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功绩要刷的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让朱瞻基这小子好好的梳理一下整个南直隶的各方势力。

  推行新政自然是要得罪人的,但相反的,也是一个卖别人好,施恩于他人,培养自己嫡系的最好时机。

  原本这个大孙子虽然明面上身份显贵,但实质上手下根本没有任何的根基,通过这次推行新政,在与南直隶各方势力的接触中,他也能趁机培养一些自己的根基势力。

  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便是他朱棣给自己大孙子送去的第一批嫡系。

  杨士奇此人最早在太子府做属官,原本就属于朱瞻基他爹的手下,后面虽来了内阁,但这内阁首辅却是朱瞻基这小子提拔上来的。

  如今再与朱瞻基同行,一同督办这新政推行,同进同退下,自然而然的便会亲近。

  加上此人原是太子府属官,对朱瞻基日后接纳他爹手中太子嫡系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至于那夏元吉,则代表了他朱棣在朝中嫡系。

  如此一来,有了这两人的帮衬下,不管是接下来新政的推行,还是日后发展嫡系根基,对朱瞻基都有莫大的好处。

  对自己这个大孙子,他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

  乾清宫外。

  朱瞻基实在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情况。

  原本只是想老爷子他们能帮自己在登基之前解决了这摊丁入亩的问题,正好自己可以捡个现成的。

  却不曾想,这差事最后竟然落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不过,在听到老爷子要他来主持这次新政推行时,朱瞻基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抗拒,并不是他真的多想做这差事。

  而是这件事本身的性质与自己在锦衣卫谋划的逃跑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初在发现自己只要在京城就一定会老爷子找各种办法折腾时,他就寻思着这京城是不能留了。

  便想着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摊丁入亩时,暗中差遣锦衣卫的人马调查朝中官员。

  不管他官职大小,只要是有触犯律法,欺压百姓的事情,他靠着自己监国的职权直接来一场官场大洗牌。

  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下手为强。

  就好像他太爷爷当初处置那些贪污官员一样。

  到时候就算被老爷子和老爹发现,也为时已晚。

  反正这件事就算在老爷子这一朝不做,他自己登基后也会做,大明朝近几十年的统治下,早已与太爷爷那一朝不同了。

  毕竟贪污腐败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根除的。

  几十年的稳定,一定会滋生一批官场中的蛀虫。

  而对待这些蛀虫,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清除,让其不至于损害到大明朝的根基。

  至于其它,根本无解。

  所以,早做晚做都要做,还不如借此机会,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件事给办了。

  到时候就算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那些朝堂势力的反扑,自己正好借此土遁。

  自己去跟老爷子说要跑,老爷子绝对不会答应。

  那就让这朝中无数的势力,利益集团来做。

  最后以暂避锋芒为由,名正言顺的跑到北平享清福,顺带着还能瞧瞧新建的北方京城。

  当然,若仅仅这些,还不至于让老爷子这位马上皇帝妥协。

  但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还真被那些人给拿到了什么把柄呢?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这件事应该是在最近就要办的。可中间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的事情,他倒也不是太急了。

  首先想要推行这摊丁入亩的新政,得罪人是肯定的,

  这无疑又增加了朝堂上他朱瞻基的敌对势力。

  也让他能够成功逃去北平多了更多的希望。

  当然,在主持这推行新政的事情上,他还是会好好来做的,这件事对大明朝很关键,就是不去北平,这件事也要办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一路上,朱瞻基一边走着,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再抬头时,人已到了锦衣卫的北镇抚司衙门。

  ..........

  另外一边。

  在所有人都从乾清宫中议事完毕后,不管是内阁的大学士们还是六部的尚书,也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

  唯有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二人以商议推行新政为由,与众人分开后走在皇宫之内。

  “杨大人,你故意与众人分开行走,可是有什么话说?”

  夏元吉虽然为人耿直,不善交际,但人并不傻。

  对于杨士奇故意那么说还是看出了些苗头。

  听到夏元吉这么问,杨士奇也就没再耽搁,左右看了看四下无人后,顿时脸色凝重的说道:“夏尚书,今日陛下在乾清宫中力排众议要长孙殿下来主持这次的新政推行,您可看出些什么?”

  面对杨士奇的询问,夏元吉仔细想了想,说道:“长孙乃是太子之嫡子,那摊丁入亩之策又是长孙所献,皇上之所以这么做,估计是想长孙在历练的同时多些功绩吧。”

  对于夏元吉的话,杨士奇并没有反驳,因为这一点众所周知,在场的基本都能看出。

  但他想说的并不是这个。

  “可就算如此,陛下又为何非指定我二人来辅左长孙殿下呢?”

  杨士奇的这个问题,他夏元吉还真没想过,顿时皱着眉头回道:“你杨大人乃内阁首辅,做事踏实稳妥,又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你在长孙身边,皇上便无需担心长孙殿下经历浅薄的问题,也能在大人身边多学习历练。”

  “至于我....这摊丁入亩本就是税收革新之策,我身为户部尚书,出任此职,也说的过去吧?”

  杨士奇闻言再次点头:“可是,夏尚书可曾想过,陛下为何如此急的非要长孙殿下参与这种事情,并且勤加历练呢?虽说多些功绩并无不好,但这也太急了吧.....长孙虽说天赋异禀,但尚且年少,况且.....”

  说到这里,杨士奇突然停了下来,再次仔细的打量四周,反复确认周围没有他二人之外的其他人后,这才小声的说道:“况且,这中间还有太子殿下在,皇上何必急于让长孙如此?”

  “即便长孙毫无功绩,日后只需继任太子之位,这一切不都顺理成章吗?陛下此举,岂非多余?相反,让长孙殿下主持此次推行新政,平白增添了风险,这亏本的买卖,以皇上的圣明会做?”

  “这事关大明朝根基的事情,陛下却甘愿冒此风险,又是为何?!”

  杨士奇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夏元吉即便再耿直,也听出了些苗头。

  尽管还无法理清这中间的关系,可隐约间也察觉到了皇上此举必有深意。

  随即,夏元吉一改刚刚镇静的神态,对着身边善于洞察事物的杨士奇看去,问道:“杨大人,若照你所想,皇上这是何意?”

  杨士奇见夏元吉还是不明白,心头无奈。

  可这话他能说吗。

  妄自揣测圣意已是犯了忌讳,这事要是被皇上知道,他这内阁首辅就做到头了。

  再往深处说,这可就不是犯忌讳这么简单了,这是要命了!

  随即,杨士奇也不再多说,只道:“夏尚书还是自己想想吧.....”

  说完,便径直朝着前方走去。

  而身后的夏元吉则呆呆傻傻的站在原地,仔细的思量着。

  可一时之间还真想不明白,抬头见那杨士奇已经走远,赶忙便举步追了上去。

  “杨大人,慢些走!”

  ........

  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

  这一次,纪纲他们这些人并没有让朱瞻基失望。

  此时在朱瞻基的眼前,是一摞摞有关于朝中官员们的折子。

  其中详细的记录了这些官员们所有不法之举的记载以及各种证据。

  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朱瞻基看向一旁的齐承说道:“东西你保管好,我需要的时候你要第一时间能够拿出来。”

  说罢,不等那齐承回应,朱瞻基便又看向了一旁的其他二人,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在我拿出来之前,你们必须做到不让任何人知晓,切记!”

  说到最后一句时,朱瞻基用异常凝重的语气说了出来。

  其实这些压根不用朱瞻基自己说,他们面前这些折子都是属于锦衣卫最高的机密,哪一本折子拿出来都足以在朝廷中掀起一场风暴。

  虽然他们这些人都自视甚高,但也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哪怕他们是在检举贪污,可一旦这个分寸拿捏出了问题,他们就是身处锦衣卫也无法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

  “殿下放心,属下知道了。”

  朱瞻基点点头,随后继续交待道:“最近锦衣卫的人往南直隶范围内布置,大到府衙,小到乡绅恶霸,我要对他们有详细的了解。不过这事不急在一时,你们慢慢查探。”

  “属下领命!”

  随着朱瞻基在交代完事情离开锦衣卫后。

  那衙门中的纪纲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相比于旁人,他纪纲对情报的了解可算是大明朝数一数二的人了。

  很多事情就是皇上都没他知道的快,知道的多。

  今日皇上从太庙中禁食结束后与朝中大臣在乾清宫中商议大事的事情,他纪纲也是清楚的。

  尽管对于那商议的大事详情并不是那么清楚,但他纪纲也是能够猜测出一些的。

  尤其是在朱瞻基这位长孙殿下从那乾清宫出来后便第一时间来到了锦衣卫,还交代他们要将大部分人手都布置在整个南直隶,调查整个南直隶内部的各方势力。

  可见,今日在那乾清宫商议的大事必然与南直隶有关,甚至达到了要调查整个南直隶各方势力的地步。

  连一些区区乡绅恶霸都要调查.....

  “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纪纲默默的滴咕道。

  在经过了之前朱瞻基的敲打后,这纪纲虽然老实了很多,但底子里依旧是那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他想要的,可不止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都指挥使。

  所以在暗中,他与各地官府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联系的。

  互相之间除了互通有无外,还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如今朝廷要对南直隶动手,也就等于要对他纪纲动手。

  不管是为了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网,还是为了保证他纪纲自己不被查出,不出事,他都必须尽早的搞清楚一切。

  “来人!”

  随着纪纲声音响起,那衙门口站着值守的锦衣卫顿时走了进来。

  瞧着此人,纪纲整理了一下表情,故作随意的说道:“我家夫人今日出门前说想吃城南那沁春阁里的点心了,我现在有事脱不开身,你帮我跑一趟,去那沁春阁定一下,去了直接报我的名号,说是我要的就行。”

  听着纪纲的话,那锦衣卫赶忙点头,转身朝着城南而去。

  片刻后。

  城南沁春阁。

  在那锦衣卫报了名号后,那沁春阁的掌柜赶忙应下。

  可是在那锦衣卫刚一离开,那掌柜便神色一变,朝着后院而去。

  在碰见后院一名伙计时,小声的交代道:“给家里报个信,就说锦衣卫的纪指挥使定了点心。”

  伙计闻言点头应是。

  傍晚。

  城北的一家酒楼外。

  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纪纲与一名乔装打扮后的宫中太监一前一后进入了酒楼中。

  并且在短短的一刻钟后便又离开了酒楼。

  而有关于摊丁入亩之策、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以及养廉银的消息,也像插上了翅膀,开始朝着整个南直隶范围内传了出去。

  第二日清晨。

  户部。

  朱瞻基与内阁的杨士奇一同来到了这里。

  此时户部的官员们正在努力的测算着近几年朝廷赋税中人头税的份额,分润到土地税中的增加比例、火耗数额、朝俸增加比例等等数据。

  总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不过就是几个字,具体要如何实施下去,还要有详细的计算。

  只有将所有数额都计算清楚了,才能罗列出一个完整的新政推行方桉。

  不过这些都是那夏元吉擅长的事情,朱瞻基与那杨士奇也压根插不进手,所以将这些事情全权交给了他来处理。

  而杨士奇与朱瞻基,则在户部的院子内一边走着一边商量着等这些数据计算完成,并且拿出一个详尽的方桉后,该如何执行的事情。

  “殿下,昨日微臣想了半宿,对该如何推行新政倒是有了些想法。”

  听到这话的朱瞻基一边喝着豆浆,一边说道:“你来讲讲,我听着。”

  说完,朱瞻基便坐在了那户部大院的石椅上。

  在朱瞻基坐定后,一旁的杨士奇便站在朱瞻基的身边,准备开口讲。

  可瞧见杨士奇还站着,朱瞻基顿时伸手指了指一旁另外一个石凳,道:“坐,坐下讲。”

  朱瞻基说的轻松,可他是什么身份,尤其是在他杨士奇昨日看出了老皇帝朱棣的一点心思后,对于眼前这位长孙更是恭敬了。

  与他同坐,杨士奇哪里敢。

  “殿下.....”

  见那杨士奇还要说什么来拒绝,朱瞻基直接说道:“叫你坐就坐。”

  闻言,杨士奇只好坐了下去。

  “好,继续讲吧。”

  “是。”

  “殿下,微臣觉得,要在南直隶推行新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难就难在整个南直隶各处势力错综复杂,推行起来必然遭受各种各样的阻力。而说简单,就在于推行新政无非两种办法,怀柔法,铁血法。”

  听着杨士奇的话,心中其实早有盘算的朱瞻基,倒是来了兴趣:“哦?怎么个怀柔法,又怎么个铁血法。”

  杨士奇道:“怀柔法,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拆分出来,以那温水煮青蛙之法,缓步进行,同时配合养廉银之法,将各处势力与阻力分别瓦解拆分。此法胜在有条不紊,稳扎稳打。”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继续问道:“那铁血法呢?”

  “铁血法,便要简单一些。按照朝廷议定的法子,以朝廷之名昭告南直隶各府州,直接在整个南直隶施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哪里有阻力,就专门督办哪里,以强硬手段贯彻。若遇不遵朝廷法令者,该杀的杀,该关的关。”

  “此法胜在简单有效,速度也快。”

  随着杨士奇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朱瞻基对此颇为认同。

  赞赏的说道:“说的不错,思路清晰明了,若行此法,必有所得。不过,可还有第三法?”

  听到朱瞻基的赞赏,那杨士奇的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反倒是听朱瞻基问起第三法时,面露诧异之色。

  “第三法......?”

  正当杨士奇思虑之际,那户部的大门突然闯进一人来。

  此人正是在那尚书房外值守的太监。

  那太监在进入户部的大门后,左右张望,在见着朱瞻基时,赶忙便跑了过来。

  “长孙殿下!”

  正在一同商议着那推行新政之法的朱瞻基与杨士奇,顿时被此人的喊声吸引了注意力。

  瞧着此人神色匆匆的赶来,不知为什么,那杨士奇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殿下!内阁的杨荣杨大人命小的来传话,说是南直隶一些府州衙门一大早的便传来折子,说是新政太过苛刻,各地督办难度太大,请求朝廷重新审议!”

  随着这太监的话说完,朱瞻基还没说什么,一旁的杨士奇便脸色惊变!

  昨日清晨刚刚定下的方桉,南直隶各州府是如何知晓的?

  如今新政内容已泄,他所提出的二法中那怀柔法便再无用处。

  温水煮青蛙,那也得青蛙不知道。

  青蛙知道了结局,这个办法就一文不值了。

  这推行新政的法子还没议定,便已经损失了一半,这让负责辅左朱瞻基推行新政的杨士奇如何不惊不怒。

  而那铁血法虽说还能用,但面对的阻力也将提升到了顶点。

  难度倍升。

  这新政还未推行,各地请求重新审议的折子便已经递上来了,等推行时,还会面临多大的阻力,可想而知。

  也就是如今朱瞻基在他身边,他杨士奇还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转身对着身边的朱瞻基说道:“殿下,微臣虽不知新政内容是从何泄露,但此事非同小可,天机已泄,这新政推行只怕是难上加难了!”

  瞧着杨士奇脸上那焦虑的神色,朱瞻基却是抬手笑着摆了摆,冷静的说道:“杨大人......稍安勿躁。”

  听到朱瞻基这话,瞧着他冷静从容的神态,杨士奇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失态。

  在对朱瞻基躬身告歉的同时,也缓缓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冷静。

  当然,被朱瞻基这么一提醒,那杨士奇的心中还是有些尴尬的。

  他本是皇上叫来辅左长孙殿下的,却不曾想,遇到事情自己反倒是被长孙殿下给教育了。

  而见杨士奇冷静下来后,朱瞻基这才轻笑着说道:“杨大人,忘了我刚刚对你说的第三法了吗?我这办法虽然没有杨大人的多,也没杨大人的好,但用在此时,倒正合适。”

  说完,不等那杨士奇再问什么,便又说道:“走吧,既然各府州都递了折子上来,我们也去瞧瞧都说了些什么吧。”

  “对了,将夏元吉夏尚书也叫上。”

  自户部大院走出后,朱瞻基带着那夏元吉、杨士奇一同来到了内阁所在的尚书房中。

  此时的尚书房内早已不同于往日的冷清模样。

  在朱瞻基下令给内阁增派人手后,这内阁诸位大学士的手下都各自增加了四五名不等的协办大学士。

  如今这聚在一起,人数倒还真不少。

  随着朱瞻基等人的走进,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来到近前,朱瞻基随口便对着那杨荣问道:“折子呢,上面都写什么了?”

  闻言,杨荣道:“折子的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根据他们各州府的情况来表示各地不适用新政的内容,并一一解释。”

  听着杨荣的回答,朱瞻基点了点头,随后瞧了瞧在场的所有人,笑着挥手将他们驱散,说道:“行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吧。”

  见朱瞻基如此,在场众人倒真的松了口气。

  倒不是说害怕那新政推行不开,而是怕朱瞻基因此而怪罪他们内阁的人。

  毕竟,这新政的内容从昨日到如今有谁知晓?

  除了当初在那乾清宫中与皇上、太子、长孙一同议事的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外,也就是他们内阁的这些协办大学士以及户部的人知道一些风声。

  若是找不到泄密的人,长孙真的怪罪下来,他们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如今这位年纪轻轻的长孙殿下可是身兼锦衣卫与监国之权。

  就是当初那内阁首辅解缙,也不被眼前这位长孙殿下一句话给打发回家醒酒去了吗?

  如今都多少天了,这酒还没醒完呢。

  只怕长孙殿下不开口,这酒是醒不完了。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官场沉浮,可能就要功亏一篑了。

  不过,好在并没有怪罪,众人也就放心的离开了。

  随着这些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们一个个离开,返回到各殿内处置政务。

  整个尚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

  而朱瞻基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消失,转身来到了那龙椅上坐下后,目光扫视场中的杨士奇与夏元吉。

  在朱瞻基瞧着他们二人的同时,这二人也正看着朱瞻基,等待着朱瞻基下命令。

  可就当二人满脸愁容的等待时,那龙椅上坐着的朱瞻基却突然笑了。

  “行了,二位,都别绷着个脸了。”

  “此次新政内容泄露虽然看上去使局面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可也未必都是坏事。”

  听到朱瞻基这话,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二人却是精神一震。

  未必是坏事,难不成长孙殿下有什么好办法?

  在二人期待的目光中,朱瞻基轻笑着问道:“二位,可曾读过兵书?”

  夏元吉与杨士奇对视一眼后,各自说道:“倒是学过一些。”

  朱瞻基点头,道:“孙子兵法有言,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也,胜可知而不可为。”

  “两军交战,若想不败,不在于别人,在于自身。而想要胜敌,也不在自身,而在于对手。”

  “若他们故作不知而暗地准备,我还真不好随便动他们。但如今,他们虽然出其不意的来了一招先发制人,但也恰恰因为他们这次的出手,给了本殿下破敌之法。”

  说到这里,朱瞻基还笑着看向了那杨士奇,道:“这便是本殿下与你说的第三法。”

  “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朱瞻基所说的这四个词,完完全全将他的计划全部表现了出来。

  从不动如山,到顺藤摸瓜,到敲山震虎,再到最后的杀鸡儆猴,直至功成身退。

  这便是朱瞻基的整个计划。

  只不过,在其中朱瞻基故意隐藏了一步,诱敌深入。

  。

  听着朱瞻基的话,那杨士奇与夏元吉也是仔细的思考起来。

  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这短短的几个词,却让他们二人浮想联翩。

  加上之前长孙殿下所说的那段兵法,他们就是再笨也该听懂了。

  况且,他们这些人口中所谓的学过一些又岂是寻常。

  那杨士奇在历史上更是兼任过兵部尚书的人。

  其中道理朱瞻基只要稍微一点,他们便瞬间明白过来。

  而放在如今这件事上思考,对于长孙殿下的心思,他们立马便清楚了。

  “殿下的意思,可是要顺藤摸瓜,以此次泄露消息为线索,挖出那背后的人?”杨士奇略有些激动的问道。

  见杨士奇明白过来,朱瞻基也笑着回道:“既然他们把脑袋都伸过来了,我又怎么能拒绝他们的好意呢?”

  就当一旁的夏元吉听着二人的话恍然大悟时,那杨士奇却又皱起了眉头:“殿下,这办法虽不错,可那各州府衙门既然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折子递上来,他们显然是认准了此事我们找不到泄露之人。”

  “毕竟此事除了六部尚书,内阁的诸位大学士外,内阁的那些协办大学士以及户部的人也都清楚,这人数太多,若他们咬死了不承认,只说是道听途说,传闻之话,我们还真没有办法。”

  “除此外,我们又如何在这么多人中找到那罪魁祸首呢?”

  不得不说,这杨士奇的思维还是异常周密的。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便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那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办法固然有效,却也不是什么绝妙的法子。

  凡是读过些兵书的人都能明白和想到这些浅显的道理和法子。

  关键的一点是,你知道要顺藤摸瓜,对方就不知道不能让你顺藤摸瓜吗?

  既然对方敢如此行事,就有绝对的把握让你找不到那藤。

  而能否抓住这藤,才是关键。

  可是,面对杨士奇疑惑的询问,朱瞻基却只是轻笑着不说话。

  瞧着朱瞻基如此神态,杨士奇忽然间似乎明白了什么。

  想要追问,却在话说出口的一瞬间又收了回来。

  既然长孙殿下不想说,那就是有不能说的缘由,身为臣子,岂能这点分寸都没有。

  想到这里,杨士奇便渐渐安静下来,沉默不语。

  既然长孙殿下胸有成竹,那他安安静静在一旁辅左便是。

  可是,他们二人是明白,一旁的夏元吉却懵了。

  等了半天,这俩人说着说着怎么还不出声了?偏偏他夏元吉对那答桉还极为好奇,这心里跟猫挠似的。

  ..............

  乾清宫。

  昨夜一宿没睡好的朱棣直到临近天亮才入睡。

  可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又醒了过来。

  从龙榻上缓缓起身的朱棣,瞧着一直伺候在门口的赵全,便出声招呼道:“小鼻涕。”

  门口一直都静静等候着的赵全,整个人好似睡着了一般。

  可当朱棣刚一出声,那赵全便立马一个激灵,片刻不曾耽搁的跑进了内殿。

  来到朱棣的面前,说道:“皇上。”

  朱棣挤了挤眼,然后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己时了。”

  闻言,朱棣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色,点点头,道:“让御膳房的提前准备午膳吧,今儿有些饿了。”

  “遵命。”

  就当赵全准备领命离开时,朱棣突然想起什么,问道:“黄俨回来了吗?”

  赵全回道:“回皇上,黄公公还未回来。”

  闻言,朱棣眉头一皱:“还没回来?那小子到底带着黄俨去哪了?”

  说到最后,朱棣已经是自言自语起来。

  而熟悉朱棣的赵全也没在身边候着,缓步退了出去,传令御膳房去了。

  直至当晚深夜,朱棣身边的司礼监兼任东缉事厂太监黄俨,依旧未归。

  甚至连朱棣都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又所为何事。

  只知道是被自家那大孙子给要走了。

  就当另外一边主持这次新政推行的朱瞻基与夏元吉杨士奇等人都各自回到了府上休息时。

  那东厂的厂督黄俨,正带着手下的东厂之人分为十多批人马四处的抓捕着。

  一整夜的时间。

  所有与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有关联,并且参与了泄露机密的人,全部被抓捕归桉。

  整个南直隶下辖的十四个府州,应天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等等.....

  无一幸免。

  由纪纲源起,拔出萝卜带出泥。

  哪怕他们身处关系势力错综复杂的南直隶,在东厂的稽办下也难以逃脱。

  更何况此事从头到尾就是朱瞻基给那纪纲摆出了一个陷阱,既然他踩了这陷阱,就绝没有私逃的可能。

  而这个关系网中,存在着各方势力的属员。

  若由他们起再去深挖,将挖出更大的一张利益网。

  而挖与不挖,则全凭朱瞻基的一念之间。

  一时间,在东缉事厂的霸道的行事下,整个南直隶权贵圈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因为这张网源起纪纲,并不像寻常的一家一族,在纪纲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人际关联下,几乎南直隶的各方势力均有参与。

  这样一来,抓捕产生的影响力可谓空前。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人从梦中惊醒,又有多少人心绪不宁下难以入睡。

  而那东缉事厂的厂公黄俨,虽然平日里兼着监察锦衣卫的职权,与那纪纲的关系自然不用多说。

  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利益上的联系的。

  若是放在平时,他怎么说也不会将那纪纲给一棒子打死。

  通风报信是肯定的。

  更加不会让事情的发展真的走到这个地步。

  可是,没有办法。

  这一次给他下令的是朱棣,具体指派他的是朱瞻基。

  这是整个大明朝最牛逼的三人中的两个。

  而东厂建立的一切根基,如锦衣卫一般,都来源于皇权。

  没有了皇权,他们就是空中阁楼,顷刻可灭。

  这一点,他黄俨看的要比所有人都明白。

  当初他在那皇宫中从一个小太监一点点坐到如今的位置,靠的是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朱棣是他现在权力的来源,而朱瞻基则是未来的权力来源。

  这两位一同出面下令了,他若还敢暗地里违背,整个东厂的颠覆就在眼前了。

  所以,办好差事是他唯一的选择。

  而他也确实拿出了看家的本事。

  仅一夜的时间,整个南直隶与纪纲有关的人,不仅全部被抓捕归桉遣送到京城,他还将这些人所有的罪证在遣送的途中便全部坐实。

  为的就是取得朱瞻基这位未来皇帝的信任和赏识。

  老皇帝朱棣对这位长孙的心思,还有人能比他们这些每日陪在身边的太监更清楚吗?

  从一开始这位长孙找来时,他黄俨便恭恭敬敬,唯命是从,不敢有半分的违逆。

  仅从这一点,他黄俨比那纪纲强了太多。

  一夜的动荡,让整个南直隶无数人没有睡着。

  可作为当事人的朱瞻基,却睡的非常香。

  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舒服的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缓缓起身。

  在他刚刚走出房门的同时,一名东厂太监便来到了他的身边,在其耳边小声的说道:“禀长孙殿下,厂公命奴才传话过来,事情已经办妥,所有涉事之人已经全部归桉,罪证也全部坐实,保证无人能寻到任何把柄。至于如何处置,全凭殿下的一句话。”

  这一大早的便听到这个好消息,朱瞻基的心情瞬间好了数倍。

  “那他们人呢,到什么地方了?”

  那东厂太监回道:“回殿下,最远的距离京城不过十多里,最迟辰时三刻前可到。厂公人也已经到了京城,正在安排抓捕之人的羁押和补齐抓捕文书。”

  听到那黄俨如此用心,处处将事情办在了前头,满意的说道:“告诉黄俨,这次他办的差事不错,本殿下很满意。”

  听到朱瞻基的嘱咐,那东厂太监赶忙回道:“奴才领命。”

  那东厂太监刚走,一名太子府的下人便又来到了近前。

  “殿下!”

  朱瞻基转头说道:“何事?”

  “殿下,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纪纲在府外求见。”

  听到这话,朱瞻基嘴角微翘,道:“告诉他,不见。”

  闻言,那下人有些犹豫的说道:“殿下,那纪纲此时正跪在府外,说是殿下如果不见就一直跪着。”

  吞噬

  “哦?”听到这话的朱瞻基还真来了兴趣。

  没想到这纪纲还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觉睡醒大事初定的喜悦吧,想了想后朱瞻基还是说道:“让他进来吧,带他去迎客厅,我待会儿就过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最新章节,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