向治军严谨,ho
g军上下包括藤甲兵一向纪律性都很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这次之所以这样,是鄂焕有意为之。这次反正是佯攻,要拖时间,不能一下子攻下城池,那总要给敌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是?
于是,他故意让手下做出这样一幅懒散的样子,用以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之所以对这样一个兵力空虚,疏于防守的县城久攻不下,是因为自己的部队是一支纪律松散的鱼腩部队,而不是有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打消司马懿的顾虑,让他可以放心派兵过来救援。
很快,鄂焕就率领着大军到达章陵县城,由于这次是佯攻,所以,鄂焕并不急着攻城,他指挥着士兵慢悠悠地在城外寻一处适宜的场所安营扎寨,然后宣布休息一天,第二天再开始攻城。
第二天起来,鄂焕点齐兵马来到南门外,但却不马上攻城,而是劝降。鄂焕本来就是个仅次于兀突骨的粗人,那里会讲什么大道理,一开始他还耐着性子好好说话,说着说着,见城墙上没什么反应,心里的火气就开始上来了。
于是,劝降就变成了骂城,他可没有刘厚那么怕死,他单人匹马,直冲到城门外不足五十米处,运足了丹田之气就开始吼骂,霎时间,什么国骂、川骂脱口而出,(接文明办通知,今天晚餐吃河蟹,所以这里省略了一千字)。
总之无非就是先问候了章陵县令全家的女性亲人,再问候了他的祖宗十八代,古人的语言没那么丰富,骂人的话也不多,很快鄂焕就词穷了,只好重复再问候一遍又一遍。问候着问候着,随带问候了整个章陵县的人民。
幸好这次出征没有文官跟随在旁边,否则他肯定要被弹劾了,因为这个章陵县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的人是得罪不起的。这里出了个很牛X的人物,那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当时这里还叫舂陵乡,刘秀就是在这里起兵逐鹿中原的,最后鲸吞天下,一统江湖。鄂焕身为汉朝的官员,辱骂中兴(开国)皇帝的乡亲,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啊。
说起来这个鄂焕也是蜀军中著名的大嗓门之一,其嗓门之大仅次于张飞,他运足力气的骂声不但让城门头上的守军听到,连城内靠近这边城墙的很多百姓都听到了。
城内登时就有点骚乱起来,倒不是因为百姓得知蜀汉的军队来了,心念故国,激动啥的,汉末军阀混战,刘氏皇室的威信早就荡然无存,就算是刘秀的故乡也不例外,这个时代的百姓多数是麻木的,军阀们杀来杀去,他们才不管是谁来统治他们,只要能有口饱饭吃就行了。
他们之所以骚乱是见又有战事发生,担心受到波及,危害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不少百姓马上就想着回家收拾细软逃难去了。
这个时候的章陵县令也是急得团团转,昨天他就知道蜀军到来了,他还亲自登上城头看着蜀军明目张胆地在城外扎营,他心知凭着城里只有两千不到的守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这个县城,于是,他当时就派人连夜出城,往许都和司马懿那里各送了一封求援信。
然后他又衣不解带,亲自带人在城墙上守了一夜,防备着蜀军攻城。谁知道一夜相安无事,蜀军并没有急着攻城。他本来想补睡一会,谁知道手下就来禀报,蜀军那里有动静了,害得他只好又登上城门楼继续值守。
没想到蜀军还是不进攻,只是在那里骂人,正当他准备不管这员蜀将,回去睡觉时,又闻报城中百姓骚乱起来,并且纷纷外逃。他大吃一惊,这下可麻烦了,百姓是城池稳定的基础,没有了百姓,他这个县令就等于是光杆司令了。
就算是战争期间,百姓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他们可以为军队提供粮食,制造武器铠甲等军用品,还可以搬运擂木滚石帮助守城,城墙被敌人打破损了,他们也可以帮忙抢修,甚至到了守城部队兵员减少太多时,临时抽调壮丁,直接驱赶他们上城墙参与守城,也是守城官员常用的招数。
总之,百姓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和免费的炮灰,不能让他们乱,不能让他们逃走,章陵县令心里怀着这个念头,连忙跑下城墙去制止百姓出逃,至于鄂焕恶毒的咒骂和激将,他只当他是在唱歌了。
鄂焕觉得很没意思,他在那里骂了半天也没人理会,骂累了,骂渴了,只好回去喝口水,歇一会再接着骂。一个上午就这样在鄂焕的男高音独唱表演中过去了。
到了下午,鄂焕组织了一场松松垮垮的攻城行动,这次攻城行动主要是射箭,或者说是和城墙上的守军对射。藤甲兵没有火@枪、没有马弩,还是使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
鄂焕让各支部队轮流凑到城墙下对着城墙上射箭,城墙上的守军自然也以弓箭反击。对此,藤甲兵们毫不在意,反正他们身上都穿着藤甲,除了个别倒霉蛋被射中眼睛外,城墙上射过来的箭钉在他们身上只是为他们挠痒痒而已。
他们还可以顺便赚几支箭,补充一下军中箭矢的损失。还别说,这些藤甲兵在城下射了一下午的箭,他们带来的箭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藤甲兵往那里一站,就是个活靶子,比起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草人还管用。
一个下午下来,每个藤甲兵身上都插满了几十支箭,回去后他们将箭起出来,交给工匠将箭头打磨打磨第二天就可以继续用了。
这一个下午的对射,藤甲兵的损失在个位数,而魏军却损失了一百多差不多两百人,足足占了守城部队的一成。取得这样的战果并不是因为这些藤甲兵的箭法有多好,事实上,他们的箭法烂透了。
他们根本就不是职业的弓兵,除了有少部分是打猎的好手或者因为爱好射箭平时有练习射术外,其他人都是业余水平,只是凭着一股牛力拉动弓弦乱射一通而已。
虽然他们的准头很差,可是架不住数量多啊,鄂焕将五千藤甲兵分成五队,每队一千人,每次出动一队,那么每次齐射就有一千支箭被抛射到城墙上,这一千支箭总有一两支被幸运女神眷顾凑巧射中城墙上的敌人吧。
而且这些藤甲兵仗着身上穿着藤甲,不怕敌人的箭矢,竟然走到离城墙不足二十米远的地方,这么近的距离既增加了命中率,也不用怕敌人抛下的擂木滚石。
不过即使这样,这些藤甲兵也不过是千分之一、二的命中率,这样的命中率如果想进入弓兵营,肯定连入门考试都通不过(当然也有因为魏军被城墙女墙垛口,遮掩了大部分的身子,只露出头、肩、手等,目标较小的原因)。
可是,藤甲兵就是凭着这样低得令人发指的命中率,一个下午竟然带走了魏军接近两百条性命,可想而知他们一个下午射出了多少支箭。
章陵县令心里在滴血,城中守军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一天下来,守军不但伤亡惨重,而且所有士兵都疲惫不堪。
藤甲兵在下面射箭,城墙上的守军也一直在还击,连续开弓射箭射了一个下午,现在很多人的手臂都是又红又肿,肌肉被严重的拉伤,用来扣住弓弦的手指头也被弓弦勒出一道道血痕。这些虽然算不上是什么重伤,但是不休息个三、五日休想能恢复。
才一个下午就搞成这样了,明天要是蜀军还来攻城,该怎么办才好?愁苦中的章陵县令连夜又写了两封信,还是一封报朝廷,一封报司马懿,大意是,今天蜀军对城池发起猛攻,自己亲冒矢石,登临城墙上指挥御守,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终于打退了凶猛的蜀军。
不过一天的战斗下来,守军也有一成的战损,然后叙说了自己的忠心耿耿,誓死要保卫国土,誓要与章陵城共存亡。
但是敌我兵力相差太悬殊,如果以后还是每天战损一成,照这样下去,城里的守军支撑不到三五天就会被消耗得差不多,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他在信里再次催促朝廷和司马懿尽快发兵救援。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在他口中来势凶猛的蜀军现在却像郊游一般轻松。与章陵守军的累死累活不同,藤甲兵分成了五队轮流上阵,每队人射十支箭就退下来休息,换另外一队上去继续射。
每一队人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所以,一个下午下来,每个人虽然平均射了40多支箭,但是他们根本不觉得有多累。晚上回去将手臂捏一捏,拿热盐水敷一下,明天照样还可以上阵杀敌。
鄂焕命人直接在离城墙一箭之地外搭建了一些简易的凉棚,退下来休息的藤甲兵就可以盘腿坐在这里喝喝凉茶,吃吃干粮,打屁海侃的有,东倒西歪躺着休息的也有,精力过剩追逐打闹的也有,甚至也有人点起一堆堆篝火,烧烤东西吃得有滋有味,可不就是一派郊游的景象。
刘厚一向治军严谨,ho
g军上下包括藤甲兵一向纪律性都很强,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这次之所以这样,是鄂焕有意为之。这次反正是佯攻,要拖时间,不能一下子攻下城池,那总要给敌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是?
于是,他故意让手下做出这样一幅懒散的样子,用以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之所以对这样一个兵力空虚,疏于防守的县城久攻不下,是因为自己的部队是一支纪律松散的鱼腩部队,而不是有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打消司马懿的顾虑,让他可以放心派兵过来救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是阿斗,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重生之我是阿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