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舍简陋,让翰韧见笑了。”黄涣笑着对李三坚说道。
“教授清贫如此,学生感佩。”李三坚连忙拱手说道。
李三坚终于知道黄涣为何在桂州了,原来黄涣经磨勘之后,治绩斐然,已经调任桂州节度判官了,而原桂州节度判官胡文海已升任权知桂州事一职,原桂州知州尹莫川已调任他处。
黄涣调任桂州节度判官之后,在桂州根本没有自己的私宅,只是寄居在桂州廨舍之内,家中用具也极为简陋,是异常清贫,使得李三坚感慨不已。
李三坚在宋东京开封府呆了三年,也不是没有见识过宋官场的奢华、排场,李三坚还从未见到过如此清贫的宋官吏,清贫得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用具简陋不说,就连请李三坚宴饮也是他的浑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平常的饭菜,备下的酒也是平常的岭南果酒,使得李三坚又感动又敬佩。
如此清廉的官吏,真是少见,李三坚心中暗道,朝廷居然将如此廉洁的官吏置于岭南而不调入朝中重用,真是瞎了眼了。。。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个官声极佳的官员,可李格非也不像黄涣这样,李格非家中甚为殷实,出入也有仆从相随,还是较为讲究排场的。
李三坚此时想到李格非,不由得想起了李清照这个可爱的女子,此时两人已经定情,就等着李三坚上门提亲了,而李三坚也是考虑若此次贡举顺利,就让符二娘上门提亲,两人之间只差最后一步了。
李三坚想着清丽可爱而又多才多艺的李清照,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翰韧兄,你在傻笑什么?”一旁陪坐的曾公明推了李三坚一把道。
曾公明从开封府回到岭南之后,其父托人给曾公明在衙门里谋了一份差事,是一名胥吏。
“教授,学生行得仓促,未备下敬礼,请教授原谅则个。”李三坚随后对黄涣说道。
按常理,李三坚返回桂州,应当备上一份厚礼,以谢师恩,可李三坚根本无多余的钱财送礼,其二就是李三坚也不知道黄涣在桂州。
“翰韧你啊。”黄涣闻言摇头说道:“京师没呆几年,却学会了如此繁文缛节?你可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学生受教了。”李三坚闻言尴尬的陪笑道。
曾公明闻言顿时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看着点李三坚。
曾公明也是黄涣的学生,调至桂州后,就成为黄涣手下官吏,于是曾公明也曾经备下厚礼,结果直接就被黄涣撵了出来,好不容易得到的官职也差点丢掉,简直是狼狈之极。
与曾公明跪坐在一起的李三坚见状用手狠狠的掐了一把曾公明的肥腿,疼得曾公明呲牙咧嘴的。
黄涣看着胡闹的两人,摇了摇头,两人都是黄涣的学生,可两人前次贡举一同顺利得解,却又一同落第,令黄涣惋惜不已。
两人唯一不同的是,曾公明下第之后就跻身官场,做了岭南一名吏员,看模样是不打算再行贡举了,而李三坚三年之后又回到了桂州,准备再次应举,使得黄涣感动异常欣慰。
百折而不挠,非如此方能成就大事,黄涣心中暗道。
“学生学识浅陋,贡举不第,辜负了教授所望,学生真是惭愧之至。”李三坚随后拱手说道。
黄涣进城之前曾经对李三坚说过,有些事情没有给李三坚交代明白,因此李三坚此时如此说。
“你礼部试之中的所有考卷我已看过。”黄涣闻言点头道:“中规中矩的,只有时务策之中的文章颇为精彩,按常理,顺利及第应该没有问题,可你却被黜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李三坚闻言默然,自己已经与当朝大臣曾布长谈了一次,又在端王府混了那么久,如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是自己的文章让上面执政之人不喜而已。娃
于是李三坚想了想后答道:“学生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不过是非谗上之文而已。”
“谗上?”黄涣闻言微笑的说道:“既然如此,你此次再行举事,打算如何应对?再做非谗上之文,也许还会再次下第,当然你也可以行媚上之事,也许就可以顺利及第了。”
他是什么意思?李三坚看着黄涣似笑非笑的面孔,暗暗猜测,黄涣到底是在取笑自己还是在鄙视自己,或者是在劝诫自己?
“学生此次应举也未做他想。”李三坚猜不出黄涣的意思,于是也回答得模凌两可的:“科举之文,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
小小年纪倒也显得老辣,少年老成,回答得滴水不漏的,黄涣感到暗暗好笑。
“文章不闻上喜,非汝之过。”黄涣随后对李三坚说道:“在京师数年,想必你也了解了一些朝廷的时局,目前元丰之人把持着朝政,将元祐之人悉数逐出了朝堂,并使天下士子尽仿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贡举之事也同样如此,得其欢心者皆可及第,否则就会黜落,翰韧,此时你又做何感想?”
这些话早该对李三坚说了,黄涣心中暗道,若早一步点醒李三坚,那么李三坚也许就会顺利及第了,可黄涣此时与从前一样,一样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黄涣希望李三坚能够顺利登科,另一方面黄涣又不希望李三坚成为那样的人,成为一个只知迎上的谄媚之人。
李三坚闻言沉默不语,自己已经明白了黄涣的意思了,此次贡举与前次一样,当权者一样是元丰之人,朝廷一样是以章惇为相,皇帝一样宠信章惇,如此,李三坚在桂州就算能够顺利得解,那么在其后的礼部试之中有很大可能再次落第,当然前提是李三坚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仍是坚持自己的文风。
可此时就算李三坚发生一些改变,就算李三坚不再坚持,事情就可以得到改观吗?答案是否定的,李三坚转念想到,也许李三坚在章惇心中已经被烙上了元祐党人的烙印,并且印象还较为深刻,如此一来,李三坚还有机会吗?
那么此时李三坚还有必要坚持贡举之路吗?还有没有可能“一朝登科天下闻”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的,那么李三坚为何还要坚持回到桂州,再次应举?这个问题不但是黄涣、曾公明等人难以理解,就连李三坚心中也是没有答案的。
“要不然我就此打住?从此之后告老还乡、归隐田园,再不问世事如何?”李三坚随后悻悻的问道。
李三坚此言一出,顿时逗得黄涣、曾公明哈哈大笑,小小年纪,还不到二十岁,就告老还乡了?
“哈哈”曾公明忍不住笑出了声:“归隐田园倒不至于,以翰韧兄的才学,就在岭南谋个一官半职如何?弟在桂州实在寂寞的紧,就请翰韧兄留下如何?”
曾公明说完眼中流露出了异常渴望的神情,真心希望李三坚能够留在桂州,神情是诚心无比,使得李三坚心中暗暗感动。
李三坚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只有曾公明这一个好友,唯一的知交好友,同时李三坚是异常珍惜这份友情。
不过留在岭南,这怎么可能?李三坚心中暗道,自己娘亲符二娘等人还在东京开封府呢,还在端王府为质,若李三坚停留在桂州时间太久,必将会引起端王赵佶的疑心,那么符二娘等人就将会有危险了。虽端王赵佶较为看重李三坚,可对于赵佶的大事来说,对于赵佶自身的安危来说,李三坚就是个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李三坚对此是再明白不过了。
同时李三坚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喜欢的第一名女子,李清照,此时还在开封府等着自己,李三坚就此舍弃一切实在是心有不甘。
李三坚思绪万千,良久之后开口缓缓的说道:“多谢东林好意了,不过我李三坚就是这个性子,就是不撞南墙誓不回头的性子,甚至撞了南墙也决不回头。家母壮年丧夫,一直与我相依为命,家母虽是个黎人,但她也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无论家中怎样的困苦不堪,她一直在坚持,目前常教导我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的情形之下,都必须百折不屈、坚贞不移。适才黄教授也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此,无论怎样,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一个人都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至于成与不成,就听凭天意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结果如何,世上自有公论。”
李三坚语速极慢,声音较低,但态度是异常的坚定。
自己前世就是因为禁受不住挫折而。。。难道老天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自己再能放弃吗?
母亲符二娘年纪尚轻就失去了丈夫与两个儿子,可她并没有放弃,她一直在坚持,随着李三坚年龄的增长,李三坚是越来越怜惜自己的母亲,越来越佩服自己母亲如坚铁般的意志。
黄涣、曾公明闻言均是沉默不语,深深的为李三坚之言所震撼。
“翰韧啊。”良久之后黄涣开口道:“世上风云莫测,事情并不是到了无法挽救之地步了。”
李三坚闻言心中顿时有些诧异,不知道黄涣到底是什么意思。
“教授清贫如此,学生感佩。”李三坚连忙拱手说道。
李三坚终于知道黄涣为何在桂州了,原来黄涣经磨勘之后,治绩斐然,已经调任桂州节度判官了,而原桂州节度判官胡文海已升任权知桂州事一职,原桂州知州尹莫川已调任他处。
黄涣调任桂州节度判官之后,在桂州根本没有自己的私宅,只是寄居在桂州廨舍之内,家中用具也极为简陋,是异常清贫,使得李三坚感慨不已。
李三坚在宋东京开封府呆了三年,也不是没有见识过宋官场的奢华、排场,李三坚还从未见到过如此清贫的宋官吏,清贫得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用具简陋不说,就连请李三坚宴饮也是他的浑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平常的饭菜,备下的酒也是平常的岭南果酒,使得李三坚又感动又敬佩。
如此清廉的官吏,真是少见,李三坚心中暗道,朝廷居然将如此廉洁的官吏置于岭南而不调入朝中重用,真是瞎了眼了。。。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个官声极佳的官员,可李格非也不像黄涣这样,李格非家中甚为殷实,出入也有仆从相随,还是较为讲究排场的。
李三坚此时想到李格非,不由得想起了李清照这个可爱的女子,此时两人已经定情,就等着李三坚上门提亲了,而李三坚也是考虑若此次贡举顺利,就让符二娘上门提亲,两人之间只差最后一步了。
李三坚想着清丽可爱而又多才多艺的李清照,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翰韧兄,你在傻笑什么?”一旁陪坐的曾公明推了李三坚一把道。
曾公明从开封府回到岭南之后,其父托人给曾公明在衙门里谋了一份差事,是一名胥吏。
“教授,学生行得仓促,未备下敬礼,请教授原谅则个。”李三坚随后对黄涣说道。
按常理,李三坚返回桂州,应当备上一份厚礼,以谢师恩,可李三坚根本无多余的钱财送礼,其二就是李三坚也不知道黄涣在桂州。
“翰韧你啊。”黄涣闻言摇头说道:“京师没呆几年,却学会了如此繁文缛节?你可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学生受教了。”李三坚闻言尴尬的陪笑道。
曾公明闻言顿时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看着点李三坚。
曾公明也是黄涣的学生,调至桂州后,就成为黄涣手下官吏,于是曾公明也曾经备下厚礼,结果直接就被黄涣撵了出来,好不容易得到的官职也差点丢掉,简直是狼狈之极。
与曾公明跪坐在一起的李三坚见状用手狠狠的掐了一把曾公明的肥腿,疼得曾公明呲牙咧嘴的。
黄涣看着胡闹的两人,摇了摇头,两人都是黄涣的学生,可两人前次贡举一同顺利得解,却又一同落第,令黄涣惋惜不已。
两人唯一不同的是,曾公明下第之后就跻身官场,做了岭南一名吏员,看模样是不打算再行贡举了,而李三坚三年之后又回到了桂州,准备再次应举,使得黄涣感动异常欣慰。
百折而不挠,非如此方能成就大事,黄涣心中暗道。
“学生学识浅陋,贡举不第,辜负了教授所望,学生真是惭愧之至。”李三坚随后拱手说道。
黄涣进城之前曾经对李三坚说过,有些事情没有给李三坚交代明白,因此李三坚此时如此说。
“你礼部试之中的所有考卷我已看过。”黄涣闻言点头道:“中规中矩的,只有时务策之中的文章颇为精彩,按常理,顺利及第应该没有问题,可你却被黜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李三坚闻言默然,自己已经与当朝大臣曾布长谈了一次,又在端王府混了那么久,如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是自己的文章让上面执政之人不喜而已。娃
于是李三坚想了想后答道:“学生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不过是非谗上之文而已。”
“谗上?”黄涣闻言微笑的说道:“既然如此,你此次再行举事,打算如何应对?再做非谗上之文,也许还会再次下第,当然你也可以行媚上之事,也许就可以顺利及第了。”
他是什么意思?李三坚看着黄涣似笑非笑的面孔,暗暗猜测,黄涣到底是在取笑自己还是在鄙视自己,或者是在劝诫自己?
“学生此次应举也未做他想。”李三坚猜不出黄涣的意思,于是也回答得模凌两可的:“科举之文,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
小小年纪倒也显得老辣,少年老成,回答得滴水不漏的,黄涣感到暗暗好笑。
“文章不闻上喜,非汝之过。”黄涣随后对李三坚说道:“在京师数年,想必你也了解了一些朝廷的时局,目前元丰之人把持着朝政,将元祐之人悉数逐出了朝堂,并使天下士子尽仿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贡举之事也同样如此,得其欢心者皆可及第,否则就会黜落,翰韧,此时你又做何感想?”
这些话早该对李三坚说了,黄涣心中暗道,若早一步点醒李三坚,那么李三坚也许就会顺利及第了,可黄涣此时与从前一样,一样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黄涣希望李三坚能够顺利登科,另一方面黄涣又不希望李三坚成为那样的人,成为一个只知迎上的谄媚之人。
李三坚闻言沉默不语,自己已经明白了黄涣的意思了,此次贡举与前次一样,当权者一样是元丰之人,朝廷一样是以章惇为相,皇帝一样宠信章惇,如此,李三坚在桂州就算能够顺利得解,那么在其后的礼部试之中有很大可能再次落第,当然前提是李三坚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仍是坚持自己的文风。
可此时就算李三坚发生一些改变,就算李三坚不再坚持,事情就可以得到改观吗?答案是否定的,李三坚转念想到,也许李三坚在章惇心中已经被烙上了元祐党人的烙印,并且印象还较为深刻,如此一来,李三坚还有机会吗?
那么此时李三坚还有必要坚持贡举之路吗?还有没有可能“一朝登科天下闻”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的,那么李三坚为何还要坚持回到桂州,再次应举?这个问题不但是黄涣、曾公明等人难以理解,就连李三坚心中也是没有答案的。
“要不然我就此打住?从此之后告老还乡、归隐田园,再不问世事如何?”李三坚随后悻悻的问道。
李三坚此言一出,顿时逗得黄涣、曾公明哈哈大笑,小小年纪,还不到二十岁,就告老还乡了?
“哈哈”曾公明忍不住笑出了声:“归隐田园倒不至于,以翰韧兄的才学,就在岭南谋个一官半职如何?弟在桂州实在寂寞的紧,就请翰韧兄留下如何?”
曾公明说完眼中流露出了异常渴望的神情,真心希望李三坚能够留在桂州,神情是诚心无比,使得李三坚心中暗暗感动。
李三坚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只有曾公明这一个好友,唯一的知交好友,同时李三坚是异常珍惜这份友情。
不过留在岭南,这怎么可能?李三坚心中暗道,自己娘亲符二娘等人还在东京开封府呢,还在端王府为质,若李三坚停留在桂州时间太久,必将会引起端王赵佶的疑心,那么符二娘等人就将会有危险了。虽端王赵佶较为看重李三坚,可对于赵佶的大事来说,对于赵佶自身的安危来说,李三坚就是个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李三坚对此是再明白不过了。
同时李三坚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喜欢的第一名女子,李清照,此时还在开封府等着自己,李三坚就此舍弃一切实在是心有不甘。
李三坚思绪万千,良久之后开口缓缓的说道:“多谢东林好意了,不过我李三坚就是这个性子,就是不撞南墙誓不回头的性子,甚至撞了南墙也决不回头。家母壮年丧夫,一直与我相依为命,家母虽是个黎人,但她也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无论家中怎样的困苦不堪,她一直在坚持,目前常教导我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的情形之下,都必须百折不屈、坚贞不移。适才黄教授也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此,无论怎样,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一个人都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至于成与不成,就听凭天意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结果如何,世上自有公论。”
李三坚语速极慢,声音较低,但态度是异常的坚定。
自己前世就是因为禁受不住挫折而。。。难道老天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自己再能放弃吗?
母亲符二娘年纪尚轻就失去了丈夫与两个儿子,可她并没有放弃,她一直在坚持,随着李三坚年龄的增长,李三坚是越来越怜惜自己的母亲,越来越佩服自己母亲如坚铁般的意志。
黄涣、曾公明闻言均是沉默不语,深深的为李三坚之言所震撼。
“翰韧啊。”良久之后黄涣开口道:“世上风云莫测,事情并不是到了无法挽救之地步了。”
李三坚闻言心中顿时有些诧异,不知道黄涣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