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亭怒道:“他们不是自诩文明吗,怎么能这样杀人?”
李平之苦笑道:“就是自诩文明,所以非文明的人在他们眼里就是禽兽,杀之无妨……象我们汉人汉商,他们就是另眼相看的,对汉商,拉拢为主,对汉人也是与土人有别,有一些澎湖汉人被他们强掠帮着修堡,倒是还开工钱,也没有什么虐待的事情。”
孙敬亭摇了摇头,感觉自己的认识快跟不上这些荷兰夷的思维方式了。
众人一一见礼完毕,最终是军方的人过来,李守信向着孙敬亭打了个敬礼,朗声道:“末将见过孙大人。”
“李指挥少礼。”孙敬亭目光温和的看着李守信,说道:“从大同远驻海岛,经年不曾见到家人,实在是一种折磨啊。我临行前,特别叫人替李指挥的父母代写了一封书信,两位老人家身体都很康健,嘱咐你安心在军务和公事上,莫要惦记他们。”
李守信先是很恭谨的站着,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脸上还是露出思念的神情来,到最后,他有一些感动,也有一点难过,毕竟和父母团聚没有多久就被派出来了。而象他这样的军人是不可能允许接着家人到这边来的,而且远涉重洋,李守信也不放心……台湾的船也不是不沉的,和记到现在沉过两艘小型商船,还好没有人员死伤,小型商船上一般不带什么人,有小船救难,幸运的就是沉船都是在航线相当密集的地方,坐着小船逃难的船只没几天就获救了。
“多谢孙大人了。”李守信伸出两手,孙敬亭的随员把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了他。
孙敬亭笑道:“其实塘报线路开通之后,现在往来书信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困难了,只是我知道行军司的高层人员都刻已自律,不愿意用塘马传递私人书信。”
李守信也笑道:“家书抵万金啊,多谢大人了。不是我们不愿,但如果人人都想带几封信,怕是塘马要累死了,只能高层自律一些,免生事端。”
孙敬亭相当赞赏的点了点头,和记现在真是欣欣向荣啊,有些事并不是制度规定的,而是大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有人簇拥着孙敬亭上车,从港口区往基地区走。
两旁不少在忙碌的人群,刚刚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挤过来,毕竟他们感觉自己不是牌名上的人,但当孙敬亭的马车经过时,很多在港口区和仓储区忙碌的人们都挤了过来,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辆经行的马车。
台湾算是孤悬海外,这是第一次迎来本部的大人物,而且是行军司高层都相当敬重的大人物,由不得这些岛民和移民也感觉新鲜,充满了好奇心和敬畏之感。
孙敬亭也是看着两边整排整排的房舍,现在他已经知道这里的开辟之难,每一块砖和每颗木头都是用血汗得来的,前方的旧十寨区建筑在一条河流之侧,都是用简陋的木头搭筑起来的,已经相当破败了,而且木头被逐渐拆除使用,十寨区很快就要消失,最多留一些建筑当成标本来给后人凭吊……这当然不是行军司的主张,是张瀚在信里提及的,国人对建筑的保护意识稍有不足,特别是有历史意义的,要不是张瀚的信,估计这里会被拆成平地。
仓储区真的很大,孙敬亭算来估计房舍要过千间,常威与他同坐一车,看到孙敬亭的眼神,常威说道:“原本这一片就是过世的李旦李爷用来储货的地方,后来颜思齐他们也建了一些仓库,等我们来了,货物更多了,所以又加筑了几百间库来储备货物和日常用的物品,包括军需物资。当然实际上暂时用不到这么多仓库,我们是有意为之。”
孙敬亭会意,台湾原本不到万人的移民,过的极苦,和记这几年在辽东已经移了四万余人过来,整个基地加上驻军有近六万人了,这个数字是在短时间内加上去的,物资供应也是猛然爆发式的增长,为了保障物资供应,往天津和登莱的船只是不停的,但有时候还会难免会有物资要见底的时候,多建库房以安人心,这是对的。
“港口区主要是停泊船只,上货和下货,以驻军,水师官兵,学员,力夫为主。然后是往这边河口的仓储区,方便从内陆运东西出来,也方便我们运过去。从仓储区再往内,沿河两边都是工场区了。”
常威指着一大片建筑群落,介绍道:“那些高高的带烟囱的是烘房,我们是整年不停的在烘烤木头,用的是北边运过来的焦炭,比砍木头省力省钱,那边是切木区,要把木头打造成桅杆,各种舱室部件,甲板,船楼等,那边是铁器区,大船一艘要用各种铁器,光是铁钉就要过万枚,去年我们是从军司那边订,今年由于来了大批工匠,我们已经开始自制了,省得千里迢迢的运过来。那边是搭建区,有水道,船身在水道里打造,从龙骨开始到铺设甲板,到给船只配好所有帆索,就可以放水入海,当然不是搭好就成,还要涮漆涮油,经过很长时间才是合格的船只,仓促下海撑不了多久的……孝征兄看,那边是帆索区,每艘大船用的绳子就是从这里编造出来,每船要用大量绳索,还有船帆,需得结实耐用又轻柔,布质的要求很高,一面主帆最少得过万针脚,费工费时啊。那边是保养区,旧船在航行过后需得入港区保养,刮苔清洗,不然时间久了也是不成的……”
孙敬亭静静的听着,常威几乎是如数家珍,眼前所有一切都是他一手一脚踢腾着建出来的,这是眼前这个年轻后生的骄傲……虽然常威的上位不是依循常理,更多的是张瀚信任他,没有太多的人认可,不象别的老成的行军司政事官都是中年人了,经历了世情险恶与重重磨难才到得高位,不象常威,常令人担心他是少年幸进,结果看来,其做人未必如中年人那般圆滑,但冲劲和干劲却也不是那些人能比的,孙敬亭心中暗赞,张文澜到底识人,这个表兄弟用的没有差池,不象军司里暗暗议论的那样,常威贵介公子,用钱如屠钱,所以到现在台湾还没有回报……这是污蔑,回去非杀一杀这股歪风不可。
“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看到火器局的制造场地,又看到那些黑沉沉的重型火炮时,孙敬亭也是忍不住由衷感慨。
“台湾这边的铸炮,都是重型火炮,最轻的也是九磅炮,都算是小炮了。现在主要是铸二十四磅,也在试铸三十六磅炮乃至更重的火炮。”常威淡然道:“火炮是海战利器,固然发十炮未必中一炮,然而一旦中一炮,小船立时粉碎,大船也是碎屑崩飞,船身洞穿,打中了桅杆,船舵,等于就获得了胜利,而一炮至炮,船上人员如被血犁,在火炮面前,任何个人的武勇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一直在铸重炮,火炮越重,海战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荷人的重炮已经有更重的了,炮弹一人抱着都吃力,一场海战打下来,人怕是要累的脱力。”
孙敬亭不停的点头……在草原上,四磅炮就足够威力了,近四斤重的炮子在人群中打过去也是犁出一条血路来,当者必死,北虏一听炮响就吓的半死,视和记的火炮为神物。后来渐渐多了六磅炮和九磅炮,不过九磅炮就是骑乘炮兵的极限了,十二磅炮重三千五百斤,十几匹马拉着也没办法跟上部队的行军速度……马力是没有问题,配件是经不住快速颠簸的折腾的。
而在台湾这边,最小的也是九磅炮,只能当小型岸防火炮用,也给那些小哨船装上,然后舰炮主炮的最低标准是二十四磅炮,一般都是二十四磅炮配三十六磅炮,一船三四十门火炮,均是三十六磅的重炮,一枚炮弹几重四十斤,呼啸而出……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威力。
孙敬亭由衷道:“海战真是与陆战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啊,今日始知。”
常威道:“文澜哥也说过,海战其实也要讲陆军的敢于拼刺刀的狠劲,不敢拼,火炮再凶再狠,难道敌人就没有?难道非要造出比荷兰人还多的战舰才敢和他们打?这倒是未必。”
孙敬亭沉思道:“我临行之际,文澜有信给我,说是对海军战法的一些思考,回头给你和水师的将领们看看。”
“好的。”常威欣然答应,他对张瀚的崇拜是毫无保留的,张瀚有信来,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那边就是学校区,这是成年的水师官兵学堂,福建人和辽民各半,辽民则是用南四卫人为主,原本就是近海的人,会水,会驾船的优先,学员有一千五百人,教官多用葡萄牙人和俄罗斯人,也有少量的法国人,德国人,教官一百一十人,外国人占九成多,咱们自己的教官现在只有寥寥数人,是从原本福建水师那边请过来的武官,不识字,只能教授经验。不过,外国教官里也有不少不识字,只教怎么打绳索,怎么升帆降帆,在何时升桅倒桅,或是危机时砍断桅杆……”
李平之苦笑道:“就是自诩文明,所以非文明的人在他们眼里就是禽兽,杀之无妨……象我们汉人汉商,他们就是另眼相看的,对汉商,拉拢为主,对汉人也是与土人有别,有一些澎湖汉人被他们强掠帮着修堡,倒是还开工钱,也没有什么虐待的事情。”
孙敬亭摇了摇头,感觉自己的认识快跟不上这些荷兰夷的思维方式了。
众人一一见礼完毕,最终是军方的人过来,李守信向着孙敬亭打了个敬礼,朗声道:“末将见过孙大人。”
“李指挥少礼。”孙敬亭目光温和的看着李守信,说道:“从大同远驻海岛,经年不曾见到家人,实在是一种折磨啊。我临行前,特别叫人替李指挥的父母代写了一封书信,两位老人家身体都很康健,嘱咐你安心在军务和公事上,莫要惦记他们。”
李守信先是很恭谨的站着,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脸上还是露出思念的神情来,到最后,他有一些感动,也有一点难过,毕竟和父母团聚没有多久就被派出来了。而象他这样的军人是不可能允许接着家人到这边来的,而且远涉重洋,李守信也不放心……台湾的船也不是不沉的,和记到现在沉过两艘小型商船,还好没有人员死伤,小型商船上一般不带什么人,有小船救难,幸运的就是沉船都是在航线相当密集的地方,坐着小船逃难的船只没几天就获救了。
“多谢孙大人了。”李守信伸出两手,孙敬亭的随员把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了他。
孙敬亭笑道:“其实塘报线路开通之后,现在往来书信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困难了,只是我知道行军司的高层人员都刻已自律,不愿意用塘马传递私人书信。”
李守信也笑道:“家书抵万金啊,多谢大人了。不是我们不愿,但如果人人都想带几封信,怕是塘马要累死了,只能高层自律一些,免生事端。”
孙敬亭相当赞赏的点了点头,和记现在真是欣欣向荣啊,有些事并不是制度规定的,而是大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有人簇拥着孙敬亭上车,从港口区往基地区走。
两旁不少在忙碌的人群,刚刚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挤过来,毕竟他们感觉自己不是牌名上的人,但当孙敬亭的马车经过时,很多在港口区和仓储区忙碌的人们都挤了过来,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这辆经行的马车。
台湾算是孤悬海外,这是第一次迎来本部的大人物,而且是行军司高层都相当敬重的大人物,由不得这些岛民和移民也感觉新鲜,充满了好奇心和敬畏之感。
孙敬亭也是看着两边整排整排的房舍,现在他已经知道这里的开辟之难,每一块砖和每颗木头都是用血汗得来的,前方的旧十寨区建筑在一条河流之侧,都是用简陋的木头搭筑起来的,已经相当破败了,而且木头被逐渐拆除使用,十寨区很快就要消失,最多留一些建筑当成标本来给后人凭吊……这当然不是行军司的主张,是张瀚在信里提及的,国人对建筑的保护意识稍有不足,特别是有历史意义的,要不是张瀚的信,估计这里会被拆成平地。
仓储区真的很大,孙敬亭算来估计房舍要过千间,常威与他同坐一车,看到孙敬亭的眼神,常威说道:“原本这一片就是过世的李旦李爷用来储货的地方,后来颜思齐他们也建了一些仓库,等我们来了,货物更多了,所以又加筑了几百间库来储备货物和日常用的物品,包括军需物资。当然实际上暂时用不到这么多仓库,我们是有意为之。”
孙敬亭会意,台湾原本不到万人的移民,过的极苦,和记这几年在辽东已经移了四万余人过来,整个基地加上驻军有近六万人了,这个数字是在短时间内加上去的,物资供应也是猛然爆发式的增长,为了保障物资供应,往天津和登莱的船只是不停的,但有时候还会难免会有物资要见底的时候,多建库房以安人心,这是对的。
“港口区主要是停泊船只,上货和下货,以驻军,水师官兵,学员,力夫为主。然后是往这边河口的仓储区,方便从内陆运东西出来,也方便我们运过去。从仓储区再往内,沿河两边都是工场区了。”
常威指着一大片建筑群落,介绍道:“那些高高的带烟囱的是烘房,我们是整年不停的在烘烤木头,用的是北边运过来的焦炭,比砍木头省力省钱,那边是切木区,要把木头打造成桅杆,各种舱室部件,甲板,船楼等,那边是铁器区,大船一艘要用各种铁器,光是铁钉就要过万枚,去年我们是从军司那边订,今年由于来了大批工匠,我们已经开始自制了,省得千里迢迢的运过来。那边是搭建区,有水道,船身在水道里打造,从龙骨开始到铺设甲板,到给船只配好所有帆索,就可以放水入海,当然不是搭好就成,还要涮漆涮油,经过很长时间才是合格的船只,仓促下海撑不了多久的……孝征兄看,那边是帆索区,每艘大船用的绳子就是从这里编造出来,每船要用大量绳索,还有船帆,需得结实耐用又轻柔,布质的要求很高,一面主帆最少得过万针脚,费工费时啊。那边是保养区,旧船在航行过后需得入港区保养,刮苔清洗,不然时间久了也是不成的……”
孙敬亭静静的听着,常威几乎是如数家珍,眼前所有一切都是他一手一脚踢腾着建出来的,这是眼前这个年轻后生的骄傲……虽然常威的上位不是依循常理,更多的是张瀚信任他,没有太多的人认可,不象别的老成的行军司政事官都是中年人了,经历了世情险恶与重重磨难才到得高位,不象常威,常令人担心他是少年幸进,结果看来,其做人未必如中年人那般圆滑,但冲劲和干劲却也不是那些人能比的,孙敬亭心中暗赞,张文澜到底识人,这个表兄弟用的没有差池,不象军司里暗暗议论的那样,常威贵介公子,用钱如屠钱,所以到现在台湾还没有回报……这是污蔑,回去非杀一杀这股歪风不可。
“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看到火器局的制造场地,又看到那些黑沉沉的重型火炮时,孙敬亭也是忍不住由衷感慨。
“台湾这边的铸炮,都是重型火炮,最轻的也是九磅炮,都算是小炮了。现在主要是铸二十四磅,也在试铸三十六磅炮乃至更重的火炮。”常威淡然道:“火炮是海战利器,固然发十炮未必中一炮,然而一旦中一炮,小船立时粉碎,大船也是碎屑崩飞,船身洞穿,打中了桅杆,船舵,等于就获得了胜利,而一炮至炮,船上人员如被血犁,在火炮面前,任何个人的武勇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一直在铸重炮,火炮越重,海战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荷人的重炮已经有更重的了,炮弹一人抱着都吃力,一场海战打下来,人怕是要累的脱力。”
孙敬亭不停的点头……在草原上,四磅炮就足够威力了,近四斤重的炮子在人群中打过去也是犁出一条血路来,当者必死,北虏一听炮响就吓的半死,视和记的火炮为神物。后来渐渐多了六磅炮和九磅炮,不过九磅炮就是骑乘炮兵的极限了,十二磅炮重三千五百斤,十几匹马拉着也没办法跟上部队的行军速度……马力是没有问题,配件是经不住快速颠簸的折腾的。
而在台湾这边,最小的也是九磅炮,只能当小型岸防火炮用,也给那些小哨船装上,然后舰炮主炮的最低标准是二十四磅炮,一般都是二十四磅炮配三十六磅炮,一船三四十门火炮,均是三十六磅的重炮,一枚炮弹几重四十斤,呼啸而出……可想而知那是何等的威力。
孙敬亭由衷道:“海战真是与陆战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啊,今日始知。”
常威道:“文澜哥也说过,海战其实也要讲陆军的敢于拼刺刀的狠劲,不敢拼,火炮再凶再狠,难道敌人就没有?难道非要造出比荷兰人还多的战舰才敢和他们打?这倒是未必。”
孙敬亭沉思道:“我临行之际,文澜有信给我,说是对海军战法的一些思考,回头给你和水师的将领们看看。”
“好的。”常威欣然答应,他对张瀚的崇拜是毫无保留的,张瀚有信来,想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那边就是学校区,这是成年的水师官兵学堂,福建人和辽民各半,辽民则是用南四卫人为主,原本就是近海的人,会水,会驾船的优先,学员有一千五百人,教官多用葡萄牙人和俄罗斯人,也有少量的法国人,德国人,教官一百一十人,外国人占九成多,咱们自己的教官现在只有寥寥数人,是从原本福建水师那边请过来的武官,不识字,只能教授经验。不过,外国教官里也有不少不识字,只教怎么打绳索,怎么升帆降帆,在何时升桅倒桅,或是危机时砍断桅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1617,大明1617最新章节,大明1617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1617,大明1617最新章节,大明1617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